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整理】马兜铃酸强致癌性再次拷问中药安全性及当局中医药政 -- 南云北望

共:💬259 🌺963 🌵10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家园 现在这种流水线化的诊治,大家都是小白鼠

现在这种流水线化的诊治,对于慢性病,误诊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去做个全身体检倒也不是坏事,然而也别报太大希望,大多数情况下是查不出病因的

很多时候看西医也是要讲缘分的,你求医问药的次数多些就会有体会了,那么多人不惜重金去找专家诊治不是没有原因的

家园 一时不知如何从哪里开始回答

刚忙了一上午,还是先简单回答一下要点吧:

1. 我从来没有低估祖先的智慧,5000年的文化,不会是没有缘故的,古人在哲学,艺术,军事等等上的造诣,直至今日,依然有很多可取之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在科学方面,我认为没有什么看头。这个跟智慧无关,我不会因为这个看低祖先的智慧。

2. 我没想过要当中医,我对中医感兴趣,主要是我老妈常年看中医,吃中药,我想了解清楚一下而已。

3. 以我粗浅的了解,我不认为中医是一门科学,这里有篇文章,witten1:【原创】近代自然科学禀性探讨(二,三),里面提了一些科学的要素,我实在看不出中医是如何满足这些要求的。

4. 网上讨论问题,就是为了探讨不同的观点,如果你我观点一致,那有什么好聊的?我要了解中医,当然要正反方面都要了解,你既然是正方,我就要搬一些反方的弹药过来,嘿嘿。

5. 为什么我一直想确认中医是否科学?这仅是因为,如果是科学的,我就有能力理解,学习。如果是哲学或者艺术,这个就不是我确切可以理解的了。

6. 内经作为中医的“圣经”(这么说不知道是否准确),你觉得满足科学的5要素吗?

家园 他说的大体上是十九世纪早期的那套

老实说那已经不能被算作科学了,从可积系统普适化失败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已经认识到关联性可能永远无法消灭

这是在动力学发展中被证明的,你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些庞家莱的东西

家园 所以从逻辑上说应该没有中医大师了

因为如果懂中医的老爸身体不好死了,或者懂中医的儿子身体不好死了.那么祖传就传不下去了.

所以,从逻辑上说,没有中医大师.

家园 你这个逻辑有漏洞

还有自学成才的。。。。

不过不知道要用多少小白鼠。。。。

家园 这五要素您都相信?

可重复性,我不相信。和观察者无关,我不相信,量子力学也不同意。可检验性实际和可重复性接近。可度量性更和可重复性有一样的内在逻辑,要素论最后会和上帝论走上一条路。

这五要素和真理科学无关,只和技术有关。

那么什么是科学呢?从文字上理解,科学是分门别类的专门学术。如果要从人类的需要去理解,更恰当名称是验学。验证预测的学术。验学和要素论的根本分歧,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也就是从考察事物内外的深度广度和复杂度入手。而后者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从这方面来理解中医,她是属于验证预测的范畴。中医学可定义为:直接建立在人体感官(眼耳鼻舌身意)能力(分辨和感知灵敏度)上的研究自然环境、人群环境、自身行为和人体健康的关系的一种观察、描述、总结、预测和介入验证的学术,是一种无炭医学。超出了这个范畴都不是传统中医力所能及的学术。

由于我们的祖先普遍有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样的尊天崇道的认识,也就是认为人类生灭是天文演化的结果,中医学实际是天文医学,同样带有历史主义的色彩。要弄明白中医的经典《内经》必须要有古代历法的知识。我们说行医如同下棋,那么下棋的规则就是来源于这些天文之道,天道。

而所谓的天道也就是天文现象的一些局部重复性,四季、月、月亮太阳相位六十年的(视运动)重复,此外还有岁差带来的劫数等等。由于天文观察的深入,更多的周期性参数都可以加入进来,但是到目前为止,太阳月亮二十八星宿运行的周期性是最重要。中医中的数、气数就从此而来。

由于中医强调了环境演化,规定了中医对人体病理分析和治疗活动像一种灾害气候的防和治,中医的基本词汇“证候”就是这种相似性、模型性的体现。这也是是另一部中医经典《伤寒论》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所在。我们祖先对气候的描述预测主要理论工具是五运六气。而五运六气的基础理论是阴阳五行的化生。所以中医的下棋规则就是阴阳五行。这个规则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源于天文观测的。

由于上述中医认识和实践范畴一些局部的有条件的重复性规律存在,中医具有验学性质是完全可能的

对着天文图谱来读《内经》而不是词汇逻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当然古人热衷于联系实际,而忽略表达上的逻辑完整自洽造成和现代人的隔阂是一个问题。但由于其合理内核的存在,学而习用之不存在问题。

家园 不是科学是什么呢?

