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一下工科理科化 -- 夜如何其

共:💬21 🌺10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一下工科理科化 -- 有补充

其实这个问题河里最早提的,是晨枫老兄。

晨枫可能是搞化工自动化的。

没退休前,说加拿大的大学化工系培养的学生不堪使用,老头子们都很恼火。

这些年干脏活的实验室后继无人,随着老教授们的退休,一个个地关门。

现在都是搞环保,做仿真,做电池的,跨行业交叉相关的。

看看那些创新行业,都还是一半商科生,另外一半很年轻。

不是因为年纪大,就瞧不起人家。

我对小孩子佩服的很,小学生玩手机,都能教我老老实实做人。

国内据说也是如此,疫情前国内各种人到处访问,也搞不清楚是合作,还是旅游。后来有华人学者就主动回避交流。

有个回去进高校的,路过我们这里聊了两句。

他们那里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负责发论文,一部分和企业搞合作。

他们的奖金是搞合作弄来了。

两批人都很不高兴。其余内幕大家听白菜说就行了。

但是工科教育的关键是实验课。

实验课太花钱了。

扩招其实就是降低教学质量。

这也是为什么财经商科专业占比越来越高,甚至要突破20%的原因,培养成本低。

附带说一句,财经专业的就业真是有隐形门槛的,甚至都不是学校牌子的问题。卖培训课的绝对不会告诉你的,就是在卷空气。

所以说提高工科生水平,扩招和质量不可兼得。

但是缩招和质量下降同时发生,那就是真要命了。

马督工在近期谈论很多国外的事情,似是而非,逻辑上似乎也出了点问题。

我倒不觉得他意识不到,而是现在有点说实话,会得罪观众的意思了。

总结而言,工科理科化的提法,并不好。

应该改为:提高工科实践经费,提升工科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是企业应该提供实习机会。而且不能是去富士康流水线那种。

实事求是地说,缩招才是第一步。

但这句话没人愿意说。

备注:

我正在申请二级会员,请投票支持一下。

投反对票我也万分感激,能击败燕兄,甩开白菜,也是一大乐事。

如果能够,既要--又要-还要----

-----------

天底下还有这种好事咩?!

通宝推:闻弦歌,菜根谭,桥上,尚儒,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补充:扩招并提升质量是有办法的,就是建国初的专科学校路线。 -- 补充帖
家园 看着他们吹牛,看着他们大嘴

然后在后面再给他们竖大拇指,看着他们一头栽沟里,在上面哈哈大笑。但是只要你说他们不行,马上就气呼呼。明明只要那8%不到水平,非要人家老家伙说希望在他们身上,他们能平视世界,呵呵。

家园 听说当年西南联大的工科也会教学生使用工具

找老工人教,包括如何正确使用锤子锉刀之类。

家园 说的好听

但问题的实质不能用工科理科化来表述。

首先是:高中做题化;

其次是本科:还是初等教育模式(灌输式,而不是引导式);

研究生:写论文、写PPT、搞一点数值模拟化。

就是没有动手化,老师教不了、学生不愿学。

工作要轻松化,即使劳累的送外卖、送快递,也不愿意做动脑子的工作,这叫什么话?一时总结不出来。

家园 你们说的是两件事

你说的是教育上的投入不足。这个花钱就能解决。

他说的是,评价问题。一个系几十个人,谁先副教授,谁先教授,怎么评。如果按经费来,那腰缠万贯的文盲或者大忽悠先上去,其他人肯定不服。按论文这个标准,百驳不倒,就是因为是目前能找到的最公平公正的方式。当然不完美,但是哪个其他方案更好呢?类似的还有高考制度。

家园 现在大学也教

金工实习很多学校的理工科专业都是必须的。一般是做一把锤子之类的东西算考试。物理、力学、通信、计算机这些几乎完全不会用到的也要做,属于基本素质培养。好像生物系不需要,因为他们动手的实验已经足够多了。

