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求助】向河友们求助:什么是效率? -- 审度

共:💬168 🌺54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按照我的理解

农村肯定算,抄书如下:

在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后,实行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推进中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5]

为此,新政权在乡村进行了一系列国家主导的制度再造[6]

,形成了独特的农村土地集体地权制度:一是作为公有制在乡村的实现形式,对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国家通过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三级对农村实行全面的政治与经济控制;二是国家事实上行使集体土地产权,生产队对土地的使用由上级控制,并不享有作物种植选择权,收益权因国家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而丧失,生产队的公共积累和社员分配以完成国家任务为前提;三是农业经营制度实行主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统一经营,农业经济活动和社员劳动由生产队统一安排,生产成果按工分统一分配。[7]

见《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一书的总论

如果“不享有作物种植选择权”,且“农产品统购统销”,这个完全可以说是管起来了。

集体企业我手头没有资料,我的推测是,如果生产设备与产品也是统购统销,没有市场进行自由交易,也算是政府管起来了。

家园 那书说得不准确

并非“不享有作物种植选择权”,至少不是所有地方都“不享有作物种植选择权”,否则谈什么集体企业呢?显然和国营企业的控制是不同的。

另外,统购统销之外还有自由市场。

至于您说的“也算是政府管起来了”,这是结论已经包括在前提里了。

家园 企业内部的组织型态是不一样的

可以是松散型的,也可以是紧密型的。也可以部分项目紧密,部分项目松散,完全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决定,韩国三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国企的所有人都一样,就消除了因为产权利益不同的矛盾和因此导致的效率损失。计委的能力强,可以管得多一点,能力弱,可以管得少一点。你所说的矛盾,完全可以自如化解。

家园 哪有那么轻巧

我的问题是这个:

一个国家远大于一个企业,你如何确定“社会层面复制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管理成本还会低于节约的交易成本?

你的答案是这个:

国企的所有人都一样,就消除了因为产权利益不同的矛盾和因此导致的效率损失。

按照我的理解,你把一个国家当成一个国企。我姑且不论国企的所有人是否真的都一样(题外话,有哪个国企里面的所有人都一样?中移动?),我就问你,一国之内,有可能所有人都一样吗?怎么个一样法?

家园 这个可以杠一下

并非“不享有作物种植选择权”,至少不是所有地方都“不享有作物种植选择权”,

我不知道你说的是否自留地,自留地绝大部分的产出是自己用的。如果不是的话,请你给个例子,说明农民可以自主选择农产品进行耕种,我就好奇,他们去哪里自主购买种子?

另外,统购统销之外还有自由市场。

你这里说的自由市场,应该是指农村集市吧?我就问你,当年如果发现鸡蛋好卖,能否自己开个养鸡场,专门养鸡?这个问题我专门问过我父母,他们都说绝无可能,会被割资本主义尾巴。

说句题外话,经济学里的市场,其实是一种制度,不是说有了集市,就证明当年实施的是市场经济。

家园 不存在什么“效率”,就一句话:独行速,众行远

你吃独食,在开始阶段肯定能混得比其他人好,但是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遇到天花板,而且没人会来帮助你突破。

你愿意团结其他人一起前进,虽然一开始会很困难,但是只要到了一定的阶段,大家不断地群策群力,就能获得比其他人更多的成绩。

家园 计划经济不光计划供给(生产)

同样也计划需求(消费)。没人(少部份使坏的除外)会刻意生产没人要的东西。无论哪种经济都是对最终需求有调研。但这个需求预期极不可靠。2010年,安卓都出来两年了,你到街上去调研,大部份人会回答你对手机的需求电池量待机时间需求优先级很高,到了2014年,诺基亚都要倒闭了,人们才发现原来待机时间优先级没那么高,一周一充不重要,一天两充不是不可以接受。这就是市场高效的反馈机制,使资源第一时间向更符合实际需求的生产配置。

家园 计划经济的粉丝的想法不一样

他们有两个想法:

1. 认为诺基亚倒闭是极大的资源浪费

2. 政府有能力计划需求,即便今天的技术不足以计划,未来依赖AI就可以了。

问一下 @审度 , @陈王奋起 , 好像 @贼不走空 也是计划经济粉丝,我理解的没错吧?

