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再从萨缪尔森和弗里德曼的价格机制的分歧看央行的休克疗法 -- 思想的行者
罗桑不去当日本央行行长真的可惜了。。。。
如果其他一切不变。 其他变了,要移动曲线,贬值和升息都是对外汇收入降低的反映,两者同时发生是正常的。
一战的德国马克、KMT的金圆券和罗说的不能算一种情况。
作为国家的组织控制能力都快消失了,以国家信誉背书的货币投放越多,通胀越大不是很容易理解吗?
如果你举津巴布韦的例子还凑合,不过貌似这和国家的组织度也有关。
物理还有测不准定理呢。 你凭什么认为你数对钱了?
经济学能不能满足什么结合律,无头无脑的问题,我不知道答案。 我只知道,我学的经济学告诉我,把一张百元票子放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警察不在旁边,瞬间会不见。
硬着陆有代价,软着陆也有代价。 调整都是有代价的。 基本相符那还调整什么呢。硬着陆带来恶性涨价,还长期循环地涨,这说法很新鲜。所以再请你回答,工资上升快过物价涨价,买到的东西是如何越来越少的? 这是你理论的基础,恶性循环的推动力。 你再
车轱辘下去,把你的文章盖头换脸发100遍又如何。提醒一下,别用有钱都买不到的特供货品做例子。那个不叫价格,叫标价。
现在的经济学能做到先验的预言么?能做出定量分析,可再现么?
给定集合S上的二元运算,如果对S中的任意a,b满足:a·b = b·a 则称·满足交换律。
给定一个集合S上的二元运算·,如果对于S中的任意a,b,c。有:a·(b·c) = (a·b)·c,则称运算·满足结合律。
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律。α·β ≠ β·α
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消去律,α·β=α·γ,α≠0 ≠〉β=γ。
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α·β)·γ ≠ α·(β·γ)
可以把这些字母想象成经济学事件。然后你会发现什么?
本来就是个凑出来解释现象的东西,经济学,叫“学”还早的很吶!拿来指导经济,那得多勇多脑残。俄罗斯那么大个失败还摆在那里!回复里还真有人捧萨缪尔森和弗里德曼的臭脚。
我明白供应萎缩,东西也会贵。 我无法接受的是他的循环涨价论。其核心理论基础是,工资增长快过物价,人工成本上升引起供应持续萎缩,能买的东西越来越少,东西越来越贵。 请你给个例子,在非管制情况下,工资增长快过物价,买到的东西会越来越少。请勿用钱加票证的例子来论证。
总货币量除以物价等于什么等于商品数是吧(这里忽略流通速度的变化)
分子不变,分母增大,这个分数是不是会变小?
如果不摊上迷信弗里德曼的拼命要卡死总货币的央行,那么当然了,物价上涨了,对于商家是大好事,人家可以越卖越多。
问题在于央行卡死了总货币,就算你卖得好,流动资金足够,但是你的上游厂商流动资金不够,给你的原材料不够,你没有足够的原材料,你怎么能够生产得越来越多呢?
我们是在央行管制总货币量的前提下讨论这个问题的
所以,我说的是我没有异议。你是不是有阅读障碍的问题。
况且津巴布韦和老k,德国超发货币引起通胀的分别在哪里?后两者国将不国?
