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坐了下武广高铁 -- 履虎
速度上去,运能大增。
不单是时间问题。
按空座卖票,提前25分钟到20分钟卖空置的座位,打折卖。
在终到站前一站,打大的折扣,给钱就卖,解决空座问题。
这种倒数第二站的方法可以卖月票。
相对车辆全程使用成本,豪华舒适部分占比例小,这块儿降了吸引不到高端客流,就亏了。
增加车辆密度,最大限度达到每辆车的上座率,按客流组织票流。中国人多再高端的客车都能让它满座,只要营销做得好。
解决空座问题,不妨学学欧洲那种周末票看看。
33路路线到忘了,不过3路车一直很挤的,05年年底的时候还特意回南京坐了地铁,哈哈,当时感觉就是人太少,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听说汉口西路建立交桥?南师大和河海校园被穿过?
恐怕就是晾一晾吧。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的衣食住行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行的方面,总不能让咱们一直都坐那种绿皮车吧,美国那种远程民航,短程公路的出行方式俺们是指望不上的,国家大规模兴建高铁正是基于此方面考量的,这个就是最基本的社会效益。至于基础设施的经济效益,30年能收回成本的算是不亏的。由于私人财团不愿意投资基础设施,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大部分也是由政府投资兴建的。
技术方面,TDB的说法更可信一些,温相都说了,高铁是自主产权的,虽是买来的,但不能山寨,还叫什么自主产权。
至于什么4万亿救市,武广、京沪等2010年开通的高铁绝不是救市的产物。
按赵坚的说法,直接多建普铁,乃至货专,造价更低,造的能更多,效果和风险更小。
赵坚,啥专业?效果和风险,他懂啥?
上次回老家(华北某地级市),要去下面一个县,拿着google map研究路线,发现有一条新开的高速路,问亲戚能不能走,亲戚笑着说能走,但注意安全,当时不明白怎么回事。开到路上才知道,崭新的柏油路面,空荡荡的,开了80多公里,一共看到n<8辆车。一不留神就踩油门到160了,傍晚的时候这么开确实也挺吓人的。
去80多公里,回来80多公里,过路费总共70元。似乎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路上没有车了。这段公路目前连接中心城市和周围几个县,县里的农民如果要运点什么东西进城,这70元的高速费是肯定不愿意交的,走省级公路,最多也就多花一小时。
回来问亲戚,这样的路能收回投资不,或者说,每年的保养费用能不能赚回来。亲戚笑而不答。
赵坚是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是TDB的大学。
简历
再后面还有更多,这数量级不一样呀。
按赵坚的说法,目前京津在亏钱,一人次国家要补贴2、30元,如果高铁运营规模扩大,而成本下不来或下降的有限的话,那国家要补贴多少钱?是否能承受得起?
什么东西再好,也要量力而为,以我国现在的投资总量来看,我并不以为是风险小的。
技术方面,TDB说的太空,我目前还没看到有对赵所提的条条全面证伪,所以目前我无法确信T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