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砖家的业余教育经验(原载于sonicbbs) -- 砖家
不至于一路如此跌跌撞撞。
一日我和我父亲去他的挚友家玩,恰巧遇到了他们家的一位亲戚陈老伯。陈老伯早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数学系,在江苏扬州的宝应县当中学数学老师。在长期的教育生涯中陈老伯积累的丰富的经验,也培养了无数的人才,可以说是货真价实的桃李满天下。在当地,陈老伯也是人大代表,数学教育界的元老,拥有很高的地位。
闲聊之中自然也就谈到了教育。陈老伯连连感叹:“现在的学生苦啊!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啊!”他说起了他的孙子:“我孙子小学毕业以后,进入了我们那边质量最好的初中。你们也知道,这样的初中教育质量一流,可是竞争也是极其激烈的。为了让他能够在那边站得住脚不落后,我们付出了不知道多少心血。当时我们那边开了个奥数培训班,专门收数学尖子进行培训。为了让我的孙子成绩好,我专门去打招呼,好在那个开奥数班的老师就是我以前的老学生,他看在我老头子的面子上给我孙子留了个名额。如果不留的话,早就被抢走了,想报这个奥数班的学生太多太多了!进了这个班以后我孙子每天学校里放了学就去上奥数课,要上到晚上7点多钟才回家吃饭。一进家门孙子连饭都不吃一口,鞋子都来不及脱倒到沙发上就睡。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啊!可是又能怎么办呢?不敢去叫醒他,让他迷糊一会儿后自己醒过来去吃饭,吃完饭又要完成学校的作业又要完成奥数班的作业,不到11点根本没法睡觉。这样下去,小孩子的身体是要垮掉的呀!”
业余倒腾教育那么几年,夸张的例子我也听过不少,搞到这个份上的也着实让我和我父亲吃了一惊。照这样搞下去,别说什么出人头地,怕是还没熬到高考的那天就要病倒了。我们问他:“老伯你也是老数学教师了,数学该怎么学别人不清楚你总该清楚的啊。这种不讲科学蛮干的事情其他家长做了也就算了,您老怎么也跟着蛮干起来了?”
“不行呀!”陈老伯讲了下去,“现在的竞争有多激烈啊!学生要出类拔萃,要在中考高考中考出好成绩,光靠学校里这些大家都学的大路货怎么行呢?还不得外面开小灶啊。中考高考前面的基础题大家都做得出来,最后定胜负定生死的不就是压轴的几道难题吗?这些东西在课堂上根本是学不到的啊!”
当时我已经考上大学了,经历了高三倪老师帮我提高数学成绩的过程,我对数学学习和高考数学的一些规律已经心中有数。听到陈老伯的这一席话,我感到哭笑不得,陈老伯啊陈老伯,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你教了那么多年数学,高考的标准是怎么样的你最明白。那些无量商家危言耸听的鬼话可以骗得了其他无知的家长,可怎么能逃得过您老的法眼?现在您老怎么也陷进去啦!我跟他讲:“陈老伯啊,其实我的数学成绩本来也不好,甚至一度不及格。但是在高三一位老师的指点下既没有补课又没有学什么奥数,照样飞速提高,考到了不错的成绩。您孙子又何必去这样折腾呢?再说了,奥数这种东西其实和课堂内的普通数学没有什么关系,学奥数也根本提高不了数学成绩啊。”
还没听完我的话,陈老伯连连摇头:“不一样啊不一样的。现在的竞争比你那个时候激烈多啦!你那个时候学奥数的学生少,现在很多学生都在学奥数了,水涨船高,中考高考自然也会越来越难,你不学你就落后了。再说,奥数要求很高,你能学奥数,那么对比较简单的课堂数学肯定是有帮助的,可以提高你的数学思维水平。如果奥数没用,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强着去学呢?”
