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清军入关后执行的大屠杀政策 -- 燕人
不知道这是出于他们在哪一方面的相似?
泰山会、正和岛、长江商学院等也实锤了——要不要你先看看马云关于江浙也搞“一国两制”的那段视频?
这几十年把太监都演做“坏人”、戏弄的对象是影视剧及其”历史顾问“所为。而影视剧都是要大笔投资的,投资的只能是有钱人不会是没钱的。指出这点,你就认为是”出身定义阉党“?呵呵
还能找到一些县志、地方志等。而宋元之前的纸质记录就太少太少了。现在的印象是:因为大学、研究机构都以在海外发表文章为方向,所以在这方面下功夫很少。希望现在国内有青年学者开始用功。
《南明史》还没有看完,感觉上满清判定南明各个残余政权,大量借助了汉族地主武装,这些地主武装都以杀民养兵为手段,好像不大敢向北京清庭要钱,清朝也睁眼闭眼由着他们去胡来。那会儿八旗似乎也通过在北京附近圈地,获得了基本生计,所以出征时花费也很少。
后来的三藩之乱,其中就是当天下基本平定了,三藩不能再靠杀民养兵的方式自肥,就不断和北京要钱。模糊记得吴三桂要的钱浪占了北京能收到赋税的很大一块。对康熙来说,拿出这么大一块财税养虎为患,不如养自己的八旗绿营。对吴三桂来说,问题和民国初年的云南唐继尧军阀差不多,云南地盘养不了10个总兵,四川又被各方杀戮一空,康熙不给钱,就只能反了。双方其实都是没有什么余地了。不过好像没有历史研究者从这个方面进行研究。
苏州拙政园,原来是吴三桂女婿的,这个信息可能透露出吴三桂在江浙一带也是下了功夫了的,这个女婿显然就是要联系东南士林,也就是原来培养辽东铁🐔的东林党人,目的不言自明。
教员选集第一卷,有关调查研究的部分,就讲过和县里老胥吏聊天。今天研究历史,也应该这么下功夫。
好像顾炎武还时不时去北京在清官家里住一段。
至于宣传满汉、华裔之别,雍正也没杀那个曾静,而是写了《大义觉迷录》。今天也应该对在国内搞传播《新清史》的,处以最严厉的治罪,而不能听从“学术交流”的诡辩。
比如本来吴三桂,三顺王等人已经边缘化了。
正是因为剃发令以后各地纷纷抵抗,满清兵力捉襟见肘,才重新让他们领兵南下。
地主团练武装成气候还是要到清朝了,毕竟明朝历史上一直防止地方势力做大,直到崇祯朝都没开放团练,还出现了在义乌按戚家军法编练团练的许都被逼造反的奇葩事。
结果就是民众的军事素养和组织力度都极为低下,各地抵抗经常有勇无谋,一盘散沙,声势浩大,但被几百降清的原明军就轻易平定了。
云南可以推荐去看看南明史中有关孙可望的部分,真是卿本枭雄,奈何作狗。。。论治理一地的能力,孙国主真是吊打南明。。。
在满清最受“优待”的一段时间,不久满清就会让你知道什么叫满清了。
这段时间一是新进中原,汉族其他族的反抗此起彼伏;二是三藩已经开始要造反了;三是满清内部也矛盾频发。满清的统治很不稳固,甚至岌岌可危。于是就极力收买汉族地主和知识分子,想要造就一个稳定的后方。
三藩平定,满清觉得统治稳固,无需容忍之后,就开始收拾这些知识分子了,到乾隆升级到高峰。
好比足球篮球乒乓球,我可以评价:XXX XXX玩得不怎么样。
有人说,你上,比他们强?
我回答:肯定赶不上,还差得太远呢。——这绝对是客观事实。
又有人说,你写写明末的事,写不了单开一个帖子也行。
我回答:写也写不好,开了帖子也管理不好。
于是有人说,那你想说啥?
我回答:我觉得郭老的《甲申三百年祭》写得不怎么样,至少赶不上金庸先生的《袁崇焕评传》,尽管两篇文章写的内容不完全一样。
有的人抬杠,别人说:谁谁谁不错。他接过话:他就像我。另一个人说:某某某也不错。他接过话:我就像他。——可能如此吧。我不提地域问题,不是地域黑。
有人说过:每一片树叶都是独一无二的。A在这点上可能像B,在那一点上又可能像C。
我所说的是谁呢——大亨们是也。
大亨们像什么?东林,太遥远看不清。近一点,几百年前,十三行。一两百年,江浙大财团。
康熙树立史可法、乾隆皇帝树立袁崇焕,用意是维护满清皇权的合法性。查良镛将各种好词堆于袁崇焕身上,和乾隆配合得不错。
死于康熙31年,黄宗羲死于康熙33年,都是善终,都是死于三藩之乱后。如果如Pattern兄所说,三藩之后开始搞文字狱,这三个的弟子如果有被整治的,必然会牵扯到这三位,那批死后,对不对?
有吗?
或者,康熙乾隆对明代东林党及其后裔特别优待?
本质上是为减少社会管理成本提供思想和文化保证。古代通信和生产力不发达,管理层级到不了很深,需要小团体自组织管理,需要人民群众老老实实不要瞎蹦达。儒家和宗教就起到这个作用,难听点说是要“驯化”人民。在这个过程中当然有个人的利益、个人自由等人权受损,但是情况就这么个情况,现代人再高明,单人穿越了去古代,一样要用这个工具。
而且挣脱桎梏也不是没有代价,现代人心灵迷茫的比例怕是远高于古代吧。所以说要承认现代思想的先进性,但也不要那么优越感十足。
然后情势变坏,为了防止汉族倒向吴三桂等人,文字狱停了大致三十多年左右。这段时间比那几位更离谱的(满清看来)也没事。
审查的结果,自然是写这种文章的人罪大恶极、丧尽天良、死有余辜。作者戴名世被判凌迟处死,其他相关人员如给文集作序的、印刷的、推广的等等,或斩首、或流放东北为奴,妻女也一并为奴,总共牵连了三百多人。
康熙同意审查结论,但为了表示皇帝的仁慈,所有案犯降一级从宽发落:戴名世凌迟改斩首;其它从犯原来判处斩首的,改为跟妻子儿女一起流放东北,给披甲人为奴;原来判处流放的,改为就近给旗人为奴。
“南山案”标志着清廷开始重启文字狱工具来对待汉族士人,思想文化专制政策再次加强。从康熙晚年到他的儿子雍正皇帝,再到乾隆皇帝,文字狱之风将越刮越烈。康熙只是开了个头,真正大规模的文字狱,还要再等几十年。等到清军彻底消灭准格尔汗国、解除了来自西北方的威胁之后,才由康熙的孙子乾隆来放手发动,那时候的中国文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腥风血雨、斯文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