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武汉的吃 -- 子奉不语
老兄真扎实!
这的确是用不着再吃午饭了.
兄弟曾经在武汉多年,不甚喜欢热干面,一共只吃了一口,觉得太噎人.不过我老爹特别喜欢,去看我的时候,对热干面一见钟情,爱不释口.每次买两碗,一碗当早点,一碗当午饭.
切,那叫珍珠丸子。肉丸子加生糯米,上锅蒸
沔阳三蒸是仙桃的一道传统名菜,即粉蒸肉、蒸珍珠元子、蒸白丸。沔阳三蒸至少有600年历史,相传元末渔家子弟陈友谅在沔阳揭竿而起率众起义,在攻陷沔阳县城后,为犒劳兵士,陈友谅的夫人潘氏亲自下厨,她别出心栽,将肉、鱼、藕分别拌上大米粉,配上佐料,装碗上甑,猛火蒸熟。蒸出的肉、鱼、藕味美质融,兵士啧啧称赞,从此民间常用“三蒸”款待宾客,喜庆佳节。
后来,“三蒸”的制作越来越精细,除粉蒸肉外,有蒸珍珠丸子。珍珠丸子是用肥瘦均匀的猪肉和鱼肉作主料,剁成茸拌上鸡蛋清,配胡椒粉、姜末等六七种佐料与湿淀粉调匀,用手挤成直径五分钱大小的肉丸,放入筛内滚粘糯米后装进小笼屉,在沸水锅上用旺火蒸。蒸出的丸子色泽晶莹洁白,米粒竖起似珍珠透明,肉丸软糯松泡,味道鲜美。蒸白丸,以瘦猪腿肉和鱼作主料,更注重火功,其色泽乳黄,丸质软嫩,油润松软。仙桃除了“三蒸”还有“三宝”。沙湖盐蛋、红庙萝卜、沔城藕是沔阳三宝。沔阳湖区养鸭子的人家多,人们为了保存鸭蛋,用黄泥拌盐裹在蛋上,放十天半月即成盐蛋。盐蛋“碧玉壳、猪油白、太阳黄、菊花心、落口香、到口甜”,是过年过节招待来客的下饭好菜。红庙萝卜外形圆溜、皮薄肉厚且嫩,没有一般萝卜的土腥味,沔阳人叫它“土粟子”,切几块萝卜与牛肉一道煨汤,肉美汤鲜。
沔城的藕也极好,用它煨汤,既成块又粉烂,吃起来不想放筷子。
沔阳三蒸:蒸青鱼、蒸猪肉、蒸蔬菜驰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有“蒸菜大王,独数沔阳,如若不信,请来一尝”的歌谣。清代、民国,武汉三镇不少餐馆挂 “沔阳三蒸馆”招牌。后来,“三蒸”发展到了北京。北京虎跑坊有餐馆悬牌“湖北三蒸馆”。据符号老人讲,一日,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在护卫簇拥下,途经虎跑坊,见“湖北三蒸馆”,不知何谓“三蒸”,便进馆品尝,大饱口福后题联:一尝有味三拍手 十里闻香九回头。
“沔阳三蒸”源于何时尚无定论,但与沔阳是水乡泽国有关。据记载,当时沔阳是:“一年雨水鱼当粮,螺虾蚌蛤填肚肠。”平民百姓吃不起粒粒如珠玑的大米,只有用少许杂粮磨粉,拌合鱼虾,野菜、藕块投箪而蒸,以此充饥。久而久之,便发展成了驰名湖北的传统名菜。“三蒸”之一的蒸菜,以蒸筒蒿为上品。在民间有一个传说,说“沔阳三蒸”起源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他主管后勤的罗娘娘,体察军情:起义军常行军打仗吃夹生饭、盐水菜,多有患消化道病症者。她从民间学来蒸菜法,以鱼藕青菜拌大米粉末而蒸,再辅以佐料,其味醇香可口。起义军吃上这样。
好饭菜后,士气大振.常打胜仗,柴桑一战,大挫元军,促成了陈友谅在九江称王之举。
还有的传说讲,清乾隆游江南,品尝到了民间三蒸,蒸莱便进入御膳坊,既而诞生了珍珠丸、珍白九等名贵蒸菜,这是“三蒸”的大发展。 (完)(作者:佚名)
热干面在郑州也很受欢迎,已经变成自己的了。我以前一个小同事,在武汉读过五年书,回来说,武汉的热干面还没郑州的好吃呢。嘿嘿,我都没吃过,也不知道是不是。
长这么大吃过的鱼类可以以口来计算。应该不超过10口。我甚至不吃包括贝类、虾类的所有水产动物………………现在热干面过早卖2.5一碗了,贵啊!不过料还挺全。
记得第一次去LD家,正好是过年的时候,每天陪LD走亲戚都是一碗藕汤端上来,吃得我每天都不吃中午饭,当时一提藕汤就怕,现在还蛮想的
吃的地方倒是可以推荐两个,
一个是江汉四路跟步行街附近一个小巷子拐进去的小巷子,叫凤波庄,纯武侠风格,很适合我们这样的土老外去尝尝鲜。网上这家店的简介如下,
“很有噱头”的店,“每天都好多人排号等位”。店小二“特别热情”,对着客人就是一通“江湖式的吆喝”。坐下后,如果“没有特别要求”店家会“自主上菜”,“喜欢就留下,不喜欢可以更换”;菜名很有意思,什么大力丸、紫霞神功、女儿红之类,让人“仿佛置身武侠世界”;卖相“粗犷”,口味“家常”,就是“油厚了点”。总之一句话,“想图个新鲜、开心的”可以去试试。
还有就是东湖那边新开的一些水榭餐厅,有道菜,臭桂鱼(鳜鱼?),就是新鲜桂鱼收拾了,放点佐料,再给放得有点臭,再做,味道尚可。[
武昌鱼没什么,就是想吃热干面,可惜总是没机会到武汉.
蒸菜类中的一种,另外是蒸肉,蒸鱼。看了楼下你们的瞎掰,我必须义正词严地告诉你们,吃这个重要的是最后浇的那个汁儿,里面有一味重要的调料。那就是。。。待续。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