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商品房本是善政 -- 审度

共:💬70 🌺200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商品房本是善政 -- 有补充

商品房走过来的这30多年,就是一个资本立法,把一个善政变成共和国癌症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都在飞速发展。农村不说,城市人口,我印象中,刚解放时只有10%左右,80年25%左右,有兴趣的不妨查查。也就是说从6000多万变成了小3亿人,住房的缺口十巨大。而国家,企业的资金,由于现实的压力,只能偏重于投入再生产,所以总体上来说,八十年代农村城乡住房都很紧。另一个方面,“改开”后原公有企业逐渐私有化,逐渐效益变差,企业也没有能力和动力解决职工住房。那么,放开口子,房产商品化,概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商品房的确在解决住房需求方面,起到了巨大的积极意义,这个时候,它是一个善政。

商品房价格高是天生带来的。90年被期,应该是93年左右,就有人批评商品房价格高,北京普通商品房要两三千一平方,大约需要普通劳动都不吃不喝二三十年(具体数据不一定准,意思说错。后面类似)。但到2000年初,商品房还就是房子,那时候买二手房,报纸电台教怎么估算价格时,使用年限还是一个很重要计算依据。

90年代的商品房并不好卖,很多地方为了促进商品房买卖,推出了买新房入户口的政策。这是第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为商品房资本立法。

然后中介就应运而生了,租房中介是小意思,这里说的中介就是所谓房地产销售公司。这些销售公司,把包接手开发商的房子,代理销售,有买断的,有约定销售进程的。销售公司的进入,正或掀开了房子炒价的布幕。

然后,卖楼花,囤地,零首付,房地产开始正式进行金融性炒作。(按揭不算)。然后就慢慢变成吸血的癌症,变成大山。

这个过程当中,为了推动房地产业,修改了很多法律法规。

先这些。

通宝推:心有戚戚,普鲁托,狂草舞茅,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4)
家园 续一。 -- 补充帖

我0几年的时候,看着动辄几十上百亩的地产项目,第一个反应是住这里的人吃风?第二个反应是这不是起房子,是建城建镇。

中国的房地产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早期的操作模式,是买地,起房子,卖出,回笼资金。(现在还有认识这样搞的区域性房地产商,这些人的路越来越窄,不过还是有存在空间。),房子不好卖,破产了的也不少见,这个破产是真破产,倾家荡产的,不是庙破方丈富的那种。传统的房地产不好搞,要处理各种法律法规,官民关系,金融银行,市政规划等事。一官一规划是很多人批评的现象,不是官员水平不行,也不是官员显摆水平,而是其中涉及的利益巨大。房地产商深度介入市政规划,这个也是资本立法之一吧?

通宝推:心有戚戚,
家园 续二 -- 补充帖

国内梁广大八十年代在珠海提出“经营城市”的概念,一直有人批评,至其98年退休时,社会总体评价是失败了。几年后,梁广大“经营城市”的理念,被重新拾起并成就辉煌。

房地产的的事后面都知道了,在“支柱产业”的名头下,在国家推动建设大型,特大型,超大型,超超超超大城城市的政策下,房地产和金融深度捆绑,一体两面。

经典段子是这样的:西西河审度手上有1000万,把这1000万送给银行领导审度1,借了5000万;5000万送了3000万给西西河市市长审度2,用2000万拍下了2平方住宅用地;2平方住宅用地,拿给钱行领导审度1,抵压了1个亿,2000万给了审度1,余下8000万,至此为止,净利润2000万——当年真有到此为止的。

审度1一方面找来建筑公司,包工包料,另一方面,拿到地就开始卖楼花。不管行不行,先收了1亿预收款,通过银行按揭把10亿房款给收了。

这就是当年的经典段子。

银行有损失吗?风险很低,功劳很大。现在不还有人说么,现在房地产危机国内银行风险很少,因为有抵压——起码帐面看,是这样的。

政府有损失吗?没有,功劳大大的,城市市政搞得挺好的呀,投资也上去了,GDP也上去了。

买楼的有损失吗?没有,真的有楼,还升值了,赚了。这么好的链条,审度同学干吗不玩下去呢?