罗教主讲的这种模式在前苏联确实发生过,不过原生驱动力不是货币短缺,而是隐形通涨,或者说供应短缺, 不过触发因素和外在表现和罗教主说的八九不离十。
在盖达尔改革之前,隐性通胀酝酿已久,老百姓购物都要排队就是表现之一,货架上经常空空如也, 说明发出的货币已经超过了市场上的物资,但在政府控制下通胀没有实质性发生。
到了盖达尔时代,他严控货币投放,却放开贸易控制,自由交易,供应不足立即导致物价飞涨,特别是一些刚性需求,比如粮食,衣服等,短缺10%,价格可能涨5倍。 刚性需求的价格猛涨必然导致工资猛涨,否则罢工工人会把政府撕成碎片。工资的上涨是普遍的和刚性的,必然传导到成本上, 成本的上涨进一步推动了物价的上涨,猛烈通涨的一旦发生,产业链上任何人都愿意把手头的货多留一会儿,也许什么不用干,多留一天你就能多赚10%,这时生产循环受到严重干扰,供应进一步萎缩, 萎缩的供应又刺激了物价的飙升。可以清楚地看到,物价成了一个正反馈循环。
没有战争,没有灾难,人类GDP第二大国的货币,仅仅因为控制货币总量,卢布9年贬值到了原来的28000分之一, 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空前绝后的笑柄,越南朝鲜还有一批非洲国家成了最大赢家,因为他们的欠债都是以卢布为计量单位, 我怀疑当叶利钦普京宣布免除这些国家债务的时候, 心会不会滴血。原教旨市场主义者在这儿被猛地扇了一个耳光。
你可能还要辩解,这个通胀有太多的其他因素。确实,你是对的。但如果我们做一个思维实验。 假设仅仅货币的总量供应增加10%,其他经济要素不变,沙盘推演会发生什么。
首先,由于存在通胀预期,大家的消费欲望很强,过去的生产能力一直不足,经济的需求端明显没有问题。 其次,利率高于10%但也不是太高,把货留在手里一周两周没有任何好处,企业家必须加快周转来提高资金利用率,而周转率的提高必然带来供应端的改善。10%通胀带来的工资增长就算10%好了,对成本的上升就5%左右,经历5年只有27%, 还在可控的范围。即使是每年10%的成本上升,5年也就61%,勉强可以接受。如果考虑到生产率的提高等其他好处,真正的成本上升5年不会超过50%。
如果我们后退一步,对刚性要素如药物,食品,基本服装,交通费用房租等进行行政控制, 对其他要素放开,这样虽然有人为的扭曲,但大大降低了民众的通胀预期,刚性生活成本每年的上涨比例远低于10%, 局面是不是进一步改善了?如果对钢产量,发电量, 铁路运输量进行调控,生产效率是不是比纯市场经济更高?
对了,后面的这个思维实验基本上就是陈云在80~90年代实行的鸟笼经济, 虽然也有失误和错误,甚至对民众利益的侵犯,但和盖达尔相比,陈云强多了,简直可以称为民族英雄。
对于中国,有没有邓小平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有陈云。
对于经济学,我是门外汉, 就看过一本曼昆的经济学教科书。但是我的科学训练告诉我,经济学的基本前提只能是微分假设,或者用物理学的说法,是某一个稳定点附近的小信号分析, 用经济学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边际假设。离开这个稳定点的前提,做大范围的动态分析,绝对是问道于盲。
市场货币供应量过大,导致市场物价上涨较快,这时轻微地降低货币供应量,肯定会导致利率上升, 这时银行愿意贷款,企业也愿意投资增加产能,从而增进供应赚更多的钱,最后物价上涨趋缓。
但这时你把货币的供应增长突然冻结,甚至下降,市场上资金骤然紧张,于是利率猛涨,没有企业家敢投资实业,最后供应反而会下滑,这时如果刚性要素的供应也出问题,全社会形成涨价心里预期,必然导致恶性通胀。本国的现中堂今年也玩过一回大撒把,幸亏中国的刚性要素的供应问题不大,才没有酿成灾难。
原教旨市场经济学家吃人猛于虎啊。
俄罗斯当年是货架上供应短缺,商品本来就不足,所以搞休克疗法,一下子经济就基本上崩溃了
今天的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是企业利润率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成本高,他一搞货币紧缩,结果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更窄,成本更高,于是成片的发生中小企业倒闭和老板的逃亡
