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天涯上看到的《从现在看2011年张维为和福山辩论(转载》 -- 夏至欧锦

共:💬491 🌺3597 🌵6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3
下页 末页
家园 花!欢迎客观冷静的讨论交流!

作为农民子弟,也算是读了一点书。学生时代和工作初期还是计划经济,没几年就改开走入中国特色,完整经历了整个改开至今,对于身边所观察到的社会环境变化和经济发展,还是有点心得体会和发言权的。

很多85后,90后甚至00后,从记事起就没有体验什么叫物资匮乏,什么叫饿肚子,享受了前三十年国家为实现工业化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而这代价,绝多部分由当时占据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所承受。

甚至有些许父母祖父母刚刚从农民转为民工进而凭自己努力进城落户成为城市居民,这些农民的孩子,后代,在网上就这么轻飘飘的一句“为了工业化,工农业剪刀差是必要的”“你们农民吃糠咽菜是应该的,因为你们效率低!”,

恕我接受不能!

通宝推:假日归客,
家园 太祖都不能一言决断,更何况村支书!

各个基层组织村支书或者工矿企业党支部书记在决策权上权重最大,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左右决策,并不是绝对的一言堂。

这无需争论

家园 八十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根据国家统计宣传

的数字,粮食产量快速增长。其实这是和化肥的大量普及使用以及中国农民的勤劳相辅相成的,我个人观点是化肥的使用才居功至伟,并不完全是承包制的功劳。再者承包制的红旗标杆小岗村,实地了解以下其后续的农业发展,就知道水分甚多,不说也罢。

家园 嗯,承包后你家不用抽口粮帮助弱户了,不用集资看病教育了

于是你家这样强劳力多一些的就可以立刻多吃些米饭了,就把你家乐得感谢承包感谢不得了了。至于弱户吃不饱,没人照顾,干你家何事?至于集体垮了,不久老师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农民看病都看不起了,该集体修的水利也废弃了等等等等,似乎一时半会也不能就影响到你家人。

所以你就坚决支持承包,呵呵。

家园 看来粤北还不如浙南

我们很多情况类似。我老家浙南温州下属的贫困县。81年上小学,5年制,86年开始普及初中,全乡的所有学生都进同一所乡中学,总共四个班,200号人左右。初中三年后,大约100人毕业,因为我们是侨乡,中途离开的大概辍学和出国各半。中考结果,中专一人,县中学4人,区中学4人,职高5人左右,私立高中2人,技校没有,因为城镇户口的人几乎没有。唯一的中专是我,但是我放弃了。所以最后县中学是5人。我们中学这水平算全县平均水平,比几个镇中学差,比普通乡中学稍好。我们那里农村小学5年制一直持续到1995年左右,而市里早在85年前就6年制了。

当年温州中学在各县总共招45人,分到我们县大概5人。我们县中学那届招生较多,6个班,每个班正式招生45人,另每班15个自费名额,所以总共360人。最后高考时,重点线大概25人左右,本科40,大专加中专50,所以录取率大概30%。我们县中学在温州算中等水平,温州在浙江中下水平。而各区中学几乎每年高考剃光头,最好的区中学可能每年能考上1到2个温州师范学院专科。

通宝推:桥上,
家园 你还有脸说“想当然”?

解放前怎么了?

解放前不就是没有工业化的中国吗?

解放前不就是没有工业化的中国农村不就是生多了小孩直接溺死吗?

你一直在哪儿碎碎念的“前三十年农村”的苦,不就是因为没有工业化吗?

什么叫想当然?

1949年婴儿死亡率1.84%, 直到1967年才降到0.92%,正好一半。

1966年中国的工业产值刚刚超过农业产值,跨入工业国的门槛。

再过二十年,直到80年代中后期中国才有能力大规模提供安全套

这些史料是个中国人都知道

所以,要是新中国不挤压农业资本搞工业化

就想着让农民吃好喝好,不搞工业化

那你及你的同龄人被淹死在尿盆里的可能性得暴涨多少倍

家园 呵呵,分田单干提高积极性,骗小孩的东西

还你们这些农民子弟?

你们这些农民子弟知道没有化肥的土地亩产大米多少斤?

你们这些农民子弟知道没有种子农药地膜农机水利,土地亩产大米多少斤?

还“实行承包制以后,多数农民家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很快改善了家庭条件,这一点我记得非常清晰,1983年我第一次吃上了大米干饭”,呵呵

承包制不就是夸分田单干吗?

中国上下五千年,不都是分田单干吗?算什么新发明?

