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的神仙姐姐续 -- 达萨
我的师姐,让我意识到这个世界是真的有神仙姐姐存在的。
她的种种不可思议的的东西之前有过叙述。
这里再说说她身上的而一些很违和的东西。
师姐是一个生活要求比较简单的人。没见她买过什么名牌,对吃什么似乎页不讲究。基本上是能简单绝不复杂。平时以吃食堂居多,周末才会自己做一些。也都是家常菜,大鱼大肉的菜很少见她做。
问她喜欢吃什么,她页说不上来。
问她不喜欢吃什么,她倒是能说几样。比如,她不怎么吃动物内脏,对于味道较重的如大肠就不吃;不吃形状比较恐怖的东西,比如蛇,鳝鱼等。
但是,昨天我再杭州出差发现一件事,意识到我这个师姐比我想得要多样性。车站附件有个潼关肉夹馍店,引起了我的食欲。以前学校门口有一个流动摊贩,做的西安肉夹馍,现在想想都流口水。我本着潼关即陕西,陕西即西安的朴素想法,走进去买了一个。结果发现,和我想象得完全不一样。馍不一样,里面的馅料也不对。我打电话问我师姐:潼关肉夹馍和西安肉夹馍不一样吗?师姐说:不一样啊。西安肉夹馍是白吉馍,里面是腊汁肉;潼关肉夹馍是那种脆脆的会掉渣的饼,里面是干的肉馅。
我很意外,说:我以为陕西的肉夹馍都一样呢。
师姐说:怎么可能?要是到了汉中,你会发现另一种肉夹馍。
挂了电话,我吃着肉夹馍,忽然意识到:师姐不是西安人,仅仅是嫁了一个西安人,2年去一次。她怎么对这种小吃了解的这么门清!职能说明,她淡然的外表下是一个吃货的内核。除此外,别无解释。
还有一次,春晚,谭维维唱的华阴老腔,震撼了我。我打电话给师姐:你看春晚了吗?那个秦腔唱的真好。没想到师姐说:那个不是秦腔,是华阴老腔,和秦腔是有区别的。
我很意外,师姐是对音乐没啥兴趣的人,做多就是做家务时放点神秘园啥的。对这类民间的歌曲居然了解的这么清楚。而我一直以为华阴老腔时秦腔中的一种。
某一次再网上看到一个搞笑的额东西,用信天游风格翻译的斯卡布罗集市“您去史家堡赶集吗”,将原来很高大上的而歌词翻译成了极具乡土气息的段子。
我还记得时这样翻译的:
您去史家堡赶集吗?
芫荽小葱拌茴香。
那里有个俏大姐,
她要和我搞对象。
。。。。。。。。
我把这个东西念给几个所谓文学素养和审美品味很高的妹子,他们都没听出源头时啥。但是,当我读给我师姐,没几句,她就笑了,说:这不是斯卡布罗集市吗?不过翻译的挺好玩
有一阵子对陕西食品特别感兴趣。不知道为什么,大概就是一种情怀,和江南大不一样的情怀。
当时南方还很少见到西北的菜系,大概是去北方游历的时候,看到些泡馍什么的,很是带着崇拜的心情去吃了,感觉也还不错。
秦腔是个好东西,小时候听过,很震撼。你现在这么一说,我也吃不准当时听的是秦腔还是华阴老腔,回头得找来听听。大概和信天游类似,都显得粗犷豪放,顺气。
陕西方言,馍夹肉===没夹肉。
西安相声演员苗甫和王升有一个肉夹馍的段子,传说肉夹馍是樊哙发明的。项羽在鸿门宴上给樊哙一条猪腿真好吃,当时是在盾牌上剁着吃的,后来建国了,在家烙饼夹着吃。
肉夹馍的饼有脆的、酥的。潼关肉夹馍不仅是脆饼,而且有丝。肉都是红烧肉剁碎。
西安回坊的肉夹馍加的是腊牛羊肉,切大块掉下来的碎渣再剁一下。
秦腔是戏曲之祖,一般听到的山西地方戏都是秦腔,老腔只有华阴一带唱,很少。
陕北人一般唱信天游、道情等
见了馍加肉就倒着念
还和陕西人讨论过,结论是:中文博大精深,老外永远不懂😂😂
芫荽小葱拌茴香我也看出来了,因为很喜欢那个歌
肉夹馍,就是肉夹于馍。
至于秦腔和老腔,我体会似乎是老腔更有旋律一些,也就更规范一点点;秦腔其实更随意一些,也更适合抒发情绪。
我对西北也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情感,很奇怪。喜欢西北的饮食,西北的文字。
我还曾经琢磨过,是不是应该迁都到咸阳!
你是正宗西北吃货啊!了解的如此清楚,恐怕我师姐自愧弗如。
你是陕西人?
如题
鸟是东部沼泽地带的典型标志,例如淮河。商和秦都是东部部落西迁。
西安小吃的顶点!
西安小吃的明珠!
西安小吃的代表!
西安小吃的荣耀!
肥嫩多汁
也可能是我没吃到好吃的吧。
面饼这个东西一旦泡在汤里,就怪怪的。
就汤也是这个思路吧。
还有嚼头,这个羊汤呢,确实稍微肥一些,但是也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