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六)资金之河与信贷扩张 -- 陈经

共:💬191 🌺756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花葡大

哎,本来还期望TG调节一下房价的,以为优惠政策停止后会有一个市场的下跌呢,现在看起来很难了。

那能不能问问葡萄老大,可是现在无数人在赶末班车买房子,所有的卖家都在见天的涨价,这种情形下是不是买房有点不明智呢?

刚需,两难阿。

家园 感谢您写了这么多

先回答问题:我对“工程”“控制”的解释是自己据意解释。不过里面肯定包含了过去在各种地方看到的相关定义,要自己凭空写是写不出来的。应该算“消化吸收”后自己的阐发吧。

说自己是“非工科男”,是指自己学的是文科(经济学专业),不过可能是受老爸的影响(他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技术工人),对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有很大的兴趣,所以知道略多一些。顺便说一下,我认为良好的文科训练,对于理工方面的学习也是非常有用的。比如措辞的准确、逻辑的严密、条理的清晰,对于任何自然科学或者工程技术的学习都是非常有用的——论文就是典型的议论文或者说明文。对于我这样的科学外行,一个简洁、准确的定义,对于帮助理解科学概念是非常有益的。

我从小就喜欢和别人讨论问题,我发现讨论问题的前提是必须对讨论对象做出明确的定义——对同一事物的观点对立,并不妨碍讨论,甚至可以在彼此辩驳问难中深化自己的认识(“啊呀,这个地方我没想到,被对方发现了,看来需要改进一下,给个合理的解释”);而对“同一事物”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不同,就会导致鸡同鸭讲。这样至少可以大大节约彼此的时间,浪费时间和谋害生命可是性质接近的罪行啊

家园 祝愿政委在西方和tg夹击下不断前进。

西方的经济学是有意隐瞒了一部分,总是强调充分博弈的部分,其实西方早在100年前就进入了,寡头垄断的阶段了,可惜这是西方经济学的禁地。

tg的忽悠就更恶劣了,是那种浑身都是破绽就认为没有破绽的无赖方法。

祝政委不断前进。

家园 真让人羡慕不已,活词典啊。

又受教了。你说的我再赞同不过了(尤其是最后一段),只是我虽然有这种想法但没有你这样的水平这样表述出来。我之前曾尝试描述这想法但奈何自己水平有限,描述要么累赘冗长,要么感觉是在核心意义周围徘徊,像隔着厚衣服挠痒一样——有感觉但感觉不到位。我已经很注意自己的遣词造句了,说话时总想办法以对方能准确理解的方式表达,但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你说“感谢您写了这么多”让我稍稍莫名其妙了一下,因为你称呼我大概不需要用“您”,我说这么多对你也没有实质好处,所以“感谢”无从谈起——但想想这大概只是你的客气说法也不再去理会了。

你能这么轻松准确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想真乃前辈高人啊。受益良多,该我说感谢才对!

家园 回到自然经济阶段就可以获得成功
家园 (十二)“穷循环”与“富循环”(全文完)

前面的章节分析中国经济的可持续问题,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

1. 可持续不在于货币数据具体表现,而是货币数据要与实体经济匹配。新增贷款与通胀的控制,都由实体经济的发展决定成败。

2. 中国政府能够对货币与市场情绪进行直接调控,也能够直接推动发展实体经济。由于中国的特殊体制,这种调控与货币匹配可以非常直接,按工程的办法进行。中国的机制,表现出了不一般的调控能力。

3. 发展实体经济的条件很有利,需求与产能都有,数据也不错。但由于结构性的问题,财富分配的问题很大。所以关键问题是分配,实现需求与产能的对接。

分配问题在河流网络上的表现是什么?直接的表现就是众多个人“穷节点”,细小的水流流进流出。众多“穷节点”组成的“穷循环网络”,小水在里面跑来跑去,水量不大,节点却是最多的。这是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存根本,对应的是低物价体系,许多生产这些低价商品的也挣不了大钱。这是一个 “穷循环”,虽然说是“穷”,但其实生活也不算太差,已经算是初步过上现代生活了,有基本的温饱、住房、电力、通讯、交通、教育。水流虽然不大,但循环起来了,还算比较稳定,流水不腐,流来流去还是有一定活力的。印度下层人更多,但只能算是印度的“中产阶段穷循环”外挂的众多节点,还没有资格进循环圈。所以,中国有世界最大的一个“穷循环”。

中国政府已经是非常富了,手里发钞权、外汇、产能、技朮、资源、政策,全都非常厉害,几乎没有短板,是地球上最富的政府没有疑问了。还有一些利益集团与能力强或者运气好的节点,组成了一个“富循环”,巨量资金在里面跑来跑去。这个富循环的规模也非常大,从水量上来说,是穷循环的几倍,控制的非货币资产,更是多一个数量级以上。它的节点数也不少,比绝大多数发达国家规模都要大,但比穷循环的节点数就要少多了。富循环的生活水平,大致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靠富循环,中国的GDP就能超过除美国外的所有国家。基本上中国的格局就是:

