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癌症绝非“人造病” -- 游识猷
最新一期《自然癌症综述》发表了一篇题为《癌症:老病,新病,抑或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文章。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研究者罗莎莉戴维与迈克尔齐默曼在文中表示,带走无数患者生命的癌症可能是一种现代工业化社会造就的“人造病。”然而,戴维与齐默曼的研究漏洞颇多,他们的断言并不可靠。
论文中,戴维和齐默曼总结了过往公开发表的研究后认为,在数万根古人遗骨以及来自古埃及与南美等地的数百具木乃伊中,可确诊的癌症病例屈指可数。他们也承认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全集(Hippocratic Corpus)》里面有癌症病例的记载,但认为当时的癌症发病率没有当代这样普及。
然而,要研究癌症这种与衰老有莫大关联的疾病,绕不开的头一个问题就是,研究中的那些古人遗骸平均寿命几何?
答案显而易见,那些木乃伊逝世年纪大大低于现代平均寿命。智利和秘鲁等地的木乃伊生前很多是在安第斯山上被献祭的青年甚至儿童,遗骸由于当地寒冷的天气得以保存下来。至于古埃及,根据铭文记载,富裕阶层一般能活到40-50岁,平民则一般仅可活到25-30岁。
国际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环境与辐射部门的负责人乔希姆舒茨(Joachim Schüz)表示,年纪与癌症发生率紧密相关,90%的癌症发生在50岁之后的人群中,如果在当代50岁前去世的遗体中抽样检测,也不会检测出太多的癌症病例。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肿瘤学家约翰格拉斯皮(John Glaspy)博士也表示,古人大多在活到能罹患癌症之前就因传染病等因素离世。
尽管齐默曼认为,根据现代社会统计,原发性骨癌很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所以古代癌症样本少不能完全用寿命短来解释。但实际上,这里的“多发”是指相对其他癌症而言,舒茨表示,就绝对数值来说,骨癌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是万分之一,因此哪怕研究者检测了一万具木乃伊,能检出一个已算幸运。
年龄因素已经造成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同样绕不开的第二个问题是,会不会有“漏诊”的古代癌症患者?
戴维的研究对象有两种,一是遗骨,二是木乃伊。研究者主要依靠肉眼观察和以及偶尔的X光检查遗骨上的增生状况。对此,威斯康辛大学的古人类学家约翰霍克斯(John Hawks)表示,通过遗骨来判断逝者生前是否患有癌症相当不准确,一方面,必须是影响到骨骼的癌症才可能在遗骨上表现出来;另一方面,骨骼的保存状况对判断结果影响很大。事实上,就连戴维也在论文中提出,骨转移造成的侵蚀和死后的自然侵蚀十分难以区分。
至于木乃伊的研究,则是用混合液浸泡组织后切片处理,并在显微镜下观看。齐默曼据此发现了一个差不多公元200-400年居住在达赫莱绿洲的埃及木乃伊患有直肠癌。另有研究者在一个一岁多的智利木乃伊身上根据位置与细胞形态等细节发现一个恶性横纹肌肉瘤,还靠DNA手段确定了一个14世纪的木乃伊有Kras基因突变的大肠腺癌。
齐默曼声称,古埃及不存在外科手术等切除癌症病灶的医疗手段,因此假如一个木乃伊生前患有癌症,那么癌症组织很可能依然留存。
然而古埃及虽然不常在活人身上下刀,却不代表他们不在尸体上做文章。埃及木乃伊制作的步骤包括凿穿鼻腔到大脑的通道,用长长的铁勾清理脑组织,然后用清水冲洗;用黑曜石的利刃切开身体,取出绝大部分内脏——大多数时候只留下心脏,之后用棕榈酒清洗。经历过这些折腾,癌组织被破坏甚至完全不复存在的可能性绝不小。此外,对于非常细小的肿瘤,切片时未曾取样到的可能性也相当可观。
癌症发病率的统计是个十分复杂的工程,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英国才有了这方面比较可靠的流行病学数据。相较而言,判定古代癌症的手段很少也很受局限。据此手段,被“漏诊”的古代癌症患者恐怕不少。而若用这样判断出的病例数来估算古代癌症发病率,更是可能谬以千里。
在论文末尾,戴维也承认,古人遗骸中癌症样本稀少有两种可能,一是因为死亡年龄,饮食,环境等因素影响了人类的癌症发病率,二是因为诊断手段的局限造成误差,或者调查样本太小,那些统计数据本身就不足以提供一个可靠的癌症发病率。
