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保守的革命者――在杨振宁荣休晚宴上的讲话词 -- 不爱吱声
关于治学态度。。。
说起发论文署名这件事,做科研的都有很多话要说,感触很深,故事很多,但他们的个人经验究竟有多大程度符合普遍规律,却是另一回事。
现在已经知道的是,这两种署名情况都很多见,也许按字母顺序多一些,但不按字母顺序的绝非少到可以忽略的程度,甚至在当期期刊上占到将近一半。
你的解释——暗示贡献度——我相信有道理,但是否这就是所有的情况?甚至“但决不会有人认为杨的贡献比他大”?
对于这个论断我十分怀疑,请注意,李政道自己就承认,第二篇论文(他署名在先)的主要结果是杨证明的。
其实如果是一般说说也就罢了,这涉及到两个人的名誉问题,并不是一件小事。放狗虽然傻了点,但也是无可奈何而且最负责任的办法。
不过资历上杨把李亚得死死的,李到哪都得叫杨师兄
还有凝聚态光学统计物理等其它好多领域,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惯例。这个期刊能有一半的文章作者按字母顺序排,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方舟子拿着苹果去和梨比,蒙蒙外人也就罢了。
李:费米;杨:氢弹之父泰勒。
还有凝聚态光学统计物理等其它好多领域,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惯例。
他们发一个文章有7,8个作者,因为他们不是搞高能物理的,所以大家都觉得比较奇怪。他们的大老板也没有私心,因为他自己姓名的头一个字母就在倒数三位之内。其实他这样做还是为了大部分人好,因为你按字母顺序排,别人就不好判断这些作者里面那些是滥竽充数的,按惯例别人会觉得所有人都做出了相同的贡献。可问题是很多工作都是其中一个人做的,偏偏他还姓张,所以整个研究生期间都是在郁闷中度过的。
李就是从高能物理这块出来的,他当然用这个community的惯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知道吧?李政道建议搞得,一直归高能物理所管。
杨振宁倒是搞统计物理比较多一点,因为这块有些地方对数学要求很高。
更何况在国内他们就是一个系的
当然你不叫也可以,但是别人都会这么看。
杨的老板是搞氢弹的,李的老板是第一个搞核反应堆的。
看李说的,好像是得奖后杨老说自己才是主要贡献者,李受不了了,就不和他搭伙,大家一拍两散。
这玩意很多老资格的圈内人都讳莫如深,提到两人的恩怨都说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一会是字母顺序,一会又是贡献为准。
老兄的“惯例”到底是是什么意思啊?
没有这个规矩。
李他们高能物理这块的惯例就是:如果大家的贡献相等,那就按字母顺序排;如果有人的贡献远大于其他人,他们的惯例是特别把他提到第一作者。大家都管这叫字母顺序惯例,但实际上它暗示的是贡献顺序。
知道了吧,字母顺序只是个名称,它不代表全部。
再加一句,其实真正的署名惯例是文章的主导者(给钱的大老板或者主要贡献者或者占强势地位的合作者)决定什么才是惯例。
杨开始念博士的时候,李才是大二的学生。从那时算起,杨一直是李的学长(两个人都是从西南联大出来的)。只不过李念的太快了,才让人觉得两个人差不多似的。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杨要比李的资格老的多了。现在很多人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常常忘记名声是要一点点的积起来的。在最初起步那一两年里,能有什么样的文章要比后来发了多少有力的多。看到杨,李的简历时,马上想起周围那些做博后的人发篇文章的艰辛。现在很多人,包括那个方在内,说的都是李有那么多文章了,还在乎这么一个文章的署名。我想的是当时,李还没有那多的文章,或是说李没有那么大的本事,那么,为了能进一步的与杨合作,李还不是得老老实实的让他作第一作者。所以,不能因为李有本事就说杨的人品没问题。杨之所以没能伤害李不是因为杨的人品没问题,而是李太有本事了,杨的心计没能得逞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