全球最富的政府 + 中等发达的富循环 + 世界规模最大的穷循环

当然有许多中间状态,我们不用太深究。感觉上,有许多人过上了富循环的生活,为他们提供生活服务的人就在穷循环里面,有明显的阶层分别。分配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就是逐渐把穷循环里的人拉进富循环。如果一切顺利,拉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宣布中等发达了。

从可持续性看,全球最富的政府这一块,应该还能继续。顺差每年还是2000亿美元的规模,实力越来越壮。政府资产升值,会比政府债务的增长快得多。光炒地皮就不知啥时是个头,就算熟地已经炒到顶了,还有大片低价值的地皮待炒。中国人的地主情节,再加上政府随便弄点通胀预期,地皮敢死队将比股市里的还疯。人均住房面积近30平了,但其中大部分是烂房,大部分人想升级扩大面积,需求近乎无穷无尽。

富循环这一伙人,不仅是手头资产多,而且机会也更好,渠道广、信息灵、经验与知识多,退化到穷循环里面的很少。退化的人很少,基本没见过。历史经验说明,如果不发生革命性的动荡,这个圈子的人不易降级。有时反而是这个圈子越搞越大,终于导致革命的发生。

穷循环这一堆人,觉得混得不好,舆论上有一定声势。如果中国经济增长不可持续,肯定是穷循环这堆人先大批完蛋。到时就别说房价猛涨买不起了,许多人失业破产,到处都是房子扔出来卖,便宜也不敢买。

一个自然的想法是“劫富济贫”,就是把富循环里的水引到穷循环里去。但这个历史上从来没有成功过,革命从来是杀富人,而不是救穷人。救穷人,得靠建设。两个循环里的水的功用不一样,强引过去,系统乱套,会生成许多烂泥滩。“休克疗法”也是这个思想,强行改结构重启,结果系统乱套,烂泥滩迅速扩大化。

这一类是“灌水”思想。其实灌水并不难,把穷循环的水量加大三倍,也就是几下的事,银行贷款、转移支付,或者直接印钞,办法不少。但穷循环的结构不好变,一个卖烧饼的,三倍的水来了,并不会多卖几个烧饼。强行灌水其实政府一直在做,落后地区转移支付过日子是有的。结果就是穷地区的循环结构只能容纳一定的水量,要么通胀,要么水通过各种渠道流到富循环里去了,因为那边的吸水能力大。

所以我们能看出,关键是“循环”结构本身要发展,而不是靠灌水加大水量。往穷循环灌水,是必要的,也能起到一些作用,特别是对困难的穷地。但它是一个“抽水机”的概念,不是自然循环。政府抽水机从富地抽上水来,浇到穷地里,穷地又流到富地,靠抽水机模拟了一些水流。抽水机要作功,这是有成本的。发达国家也有这样的抽水机,加税抽不上水,发国债抽,天长日久,抽水机看着都象要坏了。中国想靠抽水机强行将穷循环转成富循环,是不可能的,再富的政府也得抽抽了。谢国忠等人,就有这样的思想,把国有股分给穷人,相当于一次性抽水,结构没有跟上,就会成灾。

一个好办法是给穷地铺引水管,基础设施、金融、经营环境都搞好,穷地的人条件好了,循环就能改善。这时再配以相应的水量,在新管道里循环起来,这就是实质的改善,穷循环就离富循环越来越近了。

另一个必然的招数是城市化。在农村的人,太过分散,加进富循环或者自发形成循环的可能性极低,只有减少农村人口。所以,新农村建设不解决根本问题。当然是值得做的,比较落后的农村建设几下成效还是可以的,但它属于社保概念,做到一定程度边际效应就没有了,没有可持续性。再往下大搞,就等于是灌水了。人到城市里集中演化,就有可能形成各种特色的循环系统,改善循环结构的希望大得多。城市化的规模是,至少还要转移三四亿的人进城,并且在城里体面地居住下来。这个目标还差得远,房子就远远不够。

又要铺引水管,又要城市化,国土这么大,人这么多,这肯定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我认为投资还不够大,根本不够。哪怕投资再翻倍,也不是过剩,都是需要的。当然,如果是生产东西卖给外国人,那是可能过剩了。但自己国土整治城市化,优化循环结构,这没完了。为什么近年来投资越来越大?不是说消费不行,增长也是世界最快的。投资增长更快,是因为有能力投资了。如果投资是有助于铺引水管、城市化、优化穷循环结构的,那根本不是坏事,而是大好事,比例越高越好。光说投资占GDP比例高,说不可持续,我现在想清楚了,没有道理。还是要看投资的结构。

