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生家庭之痛 -- 鹿鸣溪谷

共:💬201 🌺975 🌵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误会了

寒秋说父母养了孩子二十年大学毕业了,孩子们给的回报不多,所以孩子应该尊重父母。而q兄正在论证很多父母并没有养孩子那么多年,而且给了家里很多回报。我想他的论证重点,不是这样孩子就不该尊重父母,而是孩子尊重父母与否,和从父母那里得到多少无关,而是跟父母对孩子的心和态度有关。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这是对子女的要求,我觉得对父母也应该是一样的,套用一下,就是“今之父母,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爱,何以別乎?” 世上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尽责的,爱孩子的,物质条件有好有差,只要尽心对待,孩子都能感觉到。但是也有那些不尽责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的父母,搜刮孩子的父母。。。对于这种父母,我不觉得他们应该和大部分其他的父母一样得到孩子同等的尊重。

还有回报不回报的问题,从一个妈妈的角度,我觉得吧,孩子给我带来的快乐本身就是回报,除此以外,我并不需要寻求其他的回报。我尽力爱护他们长大,也希望他们长大后保持和我们的良好关系,如果需要也不会拒绝孩子们物质上的支持,但是希望这是出于他们对我的爱和需要,而不是仅仅因为想要报答养育之恩。

家园 我看到我父亲的影子
家园 这个讨论的起因是子女谈论一些父母的不如意之处

qli872网友的帖子里说明白了,他对父母在物质上是OK的,他和父母的冲突主要不是财物上的问题,而是他觉得父亲要当他的家,不认可他的处事能力。他没有明说和父亲关系如何,但从生活经验可以推想,关系大约是比较紧张的,常常为琐事发生冲突可能是常态。

我对此的建议是,把尊重和顺从分开,尊重父母但是不要无原则的顺从他们。因为从我的生活体验上来讲,我认为家长是很看重子女态度的,将心比心其实我对我孩子也是同样很看重态度的,父子冲突的原因,事情怎么办是一个重要方面,态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甚至可能是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我的生活经验是,如果子女用一种类似平辈之间、带些挑战意味的态度和父母谈事情的话,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就大;反之用一种轻松、委婉的方式来表达,爆发冲突的机会就小。

但qli872网友不同意可以将尊重和顺从分开,他基本认为尊重就是要顺从,而顺从是他反对的,其实我也反对无原则的顺从。

主要的争论大约就是从这里引发的,后来就发展到一些很具体的概念和细节,我对这种争论模式是不喜欢的,因为越争越技术,也离开了焦点。

其实我对你的理解是有怀疑的。我的理解,qli872网友和父亲之间的似乎是颇为紧张的,按照一般的人情去推断,处于争论中的双方想到对方坏处的机会比想到对方好处的机会高,所以我倾向于相信qli872网友不提自己的父母是一种有意回避,而不是时时处处都想着父母。

qli872网友所谈的一些农村现象,其实改变不了我讲的基本是父母供养孩子而不是相反的大致结论。因为即使是14、15岁就开始挣钱了,一般也不会是用于供养父母,多数都是养自己或者分担一些家里开支而已。我谈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想说明在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上,一般而言,父母是投入大的一方,我不想把这个问题变成了一个孩子是15岁开始工作挣钱还是20岁开始的无聊争论,对说明问题核心毫无意义。

我也怀疑你说qli872网友心怀尊重的看法,因为不是给钱就代表尊重的,古人有嗟来之食的说法,就是说给财物也可以是用轻蔑的态度给的,不一定就是尊重。

从qli872网友反对我把顺从和尊重分开,认为尊重就意味着顺从的看法,根据前面qli872网友自述不愿意顺从父亲的说法,他在生活中是否尊重父亲是其实是有疑问的。

家园 顺从和尊重是两码事

不愿意顺从不代表不尊重。

话说人家尊重不尊重人家父亲管你鸟事啊?

家园 你放尊重些!

我不举报你,你要懂得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

你究竟看过帖子、搞清楚在争什么没有?

这个尊重就意味着顺从的逻辑属于qli872网友,我是反对这个逻辑的;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就有个反之亦然的自然延伸,这个自然延伸就是:尊重意味着顺从,那么反一反,不顺从就是意味着不尊重,我说qli872网友未必尊重父亲的逻辑就是从他的逻辑延伸来的,你看懂了吗?

