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新闻造假,随便写两句 -- 小山头

共:💬70 🌺20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理论上在中国,党比什么都大,但是理论和实际......

比如南方周末采访某北方省份某地级地区,出了问题,是省委出面找宣传部甚至长春真人出面找广东省委宣传部再找下去还是自认倒霉,直接把地委处理了,哪个省事呢?如果很高级别的出面,话柄在谁手里?——这个要是宣传开了,可是土鳖的天大罪过,哪个级别的愿意担这个责任。

这还是内部问题。

如果是境外媒体呢?

一切问题都有解决办法,就看付出的成本多高。

再假如,一切顺利,就是媒体错了,你能怎么处罚媒体?判刑?封闭还是怎么的?还不是对方道个歉(基本上没人关注),然后不了了之。

我对南方系的坏印象乃至对整个媒体都不信任就是因为2000年前南方周末有一个深度报道,就是一个鸡毛蒜皮的事(具体是啥忘了),用的是访谈的形式,一问一答,整整两版。看完就看完,放一边了。

过了几天,好像是在天涯,受访者发了一个帖子,说南方周末完全曲解了他的意思,说自己去抗议,报社根本就不理他,于是很生气,在网上把整个内容全贴出来,结果南方周末的记者好像也上网反驳,说报社有权编辑,自己没有曲解对方的意思,如果确实曲解了,是对方没表达清楚。

总之在网上吵了几天,报纸中缝好像后来出了声明,说访谈录不是全文,有编辑,但意思没变blablabla......

我当时想,还能这样,你来采访我,然后发表的内容不是我的本意,然后报社就说,他发表的就是我的本意,至于我说的反而不是我的本意,我靠,这tm什么事啊。

家园 所以应该要求自己录音备份
家园 刚上大学时也接受过一次某省报的采访,也有类似遭遇。

当时是报纸采访高考成绩优胜者,有记者和我聊天。没有录音,记者自己在纸上划拉划拉,后来稿子出来应我的要求给了我一份打印稿。基本属实,就是细节上有些夸张的地方。比如我提到中学时经济条件不是太好,他们就给深度加工了一下,说我中学时代从来都只吃白米饭,吃不起菜,我都不忍心看下去……我心说,现在中国还有这么穷的人家么?要求他们改。他们答应了。结果报纸出来后我一看,改成了“我从来都只吃一份青菜”。我是很穷,但是我还不至于这样吧?按原话写很困难么?可能他们是为了追求新闻效果吧。看看,品学兼优、极端贫困的女大学生……

这还只是小事,对我也没什么实质性损害,不过当时报道是实名的,被我的熟人看到了多不好意思啊。

家园 接受采访的时候自己要备一个录音笔。
家园 真敢这么编辑

我的同事改了引文的几个字,害得我跑到出版社资料室,照着原著一点一点核对了一遍

家园

多年以前,中央级热点关注类节目 vs 小市县某部门官员,代表该部门接受记者采访。节目出来后,给人感觉就是当地该部门无作为甚至乱作为。实际并非完全如此。该人看后就说,这真是答非所问。可又能怎样,那年代没听说过录音笔,且出于对“上面”来的记者的信任,哪里想过保留现场录音证据的问题。所有证据都在对方电视台手里。节目出来,反响不小,省里点名处分,该官员其实也算是替该部门戴帽子去了。所以虽受处分,系统里知道怎么回事,也不为难他。无处伸冤,是因为即使省里也不会有人乐意为这个小虾米动用资源,去得罪京城老大级媒体。

这还是素质最高的中央级媒体,更别说其他的了。所以我就不信媒体真的有自居的那么正义。地方上小心翼翼的伺候着“上面”来的记者,因为各种原因用移花接木等大法搞你个头破血流的事情多了。几年过去了,普世派正义派媒体开始兴盛,我才发现,这些正义派媒体的做法,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手段也超越了官方的师傅,且打着普世正义旗号,煽情更甚,只是条件和社会发展原因,被采访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了而已。

家园 记者太油菜花了

改成了“我从来都只吃一份青菜”。

看到这句,忍不住喷了

家园 乐死人了,

记者太搞了。

家园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笑S。花一朵!
家园 谢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家园 记者本如此,奈何汝不知?

很小的时候理想成为天文学家,医生,解放军叔叔,卖小豆冰棍儿的.....但都是想想就完,过两天又换。真正是上到初三开始,才觉得记者是最让我倾心的职业,后来一发不可收拾的迷恋上厄尼·派尔,罗伯特·卡帕,唐师曾,水均易....高考成绩不怎么样,进了个二流大学的三流专业,但当记者之心依然不变。想象一下宿舍里人家床头都是花花绿绿球星影星,而我每天睁眼面对的是图书馆复印来的一张罗伯特·卡帕和报纸上剪下的唐师曾的傻乐。

出国后阴差阳错的又换了专业,和记者之路就越来越远了。这些年泡网多,尤其近一两年,中的洋的记者写的东西,办的事情看多了,我这当年满怀崇敬的心可是瓦凉瓦凉的了。经常会看着某篇文章或者电视里某个采访,想:我要是当年真当了记者就和这样的人一起工作? 就写这样的文章? 就得这么没良心?.....

看着现在的媒体人,普世的,花边的,煽风点火指鹿为马的,装疯卖傻撒泼卖嗲的,看一眼恶心一眼,难道是我错了? 记者本如此,奈何汝不知?

家园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普世派

方舟子

方舟子虽然本质上也是个普世派,但是比较书呆子,认死理,而且因为反对轮子功和伪环保和司马南、何祚庥两个老马列混在一起,经常不受南方系待见。现在因为南方系经常篡改他的访谈,他已经声明不再接受南方系的采访。

另外何老那句“谁让你生在中国”也是记者大人的杰作。

家园 但是目前的官方媒体好像没这么大胆!

毕竟宣传部之间一个电话就能搞定,除非上面就要整某地或某部门,碰上的接待人员只能是自认倒霉。

接待时一般还有宣传部人员在场陪同,官方媒体都会注意的,甚至提供讲话稿供采访对象使用。

家园 提供个例子

某年两会期间,某政治局常委对某方面工作作出了一个批示,要求加强舆论监督。某大台的一个有着十多年历史的批评监督类栏目,落实领导精神不过夜,某个编辑直接从以前的素材带里挑了一个,一番编辑剪切之后就播了出来。

事涉地方的政府看了之后大吃一惊,因为这件事被采访完之后,已经通过上级宣传部门和该台主要领导进行了沟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解释,台领导也承诺不再播出了。

最后,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地方政府除了心里骂娘之外也没什么办法,毕竟话语权掌握在人家手里,撕破脸以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麻烦。

所以,不要迷信宣传部,俗话说的好:县官不如现管。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