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逃兵? -- 胡舟之
逃兵?
看电影《兵临城下》,有一幕镜头印象深刻:苏联士兵向德国阵地冲锋时,由于德国人火力太猛,不少苏联士兵就往后退,于是苏联督战的人就用机关枪向那些后撤的人扫射。总是对这个情节不太相信,有一回看一介绍这电影的纪录片,那个所谓历史学家咬定这种现象在苏军中是真实的,我依然不能全信,也许是西方人对苏军总有些偏见?
也不知道各个国家对于战场上的逃兵是按照什么规定处置的,特别是在向敌人阵地冲锋的时候?技术上又是如何区分怕死逃回的人和那些暂时往后退几步找个弹坑掩护继续战斗的人?
我们国家又是怎么规定的呢?大学时参加军训时忘了问指导员了。记得小时候听小伙伴说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胸前中弹的是英雄,背后中弹的是逃兵,当时没在意,后来想想应该没这么简单吧。
河里英雄高人如云,不知谁能解释一下?谢谢。
在哪儿读到过(印象不深了,说错了莫怪),对越自卫还击战里,前面冲锋,后面有督阵的,害怕乐当逃兵的就要挨自己人的枪子儿。
怕死是人的本能,如果知道当逃兵必死,倒坚定了冲锋的决心。
部队冲击敌阵地失败,退回出发阵地,重新组织炮火,重新组织战斗队形,再来一次就是了,没有哪个SB军队规定进攻一定要一次就成功的。
据几位大拿说,苏军的督战队是放在防御部队背后,由该部队的军官或者宪兵组成,当部队溃退下来时,督战队先朝天开枪警告,如果无效就逐步压低射击角度,直到迫使溃兵卧倒,一般到这个时候,惊慌就已经被制止住了。除非碰到当场反抗的,一般不对人直接射击(溃兵手里也是有枪的)。
在国内军阀混战的年代, 用督战来强迫士兵进攻或防御, 都是常事, 因为溃兵往往根本不听指挥, 只想逃跑(防御如此, 进攻也如此, 因为他们想的是逃离战场, 而不是再上去送死).好象有很多回忆录或传记都提到过作战时对方或己方的督战, 具体忘了, 好象李宗仁吴玉帅都有描述.
在后面拿着枪监督着,很多小说或纪实作品都说有大令军法队什么的.不是说北伐军攻打汀泗桥的时候吴佩孚亲自在后面督战甚至亲手宰了几个逃兵吗
说苏联曾经使用政治犯来冲锋,以摸清敌人火力点,叫“以血洗罪”。如果这些人能活着回来,而且只负小伤,那后果就是处死
这个比督战队还过分,有些耸人听闻
但不是每次冲锋退下来都要被督战队打死。
有试探性质的冲锋,目的就是发现火力点和兵力配置,退下来肯定没事。
要是那种下了死命令的防御战,退下来督战队多半会打,起码要枪毙军官。
这学期听我们科学社会主义老师谈到苏联卫国战争时说,根据内部资料还是朱可夫什么回忆录,苏德战场,苏军督战队一共打死2万多名逃兵。
还有看那些国民党老兵的回忆录,也提到有督战队。有时候逃的太猛,督战队都压不住。
绝大多数应该会在军事法庭上走一下过场,山大王杀人还要走走形式呢,何况人家再怎么也是一国家,必要的形式还是要走的,这个形式合理不合理另说。
督战队的目的是什么?是促使官兵冲上前去,消灭敌人。把自己人打死是不能达到这个目的的。机枪阵地架得离火线这么近,只怕都直接投入战斗了。
http://fmso.leavenworth.army.mil/documents/blockdet.htm
军队中总有意志不坚定的人,一退却肯定要动摇军心。杀这种“自己人”能坚定军队的战斗意志。
好莱坞的电影总是有夸张的成分。虽然这部片子不是好莱坞直接拍的,但是它的风格基本上与之完全一致。如果缺乏这种夸张的描写,我们更难领悟战争的残酷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