吃饱饭了?

解放前没有种子化肥农药的时代,全国粮食亩产小于200斤/亩,在苏湖熟天下足的太湖平原,粮食最高单产600斤/亩。在大规模使用种子化肥农药的2012年,全国平均亩产650斤/亩。解放以前,稻谷是“石进石出”,现在是“千进千出”。而在北方,化肥大量使用之前,小麦的单产不会超过150公斤(这是水浇地的情况下),在靠天吃饭的旱地中,理想情况下不过75公斤.现在是约500公斤。

什么叫差距?

你的积极性在哪儿?

没有工业化给你们提供种子化肥地膜农机水利,你们光有积极性有个屁用?

要是没有主席的四三项目给你们提供化肥,别说1983年吃上大米饭,就是到2030年你们也吃不上大米饭。

呵呵,积极性,骗小孩的东西

哦,对了,农民子弟,麻烦你说说你们村在90年代的三提五统,打白条,私设公堂,车匪路霸,计划生育牵牛扒屋呗?改革开放就是好啊,你们在小平同志的领导下都开始当“盲流”全国乱串了

通宝推:hwd99,
家园 想象力真丰富

你瞎猜的本事真高。你80年代去过农村吗?

可惜我们家的情况和你说的没有一点对得上的。我们家没有强劳力。我父母文革时是民办教师,父亲因为历史原因当时离职在跟师傅学医,母亲继续当老师。我们姐弟当时刚才6,7岁。就因为我家劳力少,4口人才分了1亩8分地,我们吃饱了。村里别的人家的田比我们多,吃饱更没问题。反正我们村承包后饿肚子的人没有。另外我母亲整个80年代都是民办教师,工资很低,但是都拿到了。至于医疗,我们村的孩子70年代在医院里出生的只有一个,80年代应该有10%左右,现在是100%,接生婆是绝迹了。我父亲就是个体医生,我们村里一半左右的人的小病都是他看的,80年代基本3到5元搞定。

家园 很多农村学校是庙宇改建的

庙宇都上点年头了,是危房的可能性不小。

我们乡当时6个村,6个小学。我知道至少3个村的是庙宇或祠堂改建的,中心小学专门建的,其他2家离得太远,不清楚。

家园 合着你的思维是"不宽敞就不要上学了"?笑话吗?

一, 二十年发展人均校舍面积增加才是正道,还是说你的思维变成是"二十年发展后人均校舍面积增加,可见二十年前人均校舍面积太小,所以二十年前的学生人数肯定是虚报"?HIHI,你这是什么逻辑?

二,还"。改开后官员虚报政绩,没改造危房当做改造了,改开前的官员就实事求是,有多少学生就报多少学生,"?HIHI,改开后,尤其是九十年代后那帮贪官污吏的信用威望绝对远不如改开前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党员干部,你不信?就像徐水良这个从七十年代开始就反对四人帮,反对特权阶级的右派,在2000年后却惊叹"当时我们眼里那些坏蛋(四人帮)与现在的官员比就是圣者,我当年批判的特权官僚,和现在的官僚比也同样几乎是圣者"。你不信?你凭什么不信?

三,想说“80年17%危房,倒算出总面积3.4亿平方米。2001年9.6%危房,倒算出农村校舍总面积8.75亿平方米”,嘿嘿,你还忘了一个时间段,85年7%危房(3800多万平方米),倒算出总面积5.4亿平方米,也就是说85年和80年相比,5年中平均每年增长4000来万平方米的农村校舍,而2001年和85年相比,16年平均每年只增长2000万平方米的校舍,看来“85年之前的农村教育远比85年之后深化改革时期有钱的多”啊。

四,你说“危房的事情,首先两个数的标准不一定一样”这就是纯粹脑补,原文明确说了5500万D级危房就是“整体险情无法使用”的级别,你又说“其次房子这东西又不是建好了就一劳永逸,以70-90年代的建筑业状况,30年前新修的房子30年后变成危房很正常吧”,你家农村教育校舍是只管建不管定期保养维修的啊?洗地也别洗得太难看啊。

家园 招工也看地区

那首先是该地区有招工的单位。我老家在浙江温州,和福建沿海,浙江的台州,广东的潮州一样是对台前线,解放后几乎没有投资新的工厂,实在是没有招工的机会。而改革开放后,我们这些地区刚好是经济蓬勃发展的地区。

