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六年非升即走,要滚蛋了(我就想吐吐槽减减压) -- 饭粥天下
超课时补助太多,意思就是嫌学校对老师课时安排太低了。
复旦的整改措施就是不再发超课时补助,同时增加规定课时。
否则就很难受。因为国内的青椒,大概是讲师、副教授这个层级的,是最受压迫的。国外讲课以教授为主,国内他们是主力。国外行政事务少,而且秘书直接管得差不多了,国内各种事物及其繁杂,秘书忙不过来抓人干活,就抓能使唤得动的,还是青年教师。再加上各种教学活动,评奖,整材料,国外即使有也不可能这么多,领导申请课题就出个名字,最后都是抓系里的青年教师填坑。
除了这些以外,还得干科研,得干postdoc的活,因为还没有学生,或者因为学生不够;得干PI的活,因为不申funding,没有钱呆不下去。同时,在所有这一切之外,周围的配套和科研环境还大大不如,虽然比以前是好了太多了。
饭粥mm总结得好,这就叫拿卖白菜的钱,操卖白粉的心
有点晕~~
在沿海,经济还不错的城市的二类高校,比在中西部甚至一线城市的985滋润得多
别的不说,分房引起的财富增值,就够中西部高校羡慕得了,压力也比一线985小得多的多
当然,说这话,在楼主的帖子里出现,有点忒俗了
如果楼主有抱负有理想,当我这话没说
大年初三,周末,小长假,晚上10点,各种加班的照片。
每次我都跟一个"黄世仁"
一些办公室政治的帖子,大约有6, 70篇。现在随着茶馆关闭,这些帖子也消失了。现在也没时间写了。还有7, 8篇,是讲国外拆迁的,也一起消失了。
能简单给个提示吗?
比如不直接的“No”,有几种说法?
我的经验简单说,顶头上司比公司大小,职业看起来是否光鲜,钱多少都重要。
职场是双向选择,作为中等收入无产阶级,选老板是我们唯一能做的。选个相对公平老板,才有可能建立信誉,否则就是被摘桃的命。
一旦上一个问题解决了,说不最好的办法是往老板身上推,要学会pretend to be busy, 拿着老板的令箭瞎比划: 老板让我干啥啥呢,干不完我就死菜菜了。那啥,等我把手头的事搞完,帮你加班。
再就是要学会狐假虎威,而且脸皮要厚。比如说,我项目上有饭局,一定想办法请大大老板参加。想一个光鲜的理由,给老板、大老板、大大老板一堆高帽,每次都请,他不会次次拒绝。一旦大大老板出席你的饭局,就可以狐假虎威,有些想欺软怕硬的可能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打退堂鼓了。
总而言之,要学会抓主要矛盾,知道谁不能得罪,谁有可能帮你。什么时候该龇牙,什么时候做披着羊皮的大灰狼。
当初交了博士论文,奖学金也就停了。于是我找了份半研究性质的工作,等着论文外审结果,差不多半年以后才正式答辩拿到学位。又过了几个月,我就应聘回了魔都。没有国外的正式教职或者研究职位,也没有博后经历,我回来就不算引进人才,走的是普通应届生聘用流程。
9月入职,按理说就从9月开始发工资了。可是学校人事处说,你户口没办好,没有社保账号,我们没法给你发工资。我问,那办户口我还得从北京留学服务中心调档案什么的,需要好几个月,中间这几个月的工资以后会补发吗?人事处的老师看着电脑,眼睛都没抬,说不补发,没这个先例,不能超过合同签订的时间往前补发。后来,我在几个政府衙门之间来回奔波的路上,终于忍不住哭了一场。
事情的结果也是很有中国特色,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的户口终于办好了,去人事处交材料的时候,那里的老师突然说,哎你们今年进来的运气可好了,上海市人事局改政策了,你前几个月的工资可以补发了。积蓄即将告罄的我,对于“做的不是白工”这件事是感恩戴德的,深感皇恩浩荡。
一切都是“薛定谔的猫”啊。
上海有个浦江人才计划,专门给留学归国人员申请的,回国两年内申请。第一年我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育部项目的申请上了,浦江项目没中;第二年我打算认认真真申请浦江计划的时候,突然有个新政策出台——已经拿到学校或省市以上资助的人不能申请,于是刚拿到教育部项目的我就傻眼了。
