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取代房地产的可行性 -- 亮子
房地产和汽车是现阶段仅有的两个超长产业链。都是几万亿甚至十万亿级别的市场。 日本过亿的人口维持人均三万多的人均gdp,汽车行业功不可没。
中国这二十年来的发展,说句挨骂的,房地产是有功的。房地产上游 材料供应商(水泥、钢铁、玻璃、化工、木材、机械);中游总承包公司(专业分包公司)设计咨询,下游到房地产所带来的装修、家电、家居等等。每卖出一套房子,产业链上上下下无数人都会分到钱。而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赚了钱,可能只有写字楼里开饭馆的会沾到光
但现在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的路已经肉眼走到头了,我国显然需要寻找另一个支柱来支撑经济发展。
=========================================================
而汽车制造本身上游行业,钢铁有色,化工,电源,芯片,智能系统等等。汽车使用中油气行业,保养配件,修车行业等等。汽车使用生命后期又有二手车交易,报废车辆拆解重利用等。为了汽车更好的使用,道路的新改扩建,充电站的建设,加油站的建设,停车场的建设等等。
房地产业最能带动的两个行业,钢铁和水泥,也都在汽车行业的上下游覆盖之内了。带动产业的覆盖性使得汽车产业可以以最小的阻力接棒房地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但是相比于房地产,想要大力发展汽车产业显然要跟欧美日韩刺刀见红。这绝对是有你无他的零和游戏,虽然现在比亚迪为首的新能源车势头很猛,但长远来看依旧要打无数场硬仗。汽车行业绝对是各国产业保护的重点,光靠企业的力量远远不够的。
过去现在是解决有无,今后重点是好坏。3,4万一俩车,十几二十万的中档车,30万以上的豪车,体验完全不同,可能十几年后,汽车总销量变化不大,但其产值增长几倍,带动行业更多。。房地产也一样,最终也会放开部分地区的所谓耕地红线,上海北京搞耕地红线,不是有病吗?中国缺你这几万吨粮食?近郊的低密度别墅区,必定要大发展,天天拿粮食安全的政治正确压人,是抵不过经济现实的。今后改善性住房是更大的市场。中国的房地产还没进入下半场,离饱和也远呢。。
房地产无法出口,但汽车可以出口,一辆汽车换几千条牛仔裤……
哪怕只是替代进口汽车,再大规模销售到非欧美国家,就是很大的产业了
如果国民仍然崇洋媚外,那就只能依旧是房子。
为什么是房子呢?
因为只有房子不能进口,纯本国制造。
讨论发展汽车产业取代房地产的可行性,是在民族企业品牌开始崛起华为比亚迪开始展露头角的基础上,不然人民不买账,非要买卡宴,早些年汽车还讲究个原装进口,外国人手搓。所以先要建立民族企业品牌自豪感,不然你想的是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实际上大力发展的是德国日本的汽车产业。
如果已经建立民族(企业品牌)自豪感,那就不仅限于汽车了,啥都可以啊,例如羽绒服。
上俩月的新闻,北京人民大夏天排队买打折的加拿大鹅,试想一下,你给他们加工资,反而会造成波司登销量下降。
其实是汽车的买办们过于拉垮。早在两千年左右的时候,韩国车又一次重复日本车的故事,在世界各地攻城略地。方法很简单:日本车当时做到了新车一万五(美元)。而韩国车说:买我新车只要一万二左右,便宜3000块。管你是kill in accident(KIA)还是什么,市场又一次证明还是穷人多。当时人们就外推:那下一次不该轮到中国了,等到中国的汽车往世界上卷,多少钱?一万还是九千?结果中国市场成了全球外商的游乐园。这个就不多说了。
现在只能说20年前的预告片终于要上映了。可惜的就是全球化开始退潮,地方保护开始兴起。但是不变的依然是天下武功,唯低价不破。世界上还有大量的市场,人们有买车的需求,但是苦于钱还不够。这些其实是中国那些卷到天际的造车新势力应该争取的。我一直推崇五菱宏光,电车要想最终战胜燃油车,就要便宜。 太阳能电池+车,省去加油钱,三年回本。这应该是未来的方向。卷跑车/彩电/沙发/音响不能说不对,只能说没有打在要害上。
打破外资油车的包围圈。做10万以下的电车的,都半死不活。中国企业拿到的锂可不便宜,薄利甚至赔本,卖给第三世界?中国人忙乎996,为啥?就为在低端拼刺刀,把世界中高端市场留给欧美日品牌,你倒想的美?
