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古诗词一字之差,哪个意境更好? -- 俺老孫

共:💬119 🌺56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古诗词两字之差,哪个意境更好

咱们的那位爱念古诗词的大领导有一次去日本,念了李白这首《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当时有日本学生说:在日本流传的版本有两个字是不同的: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这个版本相比最流行的版本,没有了重复的“明月”,对床前的月光是“看”,举头望的是“山月”,哪个更有意境?

家园 明月
家园 诚然,凉州曲不必为凉州所作
家园 前面还说“塞上”,后面又说“塞下”好,这个转折的逻辑还请详述
家园 小乔初嫁了,“正”字多余的

了liao字,隐含着感叹,连著名的小乔都嫁给他了,羡慕嫉妒恨。小乔初嫁了本身就是一个修饰词 赞周郎一表人才的,初、正同意,“初”字比“正”字更强势。

艺术的感觉 本就是要多发散就得多发散,天马行空的。

家园 山月不够高远空濛呢

明月改山月,明不重月仍重,意义不大。山势压迫,怕是想不了千里之外的故乡,只能数数地下鞋有几双了。用 @自由呼吸F0 河友的话来说,是不够发散。支持 @桥上老师,明月好。反正李白也不扣字眼,无需数鞋子。

家园 自由河友你是想带着我飞?

上贴讲写实,还没深入,这贴就讲发散,搞得我有点晕晕晕。

不瞒你说,我的确觉也得正字多余,造成读的时候有多了个结的不顺畅感,词意上意义不大,就是不知是否格式上需要五字。“了”更是多,这里了应该是了结,完毕,结束之意,了却君王天下事之了,平铺陈述,没有感情意味。

开个车:嫁事了,起码是以回门为标准吧?不知是3天回门还是30天回门?洞房花烛夜自是雄姿英发,3天后怕是豪情万丈都变成水,只余残刀断屑疲惫兵,哪来羽扇纶巾,何来雄姿英发。够散不?让你不给我时间数鞋子。😏

家园 是这样的

根据不同情况:

感觉深入敌后的时候,用“塞上”,“塞外”比较好。

没有深入敌后的时候,用“塞下”比较好

家园 你文中说的两个了根本不是一个

你前面的了是表示结果的了,而后面的了却君王天下事之,其实是把了却这个词分开了,你单独看了当然感觉,平铺陈述,没有感情意味。

了在古代用于句子前面是很常见的,除了我上面举的例子,成语里更多,比如了无生趣、了无惧色、了不可见等等,如果不是常用的也不会最后成为成语的。

家园 教员都说恍若塞上行,还是塞下好吧!这个转折的逻辑还请详述。
家园 月落乌啼的时候,在船上肯定看不到江村的

所谓霜满天,估计也得着落在枫叶上。

家园 黄河在西部,是九曲十八弯的

直上肯定不对。远才有时光悠长的意境。

黄沙直上,应该是说远处的沙漠地平线和天际线相接了,但这个相接,已经是地平线了,不需要“上”了。

通宝推:燕人,
家园 这个塞,一般直山上或山间的防御关卡

或者直接就是山,依山而起营寨,这样防御比较有优势。后面有“千嶂里”相对应。

所以作者应该是在高处,看塞下的风景。

至于塞上,相近的意思可以有“坝上”之类的,在黄土高原上也说得过去。表示作者在一块高原上,比之平原秋季风景不同。

这个我认为都行。意境上还是塞下好,因为塞下表示了诗人的视角(向下)和位置,而塞上,只表明了位置。

家园 李白的诗是最大气的

根本就不在乎重字,重了也觉得读着爽。别人的诗,有重复字就很不上口。

家园 可见小日本不能体会中文的精妙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就如病句 本身逻辑传承就显啰嗦,“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多简洁大方———月光如霜,“床前”做定语不做状语。

后一句“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更啰嗦,国人讲 千里共婵娟 共享一轮明月,哪还用讲望山。再说 都举头望明月了,一路望过去 自然见山见水,这不是隐含在内的吗,干嘛啰嗦一遍讲明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