我感觉国内高校对于海外人才,还是倾向于摘果子式的引进。有成果的、有一定地位的、能带技术或者资金来的,待遇确实有的谈,但是刚毕业的青果子在面对学校的时候,真的没什么议价空间。
背景一定很强的说。
就当锻炼六年好了,科研中这个是常事。
当然,最靠谱的办法,就是不要回国。
在你这个年龄未必适用,所以我瞎说你瞎听,不要当真。
比如说,10年前,我经常为了项目的事跟人拍桌子,同样的事,放在现在,我肯定不会这样做了。我曾经在茶馆里写过一个《找屎棍》的故事,其实类似的猪头很多,碰到了很头疼。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脑子一团浆糊的人,要养家糊口,必然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既然他靠自己的生存之道活了下来,他的行为逻辑、思维方式、世界观,于他来说就是普世真理,别管在外人看来是如何的可笑。同样的,一个能力不强的领导,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和饭碗,妒贤嫉能,也是应有之义。如果碰到了,不要觉得不公平,因为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公平过。
1、选顶头上司(direct report)。
985高校属于体制内,体制内比较难做到选上司,但是到公司,大概率在体制外,体制外的缺点是不够稳定、不够光鲜,优点是如果自己实力够强的话,可以选上司。既然甘蔗没有两头甜,那么就要用好自己的权利。具体在这个帖子里,七天:你经验很丰富啊,不重复。
2、要有做无产阶级的觉悟。别管领导如何花言巧语,时刻记住自己打工仔的身份,在be professional的基础上,多操心自己的利益、少站在老板的角度想问题。举个例子吧,我做consultant,以前业主给我的权限很大,有权限自然可以做成很多事情。现在的业主给我的权限很小,很小的事情都要先出方案、批准后才能花钱干话,效率较低。这要是以前,我肯定各种牢骚,现在处之泰然:权限和义务对应,有权限的时候我要为自己的每一个决定负责,现在没有权限,所有的觉得都无需我负责,同样的工钱,何乐不为?而且效率低意味着推进速度慢,推进速度慢意味着job security,领导明明是爱护我啊!
与无产阶级而言,重要的无非三条:工钱、经验、人脉。考虑问题永远是这几个出发点。如果公司/上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则即使你牺牲个人利益、保全公司/上司利益,也很难有一厢情愿的放长线钓大鱼的结果。
3、做事要学会留尾巴。举个例子吧,我有一个房贷,十多年了,最后一次renew,只剩下5万多,我依然按照当时最长的期限renew了一个30年term。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月供只有地税的一半,与生活没有影响,即使失业,这个贷款也不能使我的情况更糟;而另一方面,如果我急火火地把贷款还上,需要钱再去贷则麻烦得多。工作中的事也是,在自己可控的基础上,适当的留点尾巴,其实也是一种筹码。当然,如何掌握这个度,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需要慢慢积累经验。
再说一遍,不同年龄做不同的事情,我说的这些不要当真,听听一笑就好。
说实话,我之前的生活确实比较一帆风顺,职场经验,甚至连面试经验都是这段时间从头学起。要感谢生活中的朋友们和这里的河友不嫌我太小白,给了我不少很好的建议。
呃,跟我同一年进的学院,不同的教研室
他比我努力,然并卵……
国内的这种环境的。总结就是压力大,不一定要有什么成果,但是要保持体制内的论文、基金等指标,指望国外那种慢慢养出来的不要回来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