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一下工科理科化 -- 夜如何其
基金委本来应该管基础科研,基础科研是论文交差,但是他又要发放工程技术项目,又没有能力验收结题,也是论文交差。
现在学校都是认基金委,既然你管了工程技术专业,那么就用它来做工程技术专业的考核指标了,导致工程技术专业的老师也是卷论文,水论文;对技术实施毫无兴趣。
如果基金委不管工程技术项目了,学校也不好用它来考核工程技术专业,工程技术专业也不会唯论文。毕竟工程技术专业可以去拿行业部委的项目,他们注重实机(论文和专利顺带),有助于扭转工程技术专业的考核倾向。
基金委本来应该管基础科研,基础科研是论文交差,但是他又要发放工程技术专业的项目,又没有能力验收结题,也是论文交差。
现在学校都是认基金委,既然你管了工程技术专业,那么就用它来做工程技术专业的考核指标了,评职称没有国基,想都不用想。导致工程技术专业的老师也是卷论文,水论文;对技术实施毫无兴趣。
如果基金委不管工程技术项目了,学校也不好用它来考核工程技术专业,工程技术专业也不会唯论文。毕竟工程技术专业可以去拿行业部委的项目,他们注重实机(论文和专利顺带),有助于扭转工程技术专业的考核倾向。
其实金工实习类基础工科教育花钱不多(类似的还有CAD画图这些,我父辈上学多数人还要用特殊的纸和铅笔“晒图”,有钱人家孩子才有电脑)。一些高级的,比如某些专业的破坏性试验会比较贵。可能存在差一点的学校就省了的情况。
另外生物类专业在父辈还有学校搞尸体解剖,现在很罕见了,可能只有临床医学类专业才有。这算是实验成本变化的一个反例。
而不是消费。有了职称可以撬动很多利益。
比如之前在某些医院,老百姓家的孩子,也会借钱送礼升职称,再赚回来。自从有文章卡以后,起码要绕几个弯子。高校如果没有从头靠文章卡着,难保不进入类似循环。
2022年《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
(二)基础研究类人才评价
1. 实行以原创成果和高质量论文为标志的代表作评价,建立体现重大原创性贡献、国家战略需求以及学科特点、学术影响力和研究能力等的人才评价指标。破除“唯论文”数量倾向,不把论文数量、影响因子高低等相关指标作为量化考核评价指标,鼓励科研人员把高质量论文更多发表在国内科技期刊上。
2. 按照学科特点和任务性质,科学确定评价周期,着力探索低频次、长周期的考核机制。
3. 探索建立同行评价的责任机制,在专家选用、管理和信用记录等方面建立相关制度,规范同行评价的方式和程序、评价意见反馈等行为。探索引入学术团体等第三方评价、国际同行评价等。
4. 建立完善体现基础研究人才评价特点的岗位聘用、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相关制度,加大对重大科学发现和取得原创性突破的基础研究人员的倾斜支持。
5. 探索由一线科学家举荐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重要科研岗位、承担“从0到1”基础研究任务的机制。
(三)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类人才评价
1. 以技术突破和产业贡献为导向,重点评价技术标准、技术解决方案、高质量专利、成果转化产业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成效等代表性成果,建立体现产学研和团队合作、技术创新与集成能力、成果的市场价值和应用实效、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评价指标。不得以是否发表论文、取得专利多少和申请国家项目经费数量为主要评价指标。
2. 探索构建专家重点评价技术水平、市场评价产业价值相结合,市场、用户、第三方深度参与的评价方式。
3. 对承担国家科研任务特别是急难险重科研攻关任务、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等并作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在绩效考核权重方面予以倾斜,引导优秀科研人员投身国家科技任务。
如果国内有健康的同行评议,确实不需要论文。
但是国内一旦同行评议,很快陷入关系决定而不是内容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