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下岗与1962年二千万城镇人口下乡,哪个牺牲大? -- 思想的行者
这是现在争论的问题所在,你站什么立场就得到不一样的结论
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哪个主导,真不好说。当然,如果毛主席这样的大神在,那一切矛盾都是阶级矛盾的体现。但毛主席不在了呢,民族矛盾是不是压倒阶级矛盾,就真不好说了。
而另一个让两派河友都很尴尬的事实是,“矛盾”这个词,在国内是禁用的。哪怕你说“民族矛盾压倒阶级矛盾”,在国内也很可能要享受缓则待遇。所以,大家还是珍惜西西河这个可以说出矛盾的地方吧。
TG历史上经常碰到严重的困难,也经常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1940—1941年,抗日根据地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小日本和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包围封锁,企图困死TG。当时,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冬天没有被子盖,是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的真实写照。为了战胜困难,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了‘精兵简政’的策略,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里还专门提到他。
60年代的下乡与当年的精兵简政,本质上异曲同工,都是因为要发展,供应能力跟不上,不得不让一部分人回乡生产,减轻负担。
但是,这样的精兵简政和下乡,是在党的组织下进行的,党不是把这些人当包袱扔了。减下来的人是为了TG能战胜困难,是光荣的,是做出了贡献的,TG和全国人民也是承认他们的贡献的。
反观九十年代的下岗,看上去也是减人,也是为了减轻财政压力,但实际上,TG或者当时的掌权者已经把那些下岗工人当包袱给甩了,任他们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自生自灭。
那些人利用TG数十年积累下来的和百姓之间的信任,忽悠下岗工人同意下岗,然后过了海就是神仙,包袱甩掉就不理了。谁相信谁倒霉,拿着不多的下岗费,一个通胀就消灭了他们购买力的大半,把他们的生活陷入困难的境地,这哪里像当年团结群众共同克服困难的TG,纯粹是见利忘义的奸商!
所以,拿当年的下乡和后来的下岗相比,是很不妥当的,因为当年TG是和群众一起共同战胜困难,后来的那些人不过是把群众当作用过了、已经没有多少价值的抹布,可以随时丢弃。
因为俺们在整个8、90年代,都在做“代价”,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无望之中。
我觉得,大牙也觉得让俺们承认邓总多么NB非常不公平。
不清算原罪阶层重新分果果,谁会认可所谓合理
论牺牲,该轮到它们了
几句忽悠也就糊弄傻子,老百姓私下里明白着呢
六十年代干部赶人回乡是为了侵吞国资讨好洋大人吗?
世纪之交大下岗是
有的好企业也故意整垮
自己养活自己不是最基本要求?
又不是发生什么大灾了,不救群众,这才叫丢弃群众。
不是为了减轻财政压力,而是国企本身发生大面积亏损。
国企全面亏损了,共产党执政根基在哪儿?
当时已经发生了银行大面积的对国企坏账,对国企惜贷,国企三角债,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
从国家的角度你说是不是让国企活下来更重要?
侵略者来了,八路军兵力少,为了群众不被屠杀,八路军就要死守阵地?
不死守阵地就是丢弃群众?
[quote]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quote]
因为国企的亏损本身就和当时的政策有巨大的关系,单说一个税收,国企是全税,外资是几年免税,私营企业是基本不交税;再加一个拨改贷,能顶住的企业真不多。
不过八路历史上为了群众,不怕牺牲的例子可不少,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都是。
要突出民族矛盾的重围,也就无根可凭。原始阶段的中帝,面对经验丰富握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老牌帝国主义,难有胜算。甚至于阶级矛盾都会被利用并放大,苏联就是这么崩溃的。
伦敦街头和英国中北部若干地方都有自发歌舞庆祝活动。
与同学说的故事可谓相互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