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 浅浅谈老子教育孔子 -- 龙眼

共:💬59 🌺197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前秦没有动不动就跪拜磕头的礼数

秦汉时代没有动不动就跪拜磕头的礼数,臣子对君主的大规模跪拜磕头是从元朝开始的,明朝继承了元朝的跪拜磕头礼,清朝更是把跪拜磕头礼发挥到极致,主要是少数民族怕别人看不起其统治的合法性。

老子和孔子都生活在先秦的同一时期,孔子又是去找老子请教周礼的,所以不存在对礼貌行为的误解。

通宝推:TyphoonDoksuri,
家园 颜回是个道具,最大的优点是死了

因为已经死了,所以就任人摆布了。孔子拿他做筏子,劝老百姓多忍辱负重,多知足,不要装B,跟养鸡场的鸡一样吃糠下蛋最好。但是这不是他自己的榜样,更不是儒家的榜样。儒家的榜样是孔子自己,只要一口气在,装B到死。

你说的外儒内X就是儒。所谓的内X都是你们自己瞎琢磨的,反正死人不能跟你们掰扯了。连毛泽东,死了没几年,他外共产主义,内民族主义的话都有人说,还有什么标签是不能贴的?中国历史上,按照公开行为、言论判定,赢得都是装B的外儒,这就够了。内X之类不讨论,都是牵强附会。

张角、张鲁、张天师、张玉帝

这一众都是loser,地委书记都没干稳当的。在茫茫的历史长河里,如果没有日本人的光荣游戏,挨骂被鄙视的机会都不多。

更别说奉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的李唐盛世了

第一,李唐托称自己出身为陇西李氏,而陇西李氏和老子没有毛关系。在李唐建立之前,从来没人和老子连过宗。李唐是儿子生老子,生出的老子是陇西李氏祖先。

第二,后人考证,李唐不是陇西李氏真传。别说搞历史这一行,陈寅恪比你业余。李世民一家,是鲜卑人也好,鲜卑化的汉人也好,这个争论放到一边,不是老子后裔没啥可争论的。

第三,不懂佛法,西游记总看过吧,李唐哪里是【奉道教为国教】了?不能说有皇帝日了回道姑,就说【奉道教为国教】吧。

第四,李唐盛世?李唐怕是中国历史上首都被洗劫次数最多的朝代吧,似乎没有之一。今天弱逼一样需要百般呵护才没有绝种的西藏,当年是压着唐朝打的。到底怂到什么地步才会被这个以乞讨为主业的民族打成那样?更不要说从开元盛世一直到灭亡,汉族的核心区河北,都是割据状态。

家园 能收子路为弟子,是孔子装B的效果之一

不要怕洗脑失败,成功一次,收益就大大的。

那些海王搞女人的秘诀也是,多次装B实验,总会成功的。

家园 的确如此

只要持续不断装逼,总有上钩的。

家园 那么孔子也是道具,优点是没死?儒家建立过哪个兴盛王朝?

你说颜回死了,所以任人摆布。那么孔子呢?活到73岁,到处跟各国国君讲用我吧,用我吧,“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结果没一个人敢用他。后来的孟子也是,空谈仁义,一事无成。孔子孟子最大的贡献是国民教育,给了普通百姓掌握高级知识的机会。但就当时的治国理政而言,如果儒家不跟其他道门结合,就是一事无成。至于你说的四点,无一不是得出相反的结论。

关于第一点,李唐奉道教为国教是众所周知,就算是攀亲戚、拉祖宗也是因为李唐尊崇老子

关于第二点,所谓的民国大儒陈寅恪在某些方面是有造诣的,但在认定李唐是鲜卑人的王朝方面就是典型的双标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陈的证据无非是李唐的母系祖先有鲜卑血统,但照这么说清朝的嘉庆帝的生母还是汉人呢,能说清朝在嘉庆以下就是汉族王朝了吗?欧洲各国的皇室都是彼此通婚的,这么划分不全乱套了吗?

