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投票【讨论】该例子含有侮辱意味吗? -- 皖江吴郎
- 投票信息
单选,参与 64 / 14
A、有17/2B、没有47/12
一、背景介绍:
在西西河,甲和乙之前没有交集(至少对马甲而言),彼此从未回复过对方的贴子。一句话,可以理解为:此前甲和乙没有恩怨情仇。
二、事情缘起:
在甲发主题帖的楼里,甲跟某河友的帖子如下:
有一种病叫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坚持正确的,反对错误的。 用不着这么给中共洗地。
延安用主席的通缉令背面做办公用纸,现在大多数老百姓不知道纽约时报报道了影帝的27亿身家。
逢共必反和逢共必正确其实是一种人。
其蓝体字部分的观点为乙所反对,于是乙跟帖如下:
抬个杠
看到令尊就喊“好人呐好人呐”和看到令尊就喊“坏人哦坏人哦”,这两种人对你来说,可以说其实是一种人吗?
例子不当,只是抬个小杠热身一下。
——————分割线——————
“逢共必反”和“逢共必正确”,两者差别大了去,只是两者在方法论上有共性罢了,立场差异才是根本的。
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
“逢共必反”是路线错了,“逢共必正确”是方法论错了。对中国人而言,方法论错了,是人民内部矛盾,尚可教育提高;立场错了,那可能就是敌我矛盾了,怎么对待则看环境、时势、力量对比和博弈策略。
三、冲突过程:
甲回应如下:
尊重论坛规则,删去一句脏话
del
这是骂人的话,骂得很难听,所以乙立马就举报了,同时乙发现自己也被举报。看楼里的帖子,乙才知道:红体字部分的那个例子,被甲认为含有侮辱甲及其家人的意味。
之后,甲回应其他河友说:
我欢迎讨论和批评
讨厌阴险狡诈的小人。你自己去看一下我回复的那条信息,用隐晦的方式辱及我家人。这种狗在现实中碰到,我一样会去踢他两脚。
乙对其他河友回应以:
你和楼主的汉语阅读理解,代表不了正常的多数人的理解!
本楼之前,我跟楼主没有任何交集,至少跟kk这个马甲如此。
反对楼主观点,举例是方便理解。
楼主和你认为我的例子辱及其家人,那是你们的汉语阅读理解有问题!
建立在错误理解之上的主观感受,为什么要我来负责?
四、投票提问:
恭请河友看完上述文字后,先不要去发帖人家园或其它渠道去了解事情经过,仅从汉语阅读理解的角度,在甲和乙此前没有恩怨情仇的背景下,作出自己的判断,该例子是否含有侮辱甲及其家人的意味?
对于部分容易过敏的人来说,这个词容易刺激神经。
多大点事啊,随便换个词就是了。
咱们是来说理的,不是来找人怄气的,对吧?把时间浪费在这太不值得了。
用的还是敬语“令尊”
而且假设内容不包括“令尊”会怎么怎么样的描述
只是假设了其他人对“令尊”的不同看法
不用令尊,用一个其他代称,那么对手完全可以继续狡辩。
而一旦用了令尊,那么作为对手来说,不可能辩称父亲是好人与坏人是等价的。
所以作为旁人来说,这不算侮辱。
而作为当事人来说,对方利用自己家人在辩论中取得优势肯定感到受到了阴损攻击。
所以,这种辩论技巧能不用还是不用了好吧。
BTW,我认为是主观侮辱性质的,很严重。
现在麻烦了,每一次回这个帖子,都要做一遍选择~
我不得不选两次。
其实,关于例子,乙首先想到的人是毛主席。乙担心拿毛举例,甲继续狡辩说其实就是一种人。
真理面前,毛主席、甲父、乙父或其它人,都是平等的。但在这个观点面前,用其它人举例都白搭,只有用甲父才有效。为何?因为甲有可能只会尊重家严,而无视别人的。
乙觉得用甲父替代毛主席或其他人,甲就没法狡辩了,要么正面回应,要么绕过去。
乙无意于拿甲父本人来说事,而是假设现实中存在无条件支持其父和无条件反对其父这两种人,然后问甲:这两种人其实是不是一种人?
甲要是在其观点上保持逻辑同一的话,就只能说:是!
后面乙就会说甲:“既然是一种人,你报之以德,对前者是何以报德?你报之以怨,对前者是恩将仇报!你要是对前者以德报德,对后者以直报怨,那你实际上并不认为他们是同一种人。”
后来甲的应对是以例子含有侮辱意味来发难,实际上达到了回避正面回应而绕过去的效果!
