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GA系统的反腐打黑,终于有点求死不能的味道了 -- 方平
这个处长(我说的是现实的原型)十有八九是个背锅的。钱大概不是他的,真是他的怎么可能不敢花,这岁数不花贪了干啥。更合理的解释是,他在替领导背锅。老百姓出身,这也是个晋身的法子。不管是没发现,还是背完了,都是好日子。想想光现金就好几个亿,判的没要命吧?只要不死后面都好操作。看看河北的李真,东拼西凑算出几千万,少个数量级,还是着急忙慌就毙了。为啥,他供出程维高了。一个秘书把领导供出来,必须死,罪不至死也要罗织到死罪。程维高呢,好像是以厅级干部待遇退休(大概,如果不准确大家可以纠正)。以前有个周正毅,据说因为是替领导背锅坐牢,坐的风生水起,还在监狱开公司办公会。这几天一出来就是电视台美女伺候着,不知惹了谁曝光了。还有一个女辅警,给好多领导睡了去威胁勒索,结果没收嫖资和勒索的钱不说,罚得一辈子还不起还要坐监。官员们惩罚要轻得多。这些例子就是说明官员的行为规范,或者说潜规则:凡是给领导带来危险的,一定往死了整。能给领导背锅的,一定是好好照顾不让你吃亏。
《人民的名义》这个剧,就那些事,反着解释,逻辑上就非常通顺了。背景是李达康配合老书记余孽贪的大头,高育良和祁同伟贪的小头。然后新书记和侯亮平该怎么办才能既立下威又夺了权,还要让老百姓说好。回头细看,片中人物几乎都是官场教科书式的操作。开始逼(放)走丁义珍把水搅混,敲打手段狠毒但是失去靠山的李达康离婚洗白收编,高育良根基太深如留下当二把手肯定要和一把手分庭抗礼所以要除,平民出身的能办事有污点的公安厅长祁同伟对高太忠心不得不死,平民出身不贪也没资源办事的区长被纠个小错羞辱式降职等等。总体上看就是收编秘书帮,把汉大帮连根拔起,一统江湖。这个剧告诉我们坏人要怎么做,才能看起来像好人的。
他们一个个自杀,入狱,作为从小长大周边的叔叔阿姨,虽然自己父母清廉,作为子弟,如何想?
如果他们像当年一样下放,批判,如何?
真是给个痛快地意思么?
这个东西是臭,随着邓封妻荫子的方向确定,是确实存在的。
这是封建制度遗存,在西方也大片都是。
会被喷,但是蓝血咋可能去网站?不会的,有的是狗腿子像当年赞美歌颂佬干一样,好吧。
所以你觉得不固化,实际上,通道已经封闭了。
是政商结合体。
应该承认他的贡献,但是某些错误也是需要关注和检讨的。
江对抗对面,很难,从胡时代来看,江也是支持反腐的。
只是能力和资源有限,只是定点,所以效果不太令人满意。
他确实还是支持腐败有理合理的论调。但是他不知道放任自己人实际上也是放开了老虎。
那个时代的大的环境还是太恶劣,这点他没有也无能扭转。
能够友好谈论就可以啦。
李昌平的问题,昨晚没有时间展开,现在详细说一下。
声明一点:我看的都是第二手、乃至第n手的资料,方兄是湖北人,如果有第一手的资料的话,万望指正、分享,不胜感激。
======
1. 李昌平大约是84年开始做乡党委书记的。按现在能看到的资料,他那段时间干得很好、很开心(当然,那段时间的农村政策也的确好)。
为了更好的工作,他于87年出去脱产学习(感觉经济学硕士就是那段时间拿的,不过不能确定)。然而他脱产学习的那段时间,中央连续出台不利于内地农村的政策,把农村一步步打入深渊。此后做落后地区的乡党委书记,最大的考验就不是行政能力,而是对农民下不下得去手(这个我回头细说)。
因此,方兄质疑李昌平的行政能力,我是不认同的。而七常委批示的改革的失败,恰恰证明李昌平的失败不是行政能力问题(这个下面我会引用温铁军的话证明)。
2. 关于方兄所说的,“李昌平最终也算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中国改革》的农村版主编(正处级、北京)”,温铁军是这么说的:
李昌平辞官以后,地方领导还跟着追杀,非让他做无业游民不可。所以方兄论述的起点:
并不是事实。地方恨死他了,肯定是嘴上支持、暗地下绊子。
中央的支持呢?在我看来也不是真心实意的。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看李昌平是怎么失败的。方兄的帖子引用了温铁军的说法,但是没有引全:
方兄引用前一段说明李昌平得到的支持力度大,然而不到一年(我的印象中是半年)就让他走,这算什么支持?
