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河里有多少人敢吃转基因三文鱼? -- 真理

共:💬312 🌺713 🌵2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家园 BT蛋白对人无害

BT蛋白对昆虫有毒害而对人无害,这个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昆虫吃的是生的,人一般吃的是熟的,煮过之后BT蛋白变性了。另一个呢,BT蛋白发挥作用是在肠道中而且酸不稳定,所以在人的胃里变性了,到了肠道里没啥作用,昆虫的消化道是碱性的。

另外,作为一个生物学PhD,我对转基因不持态度,只是你举的这个例子实在是不怎么样……

对了,关于基因会不会从食物中吸收,之前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可能记得不准,但可以肯定是上海)在Cell Res.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说植物中的miRNA可以被小鼠吸收然后继续发挥作用,这个文章我看过,还是比较可靠的。

家园 一图胜千言

这里有一个直观的回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片中有三个玉米棒子,紫色来源于一个完整的紫色色素生成的基因区域Pr1。这个区域不大,就2kbp左右,而完整的玉米基因组有2gbp,是这个区域的一百万倍大。为什么有的玉米粒是黄色的或者红色呢,就是因为有另外的东西插入了这个很小的区域,把这个区域给破坏了,因此相应的玉米粒不能合成紫色色素。如果我们把紫色的玉米粒抠下来种到地里,它结的穗有可能是花色的甚至是黄色的,取决于这个区域被插入的概率。如果我们把黄色的玉米粒抠下来种到地里,它结的穗有可能是花色的甚至是紫色的,因为插入的东西又有概率跳走,这又取决于插入的东西跳走的概率。至于这跳来跳去的概率有多大,看看花色的玉米棒子就知道了,这个花色玉米棒子上所有的玉米粒都是从一颗紫色或者黄色的玉米粒种出来的,而这仅仅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通宝推:关中农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那篇文章被否了

结果重复不出来,认为可能是仪器污染。

家园 草甘膦的专利早就过期了
家园 对转基因的担心来源于好几个方面,人体健康只是其中之一。

另外几点大家担心的:1)这项技术的可靠性,如果大面积种植,由于产量高,经济因素会诱导大家放弃原始种子,那么原始基因的种子经过10年以上会从自然界消失,从长远来讲,好坏不好说;

2)转基因的稳定性,如果有一年,忽然这认为转的基因产生低表达,会不会导致绝收或者产量大大降低,从而影响国家稳定;

3)这项技术的归属性,很多被国外掌握,我们国家自己控制技术的有多少?

4)食物的精细化,目前的社会稳定度和经济发展,大家都转向天然食物,那么这种转基因食物的市场如何,尤其是人直接吃的产品。就算对人体无害,可是毕竟是新产物,大家思想保守是正常的,西红柿不也是很久才的到认可啊。我觉得转基因粮食喂牲口,然后大家消费肉类更妥贴,毕竟动物先过了一道手续,大家更容易接受。

通宝推:hullo,
家园 这故事讲的不太准确。

BPA有害健康是早就有明确结论的,没有任何机构会坚称其无害。

大家关心的是这东西是否会进入人体并损害健康。

BPA可以作为塑料添加剂。添加了BPA的塑料性能优异。为了把奶瓶造的光鲜、可爱,于是就往里添加BPA。

然而,在受热的过程中BPA会释出。由于它本身是一种有害物质,所以人们越来越质疑BPA塑料奶瓶的安全性。从婴幼儿安全的角度讲,于是弃它不用而用别的替代品。

说它“害了几代孩子”有点夸张。因为有毒物质造成毒害除了其有毒本质外还取决于其浓度。即使有证据证明某个婴儿的损害是BPA造成的,“几代”说也是夸张。

家园 三文鱼生的很好吃啊,难道熟的更好吃?
家园 主要是怕寄生虫

我很少吃鱼生,虽然知道好吃,这点我倒是忍得住。

熟的三文鱼也有好吃的,在国内我吃过盐烧鱼腩,非常好吃。在澳洲,也吃过好吃的Grilled Salman,皮脆肉嫩,也不错。

家园 老兄比较理性

这几点担心,用在其他一些农业技术上也可以。

为了喂饱喂好七十亿人,人类在农业技术革新上已经走了很远,也没有回头路。

家园 转的是另一种三文鱼的基因,这和杂交没啥区别,有啥可怕的?
家园 能算一下闪电固氮的效率吗?