家园 美好的愿望。兵在精不在多。资源不是无限的。

包括管理的能力,向心力。

可以众行,但是要随时决断,丢掉一部分人。

家园 上一个回复达成一致就点到为止了

一个人要做出完全理性的选择,前提条件是拥有100%的完整信息。

俄罗斯人之前只知道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喝,被西方制裁以后陷入没有饮料喝的恐慌,中国有非常可乐和康师傅冰红茶更好喝,可是他们从来没有去俄罗斯投放过广告,俄罗斯人完全不知道,信息不对称,那得是三体人那样,思维透明信息完全共享,才能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

你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十个八个完全不成立不存在的假设的理想状态下的理论模型,咋比较?那计划经济是否也可以假设一个理想状态模型?这样对比才公平嘛。

我的观点再重复一遍,还是现实一点,不管你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谁能在更大范围调配资源,谁就效率高。例如美国的全球产业布局,日本的雁阵序列,都是超大规模,其他一国一区无论是施行什么经济模式,都打不过超大规模效应。

家园 老兄说的这个更像是80年代以后的情况

当年中国典型的计划经济没这么多自主权,比如说钢材,国家计划产一千万吨钢,指标分到各钢厂,下游客户的总需求加起来也正好是一千万吨,计委每年办个钢材订货会,钢厂和下游客户都派人来开会,下游客户不用担心没钢材可用,因为总需求和总产量相等,也不用担心大厂的钢材会加价,因为大家都是一个价,但下游企业的钢材来自鞍钢还是小厂就得看订货员的能耐了,可想而知,鞍钢的销售人员老牛气了,下游客户得疯狂巴结才行。

至于计划外的需求,那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家园 你这就是抬杠了,没意思

我已经说了,对于集体企业,政府管的程度和对国营企业是不同的,而且苏联和中国,管的程度也是不同的,至于你怎么定义让你的结论成立,我不感兴趣。

家园 是两回事

有能力调配资源跟是否正确调配资源是两回事。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得不到100%完整的决策信息,但是市场经济多了一个指标:市价。这个市价可以协助生产者发现什么产品好卖,于是生产。这个决策是每个生产者自己来判断,有能力赚取利润的才会投产,不用等待某个决策机构统一决定,所谓分布式决策是也,反应明显快很多。

题外话:市价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自由浮动,由产品出售者自己定价,计划经济里面也有价格,但是不能自由浮动,例如凤凰自行车,改开前能不能因为畅销就自由加价?

家园 理论vs理论,实践vs实践

你用一个书本上的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未来也不会出现的理论模型与六七十年代的物质贫乏的中国计划经济实践去对比,合适吗?

在市场经济模型里,供给者是理性经济实体,消费者是连三体人都做不到的联网理性经济人。

在你们认为的计划经济模型里,消费者是懵逼的消费者,计委领导是一脸问号的领导,甚至连个即时反馈机制都没有,你是咋个想的?

综上,你说你是抬杠之王,我是不认的。

家园 这个说到关键了

总是说计划经济,却没说具体要计划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啥要生产。

计划经济的优势是在特殊时期,比如一穷二白的时候、军管配给时期……

大家都没裤子穿的时候,你只管给我生产就行了,还要啥自行车。讲究花色、款式那是以后的事。

所以,在这种时期是可以计划需求的。全国4万万人,每人一年春夏秋冬各4条裤子,全国计划生产16万万条。南方要的确良的,凉快;北方要棉的,暖和。各8万万条,搞掂✅

😄😄

====

其实,现在在小范围内也可以计划需求的。比如,雷总卖车,客户直接下单,要su7哪款,颜色何种?按订单决定生产计划,一丝不差。不过,总的说是市场决定计划,不是计委决定计划。混合所有制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