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人也有吃不消的豆制品 -- 萨苏
豆豉,这东西在西南非常普遍。而且呢,我总觉得这个纳豆呢像是比较猛的豆豉。
在俺们贵州,豆豉种类很多,有黑的有黄的,有比较深度发酵的,那味道是相当的~~~而且呢,这个豆豉如果是生的(没有炒熟)那是会和纳豆一样,有一丝一丝的东西~~俺看您的图片觉得中国贵州豆豉家族中的水豆豉和纳豆的血缘比较近~~~
而且呢,豆豉这玩意,是越臭越好吃啊~~~~而且吧下饭~~~
想像一下吧,把豆豉这玩意放到微波炉里转2分钟以后,整个办公室就弥漫着一股脚丫子味儿了~~真是好啊~~~~(抱头鼠窜,俺因为这个事情,被公司同事咒骂了一个下午,说毒害他们身心,影响公司形象)
纳豆只是豆豉制作的中间产品。
豆豉,是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古代称豆豉为“幽菽”,也叫“嗜”。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代刘熙《释名·释饮食》一书中,誉豆豉为“五味调和,需之而成”。
公元2至5世纪的《食经》一书中还有“作豉法”的记载。古人不但把豆豉用于调味,而且用于入药,对它极为看重。《汉书》、《史记》、《齐民要术》、《本草纲目》等,都有此记载。
据记载,豆豉的生产,最早是由江西泰和县流传开来的,后经不断发展和提高,使豆豉成为独具特色,成为人们所喜爱的调味佳品,而且传到海外。我国台湾人称豆豉为“荫豉”,日本人称豆豉为“纳豉”,东南亚各国也普遍食用豆豉。
北京豆豉制作原料:
黄豆及酱油、白砂糖、盐、胡椒等。
特色小吃做法:
一、首先制霉豆
取黄豆3.5千克,用水洗净,浸泡8--15小时(夏天8小时,冬天15小时),待黄豆发涨后,换清水入锅(以淹没黄豆为度),加热煮开,改用文火煮5--6小时至黄豆酥烂(煮豆时,若汤汁熬干,可加适量热水,切忌加冷水)。
二、然后将黄豆倒入竹罗中,沥净汁液,冷至40℃放置1--2天,制好后2天即可食用。霉豆制好后稍有氨气,可打开盖,使氨气挥发。制好的霉豆有长长的粘丝,且越拉越长,这是成功的标志。
如果拉不出丝来,可能有杂菌渗入,就不可食用。
三、豆豉的制法
将1千克霉豆倒入容器中,加30克盐拌匀,放置24小时后取出,放在阳光下摊开,晾晒1天,再装回容器内,撒入20克面粉,第二天继续摊晒,至完全干燥后装罐保存。
将250克酱油、50克白砂糖、10克盐、1克胡椒、1克混合味料(辣椒、芝麻、陈皮、麻子、山椒拌匀)与1千克霉豆混合,放置3--5日,待料液完全渗入霉豆中,取出摊晒凉干,即成上品豆豉。
宗教的清规戒律还是要适应当地环境才有生命力的,就象天主教的不准中国信徒拜祖宗,那就搞不下去。
生活中从不缺少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还有把素材变成大坑的一双大手。
黄色网站浏览率?
叫麻豆腐
嘿嘿
吃豆制品很多,一来补充蛋白质,二来也是抑制年轻的后生们的生理需要,
江西到湖北一带,冬天都要做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咸菜类的东西,发酵前中后期都可以吃的。我比较喜欢的一种吃法是发酵比较厉害的霉豆蒸豆腐吃,味道很独特的。
那个那个~~但凡是那个臭的东西,经过那么一蒸,臭味经过热的蒸气的升华~~~哇塞~~真是一股沁人心脾的臭啊~~
看到您介绍的这种做法,不禁让我想起了浙江的一道名菜~~蒸双臭~~~~
臭豆腐,豆汁儿,纳豆。。。。
这三样我是不会吃的。
啊米豆腐,不过日本的那个内酯豆腐挺好吃,滑滑的,晚上饿了就弄点当宵夜吃。还不胖人,嗯。善哉,善哉。
被不断追究科学性的今天,似乎从来也没人怀疑同样讲究阴阳五行的中国菜。
当然,现在电视里面的厨师比赛,也不讲什么阴阳五行了,也在讲营养成分什么的了,其实,可能主要还是营养成分什么的和好味道的关系不是太密切。
我还是很喜欢吃纳豆的;
端端白天上幼儿园,我的午餐通常就是一碗白饭,一盒纳豆;把搅拌好的纳豆(盒里给配好了黄芥末和酱油包)直接扣在白饭上,呼噜呼噜就下去了,感觉很不错的;
家中冰箱里,最多的时候同时有六个不同品牌的纳豆,也让端娘用盲测法(撕掉包装,把纳豆倒在碗里)对各种纳豆进行口味测试,最终的结果很特别:最好吃的那种,就是最便宜的那种,极细粒纳豆。
回北京后,纳豆吃的少了;一个原因是普通超市不卖,需要去华堂之类的超市才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太贵了,一包纳豆(两或三盒)要二十几块,大连出的比较便宜,那也要八九块钱;
端娘开始喜欢上松子料理的纳豆了,不过我总觉得味道不足,自己会继续加些酱油;尽管如此,总是觉得差点什么,好像在国内吃的纳豆,都不大精神。
在日本的时候,我自己还用纳豆做过饭团,估计萨兄见到了,更要逃之夭夭了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