说得难听一些,只是一种迷信而已

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可积系统,简单点的说法,就是通过技巧把原本系统中作用变量互相关联的势能部分消去只留下下一系列不相关的动能变量,可以这么变换的那类系统就被是可积系统

这类系统无疑具备非常好的性质,首先它的作用变量不相关,其次所有作用变量对时间的导数全部为零,也就是说这些作用变量在时间下是常数

无疑这是完全符合还原论的世界观方法论的

十九世纪早期的学术界认为可积系统是普适的,一切现实世界的动力学系统都可以转化为可积系统的形式,如果它是真的,那么建立在不相关假设之上的中心极限定理与大数定律适用性就可以达到无穷无尽

然而问题恰恰在于,可积系统不具备普适性,从科学的角度上讲,一个普适性的论断只要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庞家莱在十九世纪末就举出了这么一个反例,那就是三体运动,他在理论上证明了三体运动不可能被转化为可积系统的形式,三体运动的形式下,作用变量的相关性永远存在

今天,甚至于在太阳系天体运动这个传统强项上,经典力学都无法在漫长岁月后它是否会自行解体作出决定性的判断,瑞典国王曾经悬赏巨资试图得到这么一个答案,至今未果,而在可以预计的未来也无法得到这么一个决定性的答案

庞家莱代表了十九世纪动力学发展的最高水平,而二十世纪计算机出现使得动力学的发展达到了前人所根本无法想象的高度,照今天主流的看法,绝大多数现实世界的机制都不能转化可积系统的形式

这意味以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为核心的统计学工具的使用实际上是要受到巨大限制的,很多研究到最后都只不过是在做无用功而已,然而极少数成功的例子却又逼不得不去做

就西医而言,科学的了解它与科学的了解中医其实一样困难

而对于中医而言,它在强调整体和病人个体特殊性这两点上无疑是科学的,虽然我求医问药几十年也没有见过一个真正的如此实践过得中医医生

现实就是如此,病人治病有时真的只是撞大运而已,完全迷信医生是要不得的

通宝推:花大熊,
家园 从数理科学的角度

如同你楼下的那位朋友说的。的确不能算是科学。

不过,呵呵,讨厌就讨厌在那个不过上了。

生命科学,包括现代医学,大致也和中医差不多。都缺乏严格的数理基础。

所以,卢瑟福曾经不无轻慢的说,他们不过是在集邮。

我想,你其实并不打算真的去评判什么到底是科学,因为如果那样的话,你的知识储备又显得单薄了一点。我曾经看过科技哲学的相关皮毛,你的问题,显然和真正的科技哲学有一点不同。

恐怕也就是你心里的一个坎。

呵呵。

越过就好。

越不过,以后别后悔也成。医学的事情,都是尽人事,听天命的。

顺祝老人家身体好。

家园 没错

不过貌似连续性的东东现在已经不流行了。呵呵

非连续的东东相关的论证,我还没仔细读过。

你有推荐的么?

没错
家园 最近在看非线性动力学定性理论方法

绿皮本俄罗斯教材里面的

系统的介绍了二十世纪以来的动力学发展成果,而且有很多比较新的东西

以我现在的水平想看完这上下两本估计得花个一年半载的时间

前苏联的非线性动力学的底子实在太不得了了,解体几十年之后老本竟然还没有吃完,以前看过普利高津在八九年时苏联的一次科学会议的发言稿,何等的振奋人心,要是当初苏联不解体的话真不知能发展到怎样的高度

家园 呵呵

科学不是追求真理,科学是求错,再满足5要素的情况下,证明不了错,就算是正确的了。

只要随便去掉一个要素,你就完全可以另起一个炉灶,发展另一个理论系统,不过,那个就不能称之为科学系统,你得另外定义一个名称。。。。例如五磊山理论系统

家园 谢谢了

确实如你所说,我的科学理论的知识还是薄弱了点,毕竟仅是工科出身,最多只能说受过较为严格的逻辑思维训练而已。

想了想,我认为,也许你我之间分歧的根子在于:

你认为人体的复杂程度是现代医学无法很好地处理的,以至于很多疾病无法很好的治疗,而中医提供了一条捷径。

而我认为,现代医学对人体的了解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只要依靠科学手段,假以时日,必然有可能全面了解身体机能的每一个细节,从而可以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而中医这个捷径,由于缺少科学理论的支持,是走不通的。

至于你文中所提的现代医学缺少数理基础,我不认同,统计学算不算?

