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中医西医的讨论 -- 比的原理
用的甚至有时候有点滥,成了追逐时尚。基因出来,就一股脑去研究中医对基因的调控,系统生物学出来,就一窝蜂去研究系统。
这一方面是浮躁,一方面也反应中医研究的困难程度。
我说一个例子吧。
我大学的数学老师,是六十年代北大的高材生。一生致力于脉象的研究。曾经给我们介绍过他如何研究脉象的。从仪器采集信号后,各种处理,拉普拉斯变化,一阶、二阶求导,消噪……(我数学不好,也许有错)。然而直到他退休,也没有得出像样的结果。
近年来,我看了关于血管共振的报道,还有震动在人体结缔组织传导的相关报道,才意识到,他当年采集信号的方式就是错误的。
中医药行业里,有很多这样默默无闻,不断努力,依然一事无成的学者在工作。在不断积累相关的细微进展。
西医也意识到了他们以前更多的关注受体药物学所带来的局限,开始注意到系统研究了。
正是这些,让我一直乐意在这个行业(用耕耘是不是矫情了点)忙活下去,一辈子一事无成。
本来么,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一事无成。
所以我特别不能接受中医不科学的言论。
医药的研发,无论是从投资水平还是难度,都是堪比航天的工程(这可不是我说的)。而中医药的研发,比化学药物的研发难度又要上一个台阶,甚至连工具都木有。在这样一个行业里,如果出了什么成果,那一定是颠覆性的。对于在这样一个行业里忙碌的人,凭什么指责他们不科学,仅仅因为他们现在拿不出像样的成果吗?(青蒿素这样的,还被认为是不是中医的成果)
如果是不了解,我很乐意解释。至于为辩论而辩论的,爱咋地咋地吧。反正我脸皮也厚,而且也不是啥名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不过临床和新药上市研究一般只考虑结果就罢了。
机理方面,主元,是不是主要因素的意思?分析单一主要因素,往往相关性不好。更不要说线性了。
所以大家都在找更多更新的分析方法。但是限于行业的水平,主要是数学水平,往往都是浅尝辄止。
你研究的东西根本就是错的,是没有未来的呢?就像你的数学老师一样.
你来说说哪里不完善吧。
你来说说哪里不完善吧。
打死中医,就否定了传统,这是从根子上否定民族,打击民族自尊。舆论战、和平演变的策略中的一部分罢了,和否定民族英雄是一样的套路。只可惜这些年大街上的中医养生堂越来越多了,生病了愿意看中医的也越来越多了。
而不是研究对象的错误。
研究对象有重要与否之分,没有对错之分。
想当然谁都会啊
你也来点干货吧,
要我重复一遍吗?
您认为中医理论体系的五行、经络理论已经逻辑自洽,所以没有前进动力。
我请教您,现代原子理论认为你我是中子质子电子组成,也没有逻辑上的不自洽吧!那么既然没有逻辑上的不自洽,现代原子理论,其前进的动力在哪里呢?
您回答:其前进的动力在夸克和弦论?夸克和弦论是前进的动力还是前进的结果啊?
你确认你不是在钛豌豆的楼里吗?
要不要我替你回答下啊?
因为原子理论体系下,出现了粒子质量和电荷数不符合整数倍的现象,导致逻辑不自洽,进而引起人们的兴趣,从而发现了比质子中子电子更小的粒子。
顺便说一下中医理论的不自洽。
中医里,因为基于经络的六经体系无法解释和指导传染病的临床治疗,因此清代根据黄帝内经脏腑和三焦的理论,发展出了温病学的理论体系。
再说一个不自洽的,附子是大热之品,因过量而中毒,理论上应当用大寒的药物来解救。但事实上既可以用大寒的药物,另一种大热的药物——干姜也可以解毒。
您的“科学精神”我看完也是蛮陶醉的,真的蛮拼的
癌症病人的日常保健,我老师有一本书《生活中的中医》,第二版中专门谈到这个问题,不过比较粗线条,适合普通读者。
供参考
这二百多年来,有什么进展?
基于经络的六经体系无法解释和指导传染病的临床治疗。能解释和指导糖尿病吗?其它的呢?非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呢?比如肺炎,
先说我有的觉得牵强的。
1、吴以岭
他写了本书叫《络病学》(该死,总跳出骆冰),是对内经中络脉的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了完善。虽然你如果看那本书,其中的理论框架基本没有脱离古书的范畴,他本人也有卖药的嫌疑(以岭药业),但是对临床多多少少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再说我觉得靠谱的
2、祝镶总
他发现了经络循行部位的低电阻特性,以此为基础,出现了电针,现在电针已经是针灸科的制式装备了。
术业有专攻,大家都有自己不擅长和不懂的地方,拿自己不懂的地方来晃悠,甚至敲打别人,这算什么呢?
就此打住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