家园 第一次知道浆面条三字是这么写的。
家园 说脏话不好
家园 转载:咪蒙《 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写到的父亲

每一个跟我相处过的人,都觉得像我这种24小时脸都笑烂了的傻×,肯定是从出生

到现在就一帆风顺,人生的最大挫折就是眼睫毛又掉了两根吧?等他们看到我写的

《我的爸爸要结婚了》,都觉得不可思议。从这种家庭出来,怎么可以这么乐观、这

么二?

其实我爸这事儿还有新进展。前年底,我爸让我给他8万块,他拿来给情人作为分

手费。因为纠缠这么多年,他也腻了。呵呵,他也说得出口。我没理他。于是他就

没跟小三儿分手,于是小三儿就怀孕了,于是去年生了个儿子。不得不说,我爸肾

功能真好。我的弟弟,比我的儿子还要小7岁。人生还能更无厘头吗?

比这更荒诞的是,我爸说起这事儿,认为造成这种后果都怪我。谁叫我不给那8万

分手费呢,害得他现在60多岁高龄还要抚养小孩,多可怜。我去。我被他的神逻辑

惊呆了。

链接:http://book.weibo.com/book/play/5364395-10310402.html

代际关系还真是难处啊!

家园 很奇怪为什么你不能跟我的贴

我已经接纳,需要5个接纳。你不愿意等的话,写出来,我从待接纳那里拷过去

家园 还有一种无奈

父母是养育我们肉身与精神的人,嫉恨也好、遗憾也好,有福气的人们,满满的亲情也好。当自己中年以后发现,自己身上很多难以克服的缺点,恰恰是自己前半生里,不断逃避家庭的深层次原因—父母的缺点的时候,那真的叫做无奈与悲苦。

现在自己养育孩子,深信一点:我给不了孩子我原本就没有的东西,所以我鼓励他走出家门,去跟社会学习,跟别人学习,或许他有机会开创他自己的新世界。

通宝推:薄荷糖家族,
家园 看了楼下的那些吵闹,想了几天,说说我的看法。

一、我问过自己,我的情感来自何处?通过前段时间的一件事,我更有了点感触。

因为我的职业关系,经常见到、听到人去世。对于这些人的去世,我是一点感觉都没有。毕竟,陌生人去世嘛,挺麻木的。

前段时间,我一个好友的母亲去世了,我感觉非常不舒服。以前去过老人家吃饭,偶尔还见面还打过招呼,也曾经和好友聊起她母亲在世时的一些事。其实她母亲性格不怎么好,我们对她老人家只有尊重,说不上喜欢。这次老人去世,让我感觉既不是悲伤、也不是同情,就是不舒服。

我把这两类人去世产生的不同感觉,归因于情感。也就是说,我对她母亲是有情感的,而对陌生人则没有。

二、我有点明白过来了,情感产生都有一个基本条件:生命中曾有过交际。

在交际中,爱上一个人,叫爱情;

在交际中,一起共同学习过、工作过、生活过,这叫友情;

在交际中,得到过人的帮助,叫恩情。

那么,最让人们纠结的亲情呢?在亲情中,血缘关系有多重要?

我认为,亲情就是爱情、友情、恩情等等的综合。血缘只是它的一个常见的起因。绝大多数人都是因为血缘而从小在一起,最终产生了亲情。在这里,“从小在一起”才是关键。所以,在考虑情感的时候,完全可以将血缘抛在一边。

三、以下是我的操作指南

爱一个人、恨一个人、感恩一个人等等如何对待一个人.....可完全取决于您的情感,而不考虑血缘。

也许,很多人都不同意我的观点。

不过,这没关系。这只是个人伦理观。

如果那一天,多数人能接受它,那它就是社会伦理观,最终改造社会文化。

家园 才想了几天就明白这么多

再多想几天岂不是会明白更多。

情感产生都有一个基本条件:生命中曾有过交际。

汪清卫死的时候国内一片真心的高兴,总理主席去世的时候国内也是真心的悲伤。大多数人跟他们生命中也没有交际,但他们的感情同样是真挚的。人性说到底还是社会性,情感也一样。

