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茗谈(四十)-1 -- 本嘉明

共:💬82 🌺123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那个参议院批准纯属于走个流程。

按照美国的政治惯例,若非发现其中人事任命有重大劣迹或者明显猫腻,一般都会照批不误的。原因很简单,总统既然通过大选上来了,组阁的用人权还是要绝对尊重的。大使任免权也一样。

但是弹劾权就厉害了。国会可以审判总统,给总统定罪。连最高法院都没有这个权力(除非总统触犯了刑事案件且不在豁免权范围内)。国会还可以弹劾联邦大法官。

外交条约批准的威力在于前两者之间。国会没有权限去直接介入,要么批,要么不批,如此而已。

国会真正的权力一在于拨款,二在于立法。那些邀请国会议员到热点地区比如阿富汗或者利比亚考察的,多数和拨款有关。

家园 弹劾权的关键在于元老院

人民代表大会仅仅是公诉人角色,元老院才是陪审团。

家园 可以这样说。

如果是给总统定罪,那么还有拉联邦大法官出面客串一下,主持一下审判过程。其余官员、法官,国会直接就包办了。

家园 是可以做这种类比

总统就是执政官,只是变成了单头的,杜绝双头执政政令不一的弊病。

国会就是元老院,只是因为美国特色,搞出代表人民的众议院和代表地方的参议院。

最高法院就是保民官,超然于日常政务之外,具有一定的神圣性,在遇到大难题时作出仲裁。

家园 解答了一个心中的疑惑

“后来尼克松为报这一辈子的知遇之恩,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艾克的孙子。”——尼克松女儿访问中国被毛泽东接见,说是姓了艾森豪威尔,我想不会这么巧把,难道是两人除了是搭档,还是亲家?不过从年龄看不对啊。原来是差了一辈。

家园 基本思路有问题。

但是关于石油资源的重点经营区域, 觉得本大的"阿富汗/伊朗"论过于乐观, TG的陆军还没有强大到能够应付中亚地区错综复杂的地缘关系.

用于应付中亚地缘关系的,不是陆军而是政治政策。陆军实力只是后盾,能否奏效只能看政策本身的正确性和执行人的政治能力。

如果是解放战争时期的TG,用土改的政策为主线,用阶级矛盾来化解民族-国别-宗教矛盾,是最有胜算的。其他的,希望不大。但那时的短板是语音交流人才和经济-军事实力不足。

现在的TG,也许还能拿出正确政策,但能否有足够的可靠的人来执行,就不一定了。

总的来说,条件不具备,暂时别去碰那个地方更好。但如果是铁人的时代,那就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时代不同,人的精气神都不同,一叹。当然追求的主要目标性质不同,也不好比。

家园 这个傻女婿非常地搞笑

因为系出名门,跟如今这藏獒是一个待遇,从小不知世事。因为他同时沾了爷爷和老

丈人的光,所以也有麻匪伺候,结果把胡同串子出身的匪们乐死,原来还有这等活

宝。

家园 茗谈(四十)-7

一份报纸,就跟一个作家知识分子是一样一样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神经质地一抽一抽。(我这是说体格正常报社,残疾报社不算)

一个人,运气来时富贵逼人,那确实是很难HANDLE;但运气没来或者运气走了,又走到生活常态了,背字儿了,还能把握得住,那就更难了。

当千年一遇的水门事件来到时,沧海横流,以布雷德利为代表的WASP的竹林七贤们是扛住了,不孬。但余韵消散,绚烂不再,曾经HIGH过的人,哪里还回得了平淡?

(一)

水门事件结束后,《邮报》一下子惊艳四座,销量甚至一度超越《纽约时报》,无数大学生蜂拥而来报效,渴望成为哼哈二将那样的另类民族英雄。于是报社内部,对于荣誉的争夺,狗咬狗一地毛,知识分子嘛。

在事件一开始,潜入水门大厦的“管子工”刚刚落网,即便是花生屯的地头蛇,《邮报》高层也没有意识到它的新闻意义,只有总编辑HOWARD SIMONS和青年编辑BARRY SUSSMAN敏锐地保住了这棵幼苗。其中功劳更大的,是SUSSMAN。SUSSMAN相当于是个部队里的班长,炮楼攻不下来绕过去,谁都不会说什么,炮楼遍地都是呢。

等事件完结,拍电影了,第一个不高兴的,就是总编辑HOWARD SIMONS,因为布雷德利毫不脸红地把他的功劳都抢走了。在电影里,刻意夸大了布雷德利的作用,有些时候恰恰是布雷德利犹豫其他人坚持,到了剧本里就变成布雷德利是“高大全”了。当然实事求是讲,到了后期布雷德利的压力也非常大,而且不足与外人道,所以按总量看,我认为布雷德利在报社内部人员中,在整个事件中确实作用是NO.1。