建筑公司有损失吗?没有,收到工程款了,给的价还挺高的。

一时之间,跟着房地产的,都富了,美国算个屁。

通宝推:自由呼吸F0,心有戚戚,
家园 续三房子不是白菜 -- 补充帖

商品房当年是个善政,有相当多的人是反对的。本来有房分,现在要买房。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的概念中,一参加工作,单位马上就有个窗明几净宽敞房子分下来。当年的实际情况,有房子分配的是好单位的待遇,而且是结婚了才有,一般单身狗,只能宿舍。结婚了就有房?结婚只是分房的前置条件之一,还有很多条件的。“宁要上海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是当年开发浦东时的一句话,也则面反映了住房的紧缺。这一个问题,很多的资料的。

另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普遍的大有住房是人天然的权利的错误观念。“长安居,大不易”,其实,哪居都不易。房子从来都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财产,没有之一,对于一般人来说,人生起一次房子,已经是成功的人了。

对房子要有客观的心态。有时候想想,那些嚷嚷着没买新房不结婚的,这个观念从哪来的?是不是房地产公司宣扬的?

上面第一段,是说当年住房囧迫,第二段,是说住房的价格本身就不可能很便宜,谁起的都不可能便宜。那么,住房囧迫,发挥社会力量建房,就成了一个相对好的选择。成功的例子是有的:电信,公路,燃气,当然过程也是被骂死。商品房解决了相当多人的住房问题,如果不搞这个商品房,这些问题就是另一个故事了。那么,商品房贵,只解决了有钱人的问题,穷人的没解决。是的,房子是重大资产,穷人没那么多资金,购置不了这个重大的资产,所以没商品房住。那么商品房对买不起房穷人的居住条件有没有起到改善作用?肯定有,买房人空置出来的房子,就能起到改善穷人居住的作用。

如果商品房制度一直谨守本意,起房,以合适的价格卖出,这个合适的价格,我觉得大约是当地当时人均年收入的二三十倍吧,那是不是一个善政呢?

好吧,公租房,我们把其他所有的影响因素先放一边,公租房,不仅公租房,所有的福利,是不是都需要物质财富的支持?有了足够的物质财富,才能有相应的福利。八九十年代,国家财富支持得起普遍性公租房吗?多说一句,公(租)房按我所知起码80年代末就有存在,因为我的一个同学,当年住的就是公租房,大约六七十平方,两房一厅带厨卫阳台,一梯两户六层,有七八栋,我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牙是所谓“灰砂牙”,就是在这家里。粤北贫困县。

通宝推:心有戚戚,
家园 续四:房地产税是恶行 -- 补充帖

房地产很快发展成金融房地产,支持者当然是各种理由支持,最有名的就是资金池理论,金融房地产俨然成了定国神器。但实际上,我们会发现,金融房地产深度绑架了国家经济,对其他行业造成了深切的伤害,对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恶劣的影响。

主流认为,朱镕基的分税制是房地产财政诱因,这么说是掩盖了真正的原因。分税制的缘由和效果不在这里讨论,但分税制并不是房地产财政的真正原因,只是个替罪羊。房地产财政一般说法是分税制中央拿走了部分税收,据说是大头,导致地方事多钱少,不得不搞房地产财政,这个说法完全经不起推敲:为什么越是有钱的地方越搞房地产财政?

八十年代的“改开”,和六十年代“公社化”时的思想我认为是一样的:吃他娘,喝他娘。公社化时,大家家里都不能煮饭,去食堂吃,吃大米饭,管饱,不限量,绝大部分人从未吃过这个爽。陶铸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干活,结果没到过年,就没粮食了,还刚好是青黄不接之时——这是我们那关于公社化时的回忆:饿,很饿。长辈说的“公社化时”是哪一年,具体我并不清楚,是不是就是所谓“三年自然灾害”?其他地方不知道,我们那,就是人祸,无关天灾。那么八十年代的“改开”,也同样是把累积的财富分光花光卖光,同样爽了一段时间后急剧陷入财政困难的状况。

政府财政困难怎么办?卖,卖了还不够,那就“取之于民”。然后就然后了。

以上是我对房地产急剧发展成金融房地产的原因分析:相当于政府把税权卖给了房地产集团,然后房地产集团收血税。那么房地产税,则更是“取之于民”,是断子绝孙税。

为什么我认为我国不能搞房地产税?这前有说过,主要房地产税是对我国公民合法财富的剥夺。房地产税现在听起来很令人拍手称快:对抑制炒房,打击万恶的包租公,打低房价——都是骗人的,加价大法在那呢。房地方税不单不能抑制房价,反而更有利于大资本集团的垄断。而且,一旦开征,目前技术上不征税的,随时可以技术上改成征税。我还是那句话:如果开征房地产税,中共向倒台又迈了一大步。