当然中国经济这个世界制造业第一还是比较耐得住冲击的,问题在于一旦崩溃的话,那绝对是人间惨剧
新华网的这篇文章描述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融资难、融资贵让部分中小企业在夹缝中生存
新华网北京11月25日电(记者李斌、钟泉盛)“之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企业贷款利率一般是在基准利率上浮30%,也就是7.8%,这个融资成本企业可以承受。但实际上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一般在20%以上,有的甚至更多。”近日,一位民营企业家向记者痛陈银行融资“潜规则”层层拉高融资成本,中小企业只能在夹缝中艰难求生,有的企业不得不向民间资本市场高息融资。
广西一家制造业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上半年我有8000万的资金‘过桥’,花费了600万,这些钱跑到小贷公司去了。实体经济的钱全部被抽到这些小贷公司去了,他们抽走的都是实体企业的血液。”
记者了解到,相当部分小企业由于抵押物等欠缺,银行借款无门只能在民间融资。“我做工程承包的,除了住房以及塔吊、推土机等机器设备,根本没有抵押物,银行也看不上我们这种企业。做工程需要垫资时,只能向‘朋友’借,刚开始借得少时月息两分还行,现在有时候三分、四分都难借到了。”一名企业家说。
中国证券报的文章则提示了中小企业因为融资难,形成信贷互保圈,结果导致一个老板跑路或倒闭影响的是一大片
无独有偶,江浙一带的纺织行业也出现企业停工待产、甚至死亡的现象。江苏一家纺织企业老板透露,由于下游贸易商不断压价,纺织面料价格不断下跌,加上染料费用、人工等成本支出不断增加,利润空间大幅挤压。“现在企业的部分纺织机已经停工,加上客户资金紧张、回款周期长,很多欠款都没要回来,对企业的经营压力非常大。”上述企业老板指出,尽管纺织企业在秋冬季节会迎来订单旺季,但今年行业面临普遍困境,企业只能勉强度日。
调查发现,造成江浙、广东等中小企业资金困局的导火索正是此前帮助企业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互联互保机制。当地中小企业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此前“互联互保”模式在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上的确发挥了不少作用,但当整体经济大环境出现调整后,互保圈就变成了钳制企业发展、加剧资金风险的利器。“比如有四人参与的互保圈,如果其中三个跑路,剩下一个守信的企业老板反而要扛下所有债务,这是很多民营企业被拖垮的真实状况。”
早在2012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后,盘根错节的互保圈危机就已显现。尽管企业试图通过降低担保规模或用其他资金还清贷款的方式解除原有担保圈,但在资金普遍紧缺的现实下,“担保链条”风险化解并非易事。浙江嘉兴某金融担保公司业务经理林生说:“企业互保已操作了很长时间,由此融来的资金已进入企业日常运营,且额度都不小。以前企业经营没问题时,互保链条不会出事,但现在银行觉得这种互保贷款风险太大,抽回贷款,导致企业现金流断裂。”银行和企业的共同利益不明晰,银行在考虑风险控制或资金缺乏时就对中小企业止贷、惜贷,无疑加速了一批小微企业破产。
浙江萧山一家钢业企业负责人反映,单独的信用行为如今因互保圈已经渐成“火烧连营”之势,给那些正常经营的企业造成沉重债务压力。此时,银行因互保的债务危机选择收紧贷款,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资金压力。“不少互保圈的关系非常混乱,除了直接互保的企业受到债务压力的风险之外,第二圈、第三圈的互保企业也会因此受到影响,互保链条蔓延,促使银行为了管理风险急忙收贷,企业一下子就被推到生死边缘。”
