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保守的革命者――在杨振宁荣休晚宴上的讲话词 -- 不爱吱声

共:💬105 🌺103 🌵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哪里都有潜规则

出身很重要,这点美国不比国内差

家园 没能迎合主流价值观罢了

牛顿是皇家爵士,死后国葬,英国人主导世界时当然赞扬他的科学贡献。

爱因斯坦弃德投美,参与原子弹项目,美国称霸后当然要赞扬他的科学贡献。

对美国来说,杨振宁的诺贝尔奖对美国又不突出;对中国来说,杨振宁留美,lp尸骨未寒就续了弦,于公于私不符合中国主流观念。谁会费劲捧他呢?

尤其李政道在夫人去世之后,给中国学生设立一个奖学金,用自己的原配的名字命名——杨就又矮了一截...

家园 你说的是一大堆作者的情况

现在是李杨两个人。方舟子例举的22篇李杨合作的文章,照你的逻辑,要么李贡献大,要么李与杨贡献相等,就没有杨贡献大的。不过,我觉得没必要再说了,既然你已经硬拗解释为这22篇都是李带着杨做研究的(你的原话:“但李能在22篇文章里都按字母顺序排,就说明了这些文章他是占主导地位的。”)。

不是和我说话费劲,是你说话不注意逻辑。人家李自己说的是按一般物理文章排名惯例,你非把一般物理硬说成是高能物理,然后又改来改去,顾前不顾后,反正在一篇帖子里说得通就行。不管了,大家看明白就行。

家园 事实

杨读博士是46到48年

In 1944 Yang completed his master's degree, after which he taught in a Chinese high school for a time and then travel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n a fellowship. Determined to benefit from direct contact with Enrico Fermi (the 1938 Nobel laureate who later built the world's first nuclear reactor), Yang enrolled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in 1946. He completed his doctoral degree in less than two years, his thesis being supervised by Edward Teller.

李攻读博士是46年至50年(李比杨晚到芝大几个月)

Lee was born in Shanghai, China. His early studies at the National Chekiang University in Guizhou province, southern China, were interrupted by the Japanese invasion during World War II. He fled to Kunming, Yunnan, where from 1945 to 1946 he studied at 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 In 1946 he received a Chi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 which enabled him to study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in America. In 1950 he gained his PhD there for his astrophysics work on the composition of certain types of stars.

李和杨在国内交集不大,只是认识而已。

杨开始念博士的时候,李才是大二的学生。从那时算起,杨一直是李的学长(两个人都是从西南联大出来的)
莫非渔樵兄把杨在国内念硕士算作杨在芝大念博士的一个阶段?

杨要求二人合作文章署名排在李前面,的确是有我们中国人那种论资排辈思想,但渔樵兄说成学术欺压就过分了。杨这些年的言行不被很多人喜欢,恐怕渔樵兄的情绪影响了自己的客观性。

家园 我估计李根本就不知道还有别的惯例

那个年代高能物理估计是最大的一个圈子了,所以他把高能物理圈子里的惯例当成一般物理的惯例。

家园 不端着还能潇洒自如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如庖丁解牛随心所欲不逾矩

家园 澄清一点我对杨的署名排序建议的看法

杨的这个建议显然不合科学界的规矩,按字母顺序、按贡献,很容易理解,但按年龄,太勉强了。所以我说李有点小心眼不是指他当年太在意排名。我的意思是说几十年过去了,回忆往事,李与杨最重要的分歧是获诺贝尔奖的工作谁贡献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李完全可以就事论事,做个干净的辩驳。把当年鸡毛蒜皮的事牵涉进来,考虑到李杨的合作文章仅有一篇杨排在李前,是很不明智的;我说的小心眼是指此事。李把它拿出来说,无非想证明杨一直很在意排名的问题,二人的决裂根源于杨的心魔。但是,把它拿出来说这件事本身,又向世人间接说明了李杨二人确实都是很重视这个“名”的。

