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接着闲聊,关于温铁军的印象--读《八次危机》 -- 起于青萍之末
印象中,温铁军也是野狐禅,原因也是经济学家的圈子不收他。在他跟陈平网络连线对谈时,陈教授夸温是人类经济学家,温脱口而出:就我这样,没人当我是经济学家。陈平只好说:那我称你为人类社会学家吧。哈哈哈哈。。。
其实温铁军是妥妥的“三农问题”专家。他对中国和世界问题有自己的理论框架和叙事逻辑,他认为,世界的结构是“中心-边缘”结构,西方工业化的过程是一个从中心向边缘转移危机的过程,他概括为“成本转嫁论”,他认为“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中心地区向边缘地区转嫁周期性危机的过程”。他用这个分析框架分析中国工业化的过程,对前三十年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其中的曲折给予了极大的同情,真正反对了历史虚无主义,我估计应该被人扣过“极左”的帽子,温本人最烦人争左右了,他说,在他的团队里争“左右”的人就出局:我们正在打劫呢,不许笑~~~~,阿,串戏了,哈哈哈哈:是正在搞学术呢,不要吵左右。
他的《八次危机》我看了一遍,他用“现代化周期危机理论和成本转嫁理论”对前三十年的热点事件都进行了描述,他冷静地叙述事实,不贴意识形态标签的写法,我就很喜欢,比如,他叙述58年大跃进后“非正常死亡”情况时,写到:“不做任何对比,单一引用1982年重新修订公布的60年代的政府统计数据,1960-1962年“未增加人口2000万人”,很大部分因营养不良引起的生育率下降和新生儿死亡引起的,同期成年人死亡率上升,有一部分直接死于饥饿。”
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明确:所谓“饿死2千万”是1982年修订出来的,而且只是“未增加人口”,其中很大部分是“营养不良引起的生育率下降和新生儿死亡”,意思是“未增加人口”要么根本就没生,要么刚生下来就死了。
其实1962年,党中央对“非正常死亡”情况做过专门调查,按戚本禹介绍,七千人大会以后,他参加了一个调查班子,分省分区核查,实际统计59年至61年的三年非正常死亡的数400多万人,戚他们为了防止统计的缺失,所以加上各种修正的统计遗漏,最后确定为800万人非正常死亡。这个数量级我觉得应该靠谱。
温铁军在书中描述改革开放时期的农村改革时,用了两张照片,一张是小岗村承包者的血手印,另一张是1982年山西晋城要求保留人民公社的血手印。这还不算,在小岗村的那张照片里加了一个注脚:据当地的地委书记介绍,这张照片是当时新华社的记者组织策划的。
哈哈哈哈,他书里不说证据是真是假,只告诉你证据是怎么搞出来的。不著一字,尽显反意。
温铁军按自己的分析框架,把中国工业化的过程分为8次危机过程,前三十年3次,后三十年3次,加上1997年和2008年两次输入性危机。
前三十年的3次危机分别是:
1958-1960年:由于第一次引进外资,国内先是按外资国苏联的模式组织城乡二元结构,同时提取农业剩余作为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到58年外资断了,只好放权给地方,组织大量的劳力,通过“人力投入替代资本”来维持刚刚起步的工业化,这就是“大跃进”的本质。由于接受放权的地方政府根本没有工业化的经验,推高了财政赤字,而引进的苏联外资也转化为财政赤字迭加外资中断,导致经济紧缩危机,最后,通过把多余就业劳动力转移到组织化的农村,来软着陆渡过了危机。
1968-1970年是外资完全断决的情况下,为了战略安全,大力投资三线建设,造成过大财务赤字引发的危机,最后也是通过毛泽东将知识青年送到组织化的农村去,用城乡二元结构将危机转移到农村实现了软着陆。
1974年-1975年是毛时代的最后一次危机,它是因实施第二次引进外资的四三方案转化为国内财政赤字的危机,也是最后一次全国性的上山下乡运动。
他说,前三十年吃的苦都是工业化的代价,非要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去解读,说“大跃进”是极左,1980年的第三次引进外资是“洋跃进”这完全不得要领。
改开后的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危机又不同了,因为“包产到户”国家对农村甩包袱,改革后的工业化进程中的危机就不能转移到农村去软着陆了,只好在城市里面硬着陆。表现出来就是危机的周期从8-10年缩短为5年左右。
8次危机中,最危险的危机是1993-1994年的危机,是外汇赤字、财政赤字、银行赤字三重危机同时爆发的时期,最后靠着比较残酷的“铁血十六条”改革,把教育和医疗的市场化和私有化,放弃社会公共服务,让城市和农村共担危机成本才渡了劫,这次危机是中国经济的分水岭,一是中国经济受外向性经济影响越来越重,二是产业资本过剩导致金融资本、投机资本大幅扩张。