另一点能证明癌症绝非人造病的是,自然界中自古就存在许多致癌因素。英国癌症研究会的阿尼博士(Kat Arney)撰文列举了几项:日光中的紫外线是导致全世界皮肤癌的最大因素,自然存在的人类乳突状瘤病毒(HPV)可导致子宫颈癌,幽门螺旋杆菌可能导致胃癌,花生霉变产生的黄曲霉素可导致肝癌,花岗岩中的放射性元素氡造成了全世界3-14%的肺癌,……这些致癌因素远在人类社会工业化前业已存在。甚至早在人类出现前癌症就存在,美国卡内基博物馆中就藏有一根1亿5千万年的恐龙骨化石,上面有着明显的癌症痕迹。
尽管近代以来的环境污染的确令周遭的某些致癌因子增加,但截止目前的研究显示,占癌症原因比重最大的,是那些我们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吸烟,喝酒,肥胖,缺少锻炼等等。威斯康辛大学的霍克斯还提及,研究证明女性怀头胎的年纪越靠后,未来罹患乳腺癌的风险越大,而现代由于避孕手段的发展,女性怀孕生子的年纪被大大延后了。相比这些,环境污染物的影响并不算大,无需绝望地把一切罪名都推到社会工业化上,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会是更好的选择。说到底,比起古代的埃及人,你有更大的几率活到白发苍苍。
象皮肤癌,乳腺癌、直肠癌这些要是发现得早,治愈率极高。所以女性洗澡时可以做个乳房自检,男女过了四十以后每五年要做一次直肠检查。俺就刚缠着医生做了个肠镜检查。
人身上总是有些良性脂肪瘤、血管瘤之类的。可以做个全身CT记录在案。过一段时间看看大小有没有变化。简单的话B超就行了。
只有两个个变量:寿命,癌症发现时间。
而后假设癌症发病时间几率不变,癌症病程不变。
只要提高寿命,和癌症发现时间,可以大幅提高癌症发病率。和统计数据偏差不大。
也就是说,癌症发病率的提高,可能主要是由于人均寿命的提高,和癌症发现的提早。发病率和污染关系也许不大,现代医学也许也没有极大的提高癌症的生存率。
这个项目小组最后没有申请到资金。也许和这个方向政治太不正确有关。
一种病,除非是大规模传染病,发病率一般以人群的万分之几考虑--这也是保险公司可以经营存活下去的保证。
癌症发病率在老年人群中(这个老年已占人口的很高比例)整体可占60%,完全表明这个群体在死亡的过程中--死亡对单个个体尤其是老龄个体来讲是100%的事件概率--这就不是病了。
我在其它版讨论过这个问题:这世界上真正有几种病?。
最近美国的研究发现目前10%的人群患糖尿病,今后三十年这个比例会上升至30%以上。更有危言耸听的推论: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有一半的机会得糖尿病。
这个糖尿病的确是“人造病”,确切地说是“玉米病”---我们的食品来源归根到底主要来自这个植物。
"common variant, common disease"模型,对于家族遗传性的肿瘤患者是不适合的吧。
而且,癌症其实应该看作许多种各类肿瘤疾病的通称,许多疾病挂着癌症名头却发病机制各异。所以,我一直对发病率统计中将肿瘤看作一个大类来计算的方式腹诽不已。
话说东亚人群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应该算较低的吧
开玩笑了。我家有癌症家族史。如果不出车祸、飞机失事等意外的话,我基本可以肯定我将来会死在癌症上。其他病不太可能,我所有身体指标都是标准值。所以现在主要小心癌症。
做一次肠镜检查蛮痛苦的。要服泻药,再禁食一天,饿的半死然后上手术台被麻翻。我琢磨着过五年再检查的时候得要求把胃镜或者其他的什么检查顺便都做了。反正那时候我没知觉了。
这个文章这样弱智。为什么可以发表?另一个问题是谁愿意为了不得癌症在40岁前死去?
糖尿病不是病,是种慢性中毒反应,就像铅中毒汞中毒。
糖尿病是甘蔗病吧。
癌症的发病机理各不相同,临床表现千差万别。简单的等而视之有误导之嫌。
文章认为,现代医学对癌症的治疗效果很有限。5年存活率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检测手段的提高,使得更多癌症在早期被发现。对晚期癌症,不论是放疗化疗还是手术,效果都不显著,不如将更多精力放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减少痛苦上。
我们一起聊到医疗费用如何分配才是最有效这个话题。
大家统一的认识是,医疗费用很大一部分用在临终上了,还有相当一部分用在瘾君子和艾滋病人身上了。
但是,费效比最好的投资是良好的给排水系统,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
我们不禁在感叹,医院在经济上的重要性也许已经超过了在公众健康上的重要性。
用片面的数据推理出违背常识的结论。
很奇怪自然怎么会发这样的文章?
应该是“现代医学对晚期癌症的治疗效果很有限。”早期癌症的治疗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否则早期发现就没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