家园 学术成就上可能杨更牛,但是人品和对中国科研的贡献上

李做了更多更大的贡献。

单说一个CUSPIA,是由李政道发起的中国物理学优秀学生赴美国知名高校物理系深造的计划。

改革开放初还没有多少国人迈出国门,由这个计划每年遣送人才数以百计。我看到很多50岁左右活跃在美国学术界的中国教授都是这个计划培养出来的,李功不可没。

我看过一个报道,CUSPIA初,中国学生刚到国外两眼一抹黑,不断写信向李寻求帮助,李和他的夫人承担了很多类似秘书的工作,他们家的信箱超载,连邮递员都不愿意了送信了,李夫人只好开车送到纽约大的邮局直接投递。这种事无巨细的琐屑的工作,不是一般人愿意承担的,更何况对于一个时间像金子一样珍贵的顶尖科学家来说。

李还设立莙政学者计划,“莙政”源于李先生夫人和李先生名字中的各一个字,奖励本科生的基础科研。提供一定的经费。

这个莙政学者计划还特别要求女生占有一个的比例,以鼓励女性从事基础科研。

我身边有好几位朋友,20岁出头就培养了科研的兴趣接受正规的科研训练,获益不少。

当然杨和李,两人的学术成就都是高山仰止,我等小辈永远只有仰慕的份,只要能做到1%,此生足以。

但是对李先生,除了对他学术上的仰慕,对他的人品和他对中国科研的贡献,我深深的钦佩和尊重。

家园 女人的贞操在你们眼里就是奖赏的手段?!

就不想说你啥了,能不能说话注意点?~

家园 也请你去查下李政道的贡献

正负电子对撞机,出国留学计划,现在回国还要做很多报告,给年轻人指引方向。

河里搞物理的中科大的和科学院的应当很有发言权。

家园 这逻辑真强大

李芝大毕业后,先搞了阵子天体,很不顺利,然后去了Berkely,又

很不顺利.这种时候杨找到奥本海默,给他发了去高研中心的

offer,然后开题做出了两篇统计力学的经典论文.

杨帮了李可以说几个忙,居然按下文的逻辑,居然杨是狼心狗肺的

一个已经成名的前辈会去找一个刚刚走出学校的新博士合作本身已经说明杨当时非常需要李的想法和能力,更何况当时要合作的统计力学是杨的长项而不是李的。所以李在当时做的工作一定对杨非常重要,所以杨才会去找李。

家园 于我,帮忙而要回报的叫市恩

当年是怎样没在那个时代,也不在那个圈子里,不觉得有资格说什么。不过于我,学长提携学弟是应该的。要求学弟为此付出就是“狼心狗肺”。这里的逻辑在于要求在前还是在后。如果学长要求在前,“合作”前就已经讲清楚,这是我的项目,你帮我做,我要署名在前。那是一回事儿。可要是以合作开始,出了结果后才要求署名的不同,那至少也算是误导。合作就是合作,说是合作那就要按合作来要求。没有特殊理由,如何署名就是要按惯例。事先说好的如何署名不在此例。帮忙,就说帮忙。老子帮你找个项目,你帮老子做。做完后,老子要第一作者的名。不是个好人,可也不能算是人品问题。可要是以合作为名,结果出来以后再说要署名权那在山某的眼里就是很可疑的人品问题。如果要了署名权以后还要说三道 四的话,于我,那只能说是下品人格了。

家园 还是

还是没看出什么大问题来。

学术界规则差不多就这样吧,项目是a找来的,找b来帮忙,那么主导权本来就在a手里。

怎么能说a署名在b之前就是狼心狗肺或者不是好人呢?

家园 有些人连放狗都不会

按方的数据,李政道自己明明有好几篇和别人合作的文章没按字母顺序

家园 内行人就不要说外行话了

免得让人笑话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