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下岗与1962年二千万城镇人口下乡,哪个牺牲大? -- 思想的行者

共:💬199 🌺2034 🌵4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老罗根本没提知青

老罗转老陈的文章,讲的是1961到1963年城镇户口下放农村的事情。好多人就永远待在农村了。我的连襟他爷爷从我们村去城里定居,就是那时候被要求带着老婆和大儿子下放回乡,下面的孩子都在农村出生。他们家后来就一直在农村生活,没有回城。

知青那是文革那时候的事了,只有年轻人去,家庭还在城里,每年也有探亲假。最后没结婚的知青都可以回城里,和当地人结婚有小孩的就留下来了,但是后来允许其中一个小孩回城。

所以这是非常不同的两件事。

家园 上山下乡,是当时经济困难,城市就业不足的无奈之举。

即使这样,决策的最终目的,也是让年轻劳动力能到农村,能参加一些劳动,能有饭吃。正面来讲,他们给农村带去了知识,带去了新的生活方式。同时部分年轻人在教师、技术员等岗位上,给农村做了贡献。坏处是,农村承担了不该承担的成本,本来就艰苦物质匮乏的农村,额外要养活多少张嘴。

大下岗,是不管城市工人的死活,直接切断了所有的收入来源,后果是男的去打打杀杀,女的出去卖,年老打不动卖不了的等死。

拿这个和上山下乡比,只能说,某些人的心,和稻派一样黑透了。

家园 谁说下岗的只能从事非正当职业?

个例你当普遍现象了?

踩三轮的开店的各种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私企就去不了了?

有技术还怕没活干?

家园 老罗你是真傻还是假傻?

现在社会上招聘,技术岗位超过35的基本没人要,除非你是大牛;体力劳动超过45,也没人要。

当年下岗的大量的40、50人员,去哪里找工作?

东北很多城市失业率20~50%,都摆摊儿,卖给谁?都蹬三轮,谁来坐?

一把年纪,都挨过社会的毒打,别站着说话不腰疼。

通宝推:初心,
家园 我接触的社会底层人士很多

隔天和人喝酒k歌,哪像你说的这么悲观?

你以为只能踩三轮啊?

九十年代搞个体运输的我的朋友吃香喝辣的,很简单,车一出去,马上一顿饭有了。

那么多农村人都要到城里来找活干,四五十岁的出来也很多,怎么人家都行,你就不行?

日本很多企业也是铁饭碗,九州当年是煤矿产区,后来要变成半导体产业基地,怎么办,那些煤矿老工人就应该让他们一直挖煤?

你这种就是挺进大别山以后看到部队变小了装备变差了散布悲观失望情绪的,当年就是邓政委断喝:敌人说他们失败了我们也说自己失败到底是鬼胜利了?

通宝推:Ace,
家园 家父就是那年下放到农村的,跟分配到那儿的母亲相识成家。

印象中他从来没为“下放农村”有过任何怨言,只是每天乐呵呵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还跟乡亲们打成一片,虽然不是当地农业户口,可是每次生产队分鱼分肉分荔枝,我们一家五口待遇都跟队员一视同仁。父亲经常带我们一家回城探亲。城里他的外甥们侄儿们父亲去的早,就把他当父亲,逢年过节会准时到我们家报到,一大家族其乐融融。父亲是中医世家出身,有些少爷习惯,譬如食不厌精,他将农村的天然食材穷讲究,自己动手毕至精益求精,他蒸得一手有口皆碑的“盘龙鳝”。他还非常注重食补,农村地气肆盛,他每到季节交替之际,除了用雄黄或艾草之类熏陶屋子,夏枯草糖水,玉竹百合莲子汤,自制凉粉,参鸡汤之类都逢时制作,当然参鸡汤主要是给身体孱弱的母亲准备的,我们就偶尔能蹭点。

通宝推:燕人,秦波仁者,
家园 不说上千,直接说过话的至少几百人吧

没说过话的,见到的几千都有,没必要细算了。

我长在城乡结合部。基本属于解放后工业发展建立的新区,是下岗重灾区。两三千人的重工业工厂七八家,几乎同时大面积下岗。现在这些企业已经全部消失了-把头砍了头就不疼了-这是大家总结的朱镕基给国企脱困的良方。进夜总会的确实一家人都没见过,说实话,那时候夜总会还是高档场所,下岗的岁数进夜总会打扫卫生人家都嫌碍眼。下岗工人相当一部分是农村招工进城的,老婆孩子在老家县里,这些人四五十岁回家种地。纯粹双职工,一个人下岗的,勉强还能维持。两个都下岗的,各种找工作挣扎,我从学校到家两三百米一段路,能有三个修自行车的。一个月八十块钱扫大街的工作打破头,四五十岁的人,大冬天凌晨五点钟扫得棉大衣湿透。在菜市场捡白菜帮子当唯一蔬菜来源的,我认识的有二十几户。营养不良得肝病没钱治(家人互相传染,蛋白质摄入不够会迅速恶化),十年内全家三四口人死绝的有三户。其中一户的儿子是我小学同班同学(他妹还考上了大学,没毕业就没了),另一户和我家同楼不同单元,还有一户同小区的。这个阴影导致我上大学期间从不和同学一起聚餐,大学四年从来只吃自己饭盆里的东西。

