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土共是否存在信仰危机? -- 酱油群众

共:💬182 🌺1028 🌵1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土共是否存在信仰危机?

最近看刘海波老师一篇关于央视在播纪录片《苦难辉煌》的文章,很受启发,就土共的信仰体系谈谈个人一点浅见。

1、土共是一个什么样的党?

我的看法是土共是一个本土儒家士大夫道德与马列实事求是方法论的混合体,这也是土共区别于苏东及其他国家共产党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外来物,而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新群体。它所起的作用则类似于古代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士大夫阶层。也就是说,土共是传统儒家士大夫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下转型的产物,是新时代的士大夫阶层。从这个意义上讲,儒家已经完成了它的现代化转型,只是还稍显粗糙,不尽完善。

说土共是新时代的士大夫阶层,理由何在?个人认为土共早期领导人作为五四一代虽然反儒,但却事实上继承发扬了很多儒家士大夫的优秀传统,如:

a.为人民服务是土共的立党宗旨。这与传统文化中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不是一脉相承的吗?

b.革命年代,无数革命烈士英勇就义,不正是传统文化中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具体体现吗?

c.倡导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作风,不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现代白话表达吗?

d.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等。

类似的事例还可以找到很多,可见,土共的成功是马列实事求是方法论的指导和优秀传统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2、土共是否存在信仰危机?

这个问题源于对文革的怀疑,发展壮大于一切向钱看的改革开放之中,鼎盛于苏东解体之后。原有共产主义信仰基本破产,基本丧失其感召力,于是出现了信仰的真空。

个人认为面对暂时性的信仰真空,土共完全可以通过进一步的中国化来完善、重建自己的信仰体系,比如:共产主义完全可以用大同世界来代替;为共产主义奋斗,也完全可以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儒家理想来替代。而且这些源于传统文化的话语中国人听了会更有亲切感和认同感,更容易接受并转化实际行动,会比“共产主义”这种外来概念更具感召力和激发作用!

3、近代中国遇到的危机,本质是传统儒家意识形态不再适应工业化社会治理所产生的转型危机。

而土共的出现与成功,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儒家意识形态的现代化转型,保留了其优秀部分,荡涤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并注入了新鲜的外来血液:马列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即,传统民本思想为“体”,马列实事求是的方法论为“用”。这两个支柱分别回答了土共作为一个政治团体:为谁服务、如何服务的根本问题。

今天在中国重新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土共需要做的就是纠正五四以来对传统文化的过分否定,适时矫枉纠偏,根植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重建适合中国自身的道德信仰体系。

通宝推:范进中举,履虎尾,常识主义者,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如果纯粹是回答标题的答案,那是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地

接触的基层党员,出了见过一个60岁申请加入共产党的老人,其他的从没见过有什么信仰,都是投机钻营的主(或者需求),信仰有,信仰权钱名利。那个老人到真是老黄牛,但是要说他是否还信仰共产主义,我也不知道。 其实楼主的标题就不该加个问好,如果有一半的党员还有信仰,也不会出现现在社会如此之多的幺蛾子事情了。

家园 没有信仰危机

没有信仰危机,因为大家已经都没有什么信仰了

家园 这个话题只能说土共自己放弃信仰了

不是土共存在信仰危机,而是土共自己放弃共产主义的信仰了。俺是有点‘唯土共派’的劲儿,俺是认为现代中国的好是土共主动创造,中国的坏也是土共自己造成的。外因对土共的影响已经不算太大,也不算决定性的了,主要还是内因。

所以这个信仰危机存不存在,也在于土共自己愿不愿意坚持,他愿意坚持,就有人愿意跟着他干,就没有危机。

那些自干五,可是土共唾手可得的后备力量,只是土共不要,那就没奈何了。

家园 穿凿附会

足下乞灵于儒家,是不是也意味着千里做官只为财应该成为执政党的信仰呢?