水门爆窃事发于7月,到了10月,布雷德利才亲自介入此事,他找哼哈二将单独吃个午餐,但只有伍德沃德有空,于是两人出外吃饭,布雷德利第一次直接听取第一手资料,不再经过三层编辑。他也不得不如此,白宫集中火力猛轰《邮报》(当时介入调查水门事件的不止《邮报》),而且目标就只是凯瑟琳和布雷德利,擒贼擒王。

而凯瑟琳的情况,几乎可以说更糟糕。当时她已经显示出自己的才能,是一个出色的发行人,甚至比丈夫PHIL更出色。但在全国的报社老总眼里,《纽约时报》和《邮报》本来就是被孤立的,现在《邮报》更加成了单枪匹马挑战风车的傻子。那个时代,人们还相信总统是诚实的(基辛格是天生的撒谎专家,不过总统嘛……),而且也普遍佩服这个敢于去中国的乡巴佬。只有当乡巴佬过于压迫《邮报》时,老总们才有唇亡齿寒同仇敌忾之心,但也仅限于极微弱的支持。布雷德利反复向凯瑟琳保证,小伙子们正万分小心地葡伏前进呢------这地上到处是萨大的坑,市政局也不来管一管。

《邮报》在这两个人互相搀扶下,寒毛凛凛地走着夜道,几乎毫无希望,也就跟尼克松别口气。真正挽救了他们的,一个是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少数中下层擅自做了一个电视专题节目于1972年10月27日播放,把事情闹到全国去了,有力地支持了《邮报》。第二个,就是尼克松自己了。当ALEX BUTTERFIELD向国民透露尼克松把自己在白宫的讲话(包括电话交谈)都记录在录音磁带上,《邮报》才终于真真切切看到一根救命稻草。

而〈纽约时报〉呢?一开始还忸忸怩怩,等到了1973年1月14日,才发出他们自己的独家新闻,为吃力爬坡的《邮报》提供了一份关键材料。这以后,〈时报〉恢复了王者风范,一心一意同《邮报》抢进度,别苗头。

处境最糟的,是〈时代周刊〉。关于〈时代〉,我很早就说过,它是二线刊物(直接说,就是二流出版物)。因为两报虽然有自由派知识分子的小样,毕竟比较中立公正(Pxxx老兄提到的加拿大〈环球邮报〉也有这种特质),忠于事实。而〈时代〉的创办人卢斯,他老爸是个派到中国来的传教士,卢斯本人一贯以传教的热忱和偏狭来办周刊,死硬的共和党做派,任意篡改事实!卢斯对中国的国运影响很大,是促成二战中中美结盟的重要推手,同时也是二战胜利后顽固维护蒋介石势力的反动份子。从大局而言,〈时代〉当然要维护共和党的尼克松,但编辑部苦恼地发现:被越战折腾得愤怒不已的人民,爱看当局出丑。1972年,〈时代〉提名尼克松和基辛格为年度人物,按惯例年度人物上封面的那期会大卖,但这期只卖到平均数(不到25万),报道尼克松再度当选的那一期,只卖21万份。几个月后,〈时代〉终于也分抢水门丑闻的一杯羹了,它的销售量立刻升到了30万份!

大势已去,白宫变成了“天下围攻”的美餐。

整个水门事件中,美国新闻界强化了一个游戏规则:记者不把爆料人的信息透露给报社内部的任何人,上司或同事。如果编辑对记者的消息感到怀疑,最好就另派人从不同渠道核实,但事实上根本没有时间和其他条件可以这样做。为了抢头条,后来就普遍依靠记者本人的职业道德,作风浮夸的布雷德利后来在这上面吃了大亏,直接导致他提早退休。

(二)

1974年8月8日,尼克送黯然辞职。《邮报》完胜。中国的南方银们必定欢呼,这是民主的胜利,人民的胜利。

而布雷德利则赤裸裸地对“普利策奖评委会”说:这是我的胜利。

1973年3月,“普利策奖评委会”对本年度的大奖已经基本敲定。一则水门事件尚未结束,不容易站队;二则评委都是地方报纸的编辑,对于水门事件这种大城市里伤风败俗的东东不是很感冒。所以,当时内定,给《邮报》三个奖,一个授予专栏作家,一个给东欧新闻记者组,一个给地方新闻记者。看起来,一点也不沾水门事件的边,但一下给《邮报》三个奖,也就在道义上表达了对《邮报》不畏强暴的“曲线支持”,知识分子的调调儿,你懂的。

但临颁奖前,水门事件峰回路转,形势有利于《邮报》方面,那么知识分子们就坐不住了,感觉自己没有抓住历史的尾巴,应该更强硬一点,免得自己孙子将来说自己木有小鸡鸡。知识分子的投机性,你也懂的。

于是几位领导连夜去找造反派头头布雷德利,诚恳检讨了自己前一段的工作不很到位,虚心求教:这水门事件,一定要给奖,那您老看,给个啥奖。你说你说,我们坚决执行!

