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晚期明军的嗜杀与无能 -- 天空不空

共:💬265 🌺1228 🌵6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要这么算

你要这么算的话,汉朝要算两回,一回是宗室七国之乱,一回是英布,卢舘西汉,同姓王搞过一次,异性王也搞过一次,如果算上吕家外戚的话,是三次,但客观的讲吕家外戚属于统治阶级内斗,对老百姓的影响相对少一点

家园 具体而言

7月初四靖难开始,当晚占领北平九门。

七月初六,通州归附;七月初八,攻破蓟州,遵化、密云归附;七月十一,攻破居庸关;七月十六,攻破怀来,擒杀宋忠等;七月十八,永平府(今河北卢龙县,属秦皇岛市)归附。宋忠率领的3万步骑从开平进军到怀来。宋军是北平都司的朱棣老部下,大部分部队哗变归附朱棣,宋忠被杀,少量余部逃往大同。

发起靖难12天,北平都司军队基本上都归附朱棣,燕军除防守兵力外,机动兵力约3万骑兵。

此后朝廷大军出动。北平行都司(含大宁卫)派了刘真帅1万多精骑出松亭关攻遵化,辽东都司派吴高帅1万多精骑攻永平。朱棣击退刘真,少量增兵遵化后,两军各守松亭关和遵化对峙。

南线耿炳文、顾成帅13万军队行八月十三日至真定。此外,徐凯帅1万精骑驻沧州。耿炳文派了3000多精骑雄县,潘忠、杨松帅9000精骑驻鄚州(河北任丘北约30里)、与沧州徐凯形成为犄角之势。这些都是朝廷最精锐骑兵,都是1人配多马。

八月十五日,燕军围雄县,玩攻城打援,待守军派出求援信使后立即攻破雄县,全歼守军,俘马超过8000匹(1:2.67的人马比例);成功后伏击鄚州的援兵,又接着攻克鄚州,潘忠、杨松被俘,部队和马匹被收编。雄县、鄚州朝廷损失精锐骑兵1.2万,马匹估计在2万左右。

此时沧州徐凯吓坏了。但朱棣弃徐凯不顾,转向真定。他派人告诉耿炳文、顾成要攻真定。耿炳文和顾成不信,以为朱棣要借机攻徐凯,于是大军开始行进,准备支援徐凯。八月二十五日,中央军主力在运动过程中被朱棣击败,顾成被俘投降。耿炳文帅残部守真定。顾成是朝廷一等一的猛将,后来在保卫北平时立下大功。

八月三十日,朝廷拜李景隆为大将军,誓师出征,并召回耿炳文。李景隆以德州为大本营,调集各路兵马包括耿炳文败兵,增兵至数十万人(史称50万),九月十一日进至河间。

朱棣趁李景隆整军之际救援永平,九月二十五日击破吴高。然后从小路绕过松亭关北上,十月初六奇袭大宁,收编当地军队,并把北平行都司家属搬迁至北平都司境内。十月二十一,路过松亭关,北平行都司残余部队也归降。由此,朱棣得到北平行都司全部精锐骑兵,包括大宁三卫(不是谣传的朵颜三卫),实力大增。

塞外的蒙古人也归附朱棣,编入三千小鞑子营。后来的京军三千营。

十一月初五,从顺义渡白河,回马枪歼灭尾随的李景隆精锐骑兵陈晖部队万馀人。随后与李景隆大军在郑村坝会战,连破其七营。李景隆见战事不利,令郑村坝所有军队轻装撤退,数十万人的辎重全部留给了燕军。燕军又接着击溃攻击北平的敌军,缴获其辎重。李景隆率军撤回德州。