那天我们和陈老伯争论了半天,举出了无数例子,讲了无数自身的经历和我们总结出来的道理,但始终无法说服固执的陈老伯。他总是反反复复地强调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别人都在学,你不学你就要落后了……
首先,陈老伯的逻辑是很荒唐的。别人都这么做,不代表这么做就是符合逻辑的就是正确的,否则天底下就没有“群氓”这个词了。作为一个资深的数学老师,面对失去理智的近乎丧心病狂的家长,他也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开始用冲动代替理智,跟着一起“群魔乱舞”了。陈老伯是当地数学教育界的权威,又是人大代表,不论从他的地位还是从社会责任感来讲,他都有必要利用自己的威望和权力去纠正这种不良的倾向。但可悲的是,他非但没有这样做,反而利用自己的这些威望和权力“以权谋私”地为孙子去争取奥数班的名额。说陈老伯“助纣为虐”也许过重了,但说他太糊涂,那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其次要谈到的就是奥数。奥数和课堂数学有明显的区别,普通的课堂数学讲的是基础,是按照常规和基本知识概念去解决基本的数学问题,而奥数则是一种跳跃式的思维,是利用有限的数学工具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比如小学的一些奥数题,如果用中学的方程知识来解决的话根本没有什么难度,但在小学里学生还没有学习方程,就必须用现有的算术知识构建数学关系,列出等式来算出结果。这当然是一种能力,拥有这种能力当然也是了不起的。但是奥数带有明显的竞技性,它的这种对数学思维的要求远远超出了普通教学大纲对数学学科的要求,因此奥数无疑是一种少数人的游戏。只有那些对数学特别敏锐,特别有兴趣的学生才是奥数的理想学习者,而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讲,奥数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他们去学奥数,对正常的课堂数学也没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这里打个比方:普通数学就好比长跑,讲的是体能和毅力,奥数就是杂技,讲的是技巧。我们不能认为一个走钢丝高手就能得马拉松冠军,所以学奥数也并不能提高课堂数学的成绩。而糟糕的是,绝大多数家长不知道这些,他们只是简单地冲动地认为多学点总是不会错,别人都做了我们不做就落后了;一些民办学校、“重点学校”为了回避小升初不能搞选拔考试的规定,也用奥数成绩来变相地选拔“优等生”;而奥数的培训机构为了经济利益,自然也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奥数对数学学习有多大帮助,奥数能让学生在考试中脱颖而出,甚至奥数能猜到高考的压轴大题……这样一来,奥数能不这样畸形地火爆吗?
至于中考高考的题目难度会随着学生去学奥数而水涨船高,这更是毫无依据的胡说八道。中考高考的标准完全是按照中学的教学大纲来定的,怎么会被奥数炒上去?!何况那么多学生去学奥数,真正提高了数学水平的又有几个呢?绝大多数学生还不是花了金钱花了时间劳命伤财地做了极少数尖子的陪读书童?既然不存在“提高了学生整体的数学水平”,又何来“水涨船高”一说呢?
小升初不能搞选拔考试的规定,也用奥数成绩来变相地选拔“优等生”.
这一点现在特别流行,弄得没有学过奥数或者英语学得少就上不了好学校一样.
多讲讲数学的学习,对数学我没什么好办法.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因材施教,最起码的是照本宣科。各有各的用处,简单说是少了那个也有问题。这一边是学生另一边是老师。因材施教说来好听,可那对老师的要求基本上就是金刚钻的水平。对不同的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那老师不单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慧眼识人,知道学生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能力。这样的老师,要什么样的学校才能留的住。再说,有了这样的老师,有多少学生真正需要这样的老师也是一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绝大多数还是一般的学生。真正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或是说,真正在那一个方面特别突出的学生还是学生中的少数中的少数。所以真正教师的主力还是一般的老师。好一点的可以对好学生多教一点,差一点的就只能教多少算多少。再差就是学多少算多少了。
数理化的经验尤其简单,做题,拼命做题,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把习题都给做熟了……
智商不是出类拔萃的好或者出类拔萃的差的话,大家拼的就是熟练度了。好同学们不仅做得多,而且做得早,所以显得很神奇……
比如一年级时候自学两年级,两年级时候自学三年级.....对"分数"的作用大.
这其实我是一直这么想的.至于奥数嘛,有精力的,当趣味题来"玩"即可.
早年香港流行公文數, 这才要命
还記得當年的女同學, 小五的數學还未及格, 已經做着"中二程度"的數了
興其機械化的做題, 不如好好玩玩
很阴险的,在课堂上,大家还在咀嚼老师话,你就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课堂练习也是你快,同辈难免觉得,这人好猛,然后你自己也可能被周围催眠,得到自信,然后就更猛了……这是经验之谈,有自己的也有别人的……
至于奥数,无非是进入一个高些水平的团体,竞争过程也差不多,不过这个程度的群体,智商上的差别大概就更明显一点,但是题海战术一样适用。
你也是关心教育工作的人那呵呵
你这种方法,错就错在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题目上,而不是放在基本知识点和思想方法上。基本知识点在课上学,思想方法需要老师提醒,学生有意识的总结。如果不重视课堂听课,不注重自己的总结,盲目地做啊做啊做啊,题目越做越多,但对知识的掌握好比用针尖一粒一粒去戳芝麻,根本无法形成完整的全面的思维,对知识的理解都是简单孤立针对个别情况的。这就是很多人用初中经验学高中结果越学越差的原因。
学得好的学生的确做了很多题,但不能仅此认为,只要多做题,就能学好。迷信只要多做题就能学好的,其实是不想去总结理科学习的基本规律,满足于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学习。学习本来是一个脑力活,但是在很多愚昧的家长和教师的错误引导下,把学习变成了体力活,这还能学好??
国内的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应试教育,有应试的成分,但要应好试,也是要素质的。“应试教育么,无非两个字,熟练”这种话太简单太肤浅了,根本没有对学习的基本规律进行认识和总结。
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没有写过课堂笔记。这几条真不错。
最早的几位女数学家被看作女巫,我猜,怕是有你这样思维的人的行为。
如果真的学有余力,可以沿着基础数学的道路提前学习下一阶段的内容,这还比去学那种杂耍一样的奥数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