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比较接近科学精神的角度谈是否有灵魂或是鬼 -- 大个梨
关于如何判断是否有灵魂或是鬼的
别的我都不想说,说了就有些自作聪明的人来反驳.
用眼睛看得见否来断定是不是有这个东西,本来就是很可笑的判断依据.
啥加伪装,伪装就是骗你的眼睛,眼睛看的东西都有不是真的,更何况眼睛看不见的呢.
前面有个所谓的无鬼神论者说他是学科学的,
哀,学科学就代表你知道一切吗,你知道多少科学家在研究了科学以后,最终相信了上帝的存在,成为基督徒.国外的不说,中国的钱学森就是一个,邓小平在知道这件事后,就说了一句,这么钱学森也变坏了,(注意他用的是也)以后媒体上就很少听到钱的声音了.
你真是学科学的就该知道,科学的最终目的用已知的知识去是寻找未知世界的规律,这话看似简单其实逻辑不好,对科学本质不理解的人,是很难真正理解的.
第一,你所拥有的知识未必是解释这个未知世界的真正知识,所以你可以牵强附会的找个理由,解释一下,但是经不起别人推敲.
第二,既然是未知的世界,一定就是人类目前知识无法达到的世界,真正该用啥方法去解释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是很难知道的,
第三,所谓科学其实不要看得很高尚,很让人不可接近,科学做的很有限,它只能寻找使用客观规律,却不能改变客观规律,所以科学家常问到底是谁创造这些客观规律的.
你看到过电吗,我告诉你这个世界上没个搞科学的敢说自己看到过,严谨的说只看到过电的表现的现象和作用.但是电存在吗.
我也不说搞科学的人,就是一般高中毕业的都盖知道,人的眼睛看到的光谱范围是很有限的,在这个波长范围以外的东西,人眼根本看不到,得靠仪器才行,能看到鬼的仪器有吗,专门的我不敢说,有些高级摄影器材在一定波长范围里就可以.
上海的电视二台专门放过一个国外翻译片,就是用摄像机拍到的鬼,那个节目制作方在国外以科学探索精神出名的,所以二台也敢放这个节目.(我突然想到安我们这里有些同志的理解水平,他们没看到的就是没有,也许会疑问,上海电视台是不是放过这个片子啊),那天他们特地选了个半夜放的,结果还是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反响,结果还引起了高层的注意,专门派小组下来调查,后来,后来的调研结果就是,这是否认不了.
科学的精神就是证实或证伪,科学不和既不能证实又不能证伪的事情扯在一起。贴主洋洋洒洒了一大篇,没有看出到底想证明什么。是不是我太愚钝了?
他想要探讨的,那是他的自由,虽然我不认同你也不认同。
他的意思是,知识和科学是很不足的,人的认知是很不足的。
这个我认同。
但之后的推论是所以鬼神超乎知识科学,所以鬼神就一定不能
说不存在,我就不大认同了。科学确实不足,以至于根本
不可能证明鬼神存在。但“鬼神一定存在”也不成立。
很多信教的人,或者信鬼神的,都会用“科学不足论”
来试图证明“鬼神存在论”。这个我已经司空见惯了。
我其实没有上火,就是话冲出口之后变了味了。kid兄说得对,还是欢迎大个梨兄列出实证,证明鬼神的存在,否则只能证明“不能证明鬼神不存在”。这只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
实证主义要求的“前提”是:
1)可观察
2)有可重复性
这就给自己的研究范围画上了一个圈子
而这个圈子并不能涵盖我们所能理解的整个世界
因此科学需要的是扩大自己的研究范围,对不可观察、不可重复的存在也用合理的方法论进行研究、这才是“科学的态度”;而不应该躲在自己画出的圈子里“封王”。因为这样的圈子的划定、本身就不是科学的,呵呵。咱们来想想清楚:
你说你的研究前提是可观察、可重复的客体,对于那些不可观察或不可重复的客体不加考虑;在此基础上你得出某些结论,你把其称为定理,认为这在上述“不考虑不可观察不可重复客体影响”的前提下是“普适”的,对吧?
然后呢?大家都把你这个“前提”放在一边、只拿着你的“普适”结论广泛使用,对吧?
这时候如果存在“不可观察不可重复”的影响因素,你的这个“普适”结论就有可能受到影响、“有的时候”不管用......接下来你的方法论指导下、就是去寻找影响的因素、继续拓展你的“普适”结论;
在这样的循环里,实证科学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如果造成自以为“普适”的定理不管用的影响的因素、是“可观测、且可重复”的话,结论有可能得到修正;但影响的因素是“不可观测、或不可重复”的话,你又如何呢?
观测手段在改进,这一点固然成为可以期待的approach,但不可重复的因素,却是现在这样实证主义方法论所无法排除的致命因素――这样的实证主义本身,就不具有理想主义的“科学性”。
随便找一篇比较象样的科学论文读读,就会发现在结论部分都是非常谨慎地加了很多限制条件的,绝不会有见一只黑羊,就说整群羊都黑的情况。
科学家里基督徒的比例比其它职业的比例低得多。你只见有科学家变了基督徒,却没见过有多少基督教甚至严格天主教家庭出身的人做了科学以后就成了无神论者呢。
科学中“普适“的定律是很少的,热力学三定律是其中几个。
不能用任何手段观测的事物,人当然可以假设它存在或不存在。但是这种假设甚至这种事物都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更谈不到是“我们理解的整个世界“的一部分。没有任何手段观测,怎么能说是“我们理解的世界“?。
所以说,愿意相信鬼神者,不妨请自信之,但不要试图把它们整合到科学的版块里。非要尝试,请提出可信的证据。立论的人是提出论点的人,科学没有义务替他们作出证明。
实证主义实际上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流派。实证主义主张的是将自然科学的方法移入到哲学和社会学中。
首先,“实证主义”是特指一个哲学流派,所以“实证主义科学”之说并不准确。
其次,科学(自然科学)是建立在实证证伪基础上的,离开了实证根本就不存在科学。而我们要反对实证主义,所反对的就是将科学的“可证伪性”本质抛弃,去扩展科学的作用范围这种思想。
因此科学需要的是扩大自己的研究范围,对不可观察、不可重复的存在也用合理的方法论进行研究这是实证主义哲学思想,正好与“科学的态度”背道而驰。
老兄把实证主义与“证实”搞混了吧?
