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究竟是人不守序了?还那个序人不该守? -- 给我打钱87405
或许应该这么问:是因为那个人不该守的序统治着社会,从而引发了人本来就不想守序的原始冲动吗?
守新秩序的人淘汰守旧秩序的人,人活下来,秩序也活下来。放弃秩序的人淘汰守旧秩序的人,人活下来,秩序就死了。
文明都可以灭亡,更不要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个体了。
下面展开说一点我的浅见吧。我就从语言这个角度切入。
众所周知,语言的学习成本是很高昂的。中国古代的书生总结,不到三十岁不要指望自己能写出一篇有模有样的文章。语言的学习成本之所以高,是因为语言要完成跨时空传递信息的重任,它自然就是抽象的。但凡抽象的内容,学习成本都低不了。反过来说,如果不支付足够的学习成本,那么使用语言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只能交流复杂度低的内容,因为这种内容对于语言的驾驭能力要求不高;一种是需要反复进行解释才能完成一次接近于100%正确率的信息传递,显而易见这需要支付高昂的交流成本。正因为如此,一旦在前期学习过程中,花在语言上的学习成本不够的话,到中后期就很容易出现“沉默”、“争吵”、“空洞的闲聊”这些行为。不少学生之所以厌恶数学,恰好就是因为数学语言相对于自然语言更加抽象。正因为如此,学生会不断发问:“我为什么要学数学?学了数学有什么用?”如果学成成本非常高,但学了又“无用”,怎么还会有人去学呢?我们当然是明白学生的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数学知识或许确实在日常生活中只使用那么一点点,但通过学习数学从而领悟抽象语言的精髓,并且能驾驭它,这才是非数学专业的人之所以要学数学的原因所在。
数学只是一个例子,还有更为现实的例子。比尔盖茨之所以能一度成为全球首富,是因为他“发明”了windows系统。就语言的角度来看,他成功的将艰深难懂的代码变成了直观易懂的图形,当然就会大受欢迎。同理,乔布斯将其进一步“平民化”,智能手机三岁孩子都可以操作,于是苹果成为最近十年最赚钱的公司。从商业角度来看,都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从社会角度,从教育层面来看,语言的过度“具象化”危害甚大。学生或者说未成年人一旦接触到了一些所谓易学的语言,自然就会对传统的抽象语言产生抵触情绪。长期发展下去,在课堂是公开宣称“你讲的我听不懂,我为什么要向你学习”的学生群体就会越来越庞大。这一现象并非今天才有,比如日本在上世纪80年末就有所表现,日本的教育学家在20年前就哀叹“这个国家要完蛋了”。美国的教育届人士最近十年才有所警觉,他们虽然没有像日本人那样悲观,但再也没有自信了。
因此,或许可以简单的说,IT技术的兴起,自然有它进步的一面,但就其在一定历史阶段内所造成的影响来看,它无疑是一枚重磅“糖衣炮弹”。没错,它会改变旧秩序,但在新秩序建立起来之前,会死无数人。
希腊普及拼音字母,纸版书的时代,就有哲学家哀叹,现在这些新人记忆力都不行,都靠临时翻书,才能勉强作点文章。我们前辈都是顺口背个千百句史诗警言,导师名句不带错的。印刷版出来后,原来全靠抄写文章出身的学者又说新人的字都如狗爬,书有千本却转眼就忘,什么东西都是一问三不知。 等这些新人成大师后,又要为土语编出的垃圾小说,文章占据学生时间,古典优雅的拉丁文却没有看,历史中断而痛心了。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语言相对抽象,比如文言文,学习成本自然就高。
语言相对具象,比如白话文,学习成本自然相对低。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学习成本可分为客观成本 和主观成本,哪个成本在这里占比更大呢?
事实说明,主观成本远高于客观成本的占比。我们今天的学习条件比过去好太多了,但是教学成效却大幅下降,预期中的国民素质会同步提升可以说有相当程度的落空。
所以,语言保持一定的抽象程度,是必要的,这个壁垒的功能就是阻止那些不愿意支付足够主观学习成本的人进入“市场”。
反过来说,如果语言的抽象程度过低,那么原有的壁垒就会瓦解,保护功能将丧失,“市场”里将充斥大量的低质内容。但今天的情况,不恰好就是这样吗?
社会就是这样的。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也被逐渐取代。
谷歌,油管,人工智能,正在代替人脑的功能。
用进飞腿,不能突破的人类,必然被进化抛下。能够突破,就成为人类2.0。
导致社会上大多数人把学习壁垒当作能力来崇拜,或者说学习壁垒成为了神迹的一部分,掌握神迹的即为神。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不斗争,行吗?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