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西方的数学物理有多少传到了中国? -- 无竞
最近看到曹则贤的一个说法: 认为有85%的数学和物理知识没有传到中国,而且认为这种说法已经留有余地了。我的感觉是我们可能对科学有一定的排斥,只捡暂时自己觉得有用的拿来学,而缺乏系统的学习。具体说来:1. 我们的学习过于实用化,不愿为“无用”之学,因此在自然科学方面极少原创性成果;2. 社会风气是各行各业都忙于挣快钱,坐冷板凳的被认为是傻子。都在等别人做出来了去抄,所谓弯道超车;3. 还没见学到多少东西,就开始自大起来,以那个所谓“厉害了,我的国”口号为代表,简直肤浅的无以复加。只看到了我们的长处,而没有看到不足;只看到西方现在一些方面的不堪,却忽视了他们几百年来积累的底蕴。不知己也不知彼。很多方面我们只是收割了科技发展的成果,而缺乏对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这样全程的跟踪学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看到的就是我们现在的创新乏力,被卡脖子而一筹莫展。更为可怕的是,我感觉随着与西方冲突的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对西方的科学的对立情绪,这可能比固步自封还可怕。当年的俄国经过几百年的学习,建立起了自己的完整的科学体系,自己也出了大批的原创性成果。而我们就自然科学方面,还远远没有达到苏联鼎盛时期的水平。国家整天喊创新,可见也看到了问题所在,也有各种措施比如从海外引进人才。但是看看教育系统的各种作妖,各种急功近利,不能静下心来做好基本的工作,什么时候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体系?
你说的这些基本上可以把锅全扣给科技部和教育部,而这两个部门这几年捅的篓子可谓全部切中你说的观点,无论是早期大搞论文灌水还是现在的破四唯还是动不动留学生超国民待遇。至于原因么,我不做评价。
你看看工信部,扎实的很,一步一个脚印。真正踏踏实实搞工业的都实在的很。
反倒是这些毛的很的浮皮到处飘来飘去神奇言论多的很。
所以恰恰相反,药方要反过来开,那就是大力支持工业化推进,就像这次小破球2才发现中国电影弄了几十年小作坊骗钱一样。用工业化的力量工业化的竞争,彻底的清洗教育和科技系统,这才能够达到你说的目标
上两任总经理算是工程师出身,工信部的人不敢班门弄斧吧?
首任总经理是笔杆子出身,谁也别想在文化意识形态上打马虎眼,
现任总经理是秘书出身,所以两面人不好过。
美国现在发射个登月火箭都推三阻四的。工程师出现明显断层。即使是其“领先”的 IT 技术,主要也是靠引进人才撑着。而最近的化学物质泄露处理,凸显其总体工程水平的下降。
这种情况下,与其问“西方的数学物理有多少传到了中国?”,不如问“西方有多少数学物理即将失传?”吧。😁
有时候想想欧洲现在这幅熊样,真难想象100多年前,他们还在满世界杀人放火。想想他们的先辈科学家和各代英豪,再看看当今这幅娘炮样子,真有恍若隔世之感。他们的大部分精华应该转移给了老美,但是老美也在堕落。希望我们能引以为戒,未雨绸缪吧。
啥学科中国也不可能搞全哟
你倒不如对比中俄、或者中美数学有多少差别,有哪些是咱们没注重的
而且科学方面,西方是难以国别划分的。
这个家伙就是瞎扯淡。
现在是西方欺负到你头上来了,然后因为西方科学更强,就要认怂了?
什么理由?不要藏头露尾,遮遮掩掩的,大大方方说出来。
太急了,太急了。失去了科学的分析,中国要是和你们说的一样,那是着呢厉害了实现了
这个曹则贤应该是有点问题。
他举了一个例子,说三角形有多少个心,有重心,中心,垂心等等,然后说西方科学界中统计过一共有8万多个各种心。所以结论是西方的科学只有最多15%传到了中国。
一般人的数学知识就是初中,高中的,搞理工科的就是工程数学(高数,数理方程),和专业搞数学的完全不是一个深度。而且这8万多个心,肯定是涉及数学的方方面面,应该是作为数学家这个整体在研究的过程中,曾经有过8万多个“心”概念。
但是问题是,第一,这8万过个心,现在还有效的是几个,他没讲。第二,以国外大学的教育,国外普通工科生知道多少个心,和中国的普通工科生比怎么样,他也没讲。第三,好像他这段视频并不是面对数学研究者讲的。
所以我觉得,这种人应该不是蠢,所以只能是坏了。因为我觉得他不是在探讨科研问题,而是在危言耸听。
所谓数学物理都什么范围?
这里的我们包括不包括研究所和大学中的专业人士。
问题在于:就三角形的研究来说,他们能定义出这么多心,我们研究过几个?这涉及到基础科学中很重要的创造性的问题,你能不能想到别人从未想到过的?你能不能做出别人做不了的工作?这也是钱老曾经的问题。还是说只知道跟在别人后面走,亦步亦趋,拾人牙慧,不敢越雷池一步?就我看到的,这恰恰是我们现在基础科研的现状。我有时就想,如果科学也脱钩的话,我们知不知道去做什么?去研究什么?
我雇佣了一些国内211大学毕业生。就算回馈祖国帮着解决少量就业问题。
国内大学生聪慧勤恳毋庸置疑。
同时,现在国内的211毕业生(经过我公司面试的一般不会相对太差),对英语如鱼得水能力(不是纸面理解)比较一般。这有两个后果。一是我要有一个会讲中文的经理管他们,经理的成本当然是从毕业生的工资里出的。毕业生们本来可以拿得更高。第二,我无法向其他人(比如印度小姑娘的爸爸)推荐这些素质极高的人,因为人家不会专门雇个讲中文的经理。
第二,由于信息隔离,国内大学毕业生做不到了解国外最新进展。然后他们看相关资料费力,时间长了不愿意做有关事情。我不得不请国外的人做。
在国内开了个site?
这样的话,感觉“对英语如鱼得水能力(不是纸面理解)比较一般”的问题几乎无解。
不如派个老外逼他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