除了互保圈外,此前企业的过度扩张也为民营企业如今资金紧张、难以维持经营而遭遇生存考验埋下伏笔。据了解,在此前银行信贷政策相对放松的条件下,加上要求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不少地方鼓励企业加快多元化发展。在这种鼓励下,一些煤炭、钢铁、纺织等企业的产能扩张非常快,“有的企业拿到了银行贷款就马上买新机器投产、加大产能扩张;有的利用企业作为融资平台去搞一些副业,大多去投资房地产。当时市场行情好,企业几方面的利润都非常高,主动扩张的积极性很高,没过多考虑资金风险。”上述纺织企业老板坦言。
后面也不是就这点谈。
我感脚吧。解魔方不晓得大家知不知道。魔方构成一个排列群,要解魔方必须找出若干个子群,子群看似差不多,实际上是不同的,就比如一战德国和津巴布韦,表像差不多,可能成因完全不同。又如操作,RUBIK不是交换群,因为调换两个操作的先后次序,所得结果可能不同,F U ≠ U F。
把干预经济的方式看成操作的话,还是和解魔方比较类似的,所以从直觉经验,上面那段的内涵实际上表明无论萨还是弗里德曼,似乎过于把需求和货币看为基本了。从个人感情上说,我宁愿相信萨的说法,毕竟货币本身是木有价值的,它就一般等价物而已。
还有一点,就是操作的覆盖面。如果木有完备的可以覆盖所有魔方可以达成操作的子群的话,是解决不了的。
就比如美国,生产能力闲置,劳动力失业,消费能力紧缩,销售量下降,成本升高,更多生产能力闲置……
这中间实际伴随着货币流动覆盖范围和可选经济操作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小,那肯定说明其本身的经济制度或者别的什么是不完备的。
那怎么解决呢?我猜要么是把魔方拆掉,手动安回去重新运转。要么是把世界拉进来,变成一个更大的魔方。
最后美国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变大魔方。最后把苏联拖死了。。但缓过一口气,米国不去继续想办法,反而到处乱捅,这次大魔方可不好解。
以上完全没有所谓“经济学知识”,纯属幻想,希望大家轻喷。
意思是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不可能持续了
事实上这是为自己执政以来主要经济指标一路下滑遮羞,尽管克强指数中的用电量还在上升
但是,克强经济学认为目前我们的产能过剩,所以消灭过剩产能才是正确之路,所以关停并转才是解决之道,甚至这次到哈萨克斯坦谈了那么久,也是为了向哈萨克斯坦转移钢铁厂、水泥厂、平板玻璃厂。
可能过不了多久,哈萨克斯坦就可以向新疆出口钢铁、水泥了
所以,为印度建设基础设施也是本来之义,估计中国政府要大力扶持印度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了,这样中国就可以向高端服务业发展了
但是这次中央经济会议防水,怎么就打了自己耳光?不是说好了紧缩吗?
不是说好了管理资金流动性吗?
年初,
年中:
针对“4万亿”开闸放水即将卷土重来的市场误读,国内媒体立即做出反馈澄清。据国内媒体获悉,湖南省发改委昨日上午召开全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传递中央精神,明确国家层面有“两个不可能”:不可能出台像2008年底那种大范围、大规模的4万亿投资政策;不可能松动房地产政策,现在只会预调微调。
经济导报记者统计,自10月16日至今,国家发改委已经陆续公布28个铁路项目的批复情况,总投资金额达到9563.1亿元。
2014-11-05 21:43:07 来源: 网易财经
发改委10月以来批复基建投资6933亿 力推稳增长
2014年12月16日 01:58
发改委批复近2000亿元交通项目
年末:
中央经济会议
和普通的央行滥印钱形成通胀是机理不一样。但本质上也是央行失去信用,导致市场选择囤积实物对抗货币贬值。囤积实物 <-> 货币贬值自己构成自我实现的正循环。信心比黄金重要,听起来很假,但现代国家的法币本来就都是信用货币。盐价恐慌模式一般用行政手法来治就行,国家直接控制刚性要素生产,流通,打击囤积实物者,尤其是用杠杆操作的投机者就能阻断正循环反应。央行放不放水其实都对盐价恐慌无效。放水不就是货币贬值自我实现了,杠杆操作者能借到更多的钱,把价格炒得更高。不放水,市场也会把这当成政府失去控制能力的表现,放大恐慌心理。当然市场经济学砖家来看,行政手段这是大逆不道的邪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