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同样是系统集成设计,为什么喷运十不喷C919? -- 脊梁硬
当时如果能把全流程走完,再咬咬牙生产个十架二十架(这个牙当年强五,歼轰七,直八等等都咬过)给军事准军事用户练练手,扛到九十年代末,从设计,生产,使用,维护,工程,手册等等方面都有完整的经验和资料,现在搞大飞机至少不至于从吹牛开始。
另外进口小汽车这事情我当初在另外一个贴子也提过,我清楚记得《半月谈》上面的当年的一篇文章。这笔钱可以不用在运十上,但至少可以用在别的比小汽车更重要的地方吧?
都是预算报个低值
然后慢慢添油
能给出资料出处不?
首先是领导人的态度,“运十路子不对,要停下来”,“王洪文这小子搞了个706”。其次是各部门条块分割,内斗的结果,“运十上天了,真叫人伤脑筋”。钱不过是个借口罢了。当时中国人民银行不过是财政部的出纳,财政部大笔一挥,钱就从空气中变到运十的账号上了。当时的中国还是外无外债,内无内债的时候。无外债是必要的,无内债就没有必要了。事实上财政赤字总是存在的,否则你联一分钱的存款也没有了,那才会崩溃呢!
在这里讨论技术问题才可笑呢。试飞员的报告和吴仲华的专家委员会才是权威,这里的有些人无非是认识几个字,能在网上copy paste罢了。
大笔一挥,钱从空气中来。。。。
神往之。。。。
完全不同意你的算账方法。
不是我想长别人志气,当年欧美都有成熟的发动机,成套的工业体系支撑,才有可能波音空客的研发费用仅10、25亿美元。
要算账,当年搞运十,先把工业体系搭起来的帐算一算,再加上发动机的研发,你看要多少钱?
上飞和关联企业至少1万人。每月每人工资福利等等算200元。一年人员费用就2千4百万。
还不包括水电气啥的。
末理论,而是现实,您就生活在这现时。我劝你还是别算什么账了,算不清也没意义,这不是你们家的钱庄当铺。
查了一圈找不到官方答案
改造的船用轮机也是当时国内性能最好的。应该说这个发动机是运十项目中最接近成功的子项目之一。前面计算研制费用时候已经把发动机的研制费算进去了。
还有,运十加发动机的7亿多研制费是已经花掉的钱,不是再需要投入的钱。走完项目的钱最多再加1亿。基础建设80年代前期基本已经完成了。至于走完项目以后是否还需要追加投资改进还是新研,这可以视情况而定。
运十设计时候参考了B707,三叉戟,研制费用比新研飞机低很正常。
当年我们研制的任何项目,花费都远远低于欧美。
至于经常提到的大压机,2007年国家重新上马大压机项目,德阳二重的8万吨水压机项目总投资也就15.17亿元。
当年如果咬牙上这个项目,确实需要领导人的魄力以及远见。俗话说金上马,银下马,都是需要大量工作要做的。
像改开那些年那样一刀切,真是损失惨重。比如运十,你就是下马,那哪些系统能用,哪些不能用,哪些有继续发展价值?什么结论都没有,直接废弃。咱们后人看看运十的处理方式,再看看81年运-10飞机专家论证会的结论。只能说当年的领导都干什么去了?
至于说钓鱼,至少这样的投资能够提高国家工业能力,比起花钱给领导享受,还是这样的“钓鱼工程”更值得。
而且这个花费每年都在增加。领导省个1%,就能维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