中国2023年汽车出口单价2万美元,超过去年的1.8万美元,也超过日本汽车出口单价,这才是现在中国汽车出口的实际情况。而不是臆想的中国低价低档的美梦。。
首先,中国汽车产业,是中国整体工业技术进步的果,这个不能反过来。
先进工业消费品有哪个产业链不长的?如果以消产业长为理由,哪个不可?服装不长么?印度全手工的不长,中国釆用现代科技从纤维的生产到纺丝织布漂染定型制衣回收,涉及的产业链可长得很。
为什么说以汽车拉动是错误的?以汽车拉动的潜台词,是只要把车做出来,再加上一个卖出去,就好了。也就是说,全进口零部件拼成一部车,能卖出去,就成。再直白点比如中国以无底线手段让全球车企巨头把厂设在中国,也符合汽车拉动,至于拉动了什么?不知道。
为什么是旧思维?这个思维是旧的唯GDP思维,中央2013年已明确不再简单以GDP为考核依据。
中国是大国,单点突破满足不了,目前要做的是全面突破。汽车工业可以是重点工业,但不能以其作为拉动,也拉不动。回头看,房地产拉动了什么?是工业生产能力在推动建工,还是建工技术拉动工业能力?
要走出去,要赚回来,不要老想着赚自己人。中国不是需要一个龙头行业,中国需要所有的行业都是世界龙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建材,建机,设计,施工,营销,哪个不能进口?这些都是小事,资金进口影响更大。白天鹅就是房子进口的例子。中国出去承建,就是房子出口的例子。每次救灾输出的板房,算不算房子出口?
其实现在来说,也就是电子产品,室内装修,中高端消费品。食品工业去除科技与狠活成份,牛奶产业等等。生产合理数量的杂粮,比如糙米,高粱,燕麦,大麦,花生等不占用原有耕地品种,生产两亿吨大豆(中国非转基因),牛奶产量过一亿吨,牛肉过人均五十公斤等等等。
文化产品,旅游产品等等等。
或者是整理土地,比如调水,治沙,华北地漏整理等等等。
或者家庭服务机器人等等等吧。
光刻机生产并且精细化,高端测量仪器,高端轴承,中高端各种发动机等等等。
不看好汽车,不过,武器工业也应该加强。安225等等等。
还是后三十年的丈母娘好,开口就问房产证。我不知道为啥前三十年的丈母娘要三转一响,在一穷二白的时候每天都要劳动出大汗,没事戴什么手表啊,自行车还行,就是这个手表啊,我看应该滚粗,远远不如水浒传之于四大名著的关系。
正是因为前三十年的这个手表流毒没有肃清,导致有些江浙沪特别是广东土豪,拖鞋背心劳力士,有这钱盖房子建别墅不香吗?
幸好邓公的拨乱反正把丈母娘的思维定式给掰过来了,房产证,只有房产证才是终极话语权,是它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是它让各行各业百业兴旺,如果还是三转一响,大家有了钱就买手表,攒一亿只劳力士欧米茄,后果不堪设想。
你现在电车在世界范围内还是有补贴。和油车不是公平竞争。大厂不想干一个是包袱重,不易转型。另一个是现金牛怎么能杀呢?
我希望的是有一个车厂能够做出来电池的丰田佳美,价格相同,油钱每年省两千。开个几年省下的油钱相当于把车钱赚回来。那样就彻底撬开未来的市场。
现在所有的电车,我看都是在吃环保饭。中国大城市卡的最狠,所以电车最爽(油车一百年上不去牌照,根本没法打)。欧洲可能是下一个市场,环保的最爱。美国其实也有补贴,但是相对少一点。特斯拉还是走的新潮,跑车不贵的路子。
但是美国市场也是最真实,消费者如果没有了政策限制,加上政府大量补贴的情况下会怎么选。可以看出电车一点点的打开一片空间,但是离开花结果还有点远。
记得哪位河友提过,幼儿园面试,问苹果好吃不的问题。三转一响要的是三转一响么?要的是三转一响的正是使用背景。一天干活满身汗的,要什么手表,我最快坏的手表就用了十分钟不到,刚戴上,进车间,就要拧螺丝,手一滑,手表高献身护主了。还是个纪念表呢。下田干活一条扁担两脚泥要啥自行车?家里电都没有要啥收音机。
同样的,“丈母娘”要的是是房子吗?要的是买房子的能力和卖房子的机会。
为什么要戴金劳?因为保值。劳力土赚男人钱,不敢不讲道理,金劳随时可以到店兑现,还有机会升值。戴比尔斯专骗女人钱的,就很不地道了。奈斯女人都喜欢渣男。
这方面没有什么双赢,只有零和游戏。
而且汽车产业肯定是发达国家产业政策保护力度最大的产业。
钱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衡量手段。往上两辈,要的不是房子,是地。有的小地主为了攒钱买地,饿到吐血。然后革命了,哭着喊着把地白送给亲朋好友。在时代面前,人就是一粒沙。跟他们比比,回国卖房的华侨幸福太多了。
引用参照一下
你现在火车在世界范围内还是有补贴,和马车不是公平竞争……所有的铁路火车,我看都是在吃补贴饭……
😜
说起来,从马车到油车到电车,从百公里油耗几公斤天然草料到锂矿开采提炼。。。越来越不环保,越来越依赖补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