次年四月,李景隆再次发动攻势,也就是白沟河战役,被朱棣歼灭主力。朱棣占领德州,缴获中央军大批辎重。从此朝廷再也无力全面进攻朱棣。

十月,攻占沧州,徐凯投降。至此,朝廷的骑兵精锐主力大部丧失。但朝廷的马还比较多。随后朝廷在东昌击退燕军。

然后是就是拉锯战,燕军尝试着不同方向向南攻击,大小战争不断。直至建文四年南下经过灵璧之战后,攻占南京。灵璧之战,燕军还能俘获2万匹马,可见朱元璋留下的家底之厚。

通宝推:方平,范进中举,
家园 朱棣之才,胜于建文百倍

如果不是朱棣迁都北京,你觉得明朝能支撑多少年?276年肯定到不了

家园 始亡于重八

重八只是把蒙古打跑而已,连重创都算不上,然后面明朝两百多年都在给重八擦这个屁股,除了清朝,站在中原王朝的角度,中原王朝打游牧民族,唯一比较成功的,就是汉唐了,汉唐的特点是东北,内蒙,新疆,三条线一起打,别管具体战役的胜负,先打起来,拼国力,让游牧民族没有休养生息的机会,然后游牧民族,要么服软,要么就远遁,朱棣的横扫漠北,也就是看着热闹,实际上,由于大明没办法控制新疆,始终让蒙古有喘息的机会,在新疆休养生息之后,再接着跟大明打,后来蒙古休养生息的地方越来越多,可以在华北修养,可以在辽东修养

家园 那要直接传位给朱棣呢?
家园 朱棣基本上保住了一个完整

的农业文明,但拿游牧文明和渔猎文明没办法,

家园 嗯,对。汉朝就是三回。
家园 难。

1. 朱标死时,朱棣有两个哥哥秦王朱樉,晋王朱棡还活着,都是马皇后生的嫡子。虽然朱棣也是嫡子,但从藩国的称号而论,秦晋都是大国,说明这两个还是受重视的。朱元璋最看重秩序,废长立幼是不可能的。另外中国古代继承秩序非常能接受去世太子的儿子继承皇位。

2.宁王的军力也很强。从地图上看,宁王所在的北平行都司位置更突出,所需军事力量也更多。

3. 朱棣军事才能非常杰出,可谓元末明初集大成者。但从小在兵营里舞刀弄剑,登基后一半时间不住后宫住兵营。你可以想象他的文化水平。据说毛主席的评价,朱棣是半文盲。两大爱好:喜欢出征沙漠,喜欢朝鲜娘们,逼着人家朝鲜皇族贵族年年献美女。当然毛主席认为朱元璋、朱棣、朱厚照是明朝唯三的好皇帝。朱棣还让姚广孝编了永乐大典。只不过,在争夺储君之位时,你一个半文盲想和江南读书世家方孝孺教出来的圣孙比,就太吃亏了。

家园 成功治理游牧民族的唯有汉与唐,但后患很大

都是先打,再允许一部分少数民族内迁。以至于河套辛辛苦苦打下来,成了游牧部落的繁衍之所。

羌和南匈奴都是汉朝治下的附庸。但羌族在东汉屡次反叛,南匈奴在晋朝反叛。

唐太宗灭东突厥,把残部安置在河套,最终东突厥反叛复国。安史之乱时,灵州汉人被抓去当兵,游牧民族趁机灭掉了河套汉人,甘肃以西汉人全部逐步胡化,直至朱元璋时代才恢复汉化。

清朝联姻蒙古,尊崇藏传佛教,重用汉族官僚,但是坚决打击西蒙古和穆斯林。

咸丰同治回乱,汉人被回族杀死超过千万,自甘肃以西几乎成为回教国。

通宝推:独草,氵氵,
家园 契丹也做到了

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和平共处,当然,你也可以说,契丹本身就是游牧民族,很多汉人也有契丹名,也可以算部分胡化?

家园

最典型的胡化汉人是东魏高欢。

隋杨家和唐李家则不算。因为宇文氏的鲜卑主力在历次东西魏战争中消耗殆尽,只能依靠汉人为主的府兵。杨家和李家都是汉人,但和鲜卑贵族联姻。父系血统是一脉相承的汉人家族。