投资的结构我们也可以看。基建投资三分之一左右,这都是铺引水管,迟早要做的,是好事。还有钢铁水泥,说是产能过剩了。我觉得这个过剩也不好说,以前我觉得中国年钢产量不可能到6亿吨的,但看来要突破这个数。这么多工程,用钢量不是假的。市场自然有它的感觉,可能比发改委胡估要准。

还有房地产投资,这其实是城市化。也不要光看一线城市的一些豪华楼盘,大多数新楼盘是人民群众需要的,所以哪怕价高也卖疯了。要是楼盘象潽洱茶是炒上来的,我不信光靠炒就能卖疯掉。房地产是几十万亿的生意,一伙温州人或者万把亿热钱就能炒上来?可以断定根本在于全民真实的庞大需求。香港以前炒房疯掉,也不光是因为图利瞎炒,人口多居住条件差,迫切需要改善也是真的。最后炒爆掉,是因为宏观经济遭大灾了。现在香港地产其实涨回来很多了,有些都新高了,和日本一直跌并不一样。因为日本人口老化,香港不断有人进来。

还有汽车投资,几乎所有厂都在扩产,外资厂都进来加大投资。是不是泡沫?美国1000人有780个车,中国只有50个车,就泡沫了?现在中国家庭,就算放着不开,想要个车的有多少?会越来越成为标配。左邻右舍都买了,同事上下班都开车,人自然就会也去买。这已经成了一个面子问题。我断定汽车会成为越来越大的真实需求。如果1000人最终要200个车,比起美国还算节约型,比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要少。15亿人口,3亿个车。一年更新换代1500万个,也要20年。所以,我估计以后1500万的年销量基本是保底,要是情绪上来了,2500万年销量也可以想象。现在的产能远远不够,必须扩大。

基建、钢铁水泥、房地产、汽车投资,都是需要的,其它就不算太大头了。还有好多政府公益项目。这么多投资到底坏在哪?我是看不出来。都是真实的需求。只要是真实的需求,一时做快一些,都不是根本的错误。可能步子快一些,是会显得“产能过剩”,90年代末还要限建电厂。但真实需求顶上来,“产能过剩”的日子不会太长。钢铁企业长期“产能过剩,日子不错”,过剩的帽子天天戴,实际却卖出去了利润不错。反而是发改委“提前判断过剩”麻烦一些,经常弄死人。包括房地产的戏剧性变化,根本还在于真实需求太多,拼命打压也只价格稍降,一个地产商都没死。

2008年底,天幸世界经济危机及时发生,误入歧途的中国政府终于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借着四万亿投资的东风,大规模的国土整治吹响了嘹亮强劲的号角。央行“货币太多要紧缩”的货币化数量调控,发改委“产能过剩”式的批文调控,受到全社会的责问,不得不反思。在真实需求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将再次进入火热的上行周期,明年增长率将超过10%,将可持续性问题扔在身后。基建铺好引水管,城市化改变循环结构,地产汽车双轮驱动,给大部分身处穷循环的中国普通民众带来希望,不断加入富循环。大规模的基建,真实的房产汽车销量,给巨量新增贷款匹配上实体经济增量。真实的实体经济增长,通过贷款方程与通胀方程发挥威力,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进行到底。这个过程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人可以阻止。

(全文完)

通宝推:游识猷,饽饽饽饽,
家园 中国特色的拉美化

全球最富的政府 + 中等发达的富循环 + 世界规模最大的穷循环=中国特色的拉美化

家园 具有中国特色的拉美化

全球最富的政府 + 中等发达的富循环 + 世界规模最大的穷循环

=具有中国特色的拉美化

富循环的数量不会超过3亿人,穷循环的数量不会少于6亿人。中间的人群混好了进入富循环,混不好。。。

生产房子的人买不起房子。靠打工的农民在现行的体制下买到城里的房子几乎不可能。

大规模基建的边际效应是在不断递减的。

富循环的子孙继续当富人,穷循环的子孙继续种地打工。

阶级对立。。。。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又喝高了。上床,睡觉。

家园 好文章

尤其是这个十二,感觉是高潮啊。

看你的文章很久了,佩服!

