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就算新冠是生物战又如何? -- 俺本懒人

共:💬273 🌺2102 🌵5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有点不明白

武汉、西安、上海等地的封城,都可以获得足够的数据,准确地评估因为疫情防控措施导致医疗资源被占用(也可以说是医疗挤兑),引发的超额死亡。

如何通过“武汉、西安、上海等地的封城”后的数据,去评估共存可能产生的超额死亡。

而且,这三地封城后,都会有其他区域的支援。一旦共存,这种支援也就无法实施了。

另外就是,武汉上海和西安,其实都是区域性大城市,是当地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以我这二十多年与医院打交道的经验,我很清楚一些不发达地区的当地患者,一旦新冠后,他们定然至少选择县市一级的三级医院。这种情况一旦发生,结果将导向全面的医疗体制崩溃。而一旦有因此造成死亡,特别是儿童死亡事件,那舆情将会崩塌,继而造成恶性循环。

我说的应该很直白了。在国内,因疫情(不管是是防控还是共存)而导致的任何事件,最终的责任指向都是政府。单个事件可调查公告,追责。群体性事件将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国内是做不到海外那种,轻症和一般症状居家自愈的,特别当涉及老人小孩时。

通宝推:落木千山,心远地自偏,心有戚戚,愣头兔,
家园 埃,西交的这个专业一言难尽啊

鄙人上学时,系里三大专业,无线电技术、自动控制、生物医电,当时蒋老师余威尚在,这个专业是偏弱电的。后来合并西安医科大学,成立生命学院,把这个专业给转到这个学院了,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原来三个专业很多时候都是一起上大课的,尤其是信号与系统等专业基础课是一起上,所以生医出来的同学就业上口径很宽泛。

家园 国内专家的跨领域知识和能力还是有欠缺的

最要命就是这个认知

超额死亡率,也就是说这种疾病出现以后影响的不仅仅是感染了这种疾病的这些患者的重症和死亡,它可能导致医疗资源挤兑。

关键之处是把“医疗资源挤兑”的概念先给简单化,然后用来曲解超额死亡概念。专家们给自己找借口,没想到同时也挖了个坑,跳进去出不来了。

“医疗资源挤兑”概念简单化,是没有考虑疫情防控中对现有医疗资源的低效使用,挤占了其他疾病病人应该能够获得的医疗,从而造成的死亡。这种情况是实际发生的,在上海封城之后张文宏发表的文章中的数据,可以看到约70%的医院病床,被不需要住院的阳性感染者占据了,这种超额死亡是巨大的。国内是有比美国更精准的死亡数据,但我不知道是否被卫健委使用。超额死亡概念就是要分析这类隐形的医疗资源挤兑。

以我这二十多年与医院打交道的经验,我很清楚一些不发达地区的当地患者,一旦新冠后,他们定然至少选择县市一级的三级医院。这种情况一旦发生,结果将导向全面的医疗体制崩溃。而一旦有因此造成死亡,特别是儿童死亡事件,那舆情将会崩塌,继而造成恶性循环。

就是把“医疗资源挤兑”简单化为公众恐慌性地拥挤到大型医院去看病,这是一种曲解,因为在公共卫生领域有很多方法去对应、引导,控制这种情况的发生,这是公共卫生领域要学习的最基本的东西。方舱就是中国的一种创造性对应方法。

普通人这么理解医疗资源挤兑和超额死亡,产生的恐惧效果,反而让始作俑者专家们掉入自己挖的坑里出不来了。

唯一解套的方法就是回归原始“超额死亡”概念的本义,认真考虑隐形的医疗资源挤兑,关注其他病人的权益,再做出决策。不然是走不出自己设置的死循环的。

家园 上海的数据能信?
家园 要命的就在这里

“医疗资源挤兑”概念简单化,是没有考虑疫情防控中对现有医疗资源的低效使用,挤占了其他疾病病人应该能够获得的医疗,从而造成的死亡。这种情况是实际发生的,在上海封城之后张文宏发表的文章中的数据,可以看到约70%的医院病床,被不需要住院的阳性感染者占据了,这种超额死亡是巨大的。国内是有比美国更精准的死亡数据,但我不知道是否被卫健委使用。超额死亡概念就是要分析这类隐形的医疗资源挤兑。