总之,按温铁军的分析框架,新兴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有着内在的危机机制,后发国家的工业化,资本原始积累是核心的问题。外资引进必然会复制资本来源国的管理模式和意识形态。一般国家在经济危机来临时,无法转移危机的成本导致工业化夭折。而中国依托“城乡二元结构”和组织化的农村确保了工业化周期危机在农村的软着陆,保证工业化不致半途而废。而在缺乏资本的国家里搞工业化,政府的政策“亲资本”是必然的选择。
饿死3600万夸张了点,饿死+外逃3200万左右
3200万不包括因饥恶加速死亡的
55-57死亡率约千分之七
58年人口加上59-61出生人口,按千分之七死亡率减掉三年的,和公布的人口作对比即可
对了,盯一下65年的,想想一下少增或减少那么多原因……
那几年外逃(境外)总量缺乏精确数字,但也不会太高,估计最多不会超过500万
这么多漏洞居然没指责的,遗憾——
1、55-57死亡率约千分之11.5
2、63-64人口总数和出生率死亡率对比很有意思,不是1965
……
50初甚至80初死差不多前,死人数量洗涤是越抹越黑,笨狼1979生,小时候经常被经历者念叨那时的苦。长大后问过来人也是满腔苦水,爱戴毛却不知道武汉会议、六级通讯的一样不满毛
怎么狡辩也改不了至少饿死两千多万,把加剧死亡的算上3000万只多不少,而且我是按统计局的表
就是锅该给谁背的问题
二共为了自证猫论正确,真的是连祖宗都卖了。比辛灏年之流编造孟良崮共军强迫地主小媳妇光腚冲锋还要无耻!这个无耻博物馆现在也不知道还有什么人会去参观。
(白修德拍摄的,反映的是1942年河南饿死三百万人的大饥荒惨状)
包括这张:”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高潮期间,修建十三陵水库义务劳动的照片!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参加了义务劳动。“
这么粗糙的明捧实贬,会是疏忽?怕不是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藏有邓黑罢。
应该说温先生的做法是学术性很强的。但是学术圈很多人可能是用名词包裹了信仰,所以不能接受温先生的论证,特别是不能接受他的结论。
温先生曾谈到90年代他提交研究结果时曾被老领导训斥,其实这位老领导很可能是用他自己的方式来保护温。但是这种方式显然不是这类情形下的孤例,于是大家便逐渐明白什么话该说,要怎么说,什么话不能说,打死也不能说。温先生的可贵在于他还是把他的研究说出来了。学术实力真正强的人就算不了解不想接受温先生的结论,对他的路径逻辑和方法也没法反驳,于是只好无视。
西方目前学术上仍然远强于中国,这是事实,但从欧美学成回来的学者并不一定就是信仰先行的。甚至那些明显是信仰完全压倒实证的人自己是不是信仰那些也很难说。
坚守某些信仰的真就是那些公知吗?还是公知只是代人发声大家都明白吧。
唯恐“毛共时代之罪恶”,不能昭告天下,中外人神共愤。
们就开始了例行的高能表演,集体无视或者玩消失了。
这表现,跟传谣造谣的时候,跟给前三十年泼脏水的时候那个劲头,正好截然相反。
实事求是这个最基本的原则,对他们来说,恰恰是最做不到,最不能做到的。
实在是不屑于这类人的人品。
他们见到40年前签下“大包干”责任书按下红手印的部分小岗农民,参观大包干纪念馆、沈浩纪念馆和当年农家,参加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下简称“中联部”)主办的第十九届万寿论坛,探讨改革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体会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农村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经验。
难怪大包干纪念馆中的那些照片下,英文水平不低,原来如此。
就我接触过的几个去过该博物馆的人,包括单位同事,回来后的感想不是崇敬而是轻蔑,烂泥扶不上墙是他们共同的观点,就他们所见,周围一圈没有被扶持的村子发展的都比小岗好,小岗人习惯躺着吃补助和扶持,这真是绝妙的讽刺
真是好奇,这些人历史会如何评价?
指鹿为马的赵高?六贼之首的蔡京?
简直是无耻之尤!
好在郭还有点人气, 不敢随便封号。
三年苦难饿死的还是很多的,选择性失明没用
当事者文章和老人回忆有的是
党史资料也不少
为了几个叛徒一样的人,更是为了私利,昧着良心吹嘘烂政策,吹嘘烂泥扶不上墙的小岗村,怎会让人信服?
他反复强调过去的经验,强调新农村建设。
是不是在暗示,未来可能会有一次大规模人员返乡,来应对未来的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