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德国大众和工会达成协议 -- 假日归客
2024年十月底的时候,德国大众宣布要采取一系列降本措施,主要是关闭三家工厂,工资降10%,裁员1万,而员工总数是12万。之后资方和劳方展开谈判,预期在圣诞节前结束谈判。果然,双方在2024.12.20日达成折衷,结果比我在12月3日的一个帖子里预测得要好。
另外德国大众目前的日子确实比较难过,资方号称要减少1万个工作位置,而德国大众的总岗位大约是12万。根据我这些对德国减员计划的宣布,谈判和实施的观察,最终大众资方和劳方的谈判结果可能是总共减员8000人,其中大部分通过一下措施实现,提早退休,鼓励员工自愿离职,同时冻结从外雇人三年(但是本企业培训完毕的学徒工至少要雇佣两年),最终强行(非自愿)解雇的员工很少,可能不超过2000。另外大众也有可能恢复每周工作四天,但是减少工时后的工资可能是之前的90%左右,而不是80%。
我把德国金属工会IG Metall网站上列得谈判结果翻译(机器加人肉翻译)一下。我得个人评论前会加【假评】。
https://www.igmetall.de/tarif/tarifrunden/tarifrunde-volkswagen-2024
就业保障:大众继续给员工提供就业保障到2030 年底,在这之前资方不会强制裁员。如果该就业保障期满后未就后续就业保障达成一致,资方将向员工支付10亿欧元。
【假评】本来大众长期提供就业保障,但是这次谈判前资方声明不再续约,要给工会一个下马威,提高谈判筹码。
工资规定:2024 年 11 月,金属和电气资方和工会金属工会达成了集体谈判协议,为员工提供了 5% 的实际工资增长。(【假评】一般情况下,工会会要求把这一谈判结果也转到大众的集团的集体谈判协议。)这次的5% 的工资增长将冻结到2030年底,从2031年1月1日起,薪资规模将实际上涨5%。最早到 2027 年,未来的集体谈判也可能导致大众汽车在 2030 年之前实现新的工资增长。
【假评】原来说的降10%的工资,变成冻结工资三年。
薪酬体系的调整:集体谈判各方还同意修改已有数十年历史的薪酬体系。对此的分析将于 2025 年开始,并应于 2027 年 1 月 1 日实施。
利润分享、奖金和度假金:员工放弃2026俄2027年的五月份奖金,2028年开始将逐步恢复,开始只是原来将全额缴纳5月五月份奖金的一部分,2030年恢复到原来的比例。
另外底层管理人员的奖金比例从原来的50%降到35%。然而,大众汽车对员工和底层管理人员的全面攻击被避免了。通过集体协议的结果,雇主方将确保管理层和董事会成员在财务上更大程度地参与大众汽车未来的生存能力。
之前支付的额外的度假金(约1290欧元)将不再适用。从 2027 年起,工会会员将获得特殊奖金。2027 年为 254 欧元,2028 年为 508 欧元,2029 年为 636 欧元。从 2030 年起为 1271 欧元。
【假评】这里是削减福利部分,普通员工,底层和高层管理都要做出牺牲。
周年奖金:此外,工龄25年和35年的周年奖金将进行调整——大众汽车直到最近才想彻底废除这一点。此前,适用以下规定:在工厂工作25年的,金额为月薪的1.45倍;在工厂工作35年的,金额为月薪的2.90倍。未来,服务25年的统一费率为6,000欧元,服务35年的统一费率为12,000欧元,具体金额取决于集体谈判动态。
不同时期入职人员的工时将统一:2005 年 1 月 1 日之前入职员工,将统一从 2025 年 7 月 1 日起每周工作 35 小时 - 此前他们在办公室每周工作 34 小时,在车间每周工作 33 小时。作为部分补偿,这些员工将在未来 6 年中每年获得 829.30 欧元(车间)和 606.80 欧元(办公室)。
【假评】大众的工时原来和金属行业不一样,曾经实行过28小时工作制,后来慢慢改革。这次统一了,但是增加时间有补偿,但是不是100%补偿。
培训职位:本来大众要答复削减培训职位以及双元制学生职位,现在双方同意从1200减到600。另外此前大众宣布不再承诺接受毕业的学徒,在工会的坚持下,资方取消这个打算。
2025 年 3 月学徒每月可获得140欧元的加薪,类似于金属和电气行业的集体谈判协议。
【假评】资方和劳方并没有完全放弃未来。
此外双方还达成就各工厂前途,产能,员工人数达成协议。
一,暂时没有工厂关门。奥斯纳布吕克的工厂将继续运行三年,之后可能出售。(【假评】这一工厂是收购原来的Kardan工厂,现在生产一款保时捷,规模较小。)德累斯顿的工厂也将在三年后停止生产,可能在集团内转为其他通途。
二,总体产能减少四分之一。
三,大众现有员工12万,到2030年的时候要减少3.5万,主要依靠冻结新人事,正常退休,提前退休和鼓励自愿离职。
假日河友,未来的几年,大众股东和管理层要做的,应该是尽力掏空。这幕我们很熟悉的了,能不能维持到2030年,待观察吧。
第三条:是个负循环。
三,大众现有员工12万,到2030年的时候要减少3.5万,主要依靠冻结新人事,正常退休,提前退休和鼓励自愿离职。
(以下内容包括图片均来自公开资料)
大众包括旗下高端品牌(比如奥迪)的高层,应该说对眼下这个状况早有危机意识,也提前做了一些预备,尤其是技术上。
下图的数据由大众集团旗下某著名高端品牌南德某工厂提供(公开技术会议)
其中包括:
(1)4000个人机交互界面