家园 是吗? 我是农村出来的,我乡下的那些表弟堂弟们

好多都进城买房了,当城里人了。

当然,也许按您的标准,他们进的是小县城,算不得城里啦。

对了,我说的是苏北,不算穷也不算富的地方。

家园 中国人致富要慢慢来

政委的思路应该大体是对的。我沿着政委的思路推演一下。

中国富起来的1亿人口,主要是靠抽美国人的血养起来的。我在这里斗胆臆测一下。下一步要让2亿多普通城市工人逐渐富起来。这可能要通过抽中国富人和中产的血来完成。

这个责任可能首先需要ZF出马,而不是靠工人运动去争取一次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劳动法出台那会儿工人的一次收入已经大幅提高了,下一次大幅提高得过几年。中短期一个更好的方式是,通过保障体系这个管道,在二次分配上向普通工人阶层倾斜,让他们获得充足的保障,包括获得廉价的住房、医疗等,来促进其整体收入和消费能力提高。

怎样才能抽富人和中产的血呢?如次贷泡沫之法炮制即可。提高城市房地产、股市、高端消费品(包括部分公共服务的高端部分,总之是国有企业受益)的价格,城市富人和中产们为此付出昂贵的溢价。国土、国企、税务等部门拿走大部分超额利润。富人和中产们直到有一天无法贡献更多的血,资产泡沫将最终破灭,而城市普通工人阶层的生活水平出现明显的提高。这种资产泡沫的方式比直接向富人加税的方式更容易让大家接受(也有可能两种方式并举)。整个过程可能再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

到再下一轮经济周期,贫富分化将得到改善,各阶层的收入和消费在一个新的水平上取得平衡,正如目前美国人的收入和消费下降10%左右,取得平衡一样。那时,又要解决2亿多农民工和广大农民们的致富问题了。

家园 【讨论】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让穷人有办法赚钱

要想让穷循环里面的水多,除了扩大水管的结构,节点的吸水能力也要提高。穷人能从外界,无论是本国的富循环,还是外国的富循环,来吸水,也可以提高流量。

现在中国的穷人比以前赚钱的办法多了,早年是只能种地,现在可以当农民工,可以做小买卖,但是办法还不够多。

让穷人有更多办法赚钱,一个是教育,让穷人拥有更多的可以把劳动转化为财富的方法;另外一个就是降低行业门槛。这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解决方法:问题本身,是穷人因为技能达不到行业要求,不能进入某些高回报的行业,那么一个办法是帮助穷人提高技能,就是教育;另外一个办法,就是用技术和管理,降低行业门槛。

比如前几年国内出现的网游打金人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公司通过简单的技术培训,让没有什么文化的穷人,也可以操作简单的鼠标点击来获取虚拟金币,然后再由公司到ebay等网站换取实际的货币。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山寨现象,手机、上网本这些东西的套件,把整个行业的门槛拉低了。

这个解决方法的问题,或者说特点,就是对全球行业的冲击非常明显。那些有完整工业体系和人口优势的国家,联合少数有设计这些流程能力的高端厂家,把中间的厂商甚至国家都赶出了市场。

家园 【原创】能否把这个系列的描述变为数学模型?

老陈的这个系列甚好,里面有很多关于金融系统的流动,以及各个集团或者个人的行为描述。我想,能否把这些描述数字化,变为一个完整的数学模型?其实文中已经有了很多公式和量化关系,离数学模型不远了。

建模的好处,一个是可以检验模型本身,如果模型计算出来的行为和实际有出入,可以检验究竟是模型有误,还是模型预期了新的行为。

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用来预期某些行为。特别是老陈描述的这种网络流量模型,很多行为不是能够直观的看出来的,需要经过计算才能发现。

在下不才,曾经在这边的导师指导下,做了一个网络时序+流量模型出来,当时和导师一起看其中一个routing算法的时候,导师指出:你这个算法有问题,因为某条最经济的路线没有用到;但是不久,模拟器就把那条最经济的路线,用在了另外一条更昂贵的路由上面,整体模型的成本就降低了。这种事情,人眼是很难超过计算机的。

我想如果能把老陈的这个模型量化,转化成计算模型,那么我们很有可能会从中间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家园 不知你所谓的

“普通工人阶层获得廉价的住房、医疗”和“提高城市房地产、股市、高端消费品的价格”这两点怎么统一呀?呵呵,比方说以前的经济适用房,开着宝马沃尔沃来买的不在少数,你不是有年收入限制吗?车里就带着单位公章,你说要开什么呀的我立刻给你写一个。半市场半计划的双轨制是非常难搞的,因为资本必然流向由于补贴而便宜的部分,而国内法制和信用体系都很不健全,就更难抑制这种“补贴穷人变成补贴富人”的现象。拿你所谓的“高端消费品”来说,我身边的人现在基本上好的化妆品、消费电子产品、衣物、酒类和保健品,都是在国外买,比国内便宜不少,你用税费等方式把这个价格提上去了(其实现在已经在这么做了),对有条件经常出国(港)购物的人基本没有影响,损害的还是没有这个条件的中下阶层,对吧。

家园 经济学建模很难的

老陈这个网络流量模型是不够的。

比如那个节点怎么描述,经济中的节点好比人体的细胞,即吸收养分,又产生养分或激素,产生的养分和调控激素类型还不一样,作用于复杂的人体。

不是网络节点那么简单,网络节点只是来多少流量,送走多少流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