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蔚来ES8发布了,大家怎么看? -- 不远攸高
作为电动车而言,续航里程是相当重要的指标。ES8在60公里等速的理想情况下,续航里程可以达到500km,而更为接近实际用车情况的综合路况下,则可以达到355km的续航成绩,足以满足一般的通勤需要。
一般认为,蔚来ES8可不是和比亚迪E6、长安之类对飚的,是要和特斯拉对飚的,特斯拉选择的是跑车,要满足小资目标客户的环保、时尚装13的需求。可蔚来ES8是SUV,他的目标客户是那些80后已成家的成功人士全家出行需要吗?那又谈什么通勤需求?只有355KM的续航,实在是不怎么拿得出手
成功人士顾家的,应该也都买了油车SUV了吧?所以我觉得从目标定位上来说,这个定位似乎有点儿两头不靠:装13吧,格不够;家用吧,续航惨点儿
那个“充电十分钟,续驶100公里”还是很吸引人的,可需要专用充电车,也就变成噱头了;
3分钟换电池、异地免费加电,这些似乎都有些遥远,不够实用
好在中国人多,好这口又有钱的主儿没准儿就够多能把他撑起来,只要量能上去,一切都好办,这是互联网汽车第一家,祝他们的路越走越宽!
这个事情一个厂家来挑头做,扯淡的概率巨大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023/10/22998329_507753766.shtml
他自己说搞spaceX和特斯拉,成功可能只有10%
然后居然就去搞了,如今也风生水起
第一级火箭回收,人家都不带实验的,直接用实际火箭整,失败了几次,现在也成功了
大概也和当前风投环境有关,嘴巴越大越来钱
至少我跑过的范围都发现有,而且都是最近一两年安装的,看业主都是电力公司
如果电池能标准化,我觉得变成换电池也不是不可能,每个休息站不但有加油站,还有加电站,这种集中化的处理电池,应该更环保
以前看国外手机充话费都能送,现在国内基本都是,想自己买没有问题,对于电话费报销的商务人士来说,换手机就是充个话费的事情
比如充电,类似于当前的加油;
这种快速更换主要单元,在不同业主、不同公司生产的不同产品之间大批量更换的,有先例吗?就是手电筒电池,也是自家用自家的呀
毕竟有新旧之分、品质之分,每个厂商建一套换电(池)站基本不可能;国家来做又无法保证不同厂商使用的电池有均一的品质,最后劣币驱逐良币,还是走不下去
刚开始是单位分的,各家都做好标记自己领自己的
后来好像就是交个空瓶,领个满的
不过这个反正没别的用处,可汽车不同,他可以选择自己充,也可以选择换电池
完全可以换个新电池,然后去卖个好点儿的价钱
各家公司的汽车电池形状、分量也不一样,这个换电站不好做
比如充电接口开始也是乱七八糟的,现在能规范到几种了,至少充电桩都可以支持了。
电池模块我想应该也一样,让厂家互相打一阵子,最后会统一到几个有限的标准上,那个时候铺设换电池站就好搞了,比如有三种模块,拆下来的就地充电,可能将来买车都不带电池了,电池都是租用的形式。
能让电力公司大规模的上充电桩,显然不会是短期的谋划
其实现在很多城市的停车场也有专门的充电停车位,而且还不少
电压集中在32和48伏,根据车型大小不一,但是都是由小的模组拼装的,3块或者4块。
电瓶车没有长途问题,市区通勤充电一次50公里没有问题,一般到停车棚都有充电
汽车有长途问题,将来规格竞争出来了,那么你是买一辆不好换电池的呢,还是电池随处可换的车,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电池本身也是危险品,统一的更换电池,反倒有利于电池安全检测,不会让有问题的电池安装到车上,一般人可没有这个设备或者能力检测自己的电池。
实际上也是要赌一下,如果是100%确定的事儿,别人也就早搞定了
别的厂家就必须跟进。
绝对是标准制定者的路子
贴,宣告破产是唯一的选择
作为一个守旧落魄分子再次叫嚣自己的观点
很多想法都不太切题,有蹭热点的嫌疑
这些都是吸引眼球的,都是T台上的美女。换电池早就提出了(谁对于90年代中后期中央台的《科技之光》有印象??),这个算是真的把螃蟹放在了嘴里。但是正像是这个比喻本身一样,供养了人类的是螃蟹、还是五谷呢?
