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雨中听镇远 -- 萨苏
鲜花已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这雨声,不甘心啊。
北洋的海战,有相当一部分军人抱有必死之心,可惜最后功亏一篑,马关条约伤了国本,从此展开百年强国的努力,这个代价太大了,也是从这次以后,中国的发展开始由外部推动引导,唉。
鲜花已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能提出证据吗?
事实是:
1、鱼雷的标尺都搞错了
2、未能击沉任何一艘对方的军舰,而日本的很多军舰的铁甲并不厚,只要准确命中,特别是镇远两舰的克虏伯火炮命中的话,打沉的可能性太大了
3、据我看到的资料显示,在给诸位大臣表演时,是把火药藏在靶船上的,至于效果如何,想来你是知道的
4、北洋水师的假想敌不是英国的远东舰队,也不是俄罗斯的太平洋舰队,更不是朝鲜水师,而是日本的联合舰队。在这种情况下,居然对日本的各式军舰不熟悉,明明是已经开战的情况下,却毫无警惕之心,说被日本人骗了,难道不正是平时的训练水平不够造成的吗?
5、
我不知道你是从何得来的结论,按当时的舆论,北洋水师的装备如果进不到世界前十,也是远东第一,关键是平时的训练太差劲了,士兵和指挥官都不适应外籍教员的训练。
6、萨苏认为,想来包括你也认为----我猜的,
7、
装备了又如何?
何况北洋水师又不是没有威吓过日本,当年到东京去耀武扬威,人家可是吧北洋水师的主力军舰的模样都记得一清二楚,包括普通的海军士兵!
就算日本这次大东沟战役输了,只要大清政府不对日本赶尽杀绝,拆其工厂,废其舰队,最多一两年后,北洋水师照样全军覆灭!
8、
这才是实在话,大东沟战役,甚至不能简单的就说北洋水师输了
甲午战事的失利基本可以说是陆军的失败,而不是海军的失败!
这是很多人都搞错的一个事实!
在这一点上,你无疑是为数不多的清醒者!
可见, 先入之见,多是错的
在被日二五两师二万多人围困的三千淮军向镶红骑求救的时候,该提督认为是汉人和日本人的战争,和他们满人无关,坐看三千人苦战四天全军尽墨.
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心情极其复杂.那个时候我还不大,我父亲不知道那一年买到的一本五二年北大和武汉大学几个教授写成的关于甲午战争的书.里面有采访多位参加过当年战争的官兵.
一个国家,国主认为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国家,你做什么努力都没用.
怎么能不败?
所以不是李翁的事情,而是整个反革命集团的问题,要是当年他们接受党的革命领导,那。。。。。。
一步一步地颠覆着旧有的描述北洋水师的不实之词。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当时的火炮出现的一场技术革命,就是从架退炮转变为管退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火炮设计者尝试着在炮管与底座之间安装一个缓冲器,以减少火炮射击时对炮架的作用力。经过长期摸索,到了19世纪90年代初,火炮的水压弹簧式制退复进机终于被创制出来。这是火炮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突破,它标志着火炮从架退时代进入了管退时代。
北洋和日本所谓的快炮,都是指管退炮。到甲午战争时,北洋水师装备的都是旧式的架退炮,而日本则除了三景舰外都装备了管退炮。
架退炮的发炮速度有多慢?以前采用架退技术的旧式后膛炮发射一发炮弹的时间,而新式的管退炮可以“放至四五出”。以日本三景舰的法国加奈特式42倍口径320mm架退后膛主炮(定远镇远的主炮是305mm)为例,虽然口径极大,但30分钟才能发射一发,在黄海海战中命中率为0!
