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浅议审美观 -- 浣溪沙

共:💬171 🌺274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del
.
家园 del
家园 再一次应了我说过多次的话

很多争执,都是因为表述问题和理解问题。表述问题当然应有文主负责,理解问题自然也应该是读者负责。

骄子这篇文有没有表述问题呢?当然有,比如锥子指出的“糟粕”一词。除此之外也许还有其他的。但表述有问题并不必然导致误解。如果锥子稳当一点,别因为看见什么东西不顺眼就腾家伙跳起来,应该不难看清骄子真正的观点。我引两句你自己看:

浅议审美观

这是骄子的标题。注意“审美观”三字。她并没有写“浅议中国传统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像”。

这简直是中华文化的糟泊,代代传诵,到底要让男人以谁为榜样,又引导女人去爱慕什么样的男人呢?

如果你忽略“糟粕”那句,只看其他部分,请锥子告诉我,骄子评议的,到底是某个艺术形像,还是审美导向。

究竟是我把话题引开去了呢,还是你从一开始就没能准确理解文主之意呢?

说到审美导向对社会和民族的影响,在下才疏学浅,不敢单独开贴,兄弟们私下小聊几句倒无不可。我觉得我们民族的积弱,根本原因当然不是审美导向,而是集权制度的深化。我认为,集权制度的深化产生了多个结果,一个就是民间尚武精神、民众进取精神之衰落,再一个就是社会审美观的阴柔化。这几个结果又相互作用,进一步强化了各自的状态。

集权社会具有天然的“愚民”、“弱民”倾向,这是统治者出于自身利益的必然选择。(反观欧洲封建制度就不具这种倾向) 所以我们有奖文禁武、科举八股等等。反正就是尽量消除民间的叛逆力量,尽量降低民智。这样长期的结果,加上南宋 和 明代 市民阶层的出现,必然造成社会审美观的软化、阴柔化,被软化阴柔化了的审美观反过来进一步软化了民众的意志。

太祖时代,传统的东西毁坏很多,好的、不太好的,一勺儿烩了,这种阴柔的审美也被禁了一段。太祖驾崩,这些又慢慢回来了。我个人的口味其实跟骄子正相反,我是很喜欢这种调调的。但理智上我认为这个东西对民族强悍精神不利。不是说要把所有这类东西都禁掉,但我个人强烈地感觉到,这种调调在民众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里所占比重太大了,明显大过西方。这个调调当然可以搞,但更应讲卫青 霍去病,讲李靖 李世绩,讲张巡 南霁云,讲岳飞 杨再兴,讲台儿庄 狼牙山... 想起我初中高中时的语文教科书,里面有焦仲卿 刘兰芝,有木兰从军,有红楼梦节选,就是没有水浒 岳飞 这些老爷们儿的东西。我初一时写作文,后来被老师在班上念,结果有一半同学不知岳飞何许人也。到后来教科书干脆把狼牙山五壮士也给删除了,这个正常么??

家园 两个问题:

一,梁山伯确实没有办法娶到心仪的女子,这一点没什么可争的。但难道就因为这个就愁死?

二,有人天生痴情,得不到爱情就愁死,很正常,我理解。(事实上我处在梁的位置上十有八九也是他的下场) 但问题是过度宣扬这种调调,于民众精神不利。看看我们的戏剧 --- 戏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广大民众唯一能消费的精神商品 --- 我们的戏剧里,孔雀东南飞、柳毅传书、白蛇传、西厢记、红楼梦、聊斋,所占比重未免太大了些。虽有三国说唐水浒三侠五义说岳全传,与前者相比还是份量不够。反观西方,深入人心的东西,从古典时代的荷马史诗、反映亚历山大征战的作品,到中世纪的罗兰之歌,再到近代福士德和莎翁,可以说其主流都是比较阳刚的。要找阴柔的当然可以找到不少,但从比例来说,阳刚的还是主流。

所以,关键的不是梁山伯有没有其他选择,关键问题是类似梁山伯这样的人和事被过分地、不成比例地渲染。

家园 看不懂的地方,无从下嘴

看得懂的地方有逻辑硬伤,没兴致下嘴。

和和,要不,您把帖子改改,改成我能看懂的,又没有逻辑硬伤的?