当然,先下手为强,要是自己的电池产品规格能够成为事实标准,这也似乎很好,只是风险不小。特斯拉尚且没有形成影响力,这个厂商更怀疑。
关于碳排放,我的眼中问题就在于,人类近现代是将岩石圈积攒的碳弄到了大气里面,同时对于森林植被大量破坏,以及畜牧发展,现有生态圈的固碳作用明显不足,大气中的碳是在“入超”。现在要做的是将大气圈里的碳,像是还债一样固定下来,大气的碳成为“出超”,免得热死淹死饿死什么的,以及免得真的没有了能源以及能源被卡脖子,如果这些论调是真的的话。当然能源被卡脖子不需要怀疑。
回到车上,如果现在的燃油全是生物油,碳全部来自大气,净排放量无论多少都是0,那么燃油车还是落后的么?进一步,如果加上了电机、小电池实现混动,优化油机的工作区间,油车还是落后的、生态不友好的么?
比如疯狂生长的水葫芦,能不能作为固碳的最优方法之一?水葫芦固然大量吸收水中养分、阻碍阳光进入水体下层,可是换个思路,使用细菌固碳的培养基、使用蓝藻固碳、产油的培养基,本身当然不当做自然水体,甚至还必须限制在专门的罐体、水槽中呢。围网、浮箱之类的方式能不能限制水葫芦的范围呢?水葫芦是不是舍近求远的这个“近”呢?
其实网上说法很矛盾,有的说水葫芦本身能够吸收污染物,但是疯狂生长反而造成水体退化生态破坏。评价水葫芦的污染的时候,首先不能忽视,90年代以来水污染的排放是剧增的过程。水葫芦进入中国,有的说是20年代、有的说是70年代,但是成为关注焦点却是90年代末
然后就是转基因了。搞细菌固碳固氮的恐怕不会漠视转基因技术而去专门搞自然筛选;搞蓝藻的也是。那么水葫芦能不能也转转,大量产生含油或是含糖的种子,然后种皮弄得脆弱点,不容易扩散潜伏呢?
液体燃料(如果满足来自大气圈的要求的话)在我看来唯一的不足就是本身是物流负担,而电则仅仅需要静态的基础设施配套。即是没有改进的水葫芦,现在的水葫芦能不能作为生物质能发电的来源呢。
应用上面,还是应用场景的细分问题。很多人用车是为了上下班,这个挺浪费的。尤其一旦拥堵,就是燃油消耗的巨大浪费。所以我首先想,公共交通能不能进一步扩容?
其次,受到欧洲某些对于自行车占用道路资源的宣传材料的启发,能不能有更加专门的自行车专用道路,或是隧道,或是加上了顶棚的道路?自行车就怕雨雪大风嘛。
再次回到汽车,在细分应用场景、道路资源的前提下,类似于日本的kcar思路能不能回归、推广?也就是我之前瞎想的,小电瓶车。能宽敞的坐下5个大块头,但是性能、行程仅仅面对家庭市内应用,充满电最多100km,每天或是每几天一充电。
想要走更远的路程,就是“增程动力包”或是拖车,这个别的帖子里也说过了
公务车、物流用途的,就用燃油机+轻混。油是没有“原罪”或是“原罪”被稀释的生物油,轻混优化工作区间、回收一部分动能。混动不仅仅是使用电池或是超级电容,压缩气体储能也能做到,就是压力容器体积可能不理想
其实还有更狂野一点的想法,在用电可能造成峰值的问题上,要是大家都是晚上一边开着空调一边车充电,电力系统恐怕也会很不爽。那么能不能每家都有个小的“电力包”,也就是电池包,像是洗衣机一样大小,本身没有移动要求、也其实没有操作的必要,但是模块化能够分解移动。这个就是每天大家都白天上班了,这里慢慢充电,晚上用电高峰为电网分担家里用电造成的附和,更有助于优化风电、太阳能之类的垃圾浪费问题。设备接入互联网,智能调度、错峰。换句话说一个家庭里的电网是独立的,这就是个在线ups。不过ups好像还是相当贵的
家用电池一旦普及,变电站电池组到位,电网不是问题。
不过移动电池是瓶颈,电动车依赖电池很难淘汰汽油车。
污染其实与电动车关系不大,汽油的原罪是产于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