火炮口径再大,打不中敌人也没有任何意义。要确实地命中敌人,首先要火炮射速快,其次要舰艇航速快而抢占有利阵位。当年的西沙海战中,我人民海军虽然火炮口径小,却利用这两个优势击败了吨位较大的南越海军。很遗憾,这两个条件,北洋军舰却因为技术落后全部达不到。
据统计,日本舰队的速射炮所发炮弹相当于清舰队同一口径火炮3—6倍。清舰队一分钟可以发射32.8发炮弹,日本舰队却可以发射193.3发炮弹。这种差距,大致和单发步枪与机枪的差距类似。大东沟之役,中方100mm口径以上火炮仅为日军一半左右,据日方研究表明,日方火力密度为中方9倍。这样的火力差距对于北洋舰艇而言是致命的,沉没重伤的舰艇自然众多。如果不是因为定远、镇远的装甲较厚,大东沟海战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也非不可能的事情。
第二,当年的鱼雷是一种极其不可靠的兵器,要航行到极近的距离发射,因此许多军舰在开战前便将鱼雷抛掉。现代很多史学家已经倾向认为,致远并不是要撞击吉野,而是要靠近发射鱼雷,也是因为致远开战前没有抛弃鱼雷,而导致鱼雷舱被敌方火炮击中爆炸沉没的。
更重要的是,清朝购买的英国制造和德国制造的鱼雷艇,都是新式兵器,因为清政府的种种问题,导致当时北洋鱼雷艇部队的鱼雷和其他水面舰艇的炮弹一样,一方面不能进口先进弹药,另一方面国内的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械局又仿制不了,或者造出的质量不合格。
北洋水师鱼雷艇适用的鱼雷定深,早在工厂就已经设定好,要调整定深需要送回工厂。北洋是无法自己调整的!更不可能在战时临时调整定深。
另外,福龙号鱼雷艇袭击的日本军舰“西京丸”又是商船改造成的巡防舰,吃水深度比正常军舰浅的多,就算按正常军舰设定的水深,也无法击中此军舰。
关于命中率:
简单计算,北洋将士在敌方强于我方9倍的火力沐浴下,以旧式的架退炮打出了接近10%的命中!这是非常惊人的命中率了!
有人经过加权计算,得出北洋水师炮弹为命中率2%—1.5%,日本军舰炮弹命中率为0.5%,这只能证明北洋将士的训练素质强于日本联合舰队。
因此,论训练水平的话,当年北洋是远东第一。但论技术装备,日本联合舰队才是远东第一。这并不是北洋的责任,事实上李鸿章、丁汝昌都曾上奏要求更新装备,很遗憾,没有结果。腐败的清政府高层(还有一群清流们)竟然以为船买回来就行了,不需要技术更新、后勤保障;以为10年前的先进装备在10年后还一样先进,完全不知道他们面对的是怎样的技术革命。
您说:
这个很难么?军舰识别本来就是每一个海军士兵的基本功。没有证据证明北洋水师的官兵不能辨识日本舰艇的外形。
再说关于警惕心的问题。首先是丰岛海战,发生于7月25日,日本却直到8月1日才正式对中国宣战。故而吉野、浪速等偷袭济远、广乙、操江、高升号等行为,属于彻头彻尾的海盗式行为,当时的北洋水师没有足够的戒心是可以理解的。这种行径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常用伎俩,日后偷袭俄国太平洋舰队,偷袭珍珠港,都是先偷袭再宣战。莫非俄国和美国的舰队官兵都是毫无警惕之心?莫非他们都不能辨识日本舰艇的外形?
而到了大东沟海战前,如果北洋水师对日方来袭真的毫无戒心的话,为何要主力全部出动来掩护陆军登陆呢?如果北洋真的没有识别出:即使挂了美国旗、那也是日本军舰的话,为何是定远首先发炮,打响了海战呢?
首先,大东沟战役时,正因为日本军舰已经接近了北洋水师,就算北洋水师先开火,北洋也失去了先手
为什么这么说呢?
正如一个高个子和矮个子打架一样,高个子手长,矮个子短小精干,两人的距离远时,高个子占便宜,而矮个子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必须贴身。
所以,联合舰队正如矮个子一样,贴近了北洋水师,严重地抑制了镇远等军舰的巨炮性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快速炮和机动能力,但是战后的海军实践恰恰证明了速射炮不如巨炮
而这恰恰是北洋水师的失误,先发现了舰队,却误判为民船,也不想想,前段时间,双方已经开战了,此时的黄海除了清朝和日本的舰队外,哪里还有什么民用舰队?