诚然,这是现实。

家园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家园 岂止是信仰危机

《苦难辉煌》扯得那么长,历史是按今日的逻辑倒推的。把GDP的数量作为党的追求目标,所以敢说“辉煌”,也符合当今官流。共产党追求的是什么,人民幸福,这不错,但这是有“主义”引领达到的境界,可以说没有“主义”就没有这个党。共产党建立新中国,决不是仅仅满足于GDP,而是要创造一个新世界,即既无剥削、有无压迫的社会。现在呢,是的GDP排世界老二,值得骄傲一番,但没有了“主义”,共产党与资产阶级政党有何本质区别?

离开创建新中国、新社会解释中国革命,共产党就不再是无偿阶级政党了。

通宝推:梓童,隐字术,上善若水,鳄鱼眼泪,真理,天天向上A,zhikantie,老阿,
家园 危机那是过去式了

我对这事儿挺悲观。以前可能还有危机一说,现在早定了。这起子人现在是信权的,也是信钱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信钱的。至于其他的……呃,我去年买了个表。

如果有谁能把各个版本的党章放在一起比一比,我是很有兴趣看看的。不用多,只要总纲部分就行。

家园 信仰是哪个成长段喜欢谈的问题

当然要用结果的实现程度来评价过程的贡献度;难道失败的一塌糊涂的结果,能够证明过程的辉煌?

主义是指引历史创造者的一条路径,难道就只有两个路径,非此即彼。

通宝推:金口玉言,
家园 虽然宝推,但是还是要提一点儿反对意见

信仰危机这个事,已经被提出很多年了。大概从1980年代就陆陆续续有人的说这个问题了。但是,TG和中国人真的失去信仰了吗?

“信仰”一词,中国古代就有。但是,和许多词汇一样,到了近代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词汇的意义和内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往往是在不经意间完成的,即使我们这些使用者往往也注意不到这一点。

我认为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信仰”一词,实际上是带着强烈西方文化内涵的。人类社会的最近1-2千年,西方社会一直是宗教社会,而中国社会一直都是世俗社会。西方文化中的“信仰”一词是和宗教密切联系的,有明确的指向性,被赋予了很强的神圣性。中国人自古以来,是什么都信,又什么都不信,“信仰”一词没有那么大神圣性。或者说,西方文化中“信仰”的标准更严格,而中国文化中“信仰”的标准要宽松得多,这是文化差异的一种表现。

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在思想上接受了很多西方文化的“标准”,比如“信仰”,但生活中的行动又主要受着中国文化的支配。所以,当我们用西方文化中的“信仰”标杆,去衡量当代国人的行动的时候,往往会得出中国人失去信仰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发源于西方,自然带有着西方文化的一些典型特征,西方传统共产党的组织形式和行动方式也多多少少带有一些宗教色彩。TG近一百年来,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将马列主义逐步中国化,中国化也可以看做是去西方化。这样的一种行为,既是有意而为之的,又是无意而为之的。有意而为之,是因为TG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以适应中国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最后形成了党章中一长串的指导思想。无意而为之,是TG和中国人不自觉地将马列主义中的很多具有西方文化色彩的细节淡化和销蚀,又将很多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东西去填入和补充。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中神圣化的“信仰”也必然向中国世俗化的“信仰”转变。西方神圣化的“信仰”注重形式,中国世俗化的“信仰”不注重的形式,最少在对形式的标准不是那么严格。

判断TG是不是丧失了“信仰”,最少要弄清楚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到底是用西方文化中“信仰”标准还是用中国文化“信仰”标准去衡量,标准不同自然结果不同;另一个方面,即使用西方文化中的“信仰”标准去衡量,还要考虑“信仰”的事物是否已经发生变化,被证实或证伪,也就是100多年前的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否需要修正。

也许上面说的有一些绕,还是用一个比较通俗的例子来说一下这个问题。河里已婚的男同胞们,大概多多少少都会受到过另一半的质疑:你还爱不爱我了?或者听过另一半的抱怨:结婚前你如何如何,现在你如何如何。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其实不是。爱情还在,只不过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曾经花前月下的甜言蜜语、鲜花礼物是爱情,现在这些东西消失了,但不等于爱情消失了。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而去积极工作,对方晚归时的牵挂担心,甚至吃东西时不自觉地把更好的一部分留给对方,这同样是爱情。

