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回应忙总的朱总理干的六件事(一) -- cgangcm
我们讨论的目的是要知道,我国货币是否超发,和超发受什么控制.如果把收购外汇发出的货币直接认为是货币发行,那很容易得出超发的结论.但如果和冲销货币发行的收缩货币行为联系起来看,这样的结论才是正确的.
否则你在冲销时大讲货币收缩,在收外汇时大讲货币发行.能得出正确结论吗?
第一是,你认为4万亿货币发行量是无法购置17万亿外汇
第二是,你认为建国以来货币总发行量是发行了4万多亿
我认为这两个判断是错误的,所以我希望能够说明,第一、是仅仅认为报表上4万亿货币发行量少于17万亿外汇,就认为央行购外汇不是央行通过发行货币而购置的,这是错误的。至于认为这是通过准备金来直接购置的,更是错误。第二、统计央行历年货币发行量(不考虑冲销),所得的数据,不是4万亿,也就是你说得建国以来一共就发了4万亿货币的判断,是有问题的。
当然,也有可能我是多此一举,你主要是为了论证超发问题,至于上面的论据性的语句,只是随意写出这样的话而已。不过无论如何,我觉得在论证过程中出现这样的错误似乎比较扎眼,有损最终结论的完美。
至于在现在时点判断货币是否超发,呵呵,这个说到底是屁股问题。所以,我对此不发表意见。
忙总说的我赞同,但是原来的问题也挺大。对于朱的改革前后,我是这样理解的,现在危险主要在流通环节,原来的危险主要生产环节。
背后更主要的原因还在生产环节。 这些年中国粮食自给率不断下降,按卡路里来算的话粮食进口已经达到7.4% 左右。
而我们原来定的目标是2020年之前保证粮食自给率95% 以上。
现在看粮食产量并没有降低,但需求增长的很厉害,自给率就下来了。
需求增长有两个原因,一是工业用量和饲料用粮越来越多。像东北的玉米过去很大一部分用来食用,90年代产量上来了人就吃不了了,结果就是卖粮难。2000年之后,东北几十万吨规模的淀粉厂、酒精厂建了一大批,饲料厂几乎每个县最少一个,玉米一下子就不够用了。二是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这个和前一个原因相辅相成,玉米吃的少了,大米白面吃的就多了,用油量也不断增加,国内产的不够就需要进口了。再加上我们一年还要净增近千万的人口,需求不涨才怪。
另外,自给率和粮食安全的关系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所有的粮食都被当做口粮填饱肚子,100%的自给率也挺危险的,稍有波动就可能饿死人。如果只有三分之一的粮食用做口粮,其他的用来生产燃料乙醇或者其他工业品了,70-80%的自给率问题也不大,就是多吃点儿肉还是少吃点儿肉,多穿件衣服少穿件衣服的的问题。
我觉得忙总说的危险主要还是国家对粮价的稳控难度越来越大了,但只要粮食还在国内,不管是在四大粮商手里还是在国家的储备库里,国家就都有办法,市场手段不行还有行政手段呢。
我的理解是不怕四大粮商造反,就怕四大粮商捣乱。造反就直接拍死,捣乱就投鼠忌器了。
关于第一点我也不想多说了.
至于第二点,所谓的货币发行,归根结底要到纸币上来.对央行来说,货币冲销也许仅仅是在一个仓库中把纸币从商业银行那边搬到央行那边.但是对于纸币的总量来说,你不能说是发了100亿销毁了96亿.结论应该是没问题的,建国以来就是发行了4万多亿货币(纸币).那些认为可以不经过纸币,直接就是记账式的货币发行是不存在的(我主要的是批驳这一点).
建国以来发行了4万亿纸币?
究竟是
2010.01 的4.4万亿
还是
2010.02 的4.8万亿
还是
2010.03 的4.2万亿
还是你的意思是,1949.10至2010.01累计发行了4.4万亿,一个月后增加了4千亿,再一个月后销毁了6千亿?那销毁的部分算不算发行的?还是说这6千亿不在央行库里了,转移到商行了?那怎么知道商行有多少
货币的投放是根据国民经济的需要,而不是由某一项因素决定的(比如收购外汇),对央行来说,多印点钱放在库中是常识(比如现在可能共有5万亿纸币),那么如果有必要,这些钱投放出去那么就是货币发行。当然如果你非要认为把商业银行的钱搬过来又搬过去也是货币发行的话,那也算。但是光算货币投放是不对的,要把收缩一起算。
我的结论:货币净投放、收购外汇、提高准备金率、发行央票都会引起我国基础货币的增减。以任何一种单一方式的货币增减量来判断我国的货币发行情况都是不合适的。如常见的报道:提高准备金率收缩了多少货币,收购外汇又发放了多少货币。说个简单的比喻,不能以你今天吃了1公斤食物就判断你增加了1公斤体重。
对你的质疑,我用一个比喻回答:你前天重100斤,昨天102斤,今天101斤.你到底多少斤.