失去了先手不说,队形也自乱了
仗打成这样,只能说军舰的性能不错,官兵的作战决心不错
但是,无法得出平时训练就很好的结论
至于你提的日俄战争,恰恰不能证实你的观点,俄罗斯海军当时已经极其腐败,珍珠港更不能和大东沟相比,在珍珠港之前,美国海军和日本联合舰队并未交战,而且两国政府还在谈判。但是大东沟战役前,清日已经有了丰岛海战
至于还在扯什么军舰性能不如对手的话,还是算了
没有真正的内行认为吉野比镇远强
就是搁在现代,判断军舰的性能主要还是从舰艇吨位、装甲防护力、导弹数量射程(相当于以前的舰炮口径)等,没有多少人仅从军舰航速上决定一艘军舰的好坏
再多说一句,
据统计,日本舰队的速射炮所发炮弹相当于清舰队同一口径火炮3—6倍。清舰队一分钟可以发射32.8发炮弹,日本舰队却可以发射193.3发炮弹。这种差距,大致和单发步枪与机枪的差距类似。大东沟之役,中方100mm口径以上火炮仅为日军一半左右,据日方研究表明,日方火力密度为中方9倍。这样的火力差距对于北洋舰艇而言是致命的,沉没重伤的舰艇自然众多。如果不是因为定远、镇远的装甲较厚,大东沟海战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也非不可能的事情。
你的这个统计恐怕有误,日本每发射一门炮需要五分钟
正是甲午海战之后,西方“大舰巨炮主义”主宰了海军建设的新时代
还有,别什么都怪清流,怪什么翁同和
北洋水师耗资3000余万两白银,超过了日本联合舰队
而且,就在修颐和园期间,
真的不缺钱!
我只能说您的军事知识还有待加强。
别的先不说,北洋水师当时航速最快的船是致远、靖远,最大航速18节,而其他军舰的航速不过15节。然而日本联合舰队的吉野最大航速是23节,其他军舰也多能达到19节。
我想向您真心地请教,敢问一个航速比人家差了4节以上的舰队,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对方的贴近?假设您和刘翔在平地上迎面靠近,您有办法阻止他贴近您么?
再说一句,大舰巨炮有优势是没错的,然而这要是建立在同等的技术水准上的。“没有真正的内行认为吉野比镇远强”?那我做个类比,大和号倒是大舰巨炮的极致之一,可它能比光荣级巡洋舰强么?
还有,北洋可不是所有的舰艇都是定远、镇远这样的铁甲舰啊,超勇、扬威这样的木壳包钢舰,经远、济远这样的穹面钢甲快船,它们的装甲在速射炮面前是怎样的惨状?您可以去查查资料。即使是定远、镇远,舰体装甲是没那么容易被击穿,但是在日方速射炮的猛射下,上层建筑顶得住么?人员杀伤情况呢?大东沟海战打到最后,定远、镇远还有足够的反击能力么?
我看到的数据,是1887年至1894年间,北洋海防协饷收入平均为137万两左右。这个数字的确是高于前14年的平均数。然而,自从1887年开始,北洋的开支比前14年多了多少?
致远、靖远、经远、来远都是1887年加入北洋水师的,这些舰艇的维护、保养、后勤、训练、人员开支不需要钱?
在那几年里,北洋开始修建旅顺海军基地,耗银125万两以上;又修筑威海基地,作为北洋水师的大本营;又在胶州、烟台修筑炮台。这些大工程不必花钱?它们的保养不用花钱?
1888年北洋南下台湾镇压起义,1889年北洋前往长江平息教案,这些不需要钱?
这就好比原先做了一锅饭,给3个人用餐算够了。而现在这一家添丁进口,变成6个人,主妇却只在那一锅饭里多加了一点米,能保证吃饱么?
同时期的日本,将国家预算的近30%都投入到军费中,1886年到1890年短短的4年间便提出了海军第6、7、8次扩张案。与此同时,清朝户部却于光绪十七年规定南北洋两年内停购外洋船炮。强敌在侧却自废武功,这是何等愚蠢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