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红楼缀梦(序) -- 科大胡不归

共:💬229 🌺114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红楼缀梦(五)点绛唇,眼儿媚

红楼缀梦(五)点绛唇,眼儿媚

我寻找爱,首先是因为它能使我欣喜若狂,--这种喜悦之情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我常常宁愿为几个小时的这种愉悦而牺牲掉生命中其余的一切。

--伯特兰·罗素《三种激情》

王夫人的丫鬟白金钏出场次数极少,而且死亡得很早。但她给我留下的印象却极深,夸张一点说,简直到了“刻骨铭心”的程度。

在第23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贾宝玉去见贾政、王夫人的路上,出现了金钏的第一句台词(本篇引文都据庚辰本):

金钏儿、彩云、彩霞、绣鸾、绣凤等众丫鬟都在廊檐下站着呢,一见宝玉来,抿着嘴笑。金钏一把拉住宝玉,悄悄的笑道:“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

我不禁莞尔。贾宝玉吃人嘴上擦的胭脂的爱好,是第19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里袭人规劝他的时候说的。也难怪我小时候觉得《红楼梦》无聊透顶,看不下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还不到理解这些含有性挑逗色彩的语词的年龄。现在看来,贾宝玉真正想做的是亲吻女孩子的嘴唇,可能是自觉的,也可能是自发的。真不知道是警幻仙子教他的,还是无师自通的!

另一个类似的例子见第24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贾宝玉见到鸳鸯时:

宝玉便把脸凑在脖项,闻那香油气,不住用手摩挲,其白腻不在袭人之下,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赏我吃了罢。”一面说着,一面扭股糖似的粘在身上。

值得注意的是,庚辰本中的“香油气”在程乙本中作“香气”。姑且不论哪个版本是据哪个版本修改的,单论这两种写法,我觉得“香油气”更加有趣和高明。因为这样字面上的意思是,贾宝玉想闻的是香油的味道,但读者仔细一想就会明白这是贾宝玉的掩饰之词,实际吸引他的是鸳鸯的体香。多一个“油”字,就多出一层曲折和涵义,文学之妙,一至于斯!

回过来看金钏的话。贾宝玉吃人家嘴上的胭脂,一般都被对方认为是骚扰,遭到反对的,例如第24回鸳鸯的反应就是:

叫道:“袭人,你出来瞧瞧。你跟他一辈子,也不劝劝,还是这么着。”

金钏的做法却是截然相反,相当于笑嘻嘻地凑上前去说:欢迎骚扰!从消极一面来说,这样做有轻薄之嫌,而且预示了她悲剧的结局。但就此事本身的阅读体验而言,我想大多数读者都会感觉很开心。要拽文的话,可以说旺盛的生命力本身就是一种美德,杜丽娘、婴宁、卡门等人发来贺电。怪不得俗话说:“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层纱。”即使是像我这样意志坚定的男子汉(鸡蛋、西红柿是宝贵的资源,现在CPI还这么高,请勿乱丢,谢谢),看到这种热辣辣的调笑(读者:根据你刚说的理论,你想用的词明明是“调情”),也不禁笑逐颜开。然后:

彩云一把推开金钏,笑道:“人家正心里不自在,你还奚落他。趁这会子喜欢,快进去罢。”宝玉只得挨进门去。

我倒想替贾宝玉回答一句:欢迎奚落!

金钏的下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出场,是第30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椿灵划蔷痴及局外》(庚辰本回目),中午时贾宝玉到王夫人房中闲逛:

只见几个丫头子手里拿着针线,却打盹儿呢。王夫人在里间凉榻上睡着,金钏儿坐在旁边捶腿,也乜斜着眼乱恍。宝玉轻轻的走到跟前,把他耳上带的坠子一摘,金钏儿睁开眼,见是宝玉。

摘姑娘耳坠,这次是贾宝玉轻薄了。大出意料的是,下面忽然跳出一段令我眼眶湿润的文字:

宝玉悄悄的笑道:“就困的这么着?”金钏抿嘴一笑,摆手令他出去,仍合上眼。宝玉见了他,就有些恋恋不舍的,悄悄的探头瞧瞧王夫人合着眼,便自己向身边荷包里带的香雪润津丹掏了出来,便向金钏儿口里一送。金钏儿并不睁眼,只管噙了。

我不禁在旁边批了“如画”二字。我眼眶湿润,是因为读到了信任。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有一个人见到你以后,连眼睛都不睁,就愿意吃你送的食物,这不是说明她对你无比的信任吗?这说明她在你身边很有安全感,这种安全感表现在合眼的动作上,而她的信任又会给你带来安全感。信任是相互的。爱情虽然可以自激振荡的形式存在,但如果双方共振的话,甜蜜的感觉会是多么刻骨铭心啊。人生即使只有这样的一个瞬间,也堪称不枉了。继续看下去:

宝玉上来便拉着手,悄悄的笑道:“我明日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罢。”金钏儿不答。宝玉又道:“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讨。”金钏儿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吊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去罢,我只守着你。”

贾宝玉的做法完全是浮浪公子哥儿,不值得多论。从现代人的眼光看来,爱人是自己追求来的,不是从别人手下讨来的。这一段里最让我揪心的是金钏的那句歇后语,“金簪子吊在井里头”,是明明白白的谶语。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23章),如画的美景迅速破碎了:

只见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宝玉见王夫人起来,早一溜烟去了。

贾宝玉在这里的表现糟糕透顶。不过还没到开批斗大会的时间,以后骂贾宝玉的机会还多着呢,我们还是先来看金钏吧。王夫人要把金钏赶出去:

金钏儿听说,忙跪下哭道:“我再不敢了。太太要打骂,只管发落,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子撵出去,我还见人不见人呢!”