(2)15000台工业计算机(windows or Linux)
(3)10000个机器人
(4)数以千计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该公司某技术高管今年10月份评论第三点时,特意讲了一句:“德国工人太贵了,我们只能竭尽所能的自动化” ----- 这也为该集团之前准备大规模下岗工人提供了一个成本注脚。
回到技术层面。德国工业4.0最大的问题之一:70%的技术革新止步于试点阶段,无法进入工厂进行大规模产品生产。
根本原因在于:新技术越多,集成难度越大,维护成本越高,最终导致风险不可承受。
而这个技术困难,并不是大众那数以万计的待岗工人能解决的,甚至不是德国技术人员自己可以解决的。所以他们找的合作方,基本都是美国公司。
比如我单位参与的一个技术项目,在南德的一家工厂(公开图)
而大众 /奥迪的未来工厂,生产流水线预期是这个样子(公开图)
其技术要点是:
(1)基于模式识别的质控
(2)基于机器学习的工具
(3)成本可控的组件维护(这一点尤其重要:想象一下一个工厂动辄数以万计的计算机组件,随便哪个系统需要打一个补丁或者升级一个版本,对工厂生产的延迟影响得有多大;如果出了BUG,或者安全隐患,风险更难以控制)
要搞掂这些技术难点,基本与大众集团那几万待岗工人的现有知识结构关系不大。除非德国政府有办法在2030年之前,让这么多工人成为相关领域的专家,比如云计算、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
当然了,德国大众这次计划中的”大下岗“,搞成了”大待岗“,比朱某人当年在中国搞的“大下岗”,要人性化得多。
大家包括我在内,所诟病的35岁现象,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人不是必然随着工作经验人生阅历的增加面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学习能力也随着正向发展。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学习相对于玩乐,实在太痛苦了, @陈王奋起 河友那样坚持学习, @WGA 河友那样善于学习,不多。 某河友查查百度当懂王在现实中其实也经算上进的了。 @达雅 河友说的半个小时学习就感到痛不欲生的,才是大多数。
当增量足够时,老员工混日子没问题;增量不足够时,很是一些老员工成为阻碍进步的力量,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当年日本引以为傲的终身雇佣制,就是一个例子。 @林风清逸 河友有个贴子:只知道有功臣,不知道有朋党,说的就是国家政治层面的老员工成为阻碍进步的力量。这些事情,很常见的,所以 @121gdi 小g总以后解雇员工的事会越来越多。
回到大众。某种意义上大众早已不是大众,八九十年代全球汽车产业大规模破产兼并重组,大众的内核其实已经变化的了。作为依然一个有实力的工业集团,自己不自杀,也不是那么容易死掉。波音也是如此。
沉舟侧畔千帆过,枯木前头万木春。谁都不能永远吃老本。自己不努力,降级是必然;对应的是,自己努力折腾,死掉很常见。这就是人生,必然性和偶然性,同时这也是人生的精彩之所在。
资方和工人都有让步。
这类事情会越来越多。
关于老兄最后一句。大众的老板们不人性化一点,工人就上街了。
我当年认识一个法国阿尔及利亚人。有次闲谈法国的事情,他笑着说法国人动不动就上街,意思不以为然。然而他接着说在阿尔及利亚他们是不上街的。他举起手做射击状,“在阿尔及利亚我们射击“(那些上街的人)” 。我们一起笑了。在此处我们来自相同的背景,理解相同的事情。
作为拯救欧洲业务的措施之一,我们一直在德国推国内出的方案。但是各种软顶。
一次去BMW开会,被BMW推荐了一个供应商,德国同事一下兴奋起来,在这个客户像皇帝的行业,可以借用户的威风坚持一下自尊。虽然我判断这家公司肯定不行,但是不想同事关系太对立,决定让事实教育,想让他做完,看看ROI。
我给他们准备了两条BMW产品的专线,然后从夏天开始说,最开始开了一个会议后,基本失踪,写信不回。我问德国同事,这是德国风格么?他说,绝不是,至少回个信解释一下。过了一段时间又冒出来,又开个会,又失踪。后来听说这家公司中国的员工离职了,所以没法支持。那好吧,你把欧洲弄好也行。几个月下来,我部门一开始很兴奋的德国同事已经不好意思再提这个项目了,先别说产品,就这支持水平,他自己都无语。我帮他下了台阶,也许我们的业务对他们来说不重要。他表现德国人的事实求是,说更可能他们在中国招不到人,没有人支持。
到年底了,负责接洽供应商的另一个德国同事找我收集看法。才知道欧洲的支持也是一团糟:纯德国公司,派人从美国远程支持。
德国同事原想借这个项目现一把,甚至方案反推中国,但老乡实在不给力,支撑不了梦想。
共度时艰,想法很好,很人性,然而无用。因为这个“时艰”会一直艰下去,还越来越艰,至少十年。
因为中国的生产力已经上来,数量和质量。在中国生产力因为人口问题萎缩以前,只会越来越艰。
大众这样的欧洲企业,应该认清现实,赶紧转产军火。例如,大力生产乌克兰战场所需要的各种车辆。拼死跟中国争夺这个市场,把中国赶出去,才是一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