如果例子含有侮辱意味只是甲发难的着力点,这才是辩论技巧呢。
如果不是,那就回到汉语阅读理解上,多数人的正常的理解,或者汉语言学专家组的共识,该例子是否含有侮辱意味。
这就是乙搞这个投票的初衷。
你上一帖认为例子是主观侮辱性质的,而且很严重,能说说理由吗?
提醒一下,背景介绍里说了,甲和乙此前没有交集和恩怨情仇,乙在主观上有故意侮辱甲及其家人的动机吗?
该例子在客观上是否含有侮辱意味,好像不是甲、乙和任何一个人可以说了算吧?
我觉得在客观上,该例子是否含有侮辱意味,则是汉语阅读理解问题。
理解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汉语阅读理解,我觉得要看多数人的正常的理解,或者汉语言学专家组的共识。
如果不忌讳,将文中“令尊”替换成“家父”,应该不会有歧义。
例子的着眼点是假设存在两种人,对于其父,一种人逢其父必挺,另一种人逢其父必反。
例子不涉及对甲父有什么判断,而是问甲:这两种人其实是不是一种人?所起的作用是:甲不能无视自己父亲的存在而继续狡辩。
我实在不知道有些人是怎么从例子中读出乙对甲父不恭的?
难道你跟我说话,只要你的话里提到了我父亲,我就可以勃然大怒,认定你主观上侮辱了我和我父亲?
显然不能吧。
所以,提到我父亲并不要紧的,要紧的是提到的内容里有没有侮辱意味。
回复鳕鱼邪恶河友的帖子里说明了为什么选择甲父,而不是毛主席、乙父或其他人。
令尊,家父,伯父,你老子,还有其他的没有?
主题应该换成“在什么语境下及如何称呼对方长辈可以不冒犯人”,谁放到知乎上做个问题问一下,顺便给西西河打下广告。
判断有没有,有主观与客观两部分。
客观部分,例子是否含有侮辱意味,是汉语阅读理解问题。
主观部分,则判断乙是否有侮辱甲的动机。这个判断,也有主观部分和客观部分,主观部分是甲怎么判断,客观部分是仲裁怎么判断。
乙跟甲从无交集,更无恩怨情仇,第一次反对甲某个具体观点,就抱有侮辱甲的主观动机来跟帖,这符合正常逻辑么?
但是客观上对方感觉受辱,这个有证据因为他回贴反应强烈。这其实与对方的什么路线正确什么的话没有一点关系,你一定要联系起来,反而让人怀疑你的动机。
那么他也改了他的帖子,你就把你的帖子改了就好了,这不是小事一桩么。
人与人之间的事不可能都可以按逻辑解释,所以除了智商才有情商一词,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即使所有人都不认为你是出言不当,也不能否定你冒犯了对方的事实。这是人之常情,但肯定不是人人都认同的准则,否则公共场合也不会有这么多争吵了,公司里也不需要人事部了。
既然你也是河里老人了,成年人之间那点事有什么可掰的,建议这个楼就不要再盖了。
怎么每次发贴都必须选一次,这个网站设计的很倔强啊。
观点对擂导致的,现在没法改了。
我觉得你的表达有些随意,会影响你的表达效果。而且,感觉你也有些随意去理解我的文字表达。
对方感觉受辱,这是主观上的,虽然是种存在,但它是主观存在。
受辱之后的神态举止和语言行为,才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在网上观测到的是对方的行为(回应贴)和语言(骂人),你以此作为证据,推断对方感觉受辱是客观的、真实的。
这个推断是错误的!
对方的语言和行为,就真实性而言,他向我和看客有效表达了“他感觉受辱”的信息。
至于他是否真的感觉受辱,这是个问题。
如果他是真的感觉受辱了,其语言和行为就是基于他的三观作了相应的反应。
可是,如果他的感觉受辱是假的呢?他以此作为发难借口用骂我来反击,不就既打击了我,也回避了我对其观点的反驳,还获得了部分看客的同情。这种可能性,不能说就绝对不存在吧?
总结:
1.乙发这个例子,行为是客观的。乙有否侮辱甲的动机,由甲的判断是主观的,由仲裁判断则可视为客观的。客观存在的例子,是否含有侮辱意味,在客观上由公认的汉语阅读理解来判定。这里的公认,可以是多数人的正常的理解,也可以是汉语言学专家组的共识。
2.对于客观存在的例子,甲的受辱感受是主观的、真伪难辨的,甲表达出来的语言和行为是客观的。
最后,我为何没删帖,一是我认为自己没有侮辱甲的主观动机,二是我认为例子在内容上以公认的汉语阅读理解是不含有侮辱意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