俺理解的实证主义,核心思想是解析性与实证原则(主要手段为证伪)。这是现代科学的核心。代表人物自然非波普(Popper)莫属。
但俺对波普等的思想并不感冒。
解析性的历史根源当然是来自逻辑归纳,正如罗素曾说过的,一只一直被主人豢养的母鸡永远也不可能通过归纳的手段得出有一天会被主人杀死的结论;
实证原则的问题一样突出,冥王星发现的过程就很明显――海王星偏离了按照牛顿力学推断的轨道。如果遵循证伪原则,被推翻的就该是牛顿力学了;而实际情况却是存在未知的因素干扰,使得海王星偏离;等到冥王星被发现,牛顿力学得到的是进一步的加强而不是被证伪。因此证伪的条件在传统的波普理论里是被严重忽略的(其他所谓科学家在这方面也一样)。
是任何科学说法必须提供“可证伪的预言”,冥王星的发现过程正说明了这一点。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来的海王星的轨道与实际测量有偏差,进而猜测可能会有其他的未发现的小行星,这里“根据牛顿力学计算出来的海王星的轨道,进而猜测可能会有其他的未发现的小行星”就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提供的“可证伪的预言”,而正是在对这个预言的证伪过程中,人们发现了冥王星。
“证伪”是个很严格的过程。不可以仅仅凭借某次测量的结果与科学理论给出的“可证伪的预测”不符合就轻易否定科学理论,我们必须反复核查是否在我们的测量存在某种“系统误差”,并且要进行多次的验证,才可以相信测量的结果。冥王星地发现也体现了这一点。我在《关于科学为何更值得信赖谈谈我的看法》文章中提到“科学具有可证伪性”的两个方面。
其中,第二个方面:经过无数次检验的科学理论,我们如果想反驳的话,必须十分小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天王星发现在十八世纪晚期,而海王星发现在十九世纪中期,到了冥王星则是发现在二十世纪上半期了。
在这过程中,由于海王星的存在、使得天王星轨道“不规律”。当时的科学家观察按照牛顿力学计算出来的天王星轨道、发现不与事实吻合。请问他们的重复观察能否证伪牛顿力学?......过了整整一代人的时间,才幸运地发现了海王星(这可不是什么“卫星”、“小行星”干扰哦),才把牛顿力学的名声“挽回来”。此后又有类似的问题――海王星的轨道也受到冥王星的干扰,而这一次则又用了80年时间。
我给老兄出的“难题”是类似在这两次中间时间里面的人,他们观察得到的只是辅助“证伪”的证据,而距离“纠正”的信息还差出很远。对他们来说,得到证伪的结论,是不是理所当然的呢?
如果老兄也觉得这样的“证伪”过于草率、那么老兄如何给“证伪”定义一个“时效”呢?呵呵。七、八十年都不能断定证伪,那又如何才算证伪呢?......
任何“科学说法”必须永远处于“被证伪”的境地,就是即便你已经发现冥王星,也不代表这个万有引力定律就成为真理,仍然需要将对“其他预言”进行“证伪”的过程继续下去。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我们还可以预测“引力是超光速的”,我们发现了冥王星,但仍然还要对“引力是超光速的”这个预测进行证伪。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科学理论都天生是非真理的,因为证伪的过程是要永远进行下去的,与人类共存亡。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有其适用范围,在他的适用范围外,它是不正确的,但在其适用范围内它是局部正确的,科学研究的就是要一步一步明确这个适用范围。
你说来说去,不过是看了点似是而非的科普教材和名词,就来对一堆巨大的概念评头论足。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恰恰是因为有某种手段“观测“到了它们运动的迹象,只是就当时的知识无法解释,更无法将它们和新的行星联系起来。
我让你去找篇科学论文看看,任何试图将受限的结论不加证明地推广哪怕一点点,都会受到审稿同行的质疑。当然,某些暧昧的科普作品不算是科学论文。你说科学“普适“又要科学证明,科学自己可没这么说。
药厂要通过FDA的审查,提供实验数据,因为药厂要卖出产品;你要推销鬼神论,请提供鬼神的发言,现身,隐身。。。来证明。科学同行并不象石匠会,互济共助一致对外;说句难听的话,象个鲨鱼海。人人的眼睛都雪亮地盯着发表作品或审核作品中的不确定性或错漏之处。在这样争先恐后的“证伪“过程中才有知识的一点点积累。不是通过神秘主义式的高深莫测来一句“科学也不一定对“就能否定的。
河里的高手很多,慢慢论述, 更有助与分清科学和迷信。
比如“比较象样的科学论文” 这种语言不太客观,居高临下了。
“立论的人是提出论点的人,科学没有义务替他们作出证明。”这要不得, 科学是一中探索精神,科学是客观的。
“科学家里基督徒的比例比其它职业的比例低得多”, 这句话有的统计数据是什么?
没有贬义,妹妹精神我很佩服。希望有个良好的辩论环境。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