李昌平干的两件事:一是不准下级部门扰民(钱照给),二是清理下级部门借给乡政府的债(利息照给),招致了下级部门反对,不到一年(我记得只有半年),县委就一定要把他调离----中央如果真心实意支持他,会是这个效果吗?
如果真如方兄所说,李昌平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绝对支持,却连乡政府下属部门的这么一丁点利益都动不了的话,这笑话就大了。
所以我说:从中央到省地县,对李昌平的支持都是假的。中央是做做样子;省市县则是口头支持、实际下绊子。越朝下,下绊子的力度越大。
-----------
这里澄清一下:我之所以强调李昌平的经济学硕士学位,不是因为我认为学历即能力----我还没有那么浅薄。我强调李昌平的学历,是基于两个原因:
1、李昌平在80年代是一位成功的乡党委书记;
2、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干部提拔,学历因素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基层,有学历的干部比较少。即使抛开能力不谈,以李昌平的年龄、资历、学历,不提拔也是非常不正常的。
==============
现在转回头说一下80年代末90年代初把农村打入深渊的一连串政策。
有关这个话题,我发过一个主贴:七天:浅谈内地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的兴衰和政策背景
这个帖子内容比较多,我大致总结一下:
1)分地给了农村用地自主权;这个自主权导致了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这些集体所有制企业是基层政府的钱袋子。
2)84年取消公社、设立乡镇,基层组织形式发生根本变化,政府规模大大膨胀(比如说以前公社只有一个财税员,设立乡镇后发展成财务所、国税所、地税所三个所)
3)87年财政包干,财权上收、事权下沉;
4)88年开始反思大包干。但是在调整过程中,8x8发生了,分地成了改开的牌坊,再也动不得,这导致调整做了一半、成了夹生饭。具体是:88年《土地法》收走了基层用地权,89年银行退出农村。这两个政策直接导致了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的衰亡----基层政府逐渐失去了这个钱袋子,但是降低基层负担的那半套调整没有做。
5)88年《土地法》导致了更加严重的土地浪费和污染问题;
6)92年南巡后,东南沿海获得了廉价的土地使用权、优惠的财税、金融政策,而内地农村则承担了“守住土地红线”的“光荣任务”,于是1亿民工东南飞。
7)94年分税制,财权进一步上收、事权进一步下沉。连军烈属的费用都不拨钱了。
8)失去用地权和银行支持的乡镇企业的负担不断增长;
9)农民的负担也不断增长。农民负担增加导致购买力下降,农民购买力下降导致乡镇企业没有市场,乡镇企业困难进一步加剧乡镇财政困难。乡镇财政越困难,农民和企业的负担就越重,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直到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完蛋。
10)最后基层政府的负担完全压在农民的头上,就是臭名昭著的“三提五统”。
11)负担加重导致种田赔钱,种田赔钱导致土地抛荒,土地抛荒导致公粮难收,于是基层政府开始收旧社会才有的“人头费”。从刚出生的婴儿到80岁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每年都要交几百块钱的“人头费”。