布雷德利抹了把老脸:你看看,他老尼只在这个年龄段混了,咱还怕他干啥。就拿个“公众服务奖”吧。

“公众服务奖”就不一般了。前面说的那三个奖,都是给个人的,将来万一白宫秋后算帐,可以狡辩说他几位爷才高八斗,跟那家报社木有瓜葛。而“公众服务奖”是授予报社的,这一来,全面肯定了报社这一年的工作,中宣部是满意滴,支持滴。二来,把“普利策奖评委会”绑在了《邮报》的战车上了。三来,这个奖给报社,就是首先肯定了他这个主编的成绩,而不是夸大两个记者的作用,这个政治结论一做,以后两个记者感言,就只能先感谢国家,再感谢领导。

几位领导嘀咕一阵,狠了狠心,这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押宝要稳准狠。不过布雷德利也横是太贪了点,不如……

于是回来腆着脸再跟布雷德利请示工作:好,就给“公众服务奖”,不过余下的,只能给一个专栏作家奖了。

布雷德利的脸,当时就下来了:老子不配拿四个奖吗?我在前头吃紧的时候,狗娘养的你们还不是在后头紧吃?你个普利策奖拿来忽悠中国银也就算了,到我这儿算哪盘菜?

知识分子之间的争风吃醋,还则罢了。当华尔街资本介入<邮报>这个老牌私人家族企业后,那才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水门事件能够如此演变,一是因为白宫的狐狸尾巴太大,藏不掉,因此以<邮报>为代表的WASP东林党正气凛然,相信自己对得起良心,唯一问题是能不能最终揭开盖子。二是报社是家族企业,干还是不干,决于一人。

所以当<邮报>完成股份制后,就真正被兄弟连所收编掌控,而不再是李云龙在外边瞎搞。即便再来一次百年一遇的水门事件,总统的政治生命,断不至于再次落入一群孤愤的小知识分子之手。

这个静悄悄“颜色演变”的详情,请等下回。

通宝推:抱朴仙人,parishg,巫师唐望,
家园 台湾邀请了最多的加拿大议员

2005—2009五年间,共有101名加拿大国会议员(MP)应邀访问台湾。79人访问以色列,排第二。

访问中国的,11人。

2010年,国会共有68人96次出访,台湾占20人次,通常夫妻同行(公款旅游),掏钱的凯子是台湾的“中华国际经济合作协会”(CHINES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SSOCIATION)。

访问以色列的免费旅游,资助机构是加拿大的犹太社区,资金来自于加拿大籍捐款人(帐面如此,不过信教的可能有收什一税的说?)。

家园 可不是只走流程

尤其是近两年,党争激烈,很多重要岗位的官员任命都成了讨价还价的筹码

家园 讨价还价是政治的基本手法

拨款、预算权而不是参议院审批权是讨价还价的主要筹码

家园 谢宝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家园 del
del
家园 闻过则改,不过总要留条尾巴,以资纪念

这里还有最后一节,本拟昨天(星期天)完工,可惜偷懒了。希望这个星期里可以收工,

一则我不喜欢留坑,二则目前我感兴趣的主题是“加拿大国会的童子军”,所以会

尽快把注意力集中到那里。

等了一百年,我们没有看到“少年中国说”实现,在拖拖拉拉的“半吊子发达国家”

加拿大,居然有希望实现了,真是天要落雨,娘要嫁人,一叹之。

家园 本大,说尼克松不擅演戏不对吧

五十年代的反共浪潮,是这小子靠抓国务院的阿尔杰希斯共党案一手搞起来的。后来飞扬跋扈的约瑟夫麦卡锡在风头最健的时候也还要尊他一声老大;

反共浪潮退潮时期,尼克松被民主党造谣攻击,连艾克都有点曾母投杼,开始考虑是不是换个竞选搭档了。老小子搞了一个电视版炉边讲话,对着电视观众大掏心窝子,一下把全国选民争取过来了。对比一下麦卡锡不自量力的去挑战陆军,在全是自己人的听证会上被一个陆军来的中年秃顶男扳倒,二者判若云泥啊。

说尼克松没钱也不对。他第一次竞选失败后跑到纽约去做律所合伙人,挣了个盆满钵满,年内就在第五大道上买了房。他家楼上住的可是纳尔逊洛克菲勒。《光荣与梦想》甚至说,六八年尼克松击败汉弗里,一大优势就是律所期间挣的钱使他的竞选资金远超过对手。

另外尼克松战争期间是在海军镀过金的。虽然赶不上英雄艇长肯尼迪,尼克松也是屡获殊荣,包括被海军部长福莱斯特亲自表彰。

挑几个小错,大方向上俺是同意的。尼克松本质是个曹操,师心自用,奈何到最后跑去干诸葛亮的活。曹操要是干起罚二十以上必亲理,大营里还不人人自危才怪。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