我之所以顺着你的思路问,为什么不把销毁的部分算作货币发行,就是为了告诉你:你在下面两个帖子里说的:去说建国以来发行了4万亿人民币纸币,这个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http://www.talkcc.com/article/3222455
http://www.talkcc.com/article/3222323
很简单,既然按你的观点,央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发行,就是从建国截至当时的印发的纸币发行总量,那么,2010.02这个数字从4.4变成了4.8万亿,就是比上月多印了0.4万亿,那么2010.03的时候,这个数字怎么会缩小成了4.2。既然是累计印发量,为什么给累计来累计去给“累”得小了。
你的比喻恰恰反驳了你的想法。
任何一个人都只能说,我现在体重是多少,而没人会说,自打我出生以来体重总共多少。
货币发行这个科目,不是累计量,而是截面数据,就是截至当时的货币,而不是累计六十多年的量。也就是说,现在归属在货币发行科目下的货币量是4万亿,而不是从建国或者说从有人民币这一天开始,累计有多少人民币被发行出来。
这个基本概念的错误,是导致你所有推论出了常识性问题的基础,你将报表分析,代换成了实物分析。我感觉,你也许都没办法想清楚,所谓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究竟是怎么回事,也就是,为什么投放在流通中的1块钱基础货币,明明只有这一块钱的纸币,为什么最后会创造出(1/准备金率)这么多的货币。
这就是为什么忙总说你的货币银行学会得零分的原因
说累计确实说错了.
其实我主要是对几个说法不满,一是孤立地看待货币发行问题.二是说到外汇就是发行货币收购外汇,给人一种印象好像是外汇增加越多印的钱越多.
不过由于我的水平确实不是很高,中间也说错了很多东西,有些则是似是而非.有些觉得对方错了又不能准确表达.和你的交流也让我想清了很多东西,理清了思路.
不管有多少存款准备金,都不能阻止央行发行基础货币收购外汇,有多少收多少。就算存款准备金为零也是这样(当然不可能为零,因为有基础货币就有存款,有存款就有存款准备金)
我记得在最开始给你回帖的时候写过。
外汇就是发行基础货币收购的,这个没有任何问题,并且是新增的,而不是“从准备金”中换出来的。
分别针对你的两个说法“4万亿货币发行换不来20万亿外汇”和“外汇不仅仅是货币发行换的还有用准备金换的”。我先后用了两个方法来说明这个问题。
第一是货币流通角度,有1亿美元要兑,央行发行1亿货币给换汇方,不严格的认为,换汇方会将这1亿存到银行,银行增加了1亿存款,就要上交央行1800万的准备金冲销货币发行。由此在维持1亿货币发行的情况下,央行又可以再发行1800万货币去兑换另一笔1800万的外汇。这样的循环就会出现货币发行量远远少于外汇的情况。而并不是货币发行不够了,就用准备金去兑换外汇的情况。
第二是会计角度,报表时点上,有多少存款,央行资产负债表上就有相应比例的准备金。假设,当报表时点过后,出现新的外汇兑换需求,央行就要通过在资产负债两方分别增加外汇和货币发行,从而完成购汇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分别在资产负债两方增加外汇和准备金,因为存款不变的情况下,准备金是不可能增加的。所以,新增外汇是通过货币发行而不是准备金冻结的那部分基础货币来兑换的。
其实我上述的说法都是简化的。只是想说,准备金就是一种直接的收缩基础货币的行政手段,这个不是什么需要质疑,而不是仅仅改变了货币乘数,或者货币流通速度等等其他指标。
你所提到的,“孤立看待货币发行问题”,这个我还不太清楚你说的是什么,因为货币发行过程可以认为是固定的过程,这个和货币超发与否,没什么关系。是不是超发,我个人的思考角度是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结论当然在这里没必要说。另一个“外汇增加越多印的钱越多”,这个其实是没问题的,确实如此的,我猜你想说的是,并不是有20万亿外汇,就在流通领域里有20万亿现金。这个当然是显然不对的。流通领域内现金是M0,M0哪可能是20万亿。
因为要审查国内法律法规是否与WTO原则冲突,因此政府各部门再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起码不像未加入时那么随意)出台新的行政法规了。
以此次海关出台归国人员IPAD征税的事情为例,就有商务部指出这有违反世贸组织相关规定的嫌疑。
朱力挺加入世贸也有想借政府对外承诺来规范国内的这些无法无天官僚机构的意图。
这个假设不成立。看眼下温德做派,如果当时不加入,后任根本没有那样的魄力,或许今天还在WTO门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