如果你非用婚前的爱情标准和形式去衡量婚后的行动,自然会得出爱情消失的结论。“信仰”亦是如此,战争时期和和平时期的“信仰”表现形式是不同的,筚路蓝缕时和功成名就时的“信仰”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

通宝推:故乡明月,廖石,三笑,sywyang,躲雨的猫,舞动人生,
家园 花一个,但是一点不同意见

你是从共产党作为一个整体的角度来解释,并且你说的世俗化这个词具体的含义是什么呢。现在的问题是不谈信仰这么高端的名词,作为个体的普通共产党员,就连基本的对普通人要求的“正气、正义、敬业”都几乎要丢掉了(我这个结论是从去政府机关办事以及平时接触的党员得出的),这恐怕不是“中国化和世俗化”能说得过去地。当个体行为与整体行为极大不一致的时候,整体行为还能持续多久呢?如我在我最初的回帖中所说,8千多万党员,哪怕有一半的人能做到基本的“正气、正义、敬业”也不会出现现在社会上的这么多不正常现象。中国社会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政府引导型社会,4千万的党员组织所释放出的正能量,摧枯拉朽的力量有多大就不用多说了。

家园 如果“信仰”一词有争议,也可换个词“理想”

其实本文想说的是:中国并不缺乏理想,《礼记》中关于大同社会的描述,可以视为古人对于理想社会的期许。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共产主义理想在上个世纪初曾经鼓舞了一代中国人前赴后继,直至建立新中国。今天的和平时期同样需要这样一个理想来凝聚国人,在共产主义理想式微、失去以往感召力的情况下。从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资源填补这个真空,不失为一种选择。

且大同社会这个理想,不但大陆人认同,台湾也说不出什么有力的反驳,但如果换成共产主义,那就不一样了。虽然二者本质差不多。

因此“大同社会”这个理想不但不会因时间发展而过时,也不会因中国目前不同地区制度差异而互不买账,可以说是两岸三地中国人都能认同的最大公约数。甚至对将来的朝鲜、韩国、日本也可能有一定的感召力。这个理想的提出,将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的统一,也有利于整个东亚地区的和平与融合。那样,中国的软实力将大大加强,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也将得到加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西方“民主、自由、普世价值”等概念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通宝推:舞动人生,
家园 基本赞同你说的

有一点不太同意,就是关于共产主义理想。按照官方现行的说法,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我认为中国人对三者接受的程度逐个递减的。TG基本上完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后两者在实际上是没有完全接受的。你看一下毛的选集,很多次提到共产主义这个词,但从来没有详细阐述过共产主义,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TG的党章也没有详细阐述过共产主义。

所以我认为共产主义理想对于TG来说,始终是一个类似于号召口号式的东西。不但现在是,而且一直都是,否则不好解释为什么tg从来没有详细阐述过这个东西。

上个世纪,支撑共产党人浴血奋斗的理想与其说是共产主义理想,不如说是民族救亡图存的理想。这样的一个理想一直没有变过,不过是从救亡图存变成了民族复兴。

家园 信仰这个词感觉好沉重

我入党,自己是毫无想法无所谓的,纯粹是我老爹比较坚持,把申请书都替我写好快递过来了,那就入吧这个确实有点那啥。

不过既然加入了这个组织,那起码要对得起自己的入党誓词,至少你不能信了基督还是党员(我太讨厌本单位那些信教的党员了,这是双重背叛好吧),今时今日,党的组织纪律及其涣散实在是让人沮丧又无奈的一件事

关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我想这个好像党内一直也是当成一个虚无缥缈的口号,党组织好像也从没向广大党员教育科普过啥是共产主义啊

家园 现在入党就相当于考个证书

多一个证书多一条道,总没坏处。

所以现实主义者和投机分子往往在党内,而理想主义者往往在党外,因为理想主义者真把信仰当回事。

这个“党”,未必一定是G党,民主党派也包括在内。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