我在别的帖子里看到你粤北的,那里到可能在改开前建了一些工厂。

家园 基本同意

政治上基本否定文革,学术上基本肯定文革,这是俺作为一个工业党人,和科技教徒的一贯立场。

极左和极右,两者只是半斤八两,共同的特点都是务虚,偏执。但是,相对而言,现在左派对中国危害较小,右派对中国危害较大,因为中国已经没有了左派存续的土壤,而右派的土壤却越积越厚。因为,左派的根基是【无产者】,主要是失业工人,无地农民,和失去组织的士兵,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这些人出现的机率越来越少。而右派的根基是【理性人】,也就是经济相对独立,精神相对独立的人,这些人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

其实,左派鼓吹的群众运动和阶级斗争,与右派鼓吹的自由民主普世价值观,在形式上已经高度接近了。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左派立足于整体,集体,而右派立足于个人。

例如民主普选,中国这样规模的国家,不肯能只有一级选举,那么是整个中央层面的普选重要,还是省级,县市层面的选举重要,是中央高于地方,还是台湾优先,香港优先,西藏优先,上海优先呢?

可以说,区域失衡,阶层失衡,缺乏整体性,缺乏最大公约数,是中国不能民主普选的主要原因。

右派的可恨之处就在于,强调个体,强调地方,却完全无视整体的分裂,香港这次的乱局,就让很多国人认清了这一点。

中国一旦民主普选,必然会导致显性,或是隐形的分裂,只要有些脑子的人,都会明白这一点。除非中国只进行中央层面的单一层级选举,这又是绝对不可能的。

要个体优先,要地方优先,却反对整体,反对中央,这样的民主普选,才是 精致利己主义者所追求的。

身边有些人就说,台湾独立,就独立呗,香港独立,也独立呗,西藏新疆等等边疆地区,独立了跟咱也没啥关系。这些目光短浅的小市民,其实数量也是不少的,却不知这样立场,会让多少人家破人亡,国家也会陷入战乱之中。

中国几乎不肯能搞西方那种形式民主,那么,就只能搞实质民主,这就是毛主席的群众路线。

很多左派将群众路线和群众运动混为一谈,事实上二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群众路线的根本特征是自觉性,组织性,而群众运动的根本特征则是自发性,盲目性。

在战争年代,群众运动主要是积极的,因为敌人就是目标,这样盲目性就会少了很多。但是在和平时期,从事政治经济活动,绝不能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

在俺看来,毛主席在建国后主要有两大错误,一是照搬了革命战争年代的经验,过于迷信群众运动,二是不怎么重视科学技术,没有保护好科技人才。

群众运动实现不了工业化,缺少人才,科技就难以发展,这是作为一个工业党人,科技教徒的最最遗憾的两点。

尽管毛有两大错误,或是两大失误,但毛主席塑造的独立自主,群众路线,却是中国能够扭转乾坤,由棋子转变为棋手的灵魂。

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独立自主的路线】与【出口替代的外向型经济政策】是相冲突的。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掌控了国际经济秩序的情况下,中国要想获得外部市场,必须让出自己的高端市场,和部分股权。

所以,对外开放的实质就是以部分经济主权,来换取西方的市场,技术,和资金。

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左派骂邓背叛了毛主席,是卖国贼。

到现在来看,邓的这个政策,整体而言是利远大于弊的,这从西方对中国的态度就能看出来。

当然,邓的这条路线能够成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但日本的全面侵华,也给中共创造了广阔的敌后发展空间,共产国际的解散也让中共没了指手画脚的婆婆,这何尝不是毛主席的大幸运。

政治坚持稳定,经济坚持激进,事实已经证明,政治经济的双轨制取得了极大的成就,现在的中国已经度过了威胁期,可以正面抵御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威胁。

想当年,俺对中国经济的期望,只是人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总体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现在来看,这个目标已经是最低目标,最多十年左右就能实现。中等目标则是美国的两倍,也是几乎能实现的,最高目标则是美国的至少 三倍,也是可以期许的。

改开以来,有些人主张政治经济同样激进,有些人则政治经济同样保守,邓小平代表的政治稳定,经济激进的双轨战略,才是最正确的。特别是在八九之后,在那样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能够下这个决心,是了不起的。

做任何事情,第一做的,都很了不起,如秦始皇,如陈胜吴广,如孙中山等等,但更加了不起的是在一定时空内,力排众议,唯一这样的做,并且取得成功的人。革命时期的毛,文革时期的毛,八九之后的邓,都是这种成功的唯一。