12)三农问题日益严重后,中央下文件要求减轻农民负担,要求农民负担不得超过产值的x%(个位数)。这又催生了产值注水问题(中央规定负担比例,只有虚报产值才能收够钱)。
13)然后呢,产值成了政绩,政绩出官。于是注水越来越严重。
-------------
在我的印象里,90年代是内地农村最黑暗的时代。那个时候的乡党委书记,说难干难干,说好干也好干:
只要你能按上边的要求注水、然后不择手段地把钱从农民手里榨出来,你就能做好这个乡党委书记;
但是,如果心肠不够硬、血不够冷,作为直接面对农民的官,下那样的狠手对付原本就很可怜的农民老百姓,也不那么容易。
所以,我开始才说:方兄质疑李昌平的行政能力,我不能认同。李昌平的问题不是行政能力,而是心肠不够硬。
那段时间的农村有很多悲惨的故事。我高中的同桌就是我大二那年死的。
而是口才派的不可靠。为什么?因为口才派太顺了,一旦进入系统,就进入了类似红二的上升通道,工作能力方面说的比做的好,芝麻大的成绩可以说成西瓜,再就是喜欢搞派系,因为是派系成就了口才。当年是为了平衡党内各大山头,提出来共青团是接班人的方针,没想到五十年后却成为了党内最大的山头派系。
1. 只提李昌平去做《中国改革》的农村版主编,没提湖北地方领导对李昌平的追杀。按温铁军的说法:
这足以说明湖北地方领导是多么恨李昌平。间接否定了方兄论述的原点之一:
2. 只引用了李昌平改革临时拥有的一些权限,用于证明李昌平得到的支持力度,没有引用不到一年县委就逼他走人。
基于1,我们很清楚湖北地方领导恨死李昌平了,尤其是县里的领导。可以想象,“所有部门都反对这个乡党委书记”是县领导乐见其成、甚至是县领导暗中策划的。
如果,李昌平的手下反对李昌平得到了县里的暗示,甚至清楚地知道闹一闹县里就会很快让李昌平滚蛋,他们会怎么做?
3. 温铁军用李昌平做例子是为了说明:
如果李昌平的手下反对李昌平是得到县领导默许、暗示甚至鼓励的,那么李昌平手里哪还有什么“帽子权”呢?
换句话说,只要县领导愿意,李昌平的改革必然失败。除非有更上级的领导支持他。但是,市里、省里显然是不支持他的。
中央,也就是说说而已。
否则的话,怎么解释不到一年就让他走人?怎么解释他辞官后还被湖北地方领导追杀?
江是我的前学长,多少有几分香火请,我应该维护他。
不过,从道理的角度讲,放任腐败这一条,是要动摇国本,给TG掘墓的,他做再多工作也弥补不了,因为大节有亏。
旁人看就是权力斗争,定点反对手的腐,对自己人的腐败则是纵容。
不像今上,六亲不认,谁的腐都反,这才是有担当有原则的样子。
这不是问题。
甚至倾轧,任人唯亲也不是问题的核心。
核心应该是要不要炒饭这堆官僚。
本质上更接近于政客,但是有一定的政治家水平。
简言之,升级版的常凯申。
在权谋,利益结合和交换,对人心的拉拢和把弄,这些地方都属于一流的。
但是比光头好的地方在于,江毕竟是新中国培养的工程师,具有对工业化的判断。所以在面对更强大的对手(美国),发现那些权谋在实力面前很不堪时,他及时的启动了即将没落的中国工业化升级。这个是一军工为切入点开始的。
江有他的历史贡献,但是没办法过高估计。他的很多行为,还是属于被动型,是在对手出招后的反应。但是反应基本没大的失误,所以还算合格。
和教员那种掌握主动权,牵着对手鼻子走的战略部署,完全不具有可比性。可笑的是,江在后期很希望自己达到教员的高度,不济的话,也要是邓的水准。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他还是不具备这种资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