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管理案例分析:权力的真相1 -- wqnsihs
正儿八经的事情,需要好多条件。人家是认识你,就像某大银行领导给我说的:我们都认识你,但是在党组会上谁敢说把某个项目委托给一个个体户,谁敢把一块资产交给一个私人企业来管理。所以在目前体制下,不找个央企的大船,去主动当个雇佣军,我连干活的权力都没有。至于民营企业,真的不适应,人家也未必看得上正规军的做法,不会喝酒,不会行贿,要你来做什么?搞管理,大多数民营企业哪里有什么管理需要搞?不过是个总裁衔的办事员罢了。还不如当雇佣军,还干点技术含量高的活。
认为那只是你的感觉,如果你真的善待他的话,等他出门一圈后自然会回来的,以前俺有很多员工都是这么走的,俺只一句话----如果在外面不如意就回来,这里如果有岗位一定用你。出去一两年然后回来的不少,而一旦回来这些人都变成劳模了,还自主成了做周围工人思想工作的政委了
零和游戏,都没有退路,结果一定是双输,集团全面丰收。
根据您的描述,应该是《厚黑学》里的故事,出自“厚黑传习录”章第三部分的“补锅法”:
还举了个例子:
集团和老大谈收购的时候杯具就已经在发酵了。
一。因为老大掌握着核心技术,央企也不想在市场上多一个竞争对手。因此既没有高调的买断,给足够的钱让老大退出这个领域。嘿嘿,这在中国也是办不到的,央企既不会出这笔钱,即使出了,也没有任何的诚信机制来制约老大。真的是鬼才信呢。
当然,集团还要利用老大来继续主持和发展这个技术,让中试变成产品,继而化未商品,变成花花的银子。
而老大又是对钱的兴趣不如对做一番大事业来得大,因此也不会接受这种安排。
可想而知,高手在安排谈判时肯定会把价钱压低,安排一个他们认为是“空头”的地位来利用老大做贡献。但老大绝对不会认为他的位置是摆设,那杯具已经埋下了。集团开始安排进来的人就是做这个用途的,可惜所托非人啊。
二。在老大同意引入老二的时候,央企肯定已经重新准备了。很好,老大老二两位合作变了个金娃娃出来,既然没准备好,那也不要冒风险,徐而图之嘛。
老二进来的时候,无论是惯例还是在公司内部,都不可能有清晰的授权界定,他就是一个打工的命。确实,他做的也是一个打工需要干的事,冒犯了老大集团的利益也没办法。
加上各方都需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冲突不可避免。
事后诸葛亮的说句,不代表支持哪一方。
老大应该继续利用他的上层优势,从上而下的收回控制权,至少是把他想干的二期工程独立开来,把人马拉出来,在这过程中按自己的想法干。只要他把大饼描绘的更好更美一点,乘国家扩大投资的东风,拉到大员的支持,想来集团也只能招办。
老二应该支持老大的想法,让老大独立出去搞他那一套,只要独立考核,老二还是有希望在将来去接管老大发展的那一part的。即使因为是吴化文的恭喜接不了,那目前这一part在可见的将来还是控制在他手中的。
错就错在老大、老二都把这个厂看成自己的儿子,都不愿意失去那么一点点,也不愿意他冒风险。都按自己的思路,如果发展有“损害”儿子利益的思维或动作,就都跳出来了。
当然,以上都是书上之见。
至于对创业老员工的处置问题,这在目前中国的环境中还真的不好办。最好的办法是在收购的时候给予他们一定的股权,让他们可以有除了工资之外的红利收入。但收购的央企,这样显然是不可以。而老大也没有伟大到在收购的时候每人都分钱,即使他想分,那几千万也分不了几个人的。
现在这个结局虽然老大老二都不满意,但集团是满意的,而且会实现了红一化的目标,彻底的把它改造成一个央企也不远了。以它目前的技术优势和垄断地位,央企的背景,除非出了个天大的大蠢猪+蛀虫,要不可见的将来都不会有问题。
那么,我们又怎么能说这个不成功呢?
过一段时间就会找同事带话:想回来,想认个错。就是这样。很多这种例子。所以我一般想走的人都写推荐信(在他找我的情况下),这些人即使不回来,也是我的情报员。
搞个戴红帽子的企业很简单的,不过我看芒总您压根就没想这么干过
这些人会八自己正在工作的企业的情况汇报给你么?如果是这样的话,真的是不可思议。
再也不会有什么价格战了,利润也能保证企业继续开发新的产品和资源。只是过程比较惨烈点,这也许就是国家资本的力量:大小通吃。山西吃小煤老板,山东吃日照钢铁,可能都是这种模式。也许在今后一段时间会是日常节目吧。
这种企业私人玩不起来。
比较不保密的,我也不会过分要他们出卖自己企业利益。所以就算他们把企业出的内部刊物,报纸、杂志给我看看,我已经很有收获。绝对不会要他们给我什么财务报表,定价单,采购清单之类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