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保守的革命者――在杨振宁荣休晚宴上的讲话词 -- 不爱吱声
你回过他的帖子(嫖姚校尉:【原创】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啊。
劝你别随便外行外行的。
那怎么会相信方舟子那个外行的考证呢
比如枫叶国这儿有个学校高薪聘请了霍金,短时授课并且要求保留他的躯体,尽管他现在的状态完全无法讲课。
诚心求教,不知道诺奖的原则。
杨在物理学上的成就我辈已经是无法望其项背了。她虽说娶了一个年轻老婆,但是这是你情我愿的事情第三者实在没什么好说的。
我也看了方舟子的文章,其实在第一次看李杨之争的时候就很好奇为啥高能物理学界使用姓氏排名呢?很奇怪。
在很多地方都是写文章的人排第一,大老板是通讯作者,其它有贡献的作者随机2,3,4,5。。。。。,大家看文章的时候只要看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了啊。当然时代不一样我也不太明白那个时代的特点
我知道许多人对方舟子很反感,我也无意替他辩护。不过你这句话可是把李政道也骂了。或许李有事情做的不完美,但毕竟是非常值得尊重的学者。
第一,两篇文章,一篇李打头,一篇杨打头,就算开始杨过分,第二篇不是改过来了吗,至于这么多年还记得吗。杨给李帮的忙好像不少。
第二,觉得杨过分,不再合作,怎么55年又重新开始合作,难道杨的秉性变了?
六二年他们就决裂了,80年代杨才在他的传记里说他是主要贡献者。
杨还是在工作发文章的。他搞的清华高研中心并没有拿国家的钱,而是他从海外拉的赞助。高研中心建立后,培养的“土博”已有几位拿到哈佛、斯坦福的教职(现在还不到三十岁)。
可是,那和中国有什么关系呢?
清华高研97年成立的,杨是98年才开始拉赞助的吧。
至于土博,那是清华把最好的学生留下来培养的,而且导师就是斯坦福的教授。
按照两个人的履历,52年开始合作的时候两个人都有正式职位了。要是你真的在美国学术界待过应该知道所谓的学术压榨只能存在于老板和学生或者老板和博后之间。至少在美国,只要有了正式职位就可以不求人,独立做科研了。如果是搞实验的还有一点可能在基金上被人拿一把。但是像杨和李这样搞理论的,除非别的地方有什么把柄被人拿住,否则怎么也用不着把自己的成果拱手让人。让人压住,有理没处说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对方是自己老板或者commitee,要么对方在自己所在的学校系里位高权重。可是当时老杨和老李根本不在一个学校,两样都不沾边。要说提携,老杨除了学术上,还真没有任何手段能够提携到老李;老李要是真的在学术上不需要老杨,也没有任何理由非得跟他合作。
科研上两个人合作,除非是老板和学生或者博后的关系,否则就算是当事人也很少能说清楚谁的贡献更大。因为除非其中一方的工作就是技术员性质,任何人都能取代,大多数情况下,想分清楚谁的贡献更大就类似有人硬要说对一栋房子来说房顶和围墙哪个更重要一样——根本不可能。所以至少就现在的情况看,老杨老李各自对合作成果的贡献都是不能取代的,谈不上老杨借自己的资历压老李的问题。
老杨要求排一作是有点小心眼,不过老李念念不忘也不大气。说白了,就是各自性格上都有点弱点。反正两个人心胸都不是很宽广。吵翻了以后各自又都说了一些过头话。当然人无完人,性格上的弱点和学术成就没关系。但是本来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事情你非得全归罪到老杨头上就不够公道了。
利用资格压人得是当时的大牛或者学校系里的大头才有可能。
而且必须得在一个单位。美国的科研人员独立性很强,不是老板和手下人的关系,想要靠资格压住别人,除非两个人的资历天差地别,否则基本不可能。老杨不过比老李早毕业几年,当时俩人好像又不在同一个学校,怎么也轮不上他去压老李。
他得奖的那篇论文是关于光子的,但是他1905年(1904年)发的其他两篇一篇是狭义相对论,一篇是用概率论的方法来讨论分子的存在性的文章都可以得诺贝尔
更不用说他后来的广义相对论以及什么爱因斯坦玻色凝聚凝聚等等很多的理论,以及激光的什么理论
李要是从了杨发了5,6篇文章以后再提出这要求,
那是杨过分.李是从第一篇文章就开始计较,
全然不顾他的位置是杨帮了忙,题目是杨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