楼主说的,起码在国内,不具代表性。西方可能有轻视体力劳动的传统。

通宝推:斯特拉斯堡,桥上,
见前补充 4873234
家园 最近在忙两个课题结题

要被搞死了

等我忙完这阵子,再吐槽下国内的这个验收制度,真是逼良为娼啊

家园 有课题搞已经很开心了啊?更何况两个了呢?现在似乎不能

再像以前那么压制了吧。

家园 当年联大可能没条件,现在似乎可以教更多
家园 大家都差不多,不这样怎么过关。
家园 更为严重的是工科材料化(各专业大量引入材料人才来灌水) -- 有补充

现在不是工科理科化问题,在唯论文指挥棒下,更是衍生出了工科材料化的问题。哪怕是自动化,信息专业也在大量引入材料人才,这样必然挤占本专业人才的名额。

为什么要引入材料人才,因为材料好发文章,刊物分区高,因子高。在惟论文指挥棒下,要刷指标(因子,论文数量),引入材料是快捷径。

我一直觉得,把材料的因子搞这么高,配合中国的唯论文,是不是美帝故意在带偏中国的科研之路?

通宝推:真离,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del -- 补充帖

基金委本来应该管基础科研,基础科研是论文交差,但是他又要发放工程技术项目,又没有能力验收结题,也是论文交差。

现在学校都是认基金委,既然你管了工程技术专业,那么就用它来做工程技术专业的考核指标了,导致工程技术专业的老师也是卷论文,水论文;对技术实施毫无兴趣。

如果基金委不管工程技术项目了,学校也不好用它来考核工程技术专业,工程技术专业也不会唯论文。毕竟工程技术专业可以去拿行业部委的项目,他们注重实机(论文和专利顺带),有助于扭转工程技术专业的考核倾向。

家园 科技部验收的东西,工信部没法用

科技部和工信部脱节,科技部管花钱,工信部享受卡脖子。 科技部不直接承当科研后果,所以随便结题。 成天刷灌水指标糊弄国家,既然结题容易,于是各个学阀山头私相授受利益,结题的在工业部门能用的有几个?

所以这次把科技部的具体项目管理权收了,分散到各个专业部委,由第一线听见炮声的来出题,来验收。

家园 哪个老师会腰缠万贯大忽悠?

老师都是平民子弟,哪个老师会腰缠万贯然后去收买职称?

如果你要说有富家子弟,他干嘛吃这个苦?如果他真的喜欢科研,那他也要会有情怀,以作假为耻(无耻的都混商业快活点)。

大忽悠?只要实机考核,怎么忽悠?企业家都是傻子,会被忽悠?

论文不是说不要,但是不要惟论文,因为论文是可以刷的,否则老师根本就不愿意进产线。评职称的时候,如果以百分计,那么可以50给论文,30给实机,20给教学,避免老师完全不愿意下产线进工厂。

家园 科研的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

科研的直接指标就是实际应用成果,但是这个不好衡量,于是之前用的是间接指标,就是SCI论文和高引,这个在没有被中国人玩坏之前,当做衡量指标还差强人意。

现在间接指标被中国人玩坏了,比如高引,微信群组团刷高引,文章出来没多久,招呼一声,大家引用时候互相关照,引用引的高高的,下次我再帮衬你。一篇文章才出来一年,引用就高上天。这就是这几年中国高引上的快的真相,还有杂志的IF因子,中国人也找到了方法,很多中国人搞的新期刊的因子这几年快速超过了以前的行业TOP期刊,怎么玩?刷杂志的引用啊!

在间接指标失真的时候,国家真的有必要重新捡起直接指标,实机用下游用户论证,项目搞赛马制进行实机PK,用实机这个尽量直接的指标来调动举国力量投入科技战。

不是说不要论文,是不要惟论文,并且实机的权重要高于论文,评职称的时候,如果以百分计,那么可以50给论文,30给实机,20给教学,避免老师完全不愿意下产线进工厂。

通宝推:真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