就是把“医疗资源挤兑”简单化为公众恐慌性地拥挤到大型医院去看病,这是一种曲解,因为在公共卫生领域有很多方法去对应、引导,控制这种情况的发生。方舱就是中国的一种创造性对应方法。

问题就在这里。方舱的收治能力也是有限的。方舱还极其依赖其他省市的支援。同时要考虑,医护群体本身也会因为新冠而造成既有医疗资源萎缩。而封控后的患者量,和共存下的患者量完全是数量级的不同。

在方舱也满员后,你让这些患者去哪里?

譬如香港发生的那种,患者在医院外帐篷里面等待直到死亡的情况,怕是无法避免的。

这种画面出现在中国,你可知会发生什么情况?更何况,在当前贸易战的背景下,在美国围堵中国的大环境下,你能想象后果?

退一万步说,中国社会认同了西方那种“70%”的患者自愿居家,不给国医院添乱的分流方式,那对国民精气神是一个重大打击,当他们选择共存而造成我身边出现大面积非自然死亡的悲剧时候,我一个普通老百姓会觉着这样的共产党和资产阶级政党有啥区别。

通宝推:心有戚戚,
家园 我们这类讨论将问题极端化了,很难继续下去。

做为公共卫生决策,需要考虑当前隐形的医疗资源挤兑造成死亡的规模,这个数据是可以准确收集的,然后和预估的你担心的恐慌性挤兑死亡进行比较,考虑过去类似流感爆发的经验措施后,再加入各种防控措施进行评估权衡,选择一个比较好的方案。

回应你最后的评论,隐形的医疗资源挤兑造成死亡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回避不承认存在这类死亡,不是一个负责任政府应有的行为。同样,到目前为止与你的讨论,你好像也一直回避不承认有这种死亡。我不愿意回避这个问题,因为我父母亲戚朋友很可能在国内会成为隐形的医疗资源挤兑的受害者。

公共卫生处理的问题中有一大部分是不能直接看到的健康问题。就像国内2013年才开始重视雾霾,那么之前就不存在雾霾造成死亡的问题了?

家园 加州也有的

最近两三个月都有认识的老人中招,两个孩子在小学高中都接到过密接邮件。

家园 你太惯着他的观点了

最近都在写那个主题,实在没精力怼他。

1.现在已经有大量研究证明新冠可在人体内长期驻留,尤其是长新冠者体内。新冠痊愈后三个月内死亡率激增,早先解剖报告也显示大多痊愈后短期内死者体内检出新冠病毒。光这一条就可以让他把那个小艾滋预期不存在的判定吃回去。

2.英国现在NHS已经完全靠境外输入医护续命了,但仍旧持续恶化(也就是低配版全国援武汉全天候上演)。

3.参照excess death定义,应死尽死下,第二年以后都会出现回落,现在保持稳定就代表死亡面扩大了,连续两年的死亡面扩大哦,现在各年龄层的死亡率都在上升,不能再甩锅给已经基本进土的老弱病残了。

通宝推:wolfgan,审度,菜根谭,愣头兔,一个农民,海外俗人,心有戚戚,
家园 其实大众也需要知道的

大众需要知道是, 放开后,感染数字上升是在预估范围内的, 政府有充足的医疗资源和生活资源供应。你们不回答这个问题, 敌人会帮你回答, 只要病例指数上升到一城日增数十万的时候, 某些自媒体公众号扭曲一两个数据,推出医疗系统将要崩溃的结论,经过病毒式推广,你猜大众会不会恐慌? 到时候民众包围医院, 公安和志愿者是不会出来维持秩序的,因为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也要看病。

我问的问题 大部分是医疗界需要回答的,至于资源数据掌握在卫检委手里。 如果放开派连这个都回答不了,放开的依据何在?