那么怎么样抑制房地产这个新型式的土地兼并?这几十年的经验看,任何经济手段的调节都无效,真正能有效控制的,就是习近平上台后的限购和严控银行资金流入房地产——相对前者,后者被各种手段轻松破解,破解的方法留下一地鸡毛,但总比控不住金融房地产的野蛮生长而一地人血的好。也就是说,真要抑制通过房地产进行土地兼并,中共是可以釆用政策手段的,而不是釆用这种把群众的财产侵吞的方法——有人解释说自用住房不收税,姑且不说这个“自有住房”问题怎么定义本身据说是一个争论焦点,现在说自有不收,后面出现对自有住房不收税口诛笔伐,完全是可期的。

房地产税,百利于大资本集团,不利于普遍百姓。是个恶政。

关于房地产的想法,基本说完了,相当反主流,我觉得应该是我对。这一段是添个足,无关主旨,就是吐个槽:我说过一个“擦屁股”问题,当一个人做事,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他都得把事情按原计划做好,最不济也不能坏事,那么这个人做事会很认真负责。当一个人做事,反正不管结果怎么样,他无需对事情是否按原计划完成,甚至是否结果有利都不用负责,那么这个人会乱来,想到什么就干什么,怎么爽怎么做。前者则是要自己擦屁股的人,后者则是不用自己擦屁股的人。很巧,“改开”主要领导人,都是之前不用自己擦屁股的,基本没做过全面负责独挡一面的军政主官,然后到江,是个自己擦屁股的;胡,本来是个自己擦屁股的,当储备太久,大约是没能力自己擦屁股了;习,是能自己擦屁股的。习后面的,就看是不是能自己擦屁股的了。如果是习惯了不用自己擦屁股的上台,那么就惨了。

通宝推:心有戚戚,epimetheus,
家园 反对,商品房并不是善政,只是改开的次级选择而已

我个人称之为第一次捆绑期,同样是原罪。

解决国家住房问题,完全不必用这个路线。更不是不走商品房就没有住房。

家园 你的观察没错,但结论一开头就错了。

[QUOTE]

商品房的确在解决住房需求方面,起到了巨大的积极意义,这个时候,它是一个善政。/QUOTE]

它一开头就不是为了解决住房需求而来,而是为了财富锚定物而来。

同样的体验,本人93年的时候月薪是1500港币的低级职员,但1:1.1的汇率下,收入几乎是平均工人工资的3杯不止,北京冠城园小区推出的时候,的确是3000一平米,但以我的收入依然买不起,那么是为谁推出来的呢?一是港澳资本(背后是盎撒财团),二是至少局级干部以上。

通宝推:铁狮子,
家园 买新房入户口的意义之大,远超很多人的理解

买新房入户口,就是允许人民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纵观中国历史,这样的自由是罕见的。这是改开时期最大的优点之一,很多人可能没有认识到这样的自由并不是理所当然的。

主席时期的人,出门住旅店需要介绍信。在外省吃饭,除了给钱之外,还要给全国粮票。如果没有全国粮票,饭钱就是按照商品粮的价格。商品粮的价格比统购价格高了好几倍。

点看全图

民国时期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比现在还要严格:商铺和工厂等大单位中,如有亲友借宿或暂时寄居,必须按照规定立刻报告当地管理部门。“凡有不受调查及填报不实,或逾期不报者,处一元以上十五元以下之罚金。”

民国时期城市户籍管理包括经常性的户口和人口登记,居民如有“婚姻、出生、死亡及迁移,不依法令章程报告公安局所者”,要被处以“十日以下之拘留,或十元以下之罪金”。

点看全图

周恩来的户口

点看全图

邓颖超的户口

点看全图

宋美龄的户口

点看全图

陈诚的户口

明清时期的人,准备出门百里之外,就需要到官府去开“路引”。如果离家百里以上又没有路引的人,被官府捉到当偷渡处理。杖击40,不死也残废了。不从关津走的, 一旦被抓就只有死了。

唐宋的人出门需要申请过所。玄奘去天竺取经,他可是真的偷渡啊。因为官府没有给他批准过所。可见玄奘求取真经的信念多么强,宁愿冒死罪都要偷渡去天竺国取经。普通人可没有这样的胆子啊。

中国普遍存在的对外地人的歧视,很可能就是因为不能自由迁徙造成的后果之一。

通宝推:贼不走空,
家园 你这逻辑,真是感人

人口自由迁徙和买房入户都能扯在一起,也是醉了。

如果规定,即使买了房入了户,但出门照样要开介绍信呢?

如果规定,不管有没有房入不入户,只要有身份证,就允许全国到处跑呢?

人口能不能自由迁徙,只和当时的社会法规有关系,规矩怎么定就怎么来,就这么简单,扯什么买房入户呢?直接取消户口制度它不香吗?

你是房地产开发商派来的吧?