血缘之所以主导我们的情感,是因为其在社会中起的重要作用,既作为家庭联系的纽带。只有社会形态发展到家庭解体,才可能在考虑情感的时候,完全将血缘抛在一边。

亲情目前还是无可替代的,是区别于爱情、友情、恩情而依附于家庭独立存在的。如果有一天社会发展到不需要家庭,亲情(至少是目前我们理解的这种亲情)就会消失,也许另一种新的“亲情”会产生,也许不,谁知道呢。社会的伦理从来就取决于具体的社会形态,比如日本的弃老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上也一定存在过,没有不变的社会伦理观,只有其是否满足社会需要的问题。

家园 感谢回复。

对俺的“理论”,俺再补充两点。

第一、所谓“交际”,还是应该有个大致的概念: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行为、文字乃至思想等等方式交流的过程。

第二、交际中产生情感。交际中断,情感也会变淡。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有些交际的过程是单向的,会导致情感也是单向的。

以下分析您所举的汪精卫的例子。

汪清卫死的时候国内一片真心的高兴......

1、有些人对汪的死真心的高兴不一定源于情感,也有可能是源于道义;

2、有些人(比如懵懂小孩)与汪没什么交际,完全就是陌生人,对汪的死谈不上高兴不高兴;

3、有些人通过广播、报纸、口口相传等等与汪间接的交际方式,单向地知道了汪是一个卖国贼,对汪或多或少有些憎恨、蔑视等混杂的情感。然而,这类间接形式产生的情感是不“真实”的,很可能因为信息的反转而反转。

4、您没有指出情感如何产生,却认为血缘主导我们的情感。

这与您举的例子相悖:绝大多数人都与汪没有血缘关系,那又是什么在主导他们与汪的情感呢?在我看来,他们对汪的情感只能是交际中产生的。您的例子支持了我的观点。

对于“交际中断、情感变淡”的问题,更是我在生活中体验到的。

一些孩时的玩伴、过去的同学、小时老家亲戚.......,当分离多年后再见这些过去很亲密的人,大多数都没有了当年的感觉。说话不如以前那样随便,动作也无法像从前一样亲昵。相反,倒有一些怯生的感觉。我觉得这是因为大家中断了交际、向陌生人方向滑去,情感淡了。

其实呢,交际产生情感就是我个人的观点。生活中我也是这么做。

这些年,每年我都至少会回家一、两趟,和父母、兄弟姐妹聚聚;没事也会电话联系;家里的微信群我也是有事没事都会说两句,其他人说话我没事也会帮腔......我深信这些都是维系家庭情感必需的。

也许有人会问,你为什么要去维系这份情感呢?不就是因为血缘么。

是的。因为血缘,我才去维系与父母兄弟姐妹间的情感。不过,血缘本身不会产生情感。就像抱养的孩子,对生父母会有多少情感可言呢。

所以,我主张看淡血缘,据情感而生活。像楼主这样有血缘、却没有好情感的状况,只会平添痛苦。如果认同我的观点,或许会对减轻痛苦有帮助。

家园 啊,原来你这里的交际是个抽像概念。

那确实是那样的,人的情感都源自于自身的经历,是人对自身与外界联系的一种主观感受,本质是一种人与外界的共鸣。具体到你这里说的情感,实际上是特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的主观感受,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其实就是一种社会交往。

从这个角度来说,你当下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主导了你的情感,对于脱离你当前社会环境的东西,你的共鸣较少。也就是你说的“交际中断、情感变淡”这种现象,但又因为情感产生于你的经历,某些刻骨铭心的记忆却会让你的一部分情感历久弥新,例如,所谓的乡愁。所以你说的那种“怯生”的感觉,实质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感觉,那不是情感变淡了,而是害怕现实(不同的经历导致较少的共鸣)击破心里原有的情感。

而人类社会的现实是,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组织单位,家庭又是以血缘为纽带组织起来的。血缘自然就变成了家庭温暖与生活保障的像征,一个社会的牌坊,主导着大家的情感,给人以或真实或虚假的期待,而当现实与之相背立时,人就会因巨大的分裂而陷入痛苦。人的一切无不打上了社会的烙印,人的情感也一样。

家园 确实

我有个朋友也这么说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