这种记忆对我来说很深刻,牛顿第二定律忘了这些都不会忘。

所以邓小平死的那年,我们那里放鞭炮的此起彼伏,比哪年过年都热闹。我们那里那年过年本来禁放烟花爆竹,三十和初一放炮的警察捉了要巡街,自己大喇叭喊承认错误的。喊够一个小时就放回家,不喊的拘留七天。但是小平死了放炮的,警察一个不抓,耐心等放完炮,警车就拉警笛响两声表示自己尽责警告了。要是哪个警察敢抓怕是会激起民变。再说,警察里也有家人下岗的,要不是这身皮披着没准自己就去放了。

通宝推:胖老猫,阳春白雪,脉冲超宽带,陈王奋起,dahuahua,四十千,梓童,pendagun,非真,xm,独立寒秋HK,桥上,花大熊,阴霾信仰,hansens,newbird,四方城,甘丹,南宫长万,
家园 九州的煤矿老工人

确实不应该一辈子挖煤,但是,难道后来改行做半导体去了?

家园 户口是关键

你父亲的户口没变,这样你家就可进可退了。我的亲戚他们家就完全是农村人了。

家园 日本政府有相应的扶持政策

下岗工人中国也有相应的扶助政策。

但在九州产业转型过程中,日本通产省做了很多很多工作,导致九州产业转型很快。

这个中国政府确实是不如日本政府的,如果中国能够迅速转型成功,相应的社会痛苦会减轻很多,问题在于我们不能对当时的中国政府要求太高,人家驾驭市场经济多少年了?

家园 你这种重灾区不代表全国
家园 领导者不能上下同欲,公私分明,做什么都是错的

尤其是当事人都还在,嘴上说得好听自己,政委带头冲锋了吗

家园 你叫不醒装睡的人

我小时候住过的一个下岗工人多的小区,因为收钱的人和烧暖气的人有纠纷,有一年供暖停了。大家交了暖气费没人给供暖。因为中老年人多,宁可不吃肉也要有暖气,否则会出人命。为了防止扯皮大家从夏天开始上访,就怕领导说来不及。结果到时候还是没暖气,也真出了人命。不过不是老人,小区一个三四十岁的弱智(弱智真的看不出岁数,根据记忆估计的)死了。她本来心脏有病,一冷就犯了病过去了。当时大家都说死了好,她爹妈下岗摆小摊一边赚钱养她一边照顾她,本来就难。弟弟因为她也没上大学,在小摊上帮忙。她死了大家都少受罪,能攒钱给她弟弟娶个媳妇了。

这个小区暖气改造了三次,交了三次改造的钱。大下岗前后是企业负责,下岗开始后过了几年,企业彻底关门了,就是个人承包。本来锅炉和管道都是现成的,就买些煤,雇个人烧一下。但是每个承包商来了都说前面的暖气管道不合格,安全隐患,就要花大价钱改一次,改完暖气从来烧不好,一般是12-15度打晃,春节几天到18度。然后过几年走人。居民大都是无权无势下岗工人,靠子女资助交得暖气费,上访也没人理。那个弱智死的那年,我还受老邻居托找过一次市长,所以印象比较深。结果冷衙门的人,人家根本不搭理,丢脸至极。好几年过年回家都不好意思去那片了。后来听说,当初该市下辖某县一个煤矿事故,南方某地来的民工死了几十个人,一人只赔两千,人家市长来要说法,住了一个礼拜招待所都没见到这位市长。我受这点委屈屁都不是。就我的感受,在当地,共产党的声誉和小兵张嘎里的伪政权差不多。

直到后来煤改天然气那会,这个小区才被热力公司接管,有了正常暖气。那批下岗工人已经死了一茬了,大多在60-65岁。虽然不能说是冻死的,但是恶劣的居住环境肯定大大降低预期寿命。

通宝推:zen,阳春白雪,潜望镜,陈王奋起,梓童,黄锴爱李莹,钢铁飓风,布隆施泰因,老老狐狸,xm,桥上,学菩提,jhjdylj,阴霾信仰,袁大头,方恨少,燕人,高三三班,甘丹,
家园 煤改气还有这点功劳呢,不容易
家园 现在西河的争论,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以前河里对邓总持批评态度的占上风,是因为,阶级矛盾派占上风。站在阶级矛盾的角度,社会发展是为了服务人民。屁民被牺牲了,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更何况,毛路线就不能发展经济?

现在民族矛盾派把阶级矛盾派打跑了,再批评邓路线就费劲了。站在民族的角度,国家GDP第二了,马上就第一了,屁民作为发展的代价也就合情合理了,一切牺牲都可以解释为民族重新登顶世界的代价。不是很多河友说“我们挺过来了”嘛。

所以我说,西河的风向又要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