王蒙写过一本书,叫做《不奴隶,毋宁死》。这个题目是感叹,对于《红楼梦》中的奴仆们,自由不但不是宁死追求的幸福,反而是最大的惩罚。金钏投井就是最突出的一个例子。我们固然可以以此控诉封建制度,不过文学的意义除了可以反映一个时代之外,还可以表现一种普遍的人生体验。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写道:

“虽然我们无法在每一个人以及任何人身上找到称为人性的普遍本质,然而一种人类处境(按:原文在处境二字下加有着重号)的普遍性仍然是有的。……任何意图都有其普遍性;在这个意义上,任何意图都是任何人所理解得了的。不是说这个意图或者那个意图能够永远解释人,而是说它可以反复用来参照。”

白金钏的形象还没有来得及像林黛玉、史湘云那样充分展开,就已经倏然而逝。不过,在读书之前就已知她会早夭,也增强了她的故事的感染力。我感慨的是,白驹过隙是不是过于美好的事物的宿命呢?

(起背景音乐:罗大佑《恋曲1990》

轰隆隆的雷雨声在我的窗前,

怎么也难忘记你离去的转变。

孤单单的身影后寂寥的心情,

永远无怨的是我的双眼。)

家园 你是故意用这两句的吧?热烈对沉静,欣喜对悲哀
家园 你这么一提醒,我才发现。

实在是有感而发。

家园 也未尝不好。

在这样的大观园,探春尚有机会管理全局。外嫁对她而言,不一定不是好事。也许正好可以开辟一片新天地。

家园 不愧是我敬重的鼎革。
家园 关于平儿,和煮酒兄商榷

平儿在大观园这些人物里,的确要算得上是进退合宜。但是不敢苟同“完美”一词。我觉得尤二姐之死,她算是责任人之一。明知道凤姐儿的品性,她还是把尤二姐的事儿给捅了出来。

家园 关于宝钗,又要和煮酒兄商榷。

坠儿和小红在亭中私语,宝钗路过偷听,反拿黛玉掩护,这不算是劣迹?我当时看得心里顿时一凉。

还有香菱的死,宝钗就算不是直接责任人,也非伸出援助之手的善良之辈。

还有金钏儿跳井之后,宝钗劝王夫人的话,她的心里,是不把丫头当人看的。

宝钗的善良和同情心,非出自本心,多是对于她的盟友而已。对挡道的,对无足轻重的,她可没有表现这种高尚品质。

家园 呵呵,无比同意。
家园 探春是红楼里我喜欢和欣赏的人物

她的才干和品性自然不用说,基本上已经有公论。

探春的最大污点是她对于赵姨娘的态度。书中的确有过几次两人的直接冲突,但是我觉得这算不上是“辱母”。探春几次处事的方法,都不过是就事论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职业化”。我觉得这并不意味着她的品性就被降格了。

家园 我也挺喜欢薛蟠的。

除了好色点,人蠢点,没啥大毛病。秉性还算善良。

家园 不好说

刘心武的书前面也说是袭人告密,后边又说未必是她,连贾琏把贾母的首饰拿去抵押这么机密的事不也是泄露了吗?俺比较倾向后者

女人天生就是不能保守秘密的,何况婢女。宝玉是王夫人的心头肉,王夫人不用张罗,自然有人给她当眼线。

这些下人看人下菜碟儿的功夫在尤二事件中有充分体现——贾母对尤二一冷落,下人们立刻就敢给尤二小鞋穿。说到这里倒也大可不必对下人们的此等行为作什么居高临下的道德批判,须知他们是连起码的人格都被剥夺了的包衣奴才,只比牲口多了件衣服,这种奸猾也是他们被逼出来的生存智慧。

个人认为,宝玉睡袭人的事其实也早在王夫人的掌握中。袭人那一番深明大义的表态实际上在无意中救了她自己。

家园 有一点异议

“她第一次的有内容的台词,是在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我以为,探春第一句台词(没有明写)无疑是和初入贾府的黛玉见礼时候的问候,至于第一次有内容的台词,应该是她问宝玉:颦颦两字什么出处?然后又说宝玉所说的《古今人物通考》是杜撰。这至少说明三点:第一,她性格爽朗,求知欲很强,不懂就问;第二,她学问不错,听得出宝玉是杜撰;第三,她和宝玉的兄妹关系很好,可以当着客人的面和哥哥打趣。

家园 这就是曹雪芹的高明处

书中人物的缺点和不足,往往不是个人品德低劣,而是社会道德规范的不合理,所以,越是努力要做一个好人的人,往往越是有让人觉得可恶、可厌、可惜,王夫人、贾政、探春,都是如此。

家园 赵姨娘得宠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微黄,不喜误入)

就是活儿好

赵姨娘没啥文化,可想而知行房时比较放得开,能给贾政同学更多的生理欢愉

贾政其实跟宝钗有相通之处,也是一个努力用礼教压抑自己天性的人,只不过他服用的冷香丸无形无影而已。

原著中写到,贾政出长差回家以后“功名之心就淡了”,对宝玉也多了几分理解和欣赏。说明他的本质也是个天性健全的人

家园 黛玉给人尖酸刻薄目无下尘的印象

但是那基本上是初入贾府时候的孩子气,后来是越来越成熟了,处理人情世故非常周到,人际关系很好,就是对老妈子小丫鬟也非常客气,这点注意的人不多。

她的脾气基本只对宝玉一个人发,对其他人可是相当通情达理会来事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