del
家园 殉死的是祝英台

可不是粱山伯,粱山伯是愁死的,窝囊。

.
家园 还是那句话

君子不党,小人则结党营私,

更何况小人还马甲成堆,在网上为堵口气,花费时间精力去养大马甲,不值得。

家园 del
家园 几点回应。

一.人发愁,得不得病不由自己控制,是不是病死更不能由自己控制,所以指责或者抱怨某人不该发愁病死是没有意义的,抱怨他不该因为某事而发愁病死更加没有意义,因为这等于隐含了另外一层意思,“因为某些事情发愁病死”是应该的,是值得赞赏的。问题是,谁来给这些事情分个类,确认因为某些事情而病死是应该的,而因为另外一些事情病死是不应该的?指责某些人病死没有意义,请指责某些人自杀更没意义先。

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什么样的作品,什么样的作品就会被创造出来,当然时代背景也是必须考虑到的。就像现在也有很多人抱怨好莱坞喜欢拍一些怎么样的电影什么的,但该拍的好莱坞仍然会拍,因为能赚钱,因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事实上,你举的例子中,孔雀东南飞只是一首诗,柳毅传书也只是短篇小说,就算改成戏剧又能有多少章节?三国说唐水浒三侠五义说岳全传改成传书、戏剧又会有多少章节,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上的嘛,何来后者分量不如前者?

至于关东骄子所云“中国传统戏曲当中的一些艺术形象中男的没用,女的又太强悍,根本颠倒老天赋予的男女阳刚阴柔的和谐美”则更是以偏概全,西方论传说,雅典娜能轻易打败战神马尔斯,亚马逊女王除了大力神没人能赢,够强悍了吧;论真实历史,一个乡下土妞居然能随随便便成为军队统帅,居然还能打胜仗,并一举成为百年战争的转折点,被她挽救的和被她打败的,统统都可以去死了,这个土妞够强悍了吧,至少在中国历史上我没有找到一个相似的例子;至于那些女王女皇更是比中国多了去了,那些有能力有影响力的皇后我就不喜说了,国际象棋中皇后比皇帝那高出一个数量级的战斗力也足以说明一切。

家园 泼点冷水,希特勒与拿破仑为何评价如此不同?

他们俩在夺权后从过程到结果都很相似啊。

不然就是成者王侯败者寇,多尔衮他定鼎天下,是杰出的政治家兼军事家,受大众欣赏也是理所当然的。

俺可是胡人,俺就是不欣赏杀人如麻的屠夫,尤其是,俺不能容忍那些“不听我的,人头落地”的独夫,不管他是什么民族。朱重八当年强令胡人学汉话起汉名,不然就全家流徙,俺也很不齿。

唐太宗曾经这样吗?那么多突厥姓“阿史那”的在唐做官做得好好的,也没见有鲜卑匈奴血统的唐帝要人穿虎服,不然就杀呀?

家园 简复:

(1)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气质阴柔 且敏感多情的男性,明显比气质阳刚 粗线条的男性 更容易因情愁而崩溃。人的生老病死的确不由自己控制,可问题是为何因情愁而死的,总是这种阴柔多情的?同样丧妻,怎么刘备就没死,而曹洪的女婿却连几个月都熬不过去??

梁山伯为情所困,郁郁而亡,由此即可知他不是一个能成就大事的男子汉。

我们不应要求所有男人都是一个类型。梁山伯不必胸怀大志。但对于梁山伯不是一个能成就大事之人 这样一个事实判断,并无不妥吧?说他“没本事”、“窝囊”,可能走极端,不够精准,但毕竟有其合理性吧?

(2) 我说阴柔调调太多,并不是说这个东西比阳刚的要多,而是比之西方民族的阴柔-阳刚比例。好比说,我说15%的文盲率太高了,并不是说不识字的比识字的比例还高。

另:柳毅传书被收入五十年代高中教科书,孔雀东南飞和红楼梦被收入80年代高中教科书。

再说到戏剧,八大样板戏出世之前,民间最流行的戏剧里面,黄梅戏“天仙配”、越剧“红楼梦”、“西厢记”,还有多个地方戏剧里面的“白蛇”、“聊斋”...