顺便问下,闪电固氮,固定出的是哪一种形式的N肥呢?

是应该沿着闪电固氮的机理的主反应产物走下去,还是挑其中副反应走下去呢?

自然界有基因交流的方法,相当于主反应机理。有人觉得这样太麻烦,去研究副反应,这没问题,但是非要用副反应的产物作为生产的主流,研究透了嘛?

家园 很简单,Pr1基因来自于哪里

如果是来自于玉米自身,那么Pr1基因是否可以在玉米的其他100万倍的基因中自由移动?

如果能自由移动,仅仅是取决于是否插入而已,那么转基因就是可行的。否则,转基因就是不可行的,或者说必须研究清楚再说的。

顺便问下,你这里谈的是转基因的可行性问题,还是基因的表达呢?

我们谈论的貌似是基因能否自由的转移,你说的好像是紫色基因如何表达吧

家园 闪电固氮就是电弧放电合成硝酸

北欧各国,尤其瑞典和挪威,水电丰富而廉价,曾经用电弧法大规模生产硝酸的,一度电好像是一百多克的产量。这个是1905年就有了,比合成氨还早5年。后来因为合成氨路线成本更低,电弧法渐渐地就退出市场了。

但是,作为不需要复杂化工设备和贵金属催化剂的方法,至少中国还是有电弧法硝酸的研究和技术储备的,万一打世界大战还是用得上的。

家园 没撤稿啊

刚查了一下,你说的是2012年那篇吧? 貌似发了一个更正,说一个图有问题,但是更正里说does not affect the description of the results in the paper or the conclusions of our paper

原文链接:http://www.nature.com/cr/journal/v22/n1/full/cr2011158a.html

更正链接:

http://www.nature.com/cr/journal/v22/n1/full/cr2011174a.html

然后针对大家对他的质疑,作者还跑到Nat. Biotech.上去灌了个水(哎,在这么好的杂志上打嘴仗,真爽),说那些人做的实验may have a sequencing bias between plant and animal miRNAs

嘴仗文:http://www.nature.com/nbt/journal/v31/n11/full/nbt.2741.html?WT.ec_id=NBT-201311

这个作者去年又发了一篇,也是在Cell Res.上,说的是另一个miRNA。链接如下:

http://www.nature.com/cr/journal/v25/n1/full/cr2014130a.html

按说,如果那个文章被否了,Cell Res.应该不会再接受类似的研究文章吧?不过考虑到Cell Res.是国内办的,可能会有人怀疑中科院的公信力……

另外,真是老了,这个是南京大学做的,我居然记成上海生科院了。

家园 没说撤稿,而是没有重复出来

张晨宇南大那个文章出来后,有人对此进行了分析

大家还记得上半年南京大学发表的,引起轰动的那篇关于植物miRNAs通过饮食进入人体的论文不?刚刚发表的一篇论文分析了数据库中多个动物的miRNAs测序数据,认为在动物数据库中出现的植物miRNAs是来源于测序过程中的污染,通过饮食动物体内积植物miRNAs并不是普遍现象。

现有的上传的siRNA数据库里面的确可以观察到在动物组织样本里面存在来自于植物的miRNA, 不过数据挖掘表明,大约有96%的观察到的miR168 RNA都是来自于单子叶植物的。甚至在几种专门吃双子叶植物的昆虫样本里面也能发现miR168。这个研究结果结合饲养实验提示组织中的miRNA来自污染。

Nature Biotechnology Lack of detectable oral bioavailability of plant microRNAs after feeding in mice 喂老鼠以后,体内无法检测到miRNA. Nature Biotechnology 难得发一次negative 结果

后来就一地鸡毛。

胖子有一个评价

说实话NBT那篇质疑文的数据质量和可信度也不比张的文章高多少。个人观点倾向于相信的确有植物miRNA能进入动物体,但无论是张还是原博都过于草率的拔高了其对动物体作用。

目前来说,南大的东西还是属于无法重复。。说结果被否了,不太准确。但目前来说,结果还不能算是成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