拿美国的数据套中国是没有意义的, 一来出行条件和居家条件都相差甚远, 感染扩散速度相差甚远。 二来看病流程不一样, 美国是不可以直接去医院的,三是群众对医疗的期待不一样, 对于感冒发烧, 美国医生永远是一句话,多喝水吃退烧药,大家都习惯了, 对covid他们也是一样说法,而且是电话诊断,你觉得中国大众能接受这个? 不会觉得你敷衍他?

另外自限性疾病这个说法,武汉疫情初起的时候医生们就呼吁过,但是转眼李文和就走了,今天再提,有记忆的群众会相信么?

最后,付个新闻,https://www.politifact.com/factchecks/2022/oct/20/instagram-posts/claim-boston-university-created-covid-19-strain-80/,如果存在这种加强病毒,等中国放开后,释放过来,大领导会不会担心这个, 公卫系统如何应对?

家园 俺也不老喜欢老说打脸什么的语调。对应死亡数据,俺的意思

就是参考台湾的死亡数据。而且假设国内的医疗条件和人口密度和台湾一样。至于数据的真实性,如果认为民进党政府不去粉饰太平宣传自己防疫出色,反而真实报告甚至夸大疫情死亡数据,那就真的没有讨论的基本认同空间了。

家园 你想知道的很多,大部分或者全部的问题很难得到

希望的答案。

不论现行的疫情防控措施是否持续下去,持续多久,是否要发生改变,如何改变,以及什么时候发生改变?这些决策我们老百姓只有接受,质疑也没有用。

不论在那种情况下,我的首要目标都是如何用我学到的专业知识为家人和朋友尽可能提供帮助。

通宝推:普鲁托,
家园 感谢你的说明。对新冠直接相关的死亡,根据我的专业知识

和被感染的经历,对国内的年迈的父母和亲友,我真不担心新冠,不担心会出现什么大家一窝蜂去看病造成的医疗资源挤兑。更多的时候我担心的是当他们需要住院时,明明有足够的病床,却不能收治的情况。这种情况的死亡,在上海封城两个月中发生了多起。

另一个更为隐性的问题是,由于医院其他科室病源不足,导致医疗水准下降引起的死亡。这样具体的例子,至少在美国这边遇到几起。

家园 这样的回复让我很无语

2. 关于omicron真实的死亡率,你用了上海的数据,因为一些因素,国内的大家都不是很相信这些数据。所以这个我半信半疑。比如说那个差点被火化的福利院老人,到底是怎么回事??相当多的人,包括我是对上海卫健委的操作有疑问的。

这不和小孩子一样吗?把耳朵捂上:“我不听、不听,我不信,不信。。。”

医疗数据的一个关键特点就是存在不准确的数据,玩医疗数据首先要过关的就是如何找各种方法验证数据,确定可靠的部分,然后加以使用。即使发现不了有问题的数据,使用中不断对比分析,总可以找出来。因为一点怀疑,就全盘否定,基本是个医学数据的门外汉。

关于第四点评论,你是跨专业领域使用另一个专业的概念。以前的帖子中我说过,跨专业开始的坑就是把人家专业的概念与相关的内含外延混为一谈。我见过最出彩的是一个基因组学领域的学术大咖,直接被踢出学术圈,去药厂混了。上周才发现一个球友与在这位大咖在同一个药厂工作。

正像你的原话:跨界有风险,说话需谨慎。跨界讨论一开始,就否定对方专业的概念(Excess death),基本上就没有然后了。。。

家园 【讨论】清不清?来看数据

我地每天平均还要走5人,60岁以上有多大中彩概率。

4百万人的人口基数。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家园 在今天躺平放开派终于关注所谓防控过度带来的深层次死亡了,那么

如何定义呢?深层次的死亡是因为躺平还是防控(或者说过度防控),还是自身社会就带有的来自社会变革带来的问题呢?

怎么区分?

防控派指出,医疗挤兑怎么计算?清零派给出回应了没?

如果,刘红英书记因为网民网爆而死,她姑娘也死了,这算谁的过错呢?

历史以来,某些群体一向不关心这种深层次死亡,所以才有了民国粉等出现。

现在关心了,这也是好事,那么大家就讨论起来啊。

如何区分这种种死亡到底来自何方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