跟你聊天,还是很过瘾的一件事情,呵呵,谢谢你对老人家的问候。。。

家园 你说这个太高深了

这意味以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为核心的统计学工具的使用实际上是要受到巨大限制的,很多研究到最后都只不过是在做无用功而已,然而极少数成功的例子却又逼不得不去做

你能否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现代医学的研究中,统计学这个工具,如何收到了巨大限制?

家园 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关联性无法推导出因果关系

统计关联的东西太多了,其中绝大多数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统计学工具的核心是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它们都是建立在随机变量不相关的的假设之上的

只要你想严谨的使用统计学工具,那么统计学工具就不可能无所不能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讲样本的随机性比样本量更加重要的

在番茄红素的例子里,70年代随机抽样,在当时的眼光看来样本已经足够独立了,但是今天却有人质疑,质疑什么?那些在统计上西红柿吃的较多的人群,往往也具有别的一堆别的什么健康的生活习惯,也就是说那些表面看上去好像足够随机的样本,其实并不足够随机,换种说法,计算因果效应的潜在结果的变量有可能处理了比是否大量吃西红柿更多的随机变量

这样的情况下,统计学上西红柿与某些疾病发病率减少之间的关联与因果是不等价的

于是,对于从七十年代开始的一系列研究中的发病率降低现象,这到底是不是西红柿造成的,现在也有人开始怀疑了

上面是宏观的例子,从微观角度来看呢,这里先假设西红柿是有效的,它里面有几百种成分,这些成分以网络的形式互相关联着参与到人体这样的系统中,西红柿作用的动力学机制是不可积系统

按照不可积系统的定义,系统中的作用变量的耦合是无法依靠技巧解藕的,作用变量本身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着则意味着所谓的真值可能不是常数,无论把这种机制以任何一种形式理论化都不能改变他的这种性质

如此以来,统计学工具中用来计算平均因果效应的潜在结果变量永远也无法只处理一个独立的变量,单纯的统计学工具对与这样复杂的关联性到因果关系的推导是无能为力的

理想中的情况是什么样的?机制可以被转化成一系列稳定的,独立的变量的不相关叠加,就是所谓的研究对象被随机分配的情形,于是就可以用所谓的隐含的处理变量处理它们,然后借助与大数定律来进行一致性估计,这就是单纯统计学推导因果的极限了

既然统计学不能,那么该怎么办呢?接下来就是所谓的研究人员的科学直觉出马的时候了

实验设计是一门艺术,于是单个的研究报告的可靠性就会遭到广泛的质疑

实际实践中只有反复地由不同地研究小组进行重复实验,在每次实验中都尽量的控制所谓的混淆变量,并且都得到相近的结果的时候,才会被同行们认为这种关联性是等价与因果关系的

某种意义上算是由个体的主观发展到集体的主观的过程吧?而且这些集体本身也并非是由独立的,不相关的个体组成的,比如说那些被大公司赞助过得研究组织,这里面的花样就多了,明明是重复的很好的实验依然无法得到同行共识,这样的情形也有很多

最糟糕的是,即便如此,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研究的结果还是迥异的,有时再准确的控制混淆也往往不能使得结果互相接近,比如蛋白质摄入的例子

在动力学角度,这样的现象并不难以理解,这是由复杂的动力学现象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是不可能被统计学工具所逾越的困难

通宝推:回旋镖,花大熊,
家园 再换一种说法

写了一堆东西越说越乱,我这文字表达能力真是...

用吃维生素c与否,与某种疾病减少与否这两个双值变量来举例

不懂统计学的人可能会很粗暴的处理这个问题,就是简单的抽样统计一次吃维生素c的人群的发病率,然后再抽样一次不吃维生素c的发病率,比较一下然后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得出的只是相关性而已,其实并非因果性,如果想要因果性,那么必须要建立一个在吃维生素c与发病率之间的中间的隐藏变量,它要把吃维生素c先处理一遍,而且这个变量本身只处理随机分配的吃维生素c

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简单点的说法是:设计再好的抽样也不可能保证表示原因的X到表示结果的变量Y的过程中没有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所以在实践中需要假设存在一个Z,它与Y有相同的取值,但只处理独立的X

纯粹的统计学工具,只能做到这一步而已,其实这里面很难说有什么使用价值,困难不但在实验设计,而且还在于前面所说的动力系统本身的特性

通宝推:花大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