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特大喜讯】在西西河赚到第一个5毛,纪念一下 -- 加东

共:💬426 🌺1793 🌵6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9
下页 末页
家园 人家有工会呀

多伦多垃圾工隔几年就会在最热的时候罢工,把全城搞得臭气熏天,然后就搞到现在垃圾工年薪过10万。同样由於工会,多伦多公交售票员天天坐着也能拿10万。

西方的工会已经成为制约它们国家发展的毒瘤。但这与我们现在的讨论无关。

家园 看看这个

老驴:好有钱啊,我爹妈43块半拿到八几年

最后一次告诉你,你家是那个时代的特例。你依此去推断别人家的情况很无聊。

家园 另一原因是当时条件下,小孩生少了,将来没有能力为父母养老
家园 怎么能够用无由头的猜想来代替饿死人的事实?这太无耻了
家园 对比人口密度前,请先对比下人均可耕地,人均水资源

人均矿产资源什么的。

黑河腾冲线提出快80年了。

家园 不管别人说的天花乱坠,至少我知道有一点是事实

那就是我老家那个至今还没有自来水的小村子里没有一个村民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饿死。

家园 俺爹吗参加工作比较早

一个56年,一个58年参加工作,所以冻结时工资已经涨上去了,运气比较好而已。

前两天和他们聊起以前工资的事,他们单位有几个同事从5、60年代开始存钱,存到80年代,最多的人拥有存款3000多元,都是食堂打一个菜吃一天的那种,硬生生从嘴里省出来的,结果一改革开放钱都毛了,惨呐。

家园 一起回一下

brizazu说

涨工资这种事情

一种是随工龄及级别的提升增加

还有一种是岗位工资的全面调整

这是对的,我父母都在70年代因为上述理由涨过工资。

个体涨不涨工资不能与职工平均工资是否增加划等号,因为职工总数在变,职工的工资结构也可能在变。

njyd和纹石河友的质疑就是这些。

我的意见。楼主说的并不严谨,但意思是对的。按他的意图“告诉压根没经历过毛时代的毛左们那年头老百姓非常困苦”,收入水平没有提高(甚至有些下降),我认为我所列举的职工平均工资数据可以支持他的判断,我认为在大跃进失败后,中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就是没有增加,生活水平没有提高。

纹石河友提到了稀释效益,请你注意,首先,在大跃进失败后(78年前),中国城乡居民比例就基本没有变化,也就是基本没有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只有些下乡青年的置换),这才是真正城乡整体收入水平提升的关键,与此对照的是50年代,更明显的是后30年,从78年的17%到现在的接近50%。如果算稀释效益,那这两个时间阶段该如何比较呢?第二,纹石的意思无非是说低薪的青年职工增加的多,而高薪的老年职工退休的少。但是中国这60年,人口一直在增加,城乡转移是大趋势,所以这是常态。在这60年间,城镇就业比例增加最慢的就是6、70年代,60年干脆是负增长,有什么可说的。

楼主有些说的不严谨,但抓住楼主不严谨的地方,穷追猛打,进而怀疑楼主的人品或身份,就没意思了,我之前也反驳过楼主,楼主有时说话有些随意,但诛心就没意思了。网上交流,适可而止。

家园 台湾的人均耕地约为大陆的1/3,人均水资源约为大陆的2/

如果要说人口分布不均衡,台湾2/3都是山地,绝大多数人口集中在西部狭长的平原地区

具体看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003年,台湾农业就业人口跌破70万,为69.6万人。2004年更降到64万人,占总就业人口数的6.06%。2005年,农业经济活动人口(在大陆一般以“乡村人口”统计)占总人口的比例为5.74%。这是随着经济发展和农业角色的调整,农业人口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所导致的。只占全部人口不到6%的农业人口创造了总产值的1.66%,超过55亿美元的产值。则农业活动的人群中,保守估算,人均每年创造的产值超过5.8万元。2005年,台湾有耕地总面积为60万公顷,合900万亩,人均耕地约0.4亩,但每个农业活动人口拥有耕地面积接近14亩!同时,台湾耕地面积是逐年稳步增加的。

水资源的缺乏如今已成世界性话题,专家推测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四成人口面临供水不足的威胁。台湾岛虽然四面环海,但水资源的缺乏,却高居世界第18名。台湾的消费者保护组织特地选在“世界消费者日”(3月15日)举办亲水博览会,教导民众节约用水,拯救有限的水资源。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岛虽四面环海,水资源的缺乏却更显窘迫。台北市自来水事业处长郭瑞华指出,台湾全年降雨量平均值是世界平均值的2.6倍,但台湾河川过短、山坡过高的地理环境,使得绝大多数的降雨自然流失,可被利用水量的平均值仅占世界值的1/6至1/7,每个人可利用的水量少得可怜

家园 我特喜欢毛头派这个称呼

以后就这么称呼他们了,定了!

家园 这是河友“高朋满座”的原创

高朋满座:这是抢丫碎钱啊

家园 你问问他爹妈哪一年参加工作的,到八几年有几十年?
家园 这说明你爹妈毕业时间不会早于63、64年。

  更大的可能是在文革中毕业的。

  当时大学毕业试用期是40多,转正后50多,不知那个单位是怎么定工资的。43块半是工人二级工的钱,转正后就拿这么多,大学毕业生总会比同年资的工人多一些,不会是单位把你爹妈定成工人吧?不过也有可能,某些企业就把大中专毕业生定为工人。

  还有,八几年已经是普调了,只要不是在受罚期就都能调上,没有比例,有比例的是77、79两次调工资,记得是30%。

家园 你这说的在理,也许是加东被俺引导成调级了。

  后来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才有了这个帖子中的一段话。

  不过缓一步说,如果你说的不涨工资是工资标准不变,那你是对的,不知是五几年定了工资标准后,可以说直到八十年代初就没动过。不过那些年物价也基本没动,除了三年出过计划供应以外的高价商品和蔬菜有波动外,计划供应中的商品价格是几十年一贯制,有的商品还有下降,如药品价格多次下调,那可是货真价实的,象青霉素下降好几倍。

家园 各地的工资不一样我当然知道。

  那时全国工资分N个类区,南京是三类,内蒙是4.5类,类越高工资标准越高,不同的行业标准也不同,我在内蒙拿的是建筑安装标准,比学校取工的标准要高。不过差距也不是很大,我调回南京后头七八年还是拿的原来标准,比同单位同级别的工人大约多拿百分之五。

  “全国一盘棋”原意是全国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我在这里套用到全国同一个政策,好象不应算错。那时参考上也登过外国记者对中国没有罚款的报道。

  不知你说的毛头派是个什么派,如果你说的是澄清当时的事实,那我就当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