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韬光养晦下大棋的两种解释 -- 田昭明
要向外转移社会矛盾
乡镇干部自己填,想填多少就是多少,统计局决定增长的。
不存在什么运气,发展工业和科技就是要多试才有机会,体量越大就越不怕失败的损失,成功的多做点就赚回来了,这是有规律的。
在去北京的火车上,因为泥石流冲断了前方的铁路,火车在信阳前边一个小站停了一天一夜,当时只有方便面吃的,吃了两包就不想再吃了。对了,那个方便面就叫北京方便面。
王明教条主义差点让tg亡党亡军,辛亏及时请出来毛教员才力挽狂澜。其实tg的高层绝大多数是有理想主义情怀的,要不然仅仅靠 一个毛教员也是玩不转的。
老江一直霸着军权,但他又没时间没精力管,让一个秘书做代言人。只能要求军方大佬站队,其他的自行其是,军方自主权很大,又缺乏监管(军监委属于总政下面,级别权力太小),所以越来越乱,腐败的肆无忌惮。
说的是王瑞林罢。
那时候中国一穷二白,没钱没资源没技术没管理没市场,就是有的是人,可以说是资源,也可以说是负担,你说怎么办?
只能把这些人力用起来,给人打工。一开始引进的外资都是港台东南亚,他们档次也不高,三来一补,两头在外。
我们经济发展到这种规模,石油铁矿石肯定不够用的,没办法,除非降低发展速度。
前些年到处都是两个人,后来变成梗,后来消失了
道理大多数人都懂,关键在于如何实现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
总体而言,实现经济安全主要有三种策略,一是自给自足。不依赖进口,也不依赖出口。这种策略虽然安全,却也是自缚手脚,特别是对于资源匮乏的国家,更是如此。二是经贸恐怖制衡。大量进口,和大量出口,因为规模巨大,让彼此相互忌惮,形成经济战略恐怖制衡。这种策略,在形成制衡之前,中国是被动的,也是十分危险的,要靠运气,也要靠隐忍。三是压倒性的军事威慑。如果中国的军事力量强于美国,经济完全就可以轻松解决,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也不敢漫天要价。
有时在想,如果毛主席一直活着,会不会采用邓的经济冒险战略,还真说不定。
有时又想,如果没有八平方事件,邓的经济冒险战略,会不会得到党内的认可,也说不定。
西方,特别是美国,一直认为中国在其掌握之中,现在一看,中国的规模已经到了难以下口的地步。
16年,因为南海仲裁,中美严重军事对峙,结果中国造了几座岛;现在美国又制裁中国,跟台湾亲近,但中国外贸数字还是基本良好,还借机实现了香港的二次回归。
中美对抗,中国得里子,美国得面子,中国得长远,美国得眼前,已经被更多中国人所认识,美国简直成了中国进取的磨刀石。
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事;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对手,也更容易成就一番伟业。
包括包产到户,也包括粮食提价。
我记得多年前有关于提价对粮食增产影响的研究,二者是正相关的,影响很大。
单看包产到户,一次效应就是一次性的,也许加上地域推进的差异,可以拉长到一个时期。
但是传统上认为包产到户主要提高了农户的主动性,有意愿多施化肥,使用良种。这种二次效应大概是没有办法评估的。
那些年粮食还没放开,统计数据可以瞎填,交公粮怎么弄
79开始,大幅提高粮食收购价,降低统购指标。当年粮食大增产。
加上大量进口(千万吨级)粮食,80年代的市场供应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