北魏坚持汉化,引起六镇起义。

其中宇文氏虽是鲜卑人,但率领的是六镇高层,人数少,且北魏的高层基本上不排斥汉化。

高欢虽是汉人,但率领的是六镇底层起义民众,人数多,且非常反汉化。

最终西魏(北周)战胜东魏(北齐)。

杨坚上台后,立即废除鲜卑姓,恢复汉姓。李世民和魏征都是嘴上不离你们戎狄如何如何,我不歧视你就是我很高尚之类的。

从DNA是看不出来鲜卑和汉人区别的。因为很久很久之前,本来就是同一血统。只不过是农耕和游牧之别而已。

黄帝时代,中国遍布着成千上万个各种部落。各种部落首领都必须是黄帝血统。为什么尧舜禹能禅让?因为都是在亲戚之间转来转去而已。后来血缘远了,就没法禅让了。

司马迁说谁谁的祖先是谁谁,我认为不是乱说的。一部分人变成了华夏,一部分变成了戎狄。

通宝推:青青的蓝,真理,
家园 看朱世巍说,汉人养马水平太次

因为耕地用牛,所以汉人农业社会养马完全没有经济效益可言。哪怕大统一王朝,凑个几万骑兵都得靠倾国之力。朱棣有三万精锐骑兵,就可以吊打十几万包括较少骑兵的朝廷兵马主力。李世民靠三千骑兵,就击溃了窦建德十万大军。李如松靠四千骑兵,就骑脸碾压在碧蹄馆设伏的五万日军。与此相比,后金八旗有六万骑兵,成吉思汗有十几万骑兵。因此,一支万人以上的骑兵力量在中原是可以决定江山归属的。

比起汉人来,欧洲人发明欧式重犁,用马耕田。早点不知道,但拿破仑时期的法国有三百万匹马,沙俄有两千万匹。这是东亚这边完全没法想象的数字。要中原王朝有这养马水平,哪里还用担心什么草原民族。蒙古帝国的伟业也早就由汉人王朝实现并且延续下来了。

家园 唐初步兵一军(12500人)标配驴7500头

凡出动,都是步骑联合,且根据任务不同,额外带很多马。

大唐在西北和北方各马场养了70万匹马。

唐太宗征高丽,损失2000战士,马8万匹。看看这个比例就知道唐代战斗力来源。

明朝内地养马效果很不好。只能靠茶马贸易买马。

家园 查了一下也有气候因素

马喜欢干爽天气,牛则不怕湿热。所以中原的养马条件就是比不上塞外,江南则更差,甚至不如西南地区。中国这边整体上也比不上欧洲和中亚。

宋朝有诗云:楚国水乡地卑污,人尽乘船马如狗。

汉朝同时发明了马耕和牛耕,但是牛耕最终胜出。这是个经济问题,在汉地养马太贵了,而且马也很不适合耕种南方水田。因此汉人王朝要想供应军马,就只能用国家财政大量饲养。

唐朝能养上百万匹军马,北宋初年就只剩下了20万匹。这就可以看出国力的差距。澶渊之盟签订之后,宋朝搞国企改制、关停并转,到了神宗朝就只剩一千来匹了。

https://k.sina.com.cn/article_1656599057_62bdb2110010146wq.html#/

https://www.sohu.com/a/343776928_99993079

家园 不是丧师几万,而是柳河之败后逃兵有好几万

柳河之战开打前,军队闹过饷,要求上头付马料银子。

王在晋就说了:

军中缺粮则兵饿死,缺马乾则马倒死,止缺马乾三分,兵何以噪。盖枢辅急欲进兵,兵畏出征,籍口索饷,为逃散计而以为军饥鼓噪,则近于欺。

王在晋在基层干了那么多年,对底下士兵啥德性的要比纸上谈兵的孙承宗要清楚太多了。

果然柳河惨败,然后明朝意识到后金要来报复,再一查,12万兵额,逃得只剩5万8了。

这就是一年上千万两银子养出来的熊兵。

至于熊廷弼的三方布置,这是熊啥时候提出来的???熊廷弼提出三方布置的时候广宁可没丢,和孙承宗再去经营辽西的局势真是天壤之别。

不认识到广宁的重要性,就没资格来谈辽事。

广宁一丢,辽东局势彻底崩坏。熊直接撤回山海关了。

话说宁远这个千户所级别的小城后金两代人都没打下来,山海关且不说后金怎么去攻打,这一路上几百里路的后勤线怎么维持?后金能不吃不喝来打山海关?

高第则是被明史黑惨了,明明他下得命令是冬季遇大敌归并宁远,结果袁崇焕顶在右屯不撤,把几十万石存粮和军户都送给后金了。他自己倒是等后金出兵了,就撇下右屯逃回宁远了。

结果明史一堆曲笔下来,高第不仅仅莫名其妙变成了阉党,还来了个子虚乌有的尽撤关外。。。

明史袁崇焕的相关部分还真是曲笔的典范。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