关于第三点,拿明朝的小说来证明唐朝的事情,我要笑喷了。

关于第四点,哪个王朝都有其兴盛、发展和衰落的时期。李唐不兴盛,请问中国哪个王朝是靠儒家思想兴盛的?靠讲仁义道德能打下江山吗?能平定内乱吗?春秋战国时代早就有答案了,打江山平内乱靠装逼没用,要靠真本事。

家园 耶稣也没做官,不代表基督教不行

1.

攀亲戚、拉祖宗

是要同姓的,奈何孔孟荀都不姓李啊,释迦摩尼、甚至墨翟、公孙龙、韩非也都不姓李。他再不喜欢道教,也没啥个更有名的了。

2.

这个汗牛充栋的文献,大家自己查阅,我不多说了。陈寅恪,李唐,鲜卑关键词搜索即可。

3. 用后世文献说前世的事情向来是没问题的啊。你学的历史课本是建国以后编写的,教错你了吗?

要说有问题,也是用明朝小说,而不是明朝史籍。这个是因为我说史籍你说你没听说过咋个办?但是起码《西游记》告诉你,唐朝尊崇佛教。西游记主角唐僧是史实人物。后面唐朝有一个灭佛事件,显然不是什么盛唐。

4. 几乎史籍找到所有的兴盛朝代,都在尊崇儒术。

家园 搞不好蓬累是某种举烛
家园 这个断句较为合理

不过“蓬”字的解释,如果与“驾”相对的话,应该指“飞蓬”,就是像蓬草一样乱飞。

“得其时则驾”,就是说,世道比较好的时候,可以按规矩行事,就像车子在路上驾驶一样;

“不得其时则蓬”,就是说,世道不好的时候,什么都乱了套,只能根据形势的变化而行事,就像乱飞的蓬草。

“累而行”,说交替前行也可以,不过,“累”字并没有交替的意思,这里的“累”,更接近“连篇累牍”的那个“累”,就是接连的意思,这也是“累”的本义。

这一段话,老子上来便说,“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意思是,你讲的那一套,现实已经不存在了,不要再抱着不放了。

家园 断在这里就不太合韵口,若断那得换成“累而行已”。

可释为 不过累而行罢了。

但明显 “蓬累而行”与出入有“架”相合。

“则 驾”释为 会彰显才华。比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武将“得期时”征战沙场建立功勋。

文中老子讲的是 得重用机遇 “得期时”,而不是盛世或乱世。

结合下文,老子在讲不为名利也不拘于形式,自然无為。

家园 孔子确实是儒教的教主,而老子只能当太上老君

哪个尊孔的统治者也不姓孔,李唐要看得上儒教,不必拉亲戚也可以尊。没看到原始资料中讲李唐是鲜卑王朝的资料是汗牛充栋,倒是绝大多数资料显示李唐是中国王朝,是汉人王朝。拿关键字上网搜索当然全是你要的资料了,这叫茧房效应。真实的唐僧从西域一回来就被唐太宗严密监控,经文翻译被严格审查。当时唐朝还对很多其他外来宗教都开放,包括早期的基督教-景教。

至于儒教,确实孔子算得上儒教的教主,这里的“教”有两层含义,一是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把过去贵族才能学到和用于为官的知识传授给各个阶层的人民大众,结果孔子生前就达到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而这些弟子贤人再传授知识,再培养弟子贤人,就以几何数量把自己的学说传播出去了。

二是孔子用仁义道德给大家洗脑,希望以此为共同核心价值来构建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孔子本来是要走回头路复兴周礼,复兴周朝的那套制度,但时代不同了,没人搭理他和他的徒子徒孙,而到了汉朝中期,中国完成了从奴隶贵族社会到封建大一统王朝的过渡,需要构建稳定社会,需要驯服的工具人了,于是儒教的门徒们就审时度势把孔子学说搬出来逐渐占领了舆论阵地。但结果是不久就导致了王莽篡汉,如同原子弹试爆,把主家差点连锅端了。