不错,的确有很多三国戏 水浒戏 岳传戏,但这些男人戏在民众中的影响力大体只与那些阴柔调调打个平手而已。而西方则不是这样。

家园 存疑。

(1) 说法无视人和人之间本身身体素质的差异。世界历史上有多少人郁郁而终的,他们都不能成就大事?还是为情所困的不能成就大事,为其他某些东西所困的就可以成就大事?那么宗泽算不算能成就大事的人?更何况,在那个历史背景下,寒门出身的梁山伯能成就什么大事?如果你是指“有动乱要积极投身进去扩大动乱,没有动乱要积努力极创造动乱”这种大事,我看梁山伯还是趁早病死算了,最起码他早死可以挽救不少人,包括他自己全家。

(2)请证明西方民族的阴柔-阳刚比例是好的,是最佳的,而中国因为阴柔-阳刚比例高于西方的,所以不好。

(3)请证明

但这些男人戏在民众中的影响力大体只与那些阴柔调调打个平手而已

杨修之死入选初中教科书,还有出师表也同样入选,满江红也同样入选,还有许多例子不胜枚举,至于戏剧类,我最起码还知道京剧有个“失空斩”呢。

家园 回复

(1) 宗泽是为国事愤懑而逝的,岂是儿女私情可比?古代习武 精壮阳刚之人,多横死,吐血死、气死,背上长异物而死。从来没听说过为男女之事发愁愁死的。

至于你问我是否要梁山伯挑起或投身乱军,和和,难道不让他死就非让他挑起叛乱?古人重孝道,他起码可以活着为老父老母送终吧?

(2) 这可是强人所难了。事实是西方人普遍比中国人富于进取精神,西方男人普遍比中国男人富于阳刚之气,同时西方大众的文艺作品中阳刚对阴柔的比例 明显大于 中国的这一比例,自然会让人思考,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逻辑关联。这种事情无论是证实还是证伪都是无法做到的。如果这样提要求,那在下只好告退。

(3) 个人印象,没法证明。80年代北京的影院和电视台分别放过黄梅戏“天仙配” 和越剧“红楼梦”,我身边的很多人都非常痴迷。家父是京剧迷,看的自然都是“群英会”、“定军山”、“失空斩”、“窦儿敦”之类的男戏,我也跟着看。所以我对80年代的戏剧情况是比较熟悉的。我的感觉就是,至少80年代里,没有一出男戏的风头能压过那两出女戏。为避免说过头话,我收一收,说双方打个平手。就这。

家园 简单来说就是不要随便上纲上线

比如上升到

中华文化的糟粕
,比如
关键的问题在于这样一些文弱、被动、窝窝囊囊的男性形像一直被国人作为很正面的社会形像大加推崇。这个导向对社会以及后世人们的行为所产生的负面后果,实在是不容低估!

然后再拿

再看看西方人 --- 福士德,一生与自身命运抗争,永不言败!还有无数歌颂希腊-马其顿统帅亚历山大的艺术作品。西方人心目中值得歌颂推崇的男性形像,是如此阳刚 坚定。
做比较

我个人并不喜欢白蛇传里面的许仙,但是这个做为民间传说的一部分很多人喜欢看这个故事,注意是说这个故事,我没任何意见。更何况我觉得这个故事里面不会是许仙吸引人,是白蛇吸引人吧。中国还有大量的传说和故事并不是这些文质彬彬的书生做主角,说岳里面的岳飞,悲壮的刺秦,就算你说得聊斋,你以为都是女鬼罩着小男人?为何论述时不见举出来?

个人的审美观各自不同,如果是个人喜好,如关东骄子,看看也就算了,哪怕她言语偏激一点。但是老酒你后面这些大段的比较就不是审美观的问题了,已经上升到文化比较和文化决定的层次了,我就非常不以为然。你的论述和《河殇》里面那个海洋文明VS大陆文明的论据何曾相似,我完全不能接受。

不过你后面的跟帖更让我觉得是借此讽今

这个调调当然可以搞,但更应讲卫青 霍去病,讲李靖 李世绩,讲张巡 南霁云,讲岳飞 杨再兴,讲台儿庄 狼牙山... 想起我初中高中时的语文教科书,里面有焦仲卿 刘兰芝,有木兰从军,有红楼梦节选,就是没有水浒 岳飞 这些老爷们儿的东西。我初一时写作文,后来被老师在班上念,结果有一半同学不知岳飞何许人也。到后来教科书干脆把狼牙山五壮士也给删除了,这个正常么??

如果你是这个意思,直接开贴好了,附在原帖后面更像是直接否定了长期以来的所有传统文化和故事。

现在看得懂了?

家园 传统的中国文化并不是完全成王败寇

你还要满足一定的信义等道德要求。

汉民族统治别的民族的时间占大多数,汉族欠别的少数民族的血债一点不少

你没看到诸葛亮七擒七纵,不也最终塑造成了“民族和谐”的先锋?

现在如果不是最近这些年的影视剧,多尔衮一直是反面形象。戏是戏,历史是历史。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