家园 人民对“背井离乡”的恐惧源远流长啊

也许人类并非天生就害怕出远门,是千百年来的制度桎梏了大家的想象力,然后内化成了自己的潜意识。并由此衍生出“人离乡贱”等很多配套理念。

按你的描述,古时候背井离乡,有死之徒十有三的感觉了。大概就是如果你不是升官赴任、公办出差、乡试赶考之类光明正大的理由出去了最好当天就回来。

徐霞客是不是背景深啊?

这个理由——徐母心胸豁达,通情达理,积极鼓励徐霞客放心远游——有点扯。

李白那种呢?

到处“摩岩石刻”,是不是唐宋这方面放得比较开?

至于“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就显得很搞笑了,你说出真相,以后故事都没法编了,几千人,没有路引,只能各找各妈啊。

家园 下一次大通胀在哪里,真等不及了
家园 已经在了吧?
家园 对于人员流动的批评,很多人是错误认识。 -- 有补充

人员流动的目的是什么?需要什么条件支持?正面作用是什么?负面影响是什么?如果不考虑这几点,谈人员流动,没意思的。

都以为会衣锦还乡,其实不过路边孤魂,直到今天,仍有人穷困潦倒甚至客死异乡。

“改开”后开放人员流动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直到0几年才取消务工证——持证外出讨饭跟持证打工,相差多少?

八九十年代走过来的人,就算自己没经历过,有哪个没见过没听过身无分文不知所去的事例?能被见过听到的都还是好的。“外来流动人员”当年意味着什么?

我对你这个贴子的主要意思,是批判态度的。

@贼不走空 河友 为了省贴子数,一并在这回你,内容是相关的,请原谅。 自古以来,流民即是流氓,几近流冦,一直就是政府所恐惧的事情。没得吃,没得穿,没居所,没工作,又不愿死,怎么来?当年“外来流动人员”,就是潜在罪犯的同义词。这不是歧视,是客观存在。人离乡贱,外乡人那是真贱。

说多了会被人骂的,就不说了吧。

还是多说句吧:一个政府如果“三门干部”占据了主流,这个政府必然是王八蛋政府。其实这个也是对网络评论家的批评。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向shyukyo河友道歉。这是跟小蚂蚁河友的。 -- 补充帖

买新房入户口的意义之大,远超很多人的理解

入户口当然重要。当年为了一个户口,很多人付出很大的代价。进京指标应是是其中典型,估计河友当中不乏当年努力过的。

见前补充 4768302
家园 人离乡贱,客死他乡,背井离乡,收集成语了啊

颠沛流离,流离失所,浪迹天涯……

落叶要归根,孤坟野鬼不入祖坟……

收集与故乡有关的,形容离开家乡约等于悲惨人生的成语歇后语。

现在全国接近一半人都是在背井离乡了,刚开始的时候让内地下岗工人去广东打工,是不是有点生离死别、一去不复返的内心戏啊?

家园 审老师你是不是想太多了?

我对你这个贴子的主要意思,是批判态度的。

我纯粹地指出小蚂蚁河友有关人口自由迁徙与买房入户之间的一个逻辑关联问题,仅此而已,莫名其妙!请问,我帖子的意思是什么?我怎么自己都不明白了,我评论或者批评了任何古往今来的关于人口流动的政策了吗?我只是很中性地指出一个基本事实,人口流动只和当时的社会治理法规有关,而与买房入户不必然关联,就这么简单,你那些莫名的设问和感慨,实在是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都哪跟哪呀!

也许,自己树个靶子打,比较过瘾吧,我只能这样理解了。

通宝推:审度,
家园 西方经济萧条的时候房价暴涨

例如过去两年的美国,韩国。

中国经济进入萧条,大家担心房价崩盘。

…………

数据显示,在文在寅就任总统的2017年5月,在首都首尔购买一套公寓的平均价格为6.07亿韩元;而2021年10月,这一均价达到12.1亿韩元。京畿道下辖27个城市中也有约12个城市平均房价超过历史极值,仁川、釜山、全罗北道等地的房价也都超过了最高值。与此相反,地方中小城市的预售房却无人问津,交易陷入停滞状态。韩国房产交易陷入了两极化的困境。

…………

原因

一,体制问题,资本主义下马太效应有必然性

二,放水预期,货币贬值预期。

美国放水(2020),由于货币自由兑换,约等于本国放水。

三,信息茧房,新闻上播报的是首尔房价暴涨,并不讲其他地区,外人就以为“韩国”房价整体暴涨了,其实不是。对外人来说京沪就是中国了。

身处其中的人才知道二三四线在下跌。

见前补充 4768360
家园 白璧微瑕

全文说得很好。只是玄奘的例子是不对的。他不是偷渡。他是有中国皇帝的背书公文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