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读曹操的《述志令》 -- 回车
他认为他自己在救世,实际上干的是灭世的活。不是内心痛苦纠结,不会写出述志令这样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写出来,归根结底还是精神和行动分裂,所以刘备骂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刘备是骂他骂到痛处了,他才会自辩,他曹操实际上就是汉贼。
七分功三分过的英雄,就是理想主义的一颗硕果。而他思想的果实,在未来会恩泽后人。
我们至少比较近距离的享受了英雄的庇荫,已经是历史的幸运儿了,不要太贪得无厌。
个人的努力和王朝的倾覆联系在一起,才体现其悲剧性,曹操和诸葛亮都是悲剧性很强的英雄人物,所以才能有好文章流传千古,好文章都是悲剧出来的。主要还是从文章出发评价其个人的悲剧性,属于文学视角,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我觉得文学视角写点东西更酣畅淋漓一点,其实我还是比较文学的,哈哈。
…
他能到哪个位置,也是腥风血雨过来的,并非浪得虚名,不管是他是谁,最好还是一分为二吧。
学习别人的长处,无论他是敌人还是傻子,自己总会有所收获有所进步,不是吗?
但是吧,我确实不认为谦逊是老邓的长处,这不是我昧着良心贬低他。
老邓当然有长处,一般意义上肯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常人学习的地方,但是他离老毛太近了。说真的,在老毛的衬托下,老邓治国理政的水平,给人的感觉就是和常人差不了多少。
我这里说老毛吧。老毛不是神,他有缺点,但鲁迅笔下伟大的战士形象,他完全当得起。老毛的缺点得从细节探究,从宏观上看,极难挑他的毛病。
最简单的,老毛脾气不好,睡觉被打扰了会骂人,气头上来了会叫人滚。当然老毛平静下来了,会自我批评,会道歉。但考虑到老毛后期的身份地位,他这偶露峥嵘,难免给人留下心理阴影。
复杂一点的,老毛客观上脱离群众,林帅笔记本里有反映:
其实老毛捏不捏造呢,也举例子说。老毛曾经讲瞿秋白动摇叛变,但瞿秋白明明是牺牲的,一般人看来,这明摆着是捏造。但瞿秋白那篇多余的话确实不是革命立场的,瞿秋白确实动摇了,考虑到瞿秋白的身份,其影响也算得上叛变。
包括很多回忆录里,都对老毛这方面品质有诟病,认为老毛不够实在。
这个只能说,老毛比一般人更善于把握现实。现实本来就是波谲云诡的,而一般人为便于学习理解,不可避免地会把复杂的客观现实抽象化、简单化为一些规律教条。
看起来我好像是净给老毛说好话,一切都往好了解释。其实不是,正如老毛说的: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什么样的,历史就往哪发展。英雄再伟大,不决定历史走向。老毛这种超前性,提供了学习的好榜样;但现实中起到的作用,不一定是正面的。
我之前提到过,我认为一般人吧,全面向老毛学习不一定合适。一方面主观上一般人肯定没有老毛的本事,没那份高瞻远瞩的能力硬要高瞻远瞩,反映到现实里肯定是胡来。另一方面老毛成功也有时势造英雄的因素,共产党当时生存压力大,老毛的能力不可或缺,否则老毛这种出头椽子没准早就烂了。
而老邓在为人处世的小手段上,没准更值得我们常人学习学习——但有一个问题,老毛的生活细节都披露到了下三路(当然其中不少是胡编的),老邓却还是伟光正。我倒是想学学老邓,哪有学习材料呢?
所以他曹家欺负人家孤儿寡母,几代之后就被司马家依样画葫芦欺负
后来南朝、隋都是差不多的路数
这是迟早的,从周朝姬家天下到秦朝赢家,再到汉朝刘家,下一家必然会换姓
连鲁肃这种长江边上的小地主都开始打拥戴的主意了,何况曹操自己呢
五胡乱华是司马家借鉴曹家教训,分封诸王个个尾大不掉造成的,和这条路有关系,但要说这条路必然导致五胡乱华也未必
在毛身边工作人员一再回忆毛的朴素生活(补丁的衣物等)细节,诉说用了地方的物资一定付钱、并出示付款凭据的时候,人们都期待看见效颦身边工作人员也能有这样的回忆,但是没有。相反,从各老干部们的回忆录里都能看见他在养蜂夹道打牌的描写。由此人们可以推断,效颦到地方吃饭不交粮票不交钱的说法(戚本禹回忆录)是真实的。
戚本禹回忆录还提到,效颦当年赴法勤工俭学,是因为与老爹的小妾有染而离家。联想到邓下放江西时带着继母夏氏,感觉似乎不是空穴来风。
进城后毛身边工作人员除了有写作能力的(陈伯达、胡乔木)外,警卫人员、卫士、秘书离开毛,毛都再三嘱咐:要夹着尾巴做人。李银桥只是到天津当了公安局的处长,高智到陕西地方当个小干部。而邓的机要秘书出身的王瑞林就能担任总政主任。卓琳的卫士也能晋升中将。邓看中的接班人王兆国刚进北京就因为搞不正之风,被认为不是接班人材料,都能看出邓的用人观念实在不行。
真英雄也,乃国家之大幸,自家之大悲。
戚本禹回忆录是毒草,您已经中毒了。
老邓玩这玩那,那都是老邓“举重若轻”的表现。至于老邓的下三路嘛,不得妄议中央。
老邓如何在牌桌上慧眼识了丁关根,没见有什么正规出版物介绍。
还行吧,证明我们的出版行业还有点操守。
老毛不是神,他有臭脾气,井冈山时尤甚,也是动不动就操娘的,后来受到大家的批评改了不少,这点我们也可以学习啊,能改多少尽量改多少,不也是进步吗?