中国人应该感谢这三个时期的成功唯一,革命时期的毛,成功建立了新中国;文革时期的毛,成功让世界承认了中国,并融入了西方主导的经济体制;八九之后的邓,成功利用部分经济主权,换来了经济的增长,积累了可以全面抗衡美国的国力。

俺并不确定,毛会不会也像邓一样会出让部分经济主权,来换取西方的市场,技术,资金 ,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毛做了他能做的,邓也做了他该做的,这是中国的大幸运。

的确,出让部分经济主权,差点将孩子与洗澡水一起倒掉了,邓的这种粗放战略,让中国差点沦为拉美后尘。

批评这种以【经济主权换经济增长】的战略是可以的,但不应该全面否定这种战略,因为,除此之外,中国已经无路可走,进口替代的保守政策,只能是抱残守缺,中国一旦错过了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就永远也没有赶超美国的机会。

说穿了,一个国家的崛起,主要有两大关键,一是内部融合,形成整体,二是外部融合,引领整体。

坚决计划生育做减法,坚决以经济为中心做加法,是中国实现两种融合 的关键。

西西河很多人否定计划生育,却没有想到没有计划生育做减法,中国的城乡之间就很难融合,城市排外,东部沿海的排外必然十分激烈,稳定难以保证,不能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发展只能是空谈。

俺十分不看好印度,认为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反而会将印度陷入内乱之中,就是因为在就业岗位不足,人口大量流动的情况下,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必然激化各种矛盾。

随着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提供不了多少就业岗位了,再加上内部人口的流动,激发的各种矛盾,印度绝对不可能复制中国的成功,只会是邯郸学步,最后却只能趴着了。

所以,计划生育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计划生一个,生两个,还是生三个的问题。

美国白人生育率很低,黑人和拉丁裔则特别高,这是美国最大的危机,既然已经开始建墙了,相信美国将来也会学中国搞计划生育,限制黑人和拉丁裔的生育率。

毛的独立自主,群众路线,是超越时空的,应该是中国的灵魂,而邓的以经济主权换经济增长,却难以长久,随着中国的强大,必然会收回更多经济主权,转而开放中低端市场,甚至不惜牺牲短时期的经济增长。

这两年治理污染的严厉,和对核心技术的投资,就是收回经济主权,而转向出让中低端市场的战略调整。

随着很多资本家移民和转移资产,广大民众总于明白,只有基于更多产业工人,更多研发人员的工业企业,和科技企业,才是与民众联系在一起的。那些地产,金融,出口加工型企业都是 靠不住的。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供科技进步机会的实体企业很难转移,资本家可以移民,绝大多数人产业工人和研发人员却很难移民。

总之,批评毛,绝不能否定独立自主,和群众路线,应该明白建立新中国了不起,让国际 社会承认新中国,并融入西方主导的体制更了不起 。鼓吹邓,绝不能将出让经济主权来换取经济增长的策略长期化,固定化,更加绝不能将韬光养晦的装孙子政策,变成了当孙子。

毛的策略,符合中国的长期利益,是中国的灵魂,而邓的策略,却只是符合中国的短期利益,只是中国的手段而已。

家园 笑话,直到1999年我祖母去世为止我年年必回农村

你家弱劳动力在八十年代靠一亩八分地都能“吃饱了”,干承包屁事?没有化肥水利农药,就算按五六十年代的水平,你家一亩八分地能打个几百斤粮食?有了足够的化肥农药,不搞承包又如何,集体制下粮食不增产吗?永远吃不饱吗?

至于医疗,七十年代全面普及的农村医疗合作制度85年就全面垮台,你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七十年代中国农民人均寿命快速增长十来岁,到80年左右超越韩国,整个八十年代中国农民人均寿命却骤然停滞,十年增长仅仅0.4岁,被韩国远远甩在后面。来,告诉我,按你的说法八十年代中国农民人人吃饱了,医疗也不差,为什么人均寿命不增长了?你以为中国农民是变态,生活越好寿命增长越慢吗?

家园 原来下乡走马观花而已

当然跟承包有关系了。承包前没吃饱,承包后吃饱了。你知道承包后那几年非常流行吃饭比赛吗?就因为原来没吃饱,现在有机会放开肚子吃了。

我们那里的卫生院确实在80年代中期散伙了,但是那些原来的赤脚医生还在继续行医,我父亲这样的个体医生也加入了,我们那里没有任何医疗危机。

每年去农村转一下和在农村生活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我个人在农村的亲身经历是,80年代农村是欣欣向荣的。90年代由于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城乡的差距拉大,农民如果还是靠单纯种田的话日子会很苦。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