另外,作为宗教而言,确实最重要的就是装逼,而且要装就必须一直装到底,否则,一旦不装而露馅了,就没人信了。儒教在发展到后期,就是象你标榜的钱谦益这样的伪君子太多了,装逼装不到底就背叛了自己鼓吹的仁义道德,也无非是为了你所说的金钱美女这里世俗之美,那么教门就被破了,结果就是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没人信了,成了人嫌狗不待见,儒教也就彻底破产了。

通宝推:村长的野望,
家园 回错了,麻烦大家不要“可显”
家园 后面应该说的是另外一件事

您说的对,把“累”解为“交替”确实不是很精确,只是”走走停停累积而行“的一种”意译”。

另外,将“蓬”着走理解为“随波逐流”,“随大流”也很好,和“驾”也能很好的对应,也很符合道家思想。只是除了这里之外没见过类似用法。“飞蓬”最早见于《淮南子》,“见飞蓬转而知车,以类取之也。“,但这里的“飞蓬”还没有“飘零”的意思,类似的“蓬转”出现的更晚。

而“蓬”和简陋的屋子联系在一起则很早,《礼记》中有”蓬户瓮牖",《庄子》有”蓬户“,后来的就更多了,“比如”蓬荜生辉“,”蓬门今始为君开“,”蓬窗对亲旧“等等,所以个人这里更喜欢解作”蓬屋“。

.

个人理解,孔子和老子的对话应该不只这些(如果真的有这次谈话),《史记》只记录了一小部分,而这一小部分有可能不是连续的,所以这段话可以看成是三个段落。

第一段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说的是周“礼”已经过时了,应该按照现在的形势来行事,这个基本上就是在说道家观点,和儒家动不动就“复古”是不同的。

.

第二段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是对孔子个人的评价的建议。

.

第三段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是所有对话结束后的总结,“我能告诉你的,也就是这些了”。

.

而这次见面结束后,明显孔子没有辩过老子,受到了打击。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对像“鸟”,“鱼”,“兽”这样的人,孔子都有办法将对方辩倒、说服,但对像“龙”这样的人就没办法了,而老子就是像“龙”的人。

.

《庄子》对这个描述的更详细:

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弟子问曰:“夫子见老聃,亦将何规哉?”

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而养乎阴阳。予口张而不能嗋,予又何规老聃哉?”

孔子被老子说的“口张而不能嗋”,回来后三天不说话,可见受到多大的打击。

家园 自 伯 之 东 , 首 如 飞 蓬

这是《诗经》《卫风》《伯兮》的一句,可见飞蓬的说法由来已久。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孔子的这番比喻确实很精彩,飞鸟,游鱼,走兽都按套路出牌,所以有办法对付,走兽可以网,游鱼可以钓,飞鸟可以射。

可以说,孔子的思想,追求的是一种确定性,而对于不确定性,孔子是排斥的,“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的“乘风云而上天”,就是不确定性,风云变化多端,啥时起风云,是没办法知道的。

老子讲的“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就是在讲不确定性。

世间万事万物既存在确定性,也存在不确定性。对于自然科学而言,就是研究确定性,而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就要研究其不确定性。

所谓确定性,就是没有例外,而不确定性,就是总有例外。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总有例外,不知道老子有没有给孔子讲了很多例子,我想,这也是孔子见了老子之后,“三日不谈”的原因。

家园 这里的"飞蓬“也没有”飘零“的意思

和”蓬头垢面“里的”蓬头“差不多,主要取的是“蓬”的外观之意。

有”飘零“意的主要是”转蓬”,和上面《淮南子》类似的有《后汉书·舆服志》:“上古圣人,见转蓬始知为轮。”,还有最出名的李商隐“走马兰台类转蓬”。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