相反老彭,牛脾气一辈子不改,六十多了看不顺眼还是满口娘卖比的,不管该说不该说,瞎说一气,不顾场合,连“周恩来像母狗”的话都会对下属说,这不是欠又是什么?于个人的修养来说,不也是个缺失吗?
老邓就不这样,年轻时他也是个活泼好动的脾气,几位大姐还回忆在长征时他就是大家的开心果,到了二野时却是一个寡言少语的人,这不也是个优点吗?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况乎不学?
虽然在幕后,但形式上还是废除了终身制。一百年不动摇我看不是骄傲,而是为自己的政策打桩。因为人亡政息这种事历史上不要太多。我看他已经预见到自己的政策会被后来者改得面目全非了。
老邓成功地转型了老毛留下的政治体制,转型过程虽然很不顺利但至少没翻车,我认为这是老邓的主要贡献。只不过因为现实政治的影响,这一点反而很少提,当然确实也不合适提。
我们一般人判断问题吧,难免有点路径依赖,比如说河里目前就有一种舆论倾向,认为独裁是好的,独裁效率明显优于民主。这个从历史事实来看,可以说有比较充分的依据。但实际上还有另一个历史现实不能忽视:成功的独裁者,其独裁地位往往是通过充分斗争获得的。而斗争过程本质上是利益相关的全体人员以身家性命在投票,是最民主的。
而没有经过这一过程的独裁者,成功的就不多了,不成功的不少。所以说权力传承要谨慎,没有合适的人宁可散掉。出现合适的人,再集起来就是了。当然过程中要有代价,老毛搞文革,我认为就是对这一过程制度化的有益探索。
又好比现在吧,我对习近平有些诟病,但我不批评他搞集权。斯大林同志教导我们,胜利者不受指责。斯大林同志是简单粗暴的,但说胜利者不因其胜利而受指责,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当然习近平能不能笑到最后,还有待于时间的考验。反过来说,失败者必须为其失败承担责任,这同样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对一百年不动摇,我的评价不高。因为客观上它显然和改革开放被人当筐使一样,被人当枪使了。主观上嘛,我感觉老邓对政策的执行情况乃至政策本身也没那么大信心。
而是他比较实事求是,当然他的实事求是因为没有方向,其实是滑向了实用主义。
总设计跟主席混了半辈子,要说什么学得最好,恐怕就是这个实事求是,哲学啊高瞻远瞩啥的,可能层次有点高,总设计明显是不喜欢的。
说总设计实事求是学得好,并不是我瞎说,永贵大叔回忆他奉英明领袖之命找总设计谈话时,总设计是颇为不屑的,他反问了永贵大叔一个问题:说你这么口口声声的提起主席,那请教你一下,主席思想的精髓是什么?永贵大叔当时就有些傻眼,然后总设计自问自答:我看就是事实求是。
从这个问答可以看出,主席思想的全部到总设计这里就给总结成一个‘实事求是’了,他后期所竭力奉行的也就是这个‘实事求是’,但主席因为有哲学的指导,所以主席的‘实事求是’是有方向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到了总设计这里,因为层次不够,就下降成为实用主义了。
所以,总设计那不是谦逊,而是他指导思想的反映。实际上,他是很自以为了不起的,按乱邦的说法,总设计自诩是老子天下第六,马恩列斯毛我,哪里有什么谦逊。
也许还有像我等一类吃瓜群众所无法体会的一面,就是当时的严酷,一同起事者,十不存一,家眷亲属,尽被牵连,死事者多矣,掉队者有之,叛变者有之,动摇者亦多,好比林,旗到底能打多久,好比叶挺,一度脱党,当时的标准比后来严苛很多,还有李达,也是脱党,后来的实际待遇又是另一回事。
还有个近似的例子,周在国共谈判期间指责民盟背叛。
当时有当时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